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人教浙江必修1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程标准 考纲考点 考情分析  1.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 2.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2.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近三年高考考频较高的知识点依次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及其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总体小康 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①______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②______发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二、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第一要义是③______。 (2)核心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④________方式,推动⑤________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⑥________,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考点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1)总体小康的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总体小康的特点: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点拨:2020年实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目标之间的阶段成就。 考点二 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1.科学发展观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措施: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地位: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措施:“一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地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措施: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措施: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措施: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命题研究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例1】 (2009·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试解:______ 解析:①不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要求;②③④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 命题研究2 科学发展观 【例2】 (2011·天津)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衣、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  )。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试解:______ 解析:②③④从有钱花、有房住等方面,满足了人们提升幸福的要求和愿望,应选;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大力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减少居民的个人收入,从短期来看,不利于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故排除①。故选C项。 命题研究3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例3】 (2011·四川)水磨镇重建模式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搬走58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二是复原再生禅寿老街、引进两所高校、开发3 000亩“企业+基地+农户”的茶园基地,形成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这种“腾笼换鸟”式的重建模式体现的发展路径是(  )。 ①恢复传统农业经济,促进生态保护 ②注重现代工业发展,实现内涵增长 ③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提升旅游商贸 ④着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试解:______ 解析:“企业+基地+农户”的茶园基地体现了当地农业坚持产业化经营方向,这是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排除①;②与题意无关。复原再生禅寿老街、引进两所高校,形成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这是当地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表现,③当选;④是从整体上对材料的正确概括,应当选。  误点纠错1 区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一脉相承,但二者有明显区别,不能混淆;全面小康目标不同于“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不能混淆。 矫正练习1 20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误点纠错2 全面理解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涵盖经济、生活、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达到的目标。 矫正练习2 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企业(  )。 A.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B.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C.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唯一经营目标 D.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 误点纠错3 经济发展就是指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吗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强调“量”,经济发展不仅强调“量”,更注重“质”,片面强调经济增长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矫正练习3 因为GDP没有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造成的损失,北京、江苏等地明确要求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耗竭、环境污染作了核减以后的“绿色GDP”纳入经济统计体系。这意味着(  )。 A.GDP已不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B.首先要进行环境保护,再发展经济 C.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行社会的全面进步 D.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最核心、最基本的发展内容 误点纠错4 全面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要综合掌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注意这些措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矫正练习4 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用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并发电,用鸡毛、鸡肠等制成高蛋白的鱼饲料。鸡粪、鸡毛、鸡肠等“垃圾”不但没有污染水源,每年还能带来数千万元的产值。这启示我们(  )。 A.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B.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城市支持农村 C.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 D.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材料:“十二五”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命题视角 视角 材料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体现了哪些经济生活道理? (1)“十二五”规划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表现。 (2)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其具体体现。 (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命题预测 “十二五”规划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请分别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单项选择题 2010年中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多样的物种·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来”。中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在呼应“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呵护地球家园”国际主题的同时,表明了中国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行绿色新政的理念和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坚强决心。据此完成第1~2题。 1.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应该(  )。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依靠科学技术,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③集中安置污染企业,控制污染范围 ④完善相关法规、政策,落实工作责任制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下列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措施是(  )。 ①增加对气候变化研究的投入 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③健全必要的管理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 ④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据此完成第3~4题。 3.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 A.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4.(2012·浙江台州四校联考)由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2011年8月13日正式上市后广受关注,已经实现销售超千万元,终结了西方药业巨头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历史,被卫生部部长陈竺赞誉为相当于民生领域“两弹一星”问世。贝达成功的诀窍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贝达之所以重视自主创新是因为(  )。 A.自主创新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量,增加企业利润 B.自主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实行低价竞争 C.自主创新就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优质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D.自主创新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有利于实现产品的价值 我国“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据此完成第5~6题。 5.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  )。 ①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②减少消费需求,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 ③优化经济结构 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就必须(  )。 ①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④由主要依靠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向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转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2·安徽“淮—安”联考)稀土是镧、铈等十七种稀有金属元素的统称,用途广泛,是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也有重要作用,号称“工业维生素”。我国稀土资源储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并廉价出口,产量和出口量都占全世界的90%以上。从2007年起,我国开始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环节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这表明我国(  )。 ①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②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2012·安徽合肥名校联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规划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子规划,或同时在2011年9月份公开发布。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  )。 ①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②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③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④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应继续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此完成第9~10题。 9.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依据是(  )。 A.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在于统筹城乡发展 B.“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C.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不断提高 D.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10.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确的观点是(  )。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统筹城乡发展 ②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实行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③城乡共建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应依靠城市的帮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2012·浙江绍兴一中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5~2009年浙江省R&D经费及占GDP比重  注:R&D指科学研究与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是反映国家(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2009年我国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了1.7%,发达国家一般在3%左右。 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启动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实施高效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现代纺织与服装加工技术及装备、重大机电装备、数字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纳米技术攻关及示范应用等重点项目。浙江省通过科技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群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支撑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创造新的社会需求;促使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推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通过上述举措,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队伍日益壮大,高技术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在逐步提高。201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 (1)指出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分析科技创新对浙江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12.(2012·杭州学军中学月考)材料:在《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呈现出诸多亮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实施海洋开发战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森林浙江,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出就业帮扶、全民社保、住房保障等富民惠民的十大工程;以科技强省、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为目标,打造创新型省份,实现“绿色转型”……与此同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重视加快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乡镇、村(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广大人民投身于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保障。 运用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知识,分析材料中浙江“十二五”规划纲要呈现出的诸多亮点的经济意义。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整合 ①低水平 ②又好又快 ③发展 ④经济发展 ⑤产业结构 ⑥协调发展 误区辨析纠错 矫正练习 1.D 解析: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手段,①将其误认为是原因;所有制改革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必然的联系,③可以排除。 2.B 3.C  4.D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和农村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也没有体现出经济发展与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关系,C项也不合题意。A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材料主要反映了南平市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解决了发展养殖业过程中如何处理“垃圾”的问题。也就是说,材料不是强调工业反哺农业,而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故选D项而不选A项。 时政聚焦拓展 命题预测 答案:(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要求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 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才能将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将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 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坚持创新,增强综合能力,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推进科技创新,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原则。创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创新的作用,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以及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等,都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 (4)辩证否定观、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等,这些原理都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建设创新型国家。 演练巩固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D 5.C 6.A 7.A 8.A 9.B 10.A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1) 2005~`2009年浙江省R&D经费和R&D经费占GDP比重都在增加; 2009年浙江R&D经费占GDP比重高于全国,浙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2009年浙江省R&D经费占GDP比重低于世界发达国家,说明浙江省的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①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浙江省实施具有浙江特色的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竞争力。 ②科技创新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浙江省组织实施高效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降低了资源能源消耗,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科技创新有利于优化需求结构,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浙江省通过科技创新,使物质生产状况发生变化,引导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水平提高,促使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12.答案:(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浙江实施海洋战略,构建海洋产业体系,积极打造创新型省份,有利于提高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进一步推动浙江经济的平稳运行。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十二五”期间推出就业、社保、住房等十项富民惠民工程,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真正做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建设森林浙江,健全生态补偿,实现“绿色转型”,有利于浙江经济社会得到永续发展,也有利于浙江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