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法”做好高考政治客观题 高考政治客观题既单项选择题,由三部分组成:题干、设问、选项。对选择题来讲,审题要做到“三个审查”,既审查题干,审查设问,审查题肢。 一、审查题干 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提取材料本身所蕴含的有效信息,是下一步解答设问要求、作出准确选择的基础。 例1:2010年5月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许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发和研制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些企业因商品滞销而减产和停产。这说明( ) A.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 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D.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该题题干材料包括两层信息:一是从正面阐述了某些企业面向市场组织生产提高了效益;二是从反面叙述了某些企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生产,结果效益低下。两层信息所要说明的观点相同,既消费对生产有调节作用。理解了材料的内涵,就为下一步的选择提供了前提条件,该题正确答案为B。 二、审查设问 先确定设问的规定性:一是要求考生针对整个题干材料进行分析,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上述材料说明”、“这说明”等。此类题目应该题干的中心观点进行分析,如例1就属于这种情况。二是要求考生针对题中部分材料进行分析,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上述材料中……表明”等。此类题目应该根据相对应部分材料进行分析。 例2: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旨在提高市场流动性予以应对,来有效提振金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降低银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表明,央行具有( ) A.具有管理人民币流通的职能 B.是我国银行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 C.是行使对金融业监督管理的职能 D.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 该题题干材料所阐述的信息较多,其中心观点是反映了货币政策的作用。但设问并不要求考生对整个题干材料所述观点进行分析,而是要求对部分材料——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低银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进行理解。若要做对这一题目,考生只能根据这一特定材料对所述事实进行分析,否则就会偏离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B。 三、审查题肢 要注意辨别四个题肢有无理论上的错误,干肢是否一致。 要恰当运用排除法:一排谬,既排除观点全错或部分错误的题肢,如例1中的A与D两肢和例2中的C与D两肢;二排异,既排除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不一致的题肢,如例1中的C肢和例2中的A肢;三排乱,既排除干肢之间逻辑不符或混乱的题肢。此外,属于因果关系的选择题,还要注意排除于题干设问内容变相重复的题肢以及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要比较分析,从优选择。即在若干答案都有道理的情况下,选关系更直接、观点更辨明、与题干意思更相符合的题肢。 例3:国家加大对“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的保障力度,体现了( ) A.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B.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进行的作用 C.财政是国家掌握的收入 D.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该题中A与D两肢都符合题意,但是A肢中“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不仅包括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包括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等。相比之下,D项羽题干意思对应更准确,所以该题选D。 总之,在高考中认真审查选择题的题干、设问和题肢,掌握科学的做题方法,就一定能排错除异,取得好成绩。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