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人教浙江必修3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程标准 考纲考点 考情分析  1.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1.中国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近三年高考考频较高的知识点依次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①_____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二 中国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点拨:并不是说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就形成了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二者之间是共性与个性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辨析: 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 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  区别 中华民族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一个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 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联系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命题研究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例题】 (2011·福建)材料: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上述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答案:(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针对训练(2011·江苏)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误点纠错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吗?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两个方面:一是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二是兼收并蓄,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矫正练习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中华文化:我们的根、我们的魂、我们的梦 2011年7月11日,“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年大型交流活动国侨办分团——2011年台湾青少年夏令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营。来自台湾30所大中学校以及大陆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的800余位青少年学生汇聚此间,开启“寻根之旅”。 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不仅仅是共同的地缘和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共同的历史命运把我们密不可分地联结在一起。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 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宝贵财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上升,极大振奋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命题视角 视角 寻根之旅体现了哪些有关“中华文化”的知识? (1)寻根,说明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伟大的民族凝聚力。 (2)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包括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命题预测  1.漫画启示我们,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  )。 A.要注重走商业化道路 B.不能失去“根基” C.要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D.不能与经济发展混同 2.中华文化“走出去”发展至今,呈品牌化、精品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品牌。但是也应看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现状与我们的期许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华文化不能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走出去”?文化部副部长用三句话做了概括:文化要先行,文化要快行,文化要稳行。 谈谈你对“三句话”的理解。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中秋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但中国各地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除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2.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 ④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2012·苏北四市调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官员称赞布达拉宫的维修是“古建筑保护史上的奇迹,对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之所以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因为(  )。 ①少数民族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中华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④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1年11月11日,首届华人运动会举办。世界华人运动会吉祥物“龙宝”,上面绣着“龙”字,造型简洁明快,色彩以红、黄为主,突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充分体现了“共同的家同、共同的心愿”世界华人的美好追求。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龙宝 ①“龙宝”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只有中华文化才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④中华民族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④ 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东山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群,为我国首次在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崧泽文化早中期高等级大墓。出土文物是目前我国研究古代社会分化出现的最早实例,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该遗址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中位居首位。据此完成第5~6题。 5.江苏张家港市政府计划在东山村遗址考古现场建设东山村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既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又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B.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C.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江苏张家港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发现,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  )。 A.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B.地域性和民族性 C.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D.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7.(2012·江苏南京调研)《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  )。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在广西,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壮、瑶、苗等11个少数民族,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在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是(  )。 ①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②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之精髓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④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的显示 A.①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京剧因其凝重、洗练、端庄、大气的美学品位和精致细腻、声情并茂的表现力被称为“国剧”,成功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申遗成功,有利于(  )。 ①保护、继承与发展京剧艺术 ②更好地向世界宣传京剧的文化价值 ③促使国人自觉抵制落后文化 ④增强国人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面两组图画和材料:  经专家认定: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变的顺序,其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此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即草书和行书。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以上图片和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试加以说明。 (2)出现上述特征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11.我国区域文化观念与区域发展模式 环渤海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区域文化背景 齐鲁文化 吴越文化 岭南文化  区域文化观念的特点 注重传统、厚德仁民,刚健有为,工商观念淡薄,善政治不善经济 开放性、实用性,崇工重商,注重实业强国,强调工商并重 开放性、冒险性、进取性、传统保守性,崇尚商贸、农商并重、义利并重、和气生财  区域发展模式 山东半岛模式(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乡镇和外资企业受到重视) 苏南模式、温州模式(苏南乡镇和外资工业发展;温州个私家庭工业和商业发展) 东莞模式、顺德模式、南海模式(东莞三来一补、合资企业发展;顺德集体、乡镇企业发展;南海国有、乡镇企业发展;中山私营经济发展)  (1)上表蕴含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你认为,长三角地区应当如何对待与其他两个地区的文化差异?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整合 ①求同存异 ②兼收并蓄 核心理解深化 针对训练 C 误区辨析纠错 矫正练习 C 时政聚焦拓展 命题预测 1.B 2.答案:(1)首先,文化要先行。文化在打造国家软实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但许多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比较零碎、片面和肤浅。只有建立并保持正常的文化交流关系,才能巩固各领域良好合作关系;外国只有了解了中国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更有效地与中国合作。 (2)其次,文化要快行。中国文化与世界交往的速度和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建立一系列对外文化工作机制,初步有效地整合了“走出去”的资源和力量,使得中华文化大踏步、大手笔地“走出去”。 (3)最后,文化要稳行。不能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走稳”是为了“走好”,要把中国的故事更好地告诉世界,让世界听得懂中国的和谐声音。 演练巩固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D 6.A 7.B 8.C 解析:①③④观点正确,符合题意,均选;②说法是错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之精髓,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C项。 9.B 二、非选择题 10.答案:(1)共同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记录了中华文字的字体发展演变,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1.答案:(1)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地区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不足。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和交融。不同区域文化影响着区域发展模式。 (2)①要正确看待本区域和其他区域的文化,既要看到各自长处,也要看到各自短处,扬长避短。②要与其他区域的文化和谐相处;同时加强相互交流、借鉴、吸收,取长补短。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