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各类题型解法汇编 整理 陈彬 一、关于高考复习的反思: 我认为,高三政治学科的复习主要突破两大难题:第一基础知识的落实(复述—整合),第二解题方法的掌握(知晓—运用),这是破解高考应试难题的两把利刃。而主观性试题是提高政治考分的关键。考生主观性试题得分偏低的主观原因有:基础知识未落实,常规能力未到位,解题方法未掌握、组织表达不清晰。 (一)、基础知识未落实 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二)、常规能力未到位 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三)、解题方法未掌握 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四)、语言组织表达不清 书写潦草,难以评判;术语不准,辞不达意;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二:选择题操作要领: ①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因而,看到试题后,认真阅读,并要很快地找到它的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然后,再看题肢的设问,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当然,对于简单的试题来讲,读完也就应该做完。 ②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③排误去重。高考试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甚至有些题肢的设置一时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排误去重法,先把明显错误的和重复的选项去掉,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 ④用选项反套材料,材料中能找到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则选。 ⑤想想解选择题的四项原则: 直接性原则: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题肢一般情况下均不入选。 整体性原则: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意思的题肢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题肢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 根本性原则: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选肢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反复,该选肢不选。 四排原则(或逻辑性原则):有些选择题,不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灵活运用几项原则才可解决问题。 ⑥不得已,猜。对于实在拿不准的题目,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可用猜测法。如果此题大多数人都不会,每一个人都有猜测得分的机遇。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如果能排除两个,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正确答案,再随意选其中一项,这就意味着你答对的概率为50%,如果放弃就等于放弃了这50%的得分机遇。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四个选项中随便选一个,得分的机遇率仍有25%,若每名考生对自己不能肯定答对的题目都猜一下,那么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考试对所有的考生仍是公平的。 ⑦相信第一次做的答案。检查是主要是看有没有搬错。不要在最后几分钟改选答案。改错的机率比改对的机率要大得多。(除非是开始做时就明显没把握,做了标记待定的题目) (五)答题基本套路:(不能硬套、要仔细总结哟) 凡讲到“精神反作用”如:“政治文明”“民族精神”“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神六精神”“奥运精神”等与意识反作用有关的题都可考虑:意识能动作用(科学理论的能动作用、认识的反作用、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传承优良民族精神……)即一篮子 凡讲到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有关的题时都可考虑用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为转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发展、创新精神、认识在实践中的深化扩展推移……即一巴掌 凡讲到现实决定“方针政策”“思想”“路线”的,都可用上“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一挑子 凡是讲到关到产品质量问题的,可用上:使用价值与价值关系;市弱、市则、消权;品信、素质、职道、正竞; 农业政策问题: 土地政策——承包制;土地流转体制; 粮食政策——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棉流通体制; 农民收入政策——税费改革;多予少取; 科技政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生态政策——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绿色农业、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业结构政策——产业化、城镇化战略;发展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 农业发展问题: 六靠+套路----六靠:(略);套路:“价规市导”“调构多营”“生、绿、特色”“发二三产”“引进走出”等。 就业问题: 重要观点: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国家应做到——加强宏观调控,扩在就业门路,加就业培训、发展第三产业,完善社会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以劳动者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国家关怀为动力的就业机制;引导劳动者转变观念。企业应做到——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村应做到:——发展城镇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转移。个人应做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 两大战略: 1、凡是答“重视科技”的观点都应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科技为龙头,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 2、凡是答“重视生态”的观点都应到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产品。 3、凡是答有关“人才资源”的问题,都应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国家成就: 凡是做到“国家建设成就的”,经济常识则可迅速考虑:社会主义本质;宏观调控的体现;公有制决定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的作用;如果是科技成就还可用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六)主观题答题基本要求: 先看设问,后看材料;审清题意,题眼明了; 围绕设问,展开思考;打好腹稿,卷面排好; 在此应特别强调的是: 1、看清设问的规定性:例如:体现了什么原理与运用什么原理去分析不一样;体现了什么原理与如何做到什么原理不一样;用原理去分析其原因和用原理去分析其意义不一样;用原理去分析为什么这样做与用原理去分析怎么做不一样……太多太多的不一样,太多太多的迷茫,睁大你的眼睛,一不小心悲剧重演——看到考题时满面春风,拿到分数时满面春雨。 2、找准题眼:就是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与设问的内在联系去重组知识点、整合知识点、迁移知识点、再生知识点……太多太多的角度,太多太多的信息,睁大你的眼睛,一不小心悲剧重演——不是片面的深刻,就是全面的肤浅。 3、 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异中求异。如果是回答“材料说明了什么”,应注意是材料几,是分别说明还是总的说明,还是先分别后总结。还是材料间的联系。应注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先总结中心思想。然后找题眼,每只题眼的意思都应表述出来。然后注意一下从正反两方面提取一一信息。 4、 最最重要的是:“唯我独尊”的心态。 不用指望猜题,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就是相似的也会有异,更应小心谨慎。 应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会有很活的题出现:临场发挥性设问;会有看不懂的材料出现;会有陌生的词出现;会有没吃透的原理考到(超纲现象在高考中常有)会有没练习过的题型出现。这些都没关系。 记住:咱没常接触的题材大家都一样;咱看不明的材料词汇就“顾名思义”,咱新见到题型就按题要求作答。无非就是知识点+新观点+材料观点+你的思考+解题技巧; (七)常见题型的解题要领――从思维方式上看: 按照试题的思维特点,主观题可分为: 演绎型主观题――关键词:如何体现、怎样看待、怎样做到。 归纳型主观题――关键词:分析、说明、意义、影响、措施、原因。 第一、演绎型主观性试题: 此类题型的特点: 材料丰富——内涵多层;指向明确——理论点明;演绎思维——合理发散;以事说理——联系紧密。 解题要领:依据提示呈现知识;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对应观点解剖材料;依据材料演绎观点。 第二、归纳型主观性试题: (1)意义类主观性试题;(2)认识评价类主观性试题;(3)分析原因类主观性试题; (4)措施对策类主观性试题;(5)指定原理类主观性试题。 (八)常见题型的解题要领――从设问角度上看: 纵观近几年“文综”政治科高考的主观性试题,其设问大致可分为八种类型,下面将具体作重点分析: ? 一、如何体现类题型 [题型特点]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解答这类问题的要求,简单说就是“两边对照”,把所给材料和限定知识相对照,找出二者在题目中的汇合点有哪几处,然后依此分层说明,在具体表述时,一般先阐述知识依据再结合题目演绎分析。逻辑条理,“有话好好说”是得分的关键。 [解题技巧]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疏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二、反映类题型 [题型特点] 反映型的设问有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等。 [解题技巧] 反映型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三、寻因类题型 [题型特点] 寻因类论述题在论述题中较为常见,重在考查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和熟练掌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一般最常见的设问是“为什么”,也有间接地隐性设问,如“有人认为,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前时代所提倡的精神,你是如何看待艰苦奋斗的?”等。 解题技巧] 解答寻因类论述题的思路,可以采用如下三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从分析其必然性、重要性的角度展开。必要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必需。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另外,如果设问中有明确的“行为人”,则应强调这是“行为人”的职责。比如说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就业问题?设问中的“行为人”是党和国家,那么答题时除了回答“必要性”、“重要性”外,还应强调:这是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决定的;这是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活动原则决定的。 第二种方案: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这里主要说明之所以要这样做的理由,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课本知识来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方案:从政治、经济与文化、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展开。这就要求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提醒的是注意审题,把握题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回答。 上述三个方案,可以单独选用或交叉使用,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往往需要将三种方案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全面而准确特别具有创新思维的答案来。 四、怎么办类题型 [题型特点] 题目一般是用“怎样做到……?” “应该如何做”来进行设问的。这类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把握程度。从1996年高考首次推出“怎样、怎么办、如何”一类试题以来,每年高考都有这类试题,特别是2000年文综考试以来,这类试题在主观性试题中数量多,分值高。因此,应重视掌握这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解法探究 【设问特点】:如何办、怎样做、--措施、提—建议 【答题方向】:答方法、答措施 【答题关键词】:坚持、完善、加强、健全、制定、创造、保护、贯彻、提高、调整、改善、转变、培养、发挥、调动、按照、处理等动词。 【句式表达】:加强 坚持 完善 履行 【思维方式】:主体发散法与定点法相结合 主体发散法是指在解题过程中思维指向的内容因不同的主体角色而转换的思维方法。主体发散法的典型特征是角色视角,既不同的主体说不同的话。 运用主体发散法注意两点:首先、要明确“怎么做”“如何办”的主体是谁?即“角色”是谁? 有些主体明确,有的主体不明,同学们要对主体进行发散,常见的主体有以下层次及类别:党、政府(国家);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府、政协;公民、企业、经营者、投资者、消费者、劳动者。 其次、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 【解题思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五、意义类题型 [题型特点] 高考政治“意义”类试题,一般设问形式是分析某一事件的“经济政治意义”,或“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这是每年高考文综卷必考的题型。根据设问的角度来划分,一般是具体的设问,即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与政治意义;还有用哲学原理分析说明某一事件的价值观意义。 [解题技巧] ☆经济意义题的答题思路:  关键是一定要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进行地毯式搜索——逐一对号入座,否则便会缺漏要点。  ①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特指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企业等。答案的关键词有:增加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经济效益等。  ②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答案的关键词有: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城乡经济。  ③从国家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国家特指整个社会、国家。答案的关键词有: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外汇储备、增加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等。 ☆政治意义题的答题思路:   答政治意义题的角度,应从国家意义、社会意义、政党意义、民族与宗教意义和国际意义不同视野去思考,并要记住一些关键词: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国家政权和政治稳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党的建设、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等。另外,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入座。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公民、国家机构、民主党派等。 ☆回答用哲学原理分析某一事件的意义的思路: 答这类题,一定要认真审题,扣住事件本身的实质性内容,抓住要害,进行分析,并且一定要从方法论上去做文章,一般从三个角度去思考: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且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发展;第二,从辩证法角度去认识,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推进事件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件本身的积极意义和应当吸取的反面教训(两点论);第三,再从认识论的角度去思考,事件的推进其实践意义和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当然,还可以从价值观去回答,得出其价值观方面的重大意义。总之,解答哲学意义题一定要突出其方法论意义。 六、认识类题型 [题型特点] 认识类题型是指由题目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认识类的试题。试题的设问一般是以“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词语出现。但有时这类试题在设问中省略了“如何”二字,但答题时仍然是要求考生陈述自己对材料的看法、认识和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题技巧] “认识型”的题目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如谈对“台独”公投的认识,应先回答“台独”公投是错误的。)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保的危害性等。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根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经济常识的此类题型,要求我们在答题时,一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现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 发现问题(是什么):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提示,应从内容、内涵、目的、特征、实质等角度思考;分析问题(为什么),包括原因、意义,即必要性与重要性两个部分;解决问题(怎么做),包括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特别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认识类问题都要按部就班地回答以上三个问题,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要根据具体的背景材料来确定究竟要回答以上的三个问题中的哪几个,不过怎么回答就要按以上的思路去考虑,做到步步深入。   ☆哲学常识的这类题目,要求我们在答题时,应该坚持用矛盾分析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政治常识的此类题型,要求我们在答题时,运用国家的观点、党的性质与宗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民族与宗教政策等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维度来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七、启示类题型 : [题型特点] 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 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八、图表类题型 [题型特点]   图表式论述题一般由“表题、图表、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合而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表一、表二各(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3)请你谈谈对图表所反映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当然也有根据材料设定其它问题的。 [命题特点] (1)根据材料所提的问题一般是当年国内经济热点与经济常识重点知识的结合点。因此我们要熟悉当年的经济热点,大致了解热点的基本精神,并把它们和经济常识的基本道理联系起来。 (2)它一般是通过图表内容的比较来说明一些经济道理,通过比较来反映经济的变化发展,也反映经济发展的差距或问题。 (3)有些试题要求考生提出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案(或措施)来。 (4)最近又出现了哲学常识的图表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型既可以先阅读材料,后思考问题,也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先审设问,后审材料,这样可以增强阅读材料的目的性和回答问题的针对性。就拿后一种思维方法来说吧: 第一步审设问: 考生必须①宏观上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回答的基本思路分三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可以避免答案错位,思路混乱。②微观上具体分析设问要求,对每一问都要咬文嚼字,把握范围、程度、本质、根据设问来组织答案。第一问大都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分别反映了”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近几年的高考侧重于后者。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还要分析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的问题及其本质问题。第二问多半是问两(三)个图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一般来说有以下四种情况: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一分为二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前两者的关系较为常见。第三问一般结合材料谈认识。大家一定要根据设问要求作答,抓住要害,注意逻辑联系,切忌漫天撒网。 第二步审图表: 考生关键要看清①标题:(表格名称)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把握住图表的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同时图表的标题又对作答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②从纵横两个角度来阅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然后对表格数据一定要进行横向分析(说明两者的差距)和纵向分析(说明变化:增长或者减少)。当然并非所有的图表题都存在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但是绝大多数图表题都有对比,都是想通过数据的对比来说明一件事、一些问题和基本观点。③了解图表题的某些年份的特殊意义,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等。它对于图表的中心观点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三步读表注: 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的表达,往往对答题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或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的来源之一。仔细研究备注中说明在什么范围内(年份、国别)、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等。 总之,解答图表题必须做到“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把握数据信息,了解中心主题,善于比较分析,联系课本知识,针对题目设问,写出具体答案。 题型二: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理。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 题型三: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是如何体现的? 此题型和题型二一样,考生需自己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发挥的自由度大,难度大,灵活性、综合性强。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哪些我们所学的知识点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知识点原理,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知识点原理的,通俗地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小 结 政治学科主观试题的解答,很大程度上类似于语文学科的小论文。“文无定法”,具体怎么分析阐述固然有着很强的主观性;但命题考察的基本知识点,以及在表述这些观点的过程中的大致思路、模式是确定的,是有一定框架和要求的。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总结解答技巧,揣摩体会、并进一步反复运用、渗透到解题实践中,反思、总结、再运用、再提高,相信我们大家在这一方面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