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第二轮复习课件核心知识转换资料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分配制度改革与社会公平的维护 (1)认识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收入差距的表现 国家宏观政策  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东西部收入差距 统筹区域发展  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加强垄断行业改革  城乡收入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财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合理认识我国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 知识角度 具体措施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在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分配制度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促进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初次分配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 ①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打破单一的按劳分配,促进居民收入的多样化。③发挥财政在再分配中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制,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 ①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②强化税收调节,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整顿分配秩序,防止两极分化。③调节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支出力度,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特别提示】社会公平维护的经济意义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2)分配与消费: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 (5)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全面认识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1)认识社会再生产的过程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社会再生产的现实意义 措施和意义  生产 措施 ①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国家应该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③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④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   意义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生产决定分配,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分配 措施 ①不断扩大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把蛋糕做大。 ②完善和改革分配制度,调节社会收入差距——把蛋糕分好   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动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率。 ②有利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③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交换 措施 ①企业应该诚信经营,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②完善市场法规,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 措施 ①生产决定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增加居民收入,调节收入差距。 ③完善市场机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特别提示】社会再生产顺利发展的制度保障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战略。 3.财政及其作用 作用 表现 原因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①财政加强对能源、交通运输、邮电电信、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投资。②加大对“三农”的投资。③对行政管理与国防的投资。④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出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税收。   【易混辨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不同点 制定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手段 财政预算(国债、税收等)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等   目标 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 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和影响货币供应量,使之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  相同点 ①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共同为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起作用。 ③都有扩张性和紧缩性之分   4.税收的特点与作用 (1)认识税收的特点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区别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税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联系 ①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而税收的强制性又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又决定了税收的固定性。税收的无偿性同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极大,因而要求税收的固定性,这样对纳税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对国家来说可以保证收入的稳定。可见,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统一的,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的财政形式才叫税收。 ②税收的“三性”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维护和强化税收的权威性,是我国当前税收征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税收的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反映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2)税收的作用 ①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税收属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面对经济发展过热,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发展过冷,可以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②引导居民合理消费: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通过税收调节消费,比如:对奢侈品消费征税、白酒税等。 ③维护社会公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④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保税等税率,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⑤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出口退税率来调节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通过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转变,提升产业结构质量。可以提高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关税,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出口量,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特别提示1】认识拉弗曲线 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实质上揭示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 【特别提示2】认识结构性减税 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结构性减税有别于全面的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税负水平削减。其所牵涉的税种是有选择的,并非不加区分地针对所有税种的税负水平“平均使力”或“一刀切”式削减。 【时政热点链接】收入分配改革进入倒计时 分析角度一: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经济意义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社会收入差距,能够扩大社会整体消费总量,从而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2)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维护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4)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能够推动投资、消费、出口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5)社会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打破垄断,维护市场秩序,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分析角度二:请你为缩小收入差距,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提建议 (1)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由于人们在社会再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必然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所以我们应该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而有力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发挥财政维护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维护社会公平。 (2)加快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健全和完善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实现社会公平。 (4)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加强对垄断行业改革,切实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 分析角度三: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党和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1)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一个便民利民的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政府应该切实发挥其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工作原则,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政府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切实倾听民意,反映民声,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3)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应该切实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4)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分析角度四:材料一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体现了怎样的政治学道理 (1)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国务院通过了《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出台《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分析角度五:论证我国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哲学依据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和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实,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公平是效率的保障。如果社会公平得不到维护,收入差距不缩小,势必会影响我国的消费增长和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最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3)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收入分配格局的调节,有利于打破行业垄断,维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调动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我国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有利于调整上层建筑中阻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