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否定之否定规律)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辩证否定观的内涵; (2)辩证否定法的本质;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理解目标 (1)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否定观与书本知识和权威思想的关系;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3)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运用目标 (1)分析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深刻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分析为什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同创新意识息息相关。 (3)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辨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初步形成用辨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辨证的否定观并不是否定一切,抛弃一切,扔掉书本,蔑视权威,而是既克服又保留,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敢于怀疑,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2、通过学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初步具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 3、培养学生破处落后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勇于突破陈规旧俗,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大胆寻找新思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使学生坚信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造伟大”的观念。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于一个人来说,创新意味着个人的新思路、新见解、新观念、新境界,创新实现了个人的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 1、辩证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3、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及社会制度的变革 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多年前,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于是酒店请来了建筑师工程师研究如何增设新的电梯。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每层楼打个大洞,直接安装新电梯。方案定下来之后,两个专家坐在酒店前商谈工程计划。他们的谈话被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听到了。清洁工对他们说:“每层楼都打个大洞,肯定会尘土飞扬,动工时最好把酒店关闭些日子。’’工程师说:‘‘那不可行,关门一段时间,别人还以为酒店倒闭了呢。”清洁工不经意地说:“我要是你们,我就会把电梯装在楼的外面。”建筑师和工程师听了这话,相视片刻,不约而同地为清洁工的想法叫绝。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 这位普通清洁工对电梯安装的建议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创新思维) 【讲授新课】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举例】农作物只有靠新陈代谢的内部矛盾才能生长,如种子发育为植物、鸡蛋孵化为小鸡是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外力的拔苗是不能助长的,打碎杯子、踩死虫子、踩坏草坪、大风摧折庄稼不是不是辨证的否定。 事物内部存在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最初,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否定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事物就被肯定着。但是,在矛盾双方的斗争中,否定方面总会由弱变强。一旦否定方面由被支配地位上升为支配地位,事物就转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事物最终之所以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因此,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课堂探究】P75页 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探究提示】辩证的否定并不是外力的作用,不是人对事物的否定,也不是外力对它的否定,更不是外力对事物的毁灭或排拒,而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实现这一过程必须要对旧事物进行否定,否定实现了事物由旧质向新质的飞跃。 【举例】鸡蛋孵化为小鸡; 【举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举例】市场经济否定计划经济 【举例】改正缺点;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否辩证的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时候,并不是把旧事物全盘抛弃,一笔勾销。旧事物是新事物的母体,新事物从旧事物那里脱胎而来,新事物是在批判地继承了旧事物中的一切积极的有生命力的因素的基础上发挥起来的。这样,在新、旧事物之间,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举例】社会主义社会否定资本主义社会,抛弃了私有制、生产关系、腐朽的上层建筑,保留了先进的生产力、科技、生产经验、管理方法。 【举例】鸡蛋孵化为小鸡,抛弃了外壳,保留了胚胎。 【举例】在数学上,0这个数是解决记数和进位问题而引进的概念,由于它不能表示实在的东西,很长时间人们不把它看作是一个数。认为0是无,是对有的否定。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这种否定不是形而上学的简单否定,而是具有丰富内容的辨证否定。 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0是从无到有的必经之路,是连接无和有的桥梁。0又是正数和负数之间的界限,它既否定了任何正数,也否定了任何负数,是唯一的中性数。但它又是联结正数和负数的中间环节。没有0,负数就过渡不到正数去,正数也休想发展到负数来。 数学中的0是对任何定量的否定。如果没有这一否定,任何量的发展都无从谈起。这个否定不是一笔勾销,而是扬弃。因为它克服了任何定量的有限性,成为其发展的环节。 在现实生活中,0作为辨证的否定,也体现出联系和发展的性质。如0度不是没有温度,而是非常确定的温度。在标准气压下它是水结成冰和冰融化为水的界限,是连接水和冰的重要环节,也是两者之间发展的环节。在时间的流逝中,0点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刻,它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标志着过去一天的结束、新的一天的到来的确定时间。 所以,0不是无,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确定的数字,它在数字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课堂探究】课本第75页 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什么否定观?我们应当怎样理解; 【探究提示】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一切的否定观。我们理解的否定观是辩证的否定观,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是主张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就是扬弃。 C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新事物抛弃旧事物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并把它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扬弃体现着事物发展过程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举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曾经出现过一个“无产阶级文化派”,他们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建立无产阶级的数学和天文学,建立无产阶级的新铁路。他们写道:“为了我们的明天-我们将拉斐尔火葬,我们要把博物馆破坏,我们将艺术的花朵加以摧残。”以上观点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举例】对待文化遗产,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正确的方法是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补充】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才能向前发展。这种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肯定的东西被否定了,而否定之后产生的新事物也同样要被内部的否定因素所否定,被更新的事物所代替。事物的发展出现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辨证过程。而否定之否定不是肯定阶段的简单回复,而是在新的基础上的回复和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 【举例】种麦子 在适宜的条件下,播下的麦种生根发芽被生长出来的麦苗所否定,这是第一次否定。而经过出苗、拔节、结果,又产生了麦粒,麦粒成熟了,否定了麦苗,这是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这就完成了种麦子的一个周期。但经过两次否定后的麦粒,在数量上、质量上都不同与以前了。 【举例】《三国演义》:“话说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香港、澳门回归前与回归后); 原始公有制-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 (2)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A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 B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课堂探究】P76为什么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能够突破传统疗法,提高烧伤治愈率?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他们能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迷信权威意见,勇于探索,刻苦攻关,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这种做法符合辨证否定观的基本要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P77 【课堂探究】课本第76页 有没有永恒不变的自然和社会状态?有没有永恒的不再被丰富、发展的认识和真理?为什么?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还会向前发展吗? 【探究提示】世界永远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永恒的自然和社会,真理和人的认识永远不会停下它们的脚步,它们都是不断地发展的,人类社会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依然会继续向前发展。 A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任何事物对它内部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就变成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举例】奴隶社会让位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末期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B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是对现存事物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是对现存事物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 C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P77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 B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3)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P77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关注变化的实际 B突破成规陈说 C破除落后观念 D注重研究新情况 【课堂探究】课本第77页 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什么作用?我们常说,不破不立。“破”和“立”是一种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明确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敢于怀疑,勇于批判,才能提高认识,才能进步,才能实现创新。我们常说不破不立,敢于破,只有破,才能立;立中有破,破中有立,不破不立,“破”和“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补充】辩证否定观对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论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在考察事物时,必须同时看到它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如果看不到肯定方面,就不能正确地把握事物当前的性质;如果看不到否定方面,就不能正确地展望事物发展的前途。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待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外国的东西,要有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全盘照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地批判。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l、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举例】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说:“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新时代。” 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将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举例】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人们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可以在网络上得到各种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迅速传送信息。网络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使得地球变得更小了。表明科学技术的创新对人类社会多个方面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举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未来的5-10年,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1)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2)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只有当它被人们运用于生产过程之中,渗透到生产力各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进生产工具、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科学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当今财富增长的真正源泉是思想、智力,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与同步化,对生产力各要素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对劳动者本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劳动者,人们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但现代社会生产力中的劳动者不再被仅仅理解为四肢健全、肌肉发达的人,而是知识化、技能化、富于创造力的人。 【举例】教育(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网上充电) B科学技术创新更新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科学技术的每次重大进步,都使劳 动工具发生革命性变革,进而使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 【举例】医学领域的创新(先进仪器、先进治疗方式) 【举例】克隆技术、纳米技术 C科学技术创新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扩大了劳动范围。自然界中的许多 东西能否进入人们的实践领域而成为劳动对象,同样取决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 程度。 【举例】废物的再利用、太空星体(太空抗癌药物的研制) 【课堂探究】课本第78页 想一想,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科技创新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化和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 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举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 (2)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举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涌现出的新事物如承包制度、股份制、租赁消费、新的就业大军(月嫂、搬家公司) 【课堂探究】课本第79页 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制度创新的意义。 【探究提示】理论创新,能够带来制度的创新和变革。“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新理念,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带动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向,从而活跃了社会主义的市场,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繁荣发展。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课堂探究】课本第79页 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为什么? 【探究提示】通过列举不同的实践活动相对应的三种思维方式,说明实践方式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实践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 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举例】京剧被视为国粹,也是国戏,是中国最主要、影响最广泛的剧种,不仅深受国内观众的喜爱,也深深吸引着海外的观众。它的前身是清朝初年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徽班,清朝乾隆年间进入北京参加乾隆皇帝80寿辰庆祝演出。后来四大国班陆续进京,后世把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进京成为著名的“四大徽班进京。”徽班成长发展的过程就是它向京剧嬗变的过程,唱、念、做、打表演体系逐步完善。光绪年间京剧之名确立。 【举例】《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作的神话和传说。《水浒传》《三国演义》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 【课堂探究】课本第79页 你还能举出哪些推动人类文化进步的创新事例? 【探究提示】除了所列举的文化名著外,其他更多的文化产品,如雕塑、建筑、电影、艺术等也都属于文化进步的标志。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从而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寻真知的可能;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没有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辨析题】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了创新意识,必然推动社会的发展。 【答案提示】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正确的。 2、但创新意识必须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发展。认为有了创新意识,必然推动社会发展是片面的。 【归纳本课】 1、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和实质 2、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有哪些要求?P76 3、如何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3点)P78-79黑体字 4、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78 5、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从哪些方面努力?P77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