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队中学教案纸 (备课人: 胡高峰 学科: 高一政治 ) 备课 时间 10.10 教学 课题  教时 计划 1 教学 课时 1  教学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 (2)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对生产的影响。 (3)运用有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前后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进行消费选择的能力。提高他们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影响关系。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价格变动影响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价格变化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价格变化对相关商品即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有什么样的影响?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上一节讲到,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商品的价格是经常变动的。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会有什么影响呢?这是这一节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化影响消费需求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商品价格的高低对你的购物需求是否构成影响?你是如何根据价格变化进行消费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点评: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涨较高时,人们的购物需求就减少,反之,则增大。因此,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暮春买毛衣,夏末买凉席,春秋买空调”等反季节消费现象。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类似消费?为什么这样消费?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点评:这样能节约资金,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教师活动:但生活中也有一种“买涨不买落”现象。请看教材15页材料,想想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2、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影响程度不同 教学过渡:请同学们看教材15页的漫画,思考这副漫画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漫画说明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消费需求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不同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6页三个自然段,了解替代品、互补品的含义,以及价格变动对它们的需求量影响情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某种商品由于有替代品存在,一旦其价格上涨,就会大量减少需求量,导致对其替代品需求的增加;反之,其价格下降,就会增加它的需求量,引起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减少。 如果两种商品互补,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就会使其需求量减少,同时,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 需求量增加,同时,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 教师活动: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供求变化影响价格变化,而价格变化也会影响消费需求,从而引起供求状况的变化。也就是说,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请看看本16页的示意图: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获利减少―――――   生产扩大 生产缩小  ―――――-获利增加←―――价格上涨←―――供不应求←――――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这一图表说明,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减少供应量;供应量减少了,又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可见,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者主动扩大或减小商品生产。 2、提高劳动生产率 教师活动:价格变动还会促使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思考、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就会获得更多利润,就会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价格变化与竞争,会刺激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17页相关链接,谈谈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总结:说明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重视商品质量。 因为,消费者是为了购买到质量好的商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谁生产的商品质量好,谁的商品需求量就大,就能得到更多利润。这就要求生产者适应市场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使自己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符合消费者需要。  课外作业 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  教学反思 1、注重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分析,能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又能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关心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教学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一个“引线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重视教学引导,开展启发式学习和探索学习。 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组织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鼓励学生去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教师要注重合适的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兴趣。 4、巩固知识,进行教学反馈。 除了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外,还要有适当的作业,以达到教学反馈和“因材施教”的作用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