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人教浙江必修3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课程标准 考纲考点 考情分析  1.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2.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1.文化的多样性: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 2.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途径,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近三年高考考频较高的知识点依次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看文化的多样性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的魅力 从①________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透视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②____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③______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④____要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⑤________的原则。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表现:⑥____、人口迁徙、教育。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⑦________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考点一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我们所说的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含义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址等  地位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意义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态度 要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民族的,是因为各民族间由于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使得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是因为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点拨: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对待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深化:文化多样性知识点立体呈现:  考点二 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途径 (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点拨: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旧的传媒并没有消失,仍在当今的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共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2)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命题研究1 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 【例1】 (2011·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答案试解: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保护文化遗产,不一定意味着文化的传播,A项不正确;B项中的“根本上”表述错误,因为发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只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种手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C项错误。D项内容正确地揭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 针对训练1(2011·山东)“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下图“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命题研究2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例2】 (2010·海南)2009年,中外公司合作启动3D版动画片《大闹天宫》项目,面向全球市场开发中国经典艺术形象孙悟空。业内人士指出,“米老鼠从天而降,我们的孙悟空则腾空而起”。我们希望“孙悟空有一天能说英语、法语、俄语、日语……变成一个全球的孙悟空”。这个事例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文化越具有民族特色,就越可能具有世界性 ②随着文化交流的发展,各国文化将逐渐趋同 ③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发展与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只有借鉴外国文化,才能推动我国文化发展创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试解:______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得出孙悟空形象的传播既表明了文化越具有民族特色,就越可能具有世界性,又表明了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发展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故应选①③,即A项。②说法错误,只有保持文化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④说法不妥,借鉴外国文化只是推动我国文化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 针对训练2(2010·江苏)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误点纠错1 文化遗产綒世界遗产 并非各国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通过一定程序,以名录的方式确立,并给予保护的。 矫正练习1 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误点纠错2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矫正练习2 通过历代世博会的会徽设计,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这表明(  )。  ①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②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通过各种具体形式呈现出来 ③不同民族文化不可能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值得借鉴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误点纠错3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矫正练习3 “入乡随俗”表明了(  )。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误点纠错4 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矫正练习4 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文化传播模式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使信息成为普遍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这说明(  )。 A.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大众传媒的出现导致旧的传媒难以发挥作用 D.大众传媒只会促进、不会阻碍社会文化的发展  倡导开放兼容的文明观 2011年10月27日,第二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欧双方有意愿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打造成一个机制化、长期性的项目,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中欧间思想文化界的交流,推动文化机构间的互动,鼓励文化产业和产品服务领域的合作。要以战略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看待中欧文化交往。 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尽管时光流逝和时代变迁,但文化永远存在,历久弥新,并长时间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最本质的特征。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正是文化的多样性,使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立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前提。中国提倡充分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倡导开放兼容的文明观,也真诚地愿意通过与各国广泛开展合作,博采各种文明之长,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命题视角 视角 说明以战略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看待中外文化交流的文化生活依据。 (1)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世界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只有加强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促进文化不断发展。 (2)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交往可以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只有在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命题预测 1.中欧间文化交流不断发展:2003~2005年的中法文化年、2006年在华举办的“意大利年”、2007年的“西班牙年”、2008年的“希腊文化年”、2009年在比利时举办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2010和2011年的“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在中欧文化交流中,我们要(  )。 ①将欧洲的一切文化成果都吸收过来 ②热情地欢迎欧洲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③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欧洲 ④努力做中欧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自从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欧盟前身)建交以来,我们建立了强有力的伙伴关系。我们需要连接两种文化和欧中人民的桥梁,帮助我们彼此了解,相互学习。 连接中欧两种文化,应该坚持怎样的文明观?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8月29日至9月4日,以“幸福拉萨·多彩雪顿”为主题的中国拉萨雪顿节举行。据此完成第1~2题。 1.雪顿节是中国十大民俗节庆之一,也是拉萨市最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下列关于民族节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它包括蕴含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③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沉淀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民族节日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举办这一文化节日的目的在于(  )。 ①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 ②发挥文化生产力的作用 ③展现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大繁荣 ④继承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3.近年来我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  )。 A.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财富 B.能够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C.是各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标志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011年10月1日,第十三届华盛顿中国文化节举行,通过展示中国文化,让当地人更加了解中国。据此完成第4~6题。 4.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我们要进行(  )。 A.文化创新 B.文化继承与发展 C.文化交流与传播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6.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  )。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在诗人白居易眼中,有如醉人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次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作为唯一的中国项目,申遗成功。该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因为它(  )。 ①蕴涵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②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③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8.(2012·安徽皖南八校联考)2010~2012年,中国和澳大利亚互办“文化年”,以加强中澳友好关系,促进双方的理解和交流。这有利于(  )。 ①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两国的文化融合 ④两国的文化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2·广东惠州模拟)2011年6月,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这是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  )。 ①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国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既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民族文化的个性 ④有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展示,但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0.(2012·浙江温州十校联考)《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着眼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  )。 ①加深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的理解 ②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 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1.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炮制了所谓“文明冲突论”。根据他的理解,文明,是文化群体的最高形式,以宗教、历史、语言和传统为划分标准。他认为,三个主要文明是西方的欧洲及美国文明、中国及东方的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他认为东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是一种区域性文明,这两种文明存在着结构性冲突,而只有西方文明反映了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因而这三种文明将在未来相互对抗和斗争。更甚之,塞缪尔·亨廷顿相信,未来世界,伊斯兰国家和西方的军事对抗将会更为激烈,甚至导致暴力冲突。 你怎样评价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12.在一次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上,同学们针对最近一段时间媒体和社会关注的文化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材料一:龙一直是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右图是美国《时代》周刊上的一幅著名漫画。图中是中国“大龙”,“龙尾”下面是代表世界的“小小寰球”,大家一看就明白它充满了“中国威胁论”的味道。为此,有专家建议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形象标志,因此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材料二:淮阴是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韩信的故里,无名无姓的漂母和韩信之间“一饭千金”的故事流传至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母爱”文化遗产。“2010东方母爱文化节”在江苏淮阴举行活动期间,主办方通过文化创新,举行母爱主题雕塑大赛、漂母公祭、爱心论坛、公益演出等多项活动,弘扬淮阴“母爱之都”的文化内涵。 请你参加他们对下列问题的探究。 (1)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当今时代实现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是什么? (3)淮阴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淮阴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文化强区的建设。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整合 ①民族节日 ②世界 ③本民族 ④内在 ⑤一律平等 ⑥商业贸易 ⑦大众传媒 核心理解深化 针对训练 1.B 解析:①正确表述了民族节日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应选。先进文化对社会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②说法错误。文化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故③说法正确。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而非主要形式,排除④。 2.B 解析:中国民乐受到欧洲听众的好评,说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性,B项正确。A项中的各具特色和C项中的世界文化具有一致性不能说明材料中欧洲听众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喜好,与题意不符;文化既有通俗的,又有高雅的,D项错误。 误区辨析纠错 矫正练习 1.B 解析: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①表述错误;②③正确;④错误,因为人类要保持文明的多样性,文明趋同并非人类追求的目标。 2.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错误,不同民族文化既存在个性,又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④错误,应排除。答案为B项。 3.C 解析:“入乡随俗”说明了对地方文化的尊重,C项符合题意要求,故选C项。乡俗并不一定是优秀文化,故B项说法错误。A、D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4.B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普遍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这就涉及大众传媒所具有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等功能,故B项正确。A项强调的是大众传媒的地位,与题意不符合;C、D两项本身都是错误的。 时政聚焦拓展 命题预测 1.B 2.答案:(1)文明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2)我们应该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因为正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才促成了文化的发展繁荣和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演练巩固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从民族节日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④是错误的。①②③是对民族节日的正确理解。 2.C 3.D 4.C 5.C 6.A 7.A 8.B 9.D 10.A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各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也各有其优点,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2)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的多样性正是世界丰富多彩的生动体现。 (3)不同的文化应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4)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夸大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鼓吹西方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否认其他文化的优点,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的主张。 (5)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霸权主义,坚持立足于本国优秀文化传统,汲取其他优秀文化精华,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2.答案:(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实现文化创新,必须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①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区,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②继承淮阴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立足淮阴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同时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淮阴文化产业发展。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区的积极性。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