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1)国家的含义 (2)我国的国家性质 (3)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6)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7)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注意的问题 理解:(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全面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4)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6)正确看待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分析:(1)联系现实,结合事例说明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2)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查处高官贪污受贿案 (4)运用事例,说明公民应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5)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6)运用所学知识 正确分析中学生对待政治生活的态度 【能力目标】 (1)透过现象认识国家的本质 (2)培养辩证分析的能力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能够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加强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和义务观念;明确自身肩负的重任。以积极的热情参与政治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人民民主的特征。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3、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4、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统一性原则。 2、公民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课堂探究:(1)比较两次洪灾发生的不同时代,从社会制度方面思考: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2)比较两次抗洪救灾的过程,从国家政权方面思考: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l:国家。 (1)国家的产生: (2)国家的本质: (3)国家性质(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①国家性质的含义: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②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从根本上决定国家性质的是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4)国家的类型。 根据国家性质,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类型。前三种类型属于剥削阶级国家,是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者的统治。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而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广大劳动人民对少数敌人的统治,是新型的国家。 2:我国的国家性质。 法律依据: 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3)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这一知识点很重要,同学们要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那么,怎样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人民的民主来体现。人民民主与每一位公民都有密切联系,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人民民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理解好人民民主的特点,要从广泛性和真实性两方面来掌握。要注意人民民主的特点与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l)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今天中国所焕发出的蓬勃活力,就是中国人民真实地拥有广泛自由、民主、人权的主动写照。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并享有广泛的自由、民主权利,怎样来保证人民真实地享有这些权利?我国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呢?主要是有"三个保障",即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具体结合事实来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公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 1979年初到现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0多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900多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8000多件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48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现已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已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我国至今已制定了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1000多件,使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有切实的物质保障。例如,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服务。 课堂探究:对比新旧中国的变化,结合近年来我国人权事业取得显著进步的事实,你能说明"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这一观点吗? (探究提示:同学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大量搜集相关材料,来论证这一观点。如近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小康;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人下降到2003年的2900万人;中国平均期望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1.4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世纪的年代初期的1500/100000下降到2002年的43.2/100000;婴儿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8.4‰。;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等许多与人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l0部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其中《居民身份证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处处体现了为民、便民、利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 中国政府将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首位,提出了"执政为民"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思想,形成了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使人权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通过事实,我们可以看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人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生存权和发展权,要保障和发展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人手,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人权事业还会取得更长足的进步,人权状况会不断改善,人权会更有保障。 4: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1)对象: (2)意义: 5:民主与专政。 含义:民主是指 (民主的概念比较抽象,大家理解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第一,民主是指一种与专制制度相对立的国家制度,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才开始普遍采用的国家制度。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对专制的否定。第二,"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是指民主总是为一定阶级所享有,总是属于统治阶级,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即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第三,"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指民主的形式、程序、原则,这些原则只在统治阶级内部适用,这是政体意义上的民主。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归根结底是为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服务的。第四,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因此,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总是离不开专政的。) 专政,即 (2)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 课堂探究:请你根据上面的论述对以下两种观点加以辨析,并说明理由。观点一认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同其他类型的国家是一样的;观点二认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同其他类型的国家是不一样的。 (探究提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同其他类型的国家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同其他类型的国家都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都具有阶级性。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同其他类型的国家不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其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业 为什么要坚持?本部分内容主要强调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1) (2) (3) 课堂探究: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阐明"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这一道理。 (探究提示: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事实,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如,从警惕国内极少数敌对分子和国际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的需要看:从国内角度分析,在经济领域,还存在严重经济犯罪分子;在政治领域,还存在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在思想文化领域,还有人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生活领域,刑事犯罪分子的抢劫、杀人、放火、强奸等犯罪活动以及恐怖势力策划的恐怖活动……从国际环境分析,我国还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社会主义制度还会遭受国际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有的国家还妄图对我国进行"分化"西化"。这些活动和行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课堂小结:略 作业:①见《学习评价手册》 ②预习第二框 第二课时 第二框、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1、阅读课文,完成《政治学习评价手册》P003【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 2、阅读课文,对本框中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一、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 1、为什么这么说?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 (2)主要内容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法律依据: 含义: 意义: ②政治自由 法律依据: 内容: 意义: 保障: ③监督权 法律依据: 含义及内容: 意义: 3、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含义 (2)主要内容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原因: 要求: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原因: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原因: 具体要求: 从国家安全看: A、含义: B、做到: 从国家荣誉看 A、含义: B、做到: 从国家利益看 A、含义: B、做到: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原因: 二、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含义 (2)具体表现 2、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在我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如何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为什么? (2)怎么做? 1、正确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l)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我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家赋予了我们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辞的。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的。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主要内容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里的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也就是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权利;这里的被选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也就是被选举为各级人大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政治自由的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了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公民享有监督权是由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 提示: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公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人民代表;第二,公民有被选举为人民代表的权利;第三,公民可依照法定程序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人民代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标志,是公民极为庄严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 2、正确区分"公民与人民"、"权力与权利" (1)公民与人民 ①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按照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凡取得某国国籍就成为该国的公民,各国公民通常是由各国国籍法确认的。我国新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国国籍是区分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一个根本标志。我国公民没有年龄、性别、民族、种族、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居住期限、文化程度等的限制,无论其社会政治地位、历史情况有何不同,无论是否犯罪、是否属于敌我矛盾,都是我国公民。 ②人民是政治概念,它是以阶级内容来划分的,人民与敌人是相对的称谓,人民的对立面是敌人。人民通常是整体,在不同的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概念是不同的。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③公民与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在于:性质不同,公民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则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公民中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后果不同,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全部公民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义务。公民所表达的一般是个体概念,人民所表达的往往是群体概念。 (2)权力与权利 ①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它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任何社会都是一定的权力和一定的服从的统一。权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同一定的职务相联系,即有了一定职务就有了相应的某种权力。 ②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 ③权利和权力的主要区别:其一,享有者范围的大小不同。作为政治意义上的权力,是同一定的职务相联系的,其享有者的范围是特定的;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权利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法律权力和利益,其享有者的范围是广泛的。国家、社会的管理者行使的是权力,而公民个人、被管理者拥有的是权利。其二,两者行使的选择性与非选择性不同。权力不仅是享有者在职责范围内有从事一定行为的资格,而且意味着享有者必须从事该行为,它既不能转让,也不能放弃,否则就是读取或失职。而权利虽是法律规定或保护其享有者从事一定行为的资格,但并不意味着法律要求其享有者必须从事该行为,其权利有的可以放弃或转让。 3、关于对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的正确理解 (1)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公尺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的主要内容: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要求:第一,捍卫国家主权不被侵犯,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第二,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一切侵略、占领和割让、出卖国家领土的行为;第三,捍卫国家政权及其统一,与颠覆国家政权和分裂国家政权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第四,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分裂行为。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这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其中,"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漏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国家荣誉"包括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国家的名誉不受侮辱。"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安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正确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1)遵守基本原则的必要性:是公民耍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的需要。 (2)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应特别注意,这里的"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是"司法"平等而不是"立法"平等。因为我国的法律只能反映和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不能反映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平等。否则,法律就不能成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保证改革开放约有力武器。但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另外,"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也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的具体要求: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在行使l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在我国,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1、 课本P8:课堂探究:(1)细阅上述图片和文字说明,说说它们反映我国公民依法行使哪些政治权利、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2)归纳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并简要说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与政治生活的关系。 探究提示:(1)上排图片自左向右分别反映了我国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权利,行使游行、示威的政治自由,行使监督权。下排图片自左向右分别反映了我国公民依法履行服兵役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以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2)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政治自由,监督权;同时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政治性义务。只有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认真及行政治性义务,才能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的。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 课本P9:课堂探究:关于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有以下两种观点。你认为它们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观点一是错误的,观点二是正确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任何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是相对的,政治自由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对立统一的。因此,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只要不超出法律所约束的范围,就不受任何非法干预。 3、 课本P10:课堂探究:(1)请你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方 面,对上述做法进行归类。(2)选择其中的两个方面,列举实例加以简要说明。(3)根据前面讲述的内容,以"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必须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为题,自制一张示意图。 探究提示:(1)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应做到:捍卫国家主权,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一切侵略、占领国家领土和割让、出卖国家领土的行为;捍卫国家政权,与颠覆国家政权和分裂国家政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分裂行为;反对任何企图西化、分化我国的行经。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应做到:严守国家秘密;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工作任务提供协助和便利条件;发现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2)如: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势力的“台独”论调,揭穿其分裂国家的本质,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不被侵犯,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在维护国家荣誉方面,“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奥运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我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3)如: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权利 政治自由 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 监督权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请大家自己动手自己试一试,你可能做得会更好。学了后面的内容以后,可以把相关的内容再加上,形成知识网络,便于知识的掌握。 4、 课本P11:课堂探究:观点一认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观点二认为"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你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由。 探究提示:不相同。观点一在一定程度上正确揭示了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观点二是错误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有区别:第一,含义不同。所谓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所谓义务,是指公民依法应当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作出一定的行为。第二,特点不同。权利是法定的,不可非法剥夺的,是可以放弃的;义务也是法定的,但不能放弃。二者又是统一的,两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第三课时 第三框、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1、阅读课文,完成《政治学习评价手册》P005-006【知识梳理】部分的填 空。 2、阅读课文,对本框中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1、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共同信念 2、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依法行使权力,履行政治性义务——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我们总要参与 我们总会参与 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及其做法) 2、需要学习政治知识(学习的意义或好处——几个“有助于”) 3、贵在实践(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实践的理由) 1、正确理解“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1)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共同信念:崇尚民主与法制。 (2)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0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我国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0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人民群众依法参加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活动,极大地促进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些活动,都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0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约有机统一。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渗透在这些活动中,也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Q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综合国力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耍居安思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认识世界,进而更好地认识中国,发展中国。我们应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也是我们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提示:以上四个方面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可以按照由主观到客观,由微观到宏观,由关心国内到关心国际的逻辑去掌握,进而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2、正确理解"中学生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首先,要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政治生活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埋和公共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果人人都对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政治生活漠不关心,受害的必然是全体人民,从而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也会受影响。因此,我们应培养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观念,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自觉地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其次,要学习政治知识。"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必须认真学习政治知识。这样,有助于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我们放眼世界,紧扣时代脉搏,开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界;有助于我们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关心国家大事,自觉地服从和维护国家利益;有助于我们增强民主和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增强主人翁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再次,要努力参加实践。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可以参加选举活动,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活动,对于中学生来说,方式更是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时事评论学习活动,可以参加阅读书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新闻等活动,可以参加共青团的活动。无论什么形式,关键是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理解,提高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使我们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关注我国的国情,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提示:对待政治生活的态度是公民情感和价值观的体现,中学生必须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1、课本P12: 课堂探究 (1)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2)你是如何看待政治生活的?(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探究提示:(1)这些中学生都以热情的态度、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2)结合自己的理解,坦诚地谈谈自己的看法。(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学了课本内容后,谈谈有什么新的感受。总起来说,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培养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事务的观念,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认真学习政治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理解,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2、 课本P13: 课堂探究:(1)看了这张图表,你有什么感受? (2)谈谈你对参与政治生活的看法。 探究提示:(1)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同学关心政治生活,愿意以热情的态度参与政治生活;但仍有部分同学不能正确对待政治生活,以冷漠甚至厌弃的态度拒绝政治生活。我们还需努力,通过学习和做工作,使这部分同学能明白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改变错误的认识,能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2)通过学习下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真实看法,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探讨。 1、"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不够完善"矛盾吗? 不矛盾。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是从民主性质即民主的阶级属性角度讲的。民主性质指的是民主的阶级属性。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社会形式,有鲜明的阶级性。在当代就存在着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两种不同阶级性质的民主。就资本主义民主而言,其阶级性是资产阶级民主,是极少人享有的民主,是对大多数人的专政。就社会主义民主而言,其阶级性就是无产阶级的民主,它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从这一角度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不够完善是从民主的实现程度,即民主原则和精神转化为实践的程度、状况和水平角度讲的。民主的发展程度受众多因素的制约,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社会的阶级性质、社会的政治文化、公民的素质、民族的历史传统等等。由于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较晚,并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因而发展不够完善,民主制度不够健全;相比之下,资本主义民主经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当完备的民主政治体制,发展比较完善。但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民主存在不完善之处而否认它是新型的民主,否认它的优越性。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会逐渐完善、成熟。 2、对我国"选举权"认识的几个误区。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在我国,拥有选举权的主体空前广泛,但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属于下列三种情况的公民没有选举权:①未满18周岁的公民;②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③精神病患者。所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并不是全体公民。 (2)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并不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选举国家领导人的权利。 3、对"权利"认识的几个误区。 (1)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我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来体现和保证的。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不能只认为享受权利才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2)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因此,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当然,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其实现享有权利的范围和程度,尽管如此,也不能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 (3)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实际上是说每一公民与其他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是平均的。其实,公民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公民实际享有权利的范围或程度则又是有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有些特定权利,并非人人都享有。如,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只有全国人大代表享有,并非人人都享有。第二,我国宪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见,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非人人都享有,未满18周岁的公民就没有相应的行为能力。第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具有如下四项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从这一点来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与守法的公民相比,其享有的权利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课时 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一单元的第2条编写,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分析如下: 1.2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本标准要求学生明确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等选举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认识民主选举的意义;懂得民主程度的发展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选举方式的选择要符合国情,必须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明确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选举权是公民最重要的民主权利,要珍惜选举权利,投出理性的一票。 2、学习目标: 课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选举的具体方式 (2)确定选举方式的具体条件 (1)各种民主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 (2)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体现国家的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 联系现实生活民主中选举的实例,从选举方式的内容、作用、选举方面分析我国民主选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从选举方式的特点入手,认识民主选举方式的选择,通过不同的事例,体会公民通过哪些形式如何参与选举。 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民主选举的重要性,并树立珍惜自己选举权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的比较 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怎样行使好选举权 三、学习过程 1、阅读课文,完成《政治学习评价手册》P008【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 2、阅读课文,对本框中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一、民主选举面面观——探究与共享 课堂探究:P15(1)镜头一和镜头二的选举方式有哪些异同?(2)你还知道哪些选举方式?(3)你能对这种选举方式的意义和效果作出自己的评估吗?(4)镜头三给了你哪些启示? 探究提示:(1)镜头一是直接选举,镜头二是间接选举,镜头一和二的选举都是差额选举,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相同点:都进行投票选举,都表达了选民的意愿,都是民主选举的方式。不同点:直接选举是每个选民都直接投票选举,一般适用于基层民主选举,在选民较少、分布较集中的情况下进行;间接选举是先由选民选出代表,再由这些代表来代表选民进行投票选举,一般适用于较高一级的民主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往往使用该种选举。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如果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我们称之为等额选举;如果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我们称之为差额选举。 (3)直接选举能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选择自己j$日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应于直接选举。间接选举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由选民选出的代表来投票选举,这种方式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不能表达每一个公民的意愿。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以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因而其积极性受到影响。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这也易导致候选人的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4)①选举是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保证;民主选举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前提,民主选举失败,谈不上其他“三个民主”。 ②公民能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也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十分珍惜、认真对待、充分行使选举权。 ③我们要克服那种“选举与我无关”“谁当选都无关紧要” “选谁都是一个样”“选举就是走过场”等错误观点。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 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以及竞选的优点及局限性 方式 含 义 优 点 局限性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制约选举方式的选择的因素 课堂探究:P17(1)比较两张照片反映的国情,说说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2)想一想:选择选举方式的重要制约因素是什么? 探究提示:(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也不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增强了,政治参与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文化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2)经济发展水平、选民的文化水平、群众的民主素养等都会制约选举方式的选择,同时选举方式的选择又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适合国情——表现在哪里?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 2、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 3、公民应当如何行使选举权 课堂探究:P18(1)在上述各种想法中,你比较认同哪一种或哪几种想法?说说你的理由。(2)你认为影响投票结果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3)在经过补充之后,请你按重要性加以排序,并与同学交流共享。 探究提示:(1)比较认同第1条、第4条和第5条。选村民委员会主任,就是让他为大家服务的、给大家解决实际问题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这就需要村民委员会主任热心服务、为人正直、公正无私、办事能力强。 (2)是否代表人民的利益。 (3)同学们可自己排序,加以补充,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说明理由。 l·正确理解"选举方式的选择" (1)选举方式主要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不同选举方式之间的比较: ①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选举人的方式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方式  优点 一是它能更直接地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二是可以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三是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选举成本较低,便于组织等  局限性 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且成本也比较高 由于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代表进行投票,致使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适用 范围 选民较少,分布相对集中,目前适用于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等 选民比较多,分布较广,目前适用于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  ②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义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方式  优点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缺点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认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因而积极性受到影响 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饯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适用 范围 在极少数的情况下采用 人大代表的选举等  (3)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①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 ②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4)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①从我国国情来看,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第一次将国家政权机关的构建置于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人民选出的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各级国家机关。 ②从我国国情来看:由于建国初期,国家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交通也不便利,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还不强,实行较大范围的直接选举还不现实。从这样的国情出发,在民主选举人民代表大会时仍承袭了民主革命时期创立的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我们逐步扩大了直接选举的范围,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但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等状况没有根本改善。从这个国情出发,我们仍然要选择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提示: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是1953年颁布的,1979年经过修订颁布了第二部选举法,1982年又对第二部选举法进行了修订,1986年、1995年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又对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和充实。2004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二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了修正。主要有:防止"暗箱操作",在直接选举中规定预选;候选人应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问题;严惩贿选行为,国家公职人员破坏选举给予行政处分等。 2、正确理解"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行使好自己选举权利的重要性 ①公民只有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即是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我们要批判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③公民行使好这一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人政治素养的高低,政治参与能力的大小,其中就是看其怎样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2)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①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只有提高民主选举的素养,才能真正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 ②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③公民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培养政治素养,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特别提醒:公民的政治素养是指公民政治参与的态度和能力,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公民民主选举的素养。而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第二课时 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一单元的第4条编写,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分析如下: 1.4 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方式。 本标准要求学生懂得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知道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公民也会提高自身参与决策的能力等。 学习目标 课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1)民主决策的具体方式 (2)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重大意义 (1)不同民主决策方式的差别 (2)民主决策的意义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从决策的形式入手分析决策者与公民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的意义 通过不同的决策事例,对照比较,使学生懂得决策不是少数精英的事情,公民应提高素质,积极参与决策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民主决策大重要性,并积极参与民主决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增强政治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和重大意义 2、社会听证制度的作用 三、学习过程 1、阅读课文,完成《政治学习评价手册》P010—011【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 2、阅读课文,对本框中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一、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探究与共享 课堂探究:P19(1)你赞成哪种决策观点?说说你的理由。(2)假如你是决策者,你会采取哪种决策方式?(3)你知道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吗? 探究提示:(1)赞成"观点二"。因为公民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在参与民主决策的实践中提高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2)采用民主决策的方式,让公民广泛参与决策过程,充分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群众的智慧,代表群众的利益。 (3)公民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 二、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1、决策的重要性 2、民主决策的方式 (1)间接方式——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人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这种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要求决策者代表民意、反映民情,体现人民的利益。 (2)直接方式——是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决策的形成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课本重点谈的是这点。 ①情民意反映制度 含义: 意义: ②专家咨询制度 含义: 意义: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含义: 意义: ④社会听证制度 含义: 意义: 课堂探究:P21(1)参加听证会的人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来自各方面意见的差异要是什么?(2)假如你是决策者,你能否对这种差异作出自己的评估和说明? (3)你赞成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探究提示:(1)主要来自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铁道部、消费者、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几个方面。来自各方面意见的差异主要是在春运、暑运及主要节日期间列车的票价是否应上调?及怎样调节? (2)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春运、暑运及主要节日期间客运量较大,客车供应紧张,为缓解客运压力,列车票价可适当上调,这可以缓解铁道部门的压力,正确地引导居民的消费。但票价上调也不可"一刀切",对于老少边穷地区和打工的农民可以给一定的优惠票。同时,铁道部门不能因为旅客增多而降低服务,票价上调后,更应提高服务质量,给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3)赞成第三种观点。价格听证会制度,就是让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便于决策利民,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所以政府会考虑消费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而政府不单是看消费者的要求,还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如,铁道部自身的压力,社会各阶层的反映,等等。 三、同历决策过程 共享决策成果——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对决策者的意义 2、对公民的意义 课堂探究:P21想一想:为什么要提出这些注意事项?(2)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就可以按照下列步骤,举办一次模拟听证会。 探究提示:(1)关于学校收费的听证会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特别是家长和教育部门。只有各方代表比例合理,才能充分了解各方的反映,使决策更科学、合理。 尤其是家长的比例不能太低,因为他们最了解学校的收费问题,与他们的利益关也最密切。家长只有在咨询相关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发表的意见才更具针对性。学校属教育部门,为了听证会的公正、合理,故教育部门自身不宜主持听证会。听证会邀请媒体参加,以保证决策有足够的透明度,也便于使公民了解和监督决策的落实。(2)略,可参照课本的有关信息设计。 决策科学化与决策民主化的关系 (l)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指导思想、决策体制、决策组织和决策程序必须科学化。决策民主化包括:首先,决策的主体是人民;其次,决策必须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2)决策科学化和决策民主化是紧密相连、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一方面,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第三课时 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一单元的第4条编写。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分析如下: 1.4……;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管理的途径和方式。 本标准要求学生明确参与民主管理的有关制度和法规,了解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方式。 学习目标 课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我国村民自治的内容、作用 (2)我国城市居民自治的内容、作用 我国城市居民自治、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结合近几年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情况,分析我国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通过学习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内容,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基层民主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深刻的实践;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尝试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体验民主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我国基层民主形式及其重要作用。 三、学习过程 1、阅读课文,完成《政治学习评价手册》P013—014【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 2、阅读课文,对本框中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基层民主自治进程回眸——探究与共享 课堂探究:P23(l)在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机构是什么?(2)从上述"村民道德评议会"的活动看,村民是如何通过基层民主自治机构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3)我国发展基层民主有什么重大意义? 探究提示:(1)分别是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 (2)村民通过村民委员会发表意见,对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参与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3)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可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二、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是什么? 2、村民委员会 (1)含义:(注意:性质、设立目的、成员产生、法律制度保障各是什么) (2)村民自治的内容: 课堂探究P24:(1)你或你的亲戚所在的村有没有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如果有,你能说出一两条吗?(2)填表:我心目中的《村民自治章程》。(3)在你填写的《村民自治章程》条文中,你认为哪一条是最重要的?说说你的理由。 探究提示:(1)有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如,关于村民建房及宅基地的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土地承包的有关规定,关于财物管理办法等问题。 (2)(可参考下列内容) 0村民行为规范 0村级领导干部行为规范 0依法管理制度 我心目中的《村民自治章程》 0村务公开制度 0社会管理制度 0福利待遇制度 (3)村务公开制度最重要。因为村民最关心的是涉及他的自身利益的有关问题,只有村务公开,才能让村民了解村里的决策内容,便于发扬民主,进行村务监督,增加决策的透明度,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课堂探究P24-25:(1)请你说说在这三个镜头中,村民是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本村事务管理的。(2)假如你的家在农村,你能说说你们那里的村民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村务的吗?(3)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了解村务公开的范围。 探究提示:(1)镜头一是通过村务公开的方式,理财小组进行查账参与村里的财务管理;镜头二是通过召开民主质询会的方式,让村民参与村务管理;镜头三是通过设立村务公开栏,以监督的方式参与村务管理。 (2)村里设立村务公开栏,让村民监督村务参与管理;召开村民大会,对村里的重大问题让村民发表意见;让村民讨论制定本村的村规民约。 (3)①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及其实施情况。②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落实方案。③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④水电费的收缴以及涉及本村村民利益、村民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 3、城市居民委员会 (1)含义:(注意:性质、适用地方) (2)作用: (3)城市居民自治的内容 课堂探究P25:这个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你了解所在社区的居民委员会吗?让我们一起做个调查。 探究提示:(1)①居委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维护居民的合法利益的自治组织。②居民通过居委会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在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务时,由居委会讨论决定。③居委会是反映民情、传达民意、代表居民利益的自治组织。 (2)同学们自行调查所在社区的居民委员会。 共建祥和文明社区 1、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课堂探究P26:这一组镜头,摄下了我们的同龄人参与民主管理的一些做法。这些做法对你有哪些启示? 探究提示:我们作为国家公民,对本地的事务也应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尽管民主管理的经验不足,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来锻炼自己,大胆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以此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2、青年学生应自觉参与民主管理——中学生需要有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 第四课时 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共同家园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一单元的第3条编写。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分析如下: 1.3 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感悟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本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公民的监督权,监督的对象、范围,即谁监督、监督谁的问题;懂得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即向政府信访机构举报、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新闻媒体曝光等;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责任和意义;明确要付责任地行使公民监督的权利,合法地使用监督权。 学习目标 课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宪法、法律赋予公民的民主监督 (2)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3)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各种民主监督渠道的内容、特点。 (2)民主监督的意义 (3)公民应当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 联系现实生活中民主监督的实例,分析民主监督的作用及如何负责行使监督权利 通过了解民主监督的途径、方式,提高民主监督的自觉性,并规范自己民主监督的行为 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参与民主监督,感悟这样做的责任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民主监督方式的选择 2、怎样负责任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三、学习过程 1、阅读课文,完成《政治学习评价手册》P016【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 2、阅读课文,对本框中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一、谁监督 监督谁——探究与共享 课堂探究P27:(1)在派出所民警拒不履行职责时,刘某可以行使什么权利?(2)上述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3)你还能提出哪些解决问题的方式?(4)把你认为合法的方式,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说明理由。 探究提示:(1)行使监督权。有对派出所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提出批评、建议、告发、举报的权利。 (2)第2、4、6条是合法的,第5条是不合法的。 (3)向派出所写信、发短信等方式反映、举报,也可向该值班民警当面指出他的错误做法。 (4)①"打热线电话,举报派出所的行为。"因为在我国建立了信访举报制度,这是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②"找当地的人大代表,请人大代表出面解决问题。"因为在我国设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公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形成议案上传给国家权力机关,使问题得到解决。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地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 ③"借助舆论的力量,将派出所值班民警的失职行为曝光。"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舆论监督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大、时效快的特点,在民主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1、公民的监督权及其具体内容 (1) (2) (3)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种合法渠道 (1)信访举报制度。(含义、意义)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含义、意义) (3)舆论监督制度。(含义、特点、作用) (4)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课堂探究P28:和P29(同学自己查有关资料回答) 三、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 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三点意义) 2、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公民行使监督权时要做到: (1)从态度上看: (2)从行为上看: 1·正确理解"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1)民主监督的对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公民监督权的主要内容: 其一,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1的缺点、错误和违法、失职行为,有权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或直接或间接地向其提出批评,并要求其改正;对于其工作中的缺陷、问题与不足,有权提出改进或改善的建议。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于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应认真听取,并加以研究、分析,吸取正确的批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对于人民群众提出的某些不完全符合实际的批评和不适应的建议,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向提出批评建议者予以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其二,申诉的权利。申诉是在不停止执行原行政行为的情况下,申诉人为维护自身权益提出意见和要求的制度,这表明公民有权要求国家机关对已经发生效力的行政行为进行重新审理,使公民得到公正处理,确保不违法不违纪的公民不被错误处理。 其三,控告的权利。一是控告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二是控告的内容可以是违法犯罪行为,也可以是一般的违反法纪、党纪的行为。 其四,检举的权利。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贪污腐败和渎职犯罪以及单位犯罪行为,任何公民都有权进行举报。 (3)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 ①信访举报制度。信访举报制度是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这一制度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们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为此,我国各级各类国家机关都设立了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工作机构。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这种方式是公民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好比一条纽带,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实施这种制度,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地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 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对人民负责,他可以将公民反映的意见、建议以议案、质询的方式在人代会召开期间得以解决。 ③舆论监督制度。这种制度主要是我们可以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新闻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舆论监督的最大特点是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在民主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④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人,政府将为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途径。 提示:我国民主监督的方式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因此,这种监督的方式更多的是一种"民对官"的监督,在监督形式上,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不公开的;一般不具有强制性,民主监督对被监督对象不具有强制权;民主监督是人民群众的一种权利,因此,民主监督的权利实现的广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文化水平,取决于国家整个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发展,取决于国家对民主监督的重视和对行使民主监督主体的支持和保护程度, 2、科学地理解"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实行民主监督,具有重要意义。①它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③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正确行使监督权。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①公民在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利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②公民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检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等。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一、探究目标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政治参与需要依法参与、有序参与。 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介绍公民的政治生活,讲述公民怎样参与政治生活,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有助于学生树立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二、探究步骤 把探究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查阅资料、收集资料阶段。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对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所作的相关规定;从教材中收集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意义;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对典型事例,为讨论作资料上的准备。 (2)讨论问题阶段。针对教材提供的事例一和事例二,围绕"有序与无序"问题进行讨论, 分析"有序参与的必要性"和"无序参与"的不良后果。 (3)尝试模拟阶段。 ①把选班长假定为一种政治参与,引导学生探究有序参与的步骤。 ②制定选举规则,并讨论规则的可行性、合理性。 ③尝试选举过程之后,对规则从目的、必要性、可行性、优点与缺点等方面进行评估。 (4)就本次综合探究的感受办一期黑板报。 时间安排:一课时。 三、探究问题——把握相关理论 1·什么是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是指公民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对国家的政治构成、政治动作、政治决策、政治结果的关心、利益表达和施加影响的行为及过程。简略地说,就是公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有序的政治参与即合法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的范围内进行的政治活动。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3·有序的政治参与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有什么区别? 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其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要求,就能确保有序参与;脱离党的领导、不遵守法律规则、不遵守程序要求,必然导致无序的局面。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4·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有什么意义? 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有利于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5·公民无序参与政治生活有什么后果? 公民无序参与政治生活会使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使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使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利益遭到损害,情节严重者自己也会受到惩罚。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单元知识结构 二、主干知识整理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一方面,要发扬人民民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坚持国家专政职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同时,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义务。 3、公民要正确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它表现为: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国家在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5、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6、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更要内容;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追求;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就成为我们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7、我们中学生要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作为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认真学习政治知识,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加实践。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民主选举的方式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是我国当前民主选举的方式。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点,又有各自的局限性,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都互为优缺点,在使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我们不能说哪种选举更民主,也不能笼统地说哪种选举不好。 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选举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之一,既然宪法赋予我们这样的权利,我们就要珍惜,这是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首先,要提高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这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其次,要积极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这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是增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的表现。 最后,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3、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比较民主决策的不同方式——填写图表) 内容(含义)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5、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1)农村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广大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通过村民会议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以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的口常事务。广大村民创造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城市居民自治。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方面,居民委员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居委会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6、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7、青年学生要积极参与民主管理 青年学生即将步入成年,特别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中,我们能够获得很多机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尝试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称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8、民主监督的方式(比较民主监督的不同方式——填写图表)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区别 含义不同      方式不同      特点不同      作用不同     相同点   9、民主监督的意义 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10、如何行使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 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这要求我们:①在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利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②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一课时 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二单元的第5条编写,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分析如下: 2.5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学习目标 课题 知识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政府担负的基本职能 (2)政府履行职能的表现 (3)政府的作用 (1)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我国政府的职能 (2)政府的作用和职能之间的关系 (3)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体现在哪些方面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政府行为,分析政府职能的履行情况;根据具体事例分析和体验政府的作用;政府如何履行其职能来达到便民利民的目的。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概括的能力 通过学习,既要认识政府的职能及其表现,又要感受到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从而支持政府的工作。  二、教学重难点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2、我国政府的性质与职能的关系 3、我国政府的作用 三、学习过程 1、阅读课文,完成《政治学习评价手册》P025【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 2、阅读课文,对本框中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一、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探究与共享 课堂探究P37:(1)我国政府在“非典”肆虐期间采取的措施,体现它履行了哪些职能? (2)政府履行职能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假如没有这样一个政府,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 探究提示:(1)①"非典"期间,政府大力弘扬广大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体现了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②政府采取的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措施,有利于稳定市场经济秩序,体现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③中央政府采取的加强对医疗技术的攻关和组织对公共环境的卫生消毒的措施,提高了医疗保健水平,体现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④政府财政部门采取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帮助疫情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组织经济、恢复生产的措施,体现了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2)①在"非典"期间,通过政府积极履行其职能,缓解了群众对"非典"的恐慌心理,减少了"非典"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的消极影响,提高了人民与疫情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②通过政府的努力,稳定了市场秩序,避免了市场秩序混乱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 ③通过政府组织经济建设职能的履行,保证了"非典"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3)假如没有这样一个政府,"'非典"给我国人民生产、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是可想而知的。 ①如果政府不及时公布疫情、澄清事实,那么群众的恐慌心理加剧,将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 ②市场上会出现混乱。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哄抬物价、掺杂使假成风,进而导致整个社会人心涣散,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③部分行业、企业受"非典"的影响,特别是餐饮、娱乐、旅游等行业和企业的经营,将非常困难,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进行,影响国家安全。 ④除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外,如不及时对"非典"疫情进行控制,对"非典"患者及时救助,会使更多的人失去生命。 ⑤如果疫情得不到及时控制,导致"非典"疫情在中国全面蔓延,那将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稳定,给西方国家封锁扼杀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借口。 二、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的性质。 (1)是什么: (2)理解: 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我国的行政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我国的行政机关是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受其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二者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政府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政权的性质,因此国家性质决定政府的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必然是人民的政府,它的职责便是执行人民的意旨,捍卫人民的利益。 把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的性质,对于理解我国政府的职能有重要意义,因为国家性质与政府 的职能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国家性质决定政府 职能,政俯'职能的实施反映国家性质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职能的实施必须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也要;求政府酚掘 行其职 能来执行人民的意鼠捍卫人民的利益。 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①具体表现: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②原因:当前,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国际上,各种反华势力有所抬头,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交织,恐怖主义的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在国内,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的破坏活动等,使社会治安混乱。这些都破坏了经济建设的良好环境和秩序,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要使我们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国政府必须强化这一职能,明确这一职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③措施:在新形势下,为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严密防范和依法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严厉打击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第二,继续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第三,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大力整治社会治安混乱的地方和场所,使社会治安状况有明显进步。第四,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把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④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①原因:我国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管理经济的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②具体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经济调节。就是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调节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指导、发布信息以及规范市场准入,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而不是靠行政审批管理经济,不是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不是由政府代替企业决策招商引资上项目。 市场监管。就是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沦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体系,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正常生活以及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③意义:行使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①具体表现: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在全体人民中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②意义:不仅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能够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据以上论断,在新时期,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政府职能也非常重要。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职能,社会主义建设本身就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因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①具体表现: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保护公共环境,防治污染等。 ②意义: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3、政府职能的履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职权所在,政府并不是万能的,并不能包办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大大小小的一切事务。市场、社会能做的,政府不做;市场、社会做不了的,政府来管。保证政府不"失位"、不"越位"、不"错位",杜绝政府什么都管、什么都不管、什么也管不好的现象。政府也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三、便民利民的政府 感受政府的作用。 所谓政府的作用,也就是政府通过实施其职能所达到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而这些,从政府角度讲,正是政府的主要职能:管理与服务。 对上述作用,我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政府的作用是政府职能的体现,政府职能行使得越充分,政府的作用越明显。通过实际生活中我们对政府作用的感受,可深刻体会到政府职能的实施状况。第二,通过对政府作用的理解和感受,要真正理解我圈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通过履行其管理与服务的职能达到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目的。第三,通过对政府作用的感受,我们应明确政府职能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公民个人,既然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就必须接受政府的管理,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公民个人必须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做到以下两点:其一,要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深刻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其二,要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课堂探究P38-39:(1)假如生活中遇到了这类问题,你能说说哪些问题不需要找政府,哪些问题必须找政府,哪些问题是在特定条件下需要找政府吗?(2)如果需要找政府,你知道应该找政府的哪个部门吗? (3)地方政府一般包括下列一些部门。你能结合本地政府的实际情况对下面的图示加以补充吗?(图示略) (4)①政府履行职能是否依法办事7 ②政府履行职能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③政府履行职能的效果如何? 探究提示:(1)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不需要找政府。看到路灯坏了、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林木等现象必须找政府。发现不法商贩短斤缺两、买到的是假种子,如果造成比较大的损失,使自己难以维护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则需要找政府寻求帮助。 (2)看到路灯坏了,可找市政部门更换和修复。发现不法商贩短斤缺两,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买到的是假种子,在向经营者寻求赔偿未果的情况下,可由工商管理机关或技术监督机关寻求帮助,获取赔偿。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林木,除了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外;可向林业管理部门举报。 (3)如,环保局;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教育局、行政执法局、财政局、卫生局、司法局等。 (4)①结合教材"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进行评论。面对2003年春夏之交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中国政府的表现,亿万中国人民热切期待着自己的政府有所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考察我国疫区,对我国在防疫治疫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及其成效予以肯定和赞扬。实践证明,我国政府在"非典"时期的确依法履行了其职能,其效果更是卓有成效。 在我国,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机关存在的依据,也是其行使权力的依据,因此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严格依法办事,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只有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政府管理立法的加强,使政府的行政行为基本上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②2004年4月,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这是指导各级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纲领性文件。《纲要》对依法行政提出了六条基本要求:一是合法行政。也就是说,行政机关的一切作为都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二是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不仅应合法,还应公平、公正,平等待人,不偏私、不歧视。三是程序正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应当公开。四是高效便民。政府要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五是诚实守信。政府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六是权责统一。也就是说行政机关不仅要依法行使权力,还要承担有关责任,要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培偿。 ③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考察我国"非典"疫区后,对我国在防疫治疫方面作出的努力及其成效予以肯定和赞赏。他们表示,中国政府的防范措施是严密有效的,到中国是安全的,中国防治"非典"的经验应该让全世界共享。这充分说明我国政府在"非典"期间履行的职能是卓有成效的。 1、政府的含义 在我国,一般把政府界定为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和;狭义的政府则指一个国家的行政机关。我们是在狭义上使用政府概念。政府是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的总和。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构成我国的政府。 2、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也就是政治职能。这凸显了我国政府的性质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即经济职能。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应该转变到加强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除了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还重点提到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际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全体人民中进行"四有"教育,这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强调的是公共设施建设、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建设、保护环境等职能。社会公共服务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政府掌握财力的主要用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的财力应更多地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5)在生活中,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府并非承担着社会生活中所有的职能,政府不是也不可能是全能的,作为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提示:我国职能的划分,具有相对的性质,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又的关系。例如,维护社会秩序是政治职能的内容,也是经济职能中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容;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也有交叉,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广泛。 3、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 这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l)区别:国家性质也称国体,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和功能。 (2)联系:①国家性质决定政府性质,政府性质反映国家性质。 ②政府性质决定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又体现和反映政府性质。 ③国家性质决定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反映国家性质,我国的政府职能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同时又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4、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区别 政府职权是指法律赋予政府机关的权力。我国政府的职权是人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政府职权通常称为行政权。 政府职责是指政府拥有法律赋予职权所产生的责任。这体现了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其所应发挥的作用。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二课时 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二单元的第5条编写,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分析如下: 2.5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学习目标 课题 知识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政府的基本宗旨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 (3)公民寻求政府帮助的途径 (1)政府是如何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 (2)公民如何寻找政府的帮助 (1)联系实际中政府的具体行为,分析政府是如何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 (2)当遇到困难时,如何寻找政府帮助; (3)分析判断政府是否坚持了对人民负责原则,其标准是什么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概括的能力 通过学习,既要认识政府的职能及其表现,又要感受到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从而支持政府的工作。  二、教学重难点 1、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学习过程 1、阅读课文,完成《政治学习评价手册》P028【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 2、阅读课文,对本框中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一、解读一个市长的承诺 探究与共享P39:(1)归纳市长承诺的内容,想一想,市长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2)假如我们是该市市民,市长的承诺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3)市长代表市政府作公开承诺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探究提示:(1)市长最关注的问题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市长的各项承诺意味着作为市政府应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更好的公共服务,增强政府的服务职能,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2)正是因为有了市长的承诺,才会使更多的人提高了职业技能,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使更多的人解决了饮水困难、交通不便的情况;使疫病防治有了健全的防治网络;使更多的孩子安全地接受教育;使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到政府的作用,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过着安定祥和的生活,充分体会到政府是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 (3)市长代表市政府作公开承诺的目的是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增强服务职能。通过政府行使其职权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政府的服务,真正使人们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这样公开承诺,一方面,有助于使广大市民更多地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从而积极支持政府的工作。另一方面,使政府的职能履行情况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从而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 二、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插图探究P40:毛泽东手书"为人民服务"用意是什么?(图略) 探究提示: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要求做到以下三点: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一是要求政府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必须 ;二是要求政府公职人员不能 。 课堂探究P40:列举实例说明本地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 探究提示:检验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是否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关键是看其有没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是否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有没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做法,损害了人民利益;有没有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像教材中举例,有一位乡长,带领乡干部办了许多实事:筹建敬老院,开办公共浴池,改善办学条件,这些都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为人民服务工作态度的体现。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不断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从以上诊断可以看出,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其要求是: 课堂探究P41:请你结合上面的事例和论述,说说政府应该如何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 探究提示:近年来,在某些地方,政府为捞"政绩",搞了很多劳民伤财、徒有虚名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悖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方面,这些"形象工程"增加了政府财政的开支,劳民伤财。另一方面,搞"形象工程"意在追求个人的"社会影响"和"出镜率",捞的是所谓的"政绩",而不是着力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第三,会助长某些公职人员弄虚作假的不良作风,滋长了腐败。 政府要做到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政府工作应建立在充分反映民意、深入了解民情,广泛集中民智的基础上,切实珍惜民力,不断实现民利,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的成果。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能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同时,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我们必须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的基本要求是: 三、求助有门 投诉有道 1、公民求助的途径和方式: 2、公民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意义: 课堂探究P41:你认为这些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和优点? 探究提示:(1)开设热线电话。即政府向社会公布市长、区长等专线电话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热线电话,并且对受理时间和受理范围,作出了详细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为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拓宽政府联系群众、联系基层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各地开设了市长热线电话,并做到了市长热线电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一般说来,市长热线电话负责受理群众对政府及部门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及对政府公务员工作作风、质量、效率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批评;受理群众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受理群众对本地经济、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市政府领导报告群众反映的重要社情民意,做好领导批示的转办、督办、反馈工作等。根据受理内容和性质,办理形式分为:直办,对有关咨询和查问,工作人员予以直接答复;交办,对一般问题,及时交网络成员单位或有关责任部门(单位)办理;呈办,对重大突发性事件和涉及多个部门、难度较大的问题,工作人员整理后以《市长热线电话专报》呈报市政府有关领导批示后,按批示及时交有关责任单位办理。开设市长热线电话具有快捷、迅速、直接的优点,求助于市长热线的群众,一是有急事,在这种情况下,不能采用常规的做法,如果又是打个报告上来,再经多环节的批示,急事就出事了。二是市长热线开通,与群众直接沟通,标志着市民群众与政府越来越贴近亲和,便于联系和沟通。 (2)发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在管理与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 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地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网站提供网上办事项目,随时接收市民通过网络传来的信息,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电子化"一站式"服务。它的优点是使政府工作便捷化,透明度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3)设立信访部门。信访工作是人民群众通过写信和来访等形式,向各级组织反映个人或集体决议的一种经常性工作。它是联系人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4)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这是国家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法律途径。当我们与别人的纠纷无法协调时,可以向政府申请行政仲裁。当我们对政府机关的某个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向其上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了《行政复议法》、设立行政复议机关,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某个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正确理解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l)原因: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各级政府机关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一切政府机关的公职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因此,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表现: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政府及其公职,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政府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真抓实干;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使政府各项工作都能够从根本上反映广大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3)要求:在改革开放中,绝大多数政府公职人员甘为人民公仆,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是,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行贿受贿的腐败分子,崇尚浮夸、弄虚作假、不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官老爷"仍然存在,严重地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完全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求依法惩治政府机关中的腐化堕落分子,保持政府的纯洁性,把政府机关建设成廉政、勤政的办事机构,在群众中树立政府的崇高威望。 提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而政府的这一性质又决定了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正确理解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l)求真务实的含义: 求真务实,对于人民政府来说,就是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掌握规律;就是要严谨扎实,一丝不苟地干实事、求实效。从"真"的内容上来说,其根本是认清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掌握政府的行政规律,顺应潮流,把握趋势,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走在历史发展的前头。从"实"的内容上来说,根本上是真抓实干,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2)树立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具体要求: ①要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行动中。②要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一步一步地展开,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③要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提示: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不断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3、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行政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都属于我国行政司法的主要内容,也是公民求助或诉讼的重要法律途径。 (1)行政仲裁是指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依法对其内部发生的行政争议作出最终裁决的一种行政司法行为。通俗地说,当我们与别人的纠纷无法协调时,可以向政府申请行政裁决。 (2)行政复议是法定行政复议机关应行政争议特定方当事人的申请,审查对方当事人所做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并作出相应裁决的行政司法行为。通俗地说,当我们不服政府机关的某一执法行为时,可以向该机关的上级申请裁决。 (3)行政诉讼是指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对该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通俗地说,当我们不服政府机关的某一执法行为时,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裁决。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 第一课时 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二单元的第6条编写,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分析如下: 2.6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2、学习目标 课题 知识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何为依法行政 (2)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3)依法行政的任务和措施 (1)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2)依法行政与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治国原则的关系 (3)理解依法行政的任务和措施对推动依法行政的作用 (4)理解权力和责任的的关系 (1)联系实际,分析为何要依法行政 (2)结合现实,分析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3)结合理论,认识实行权力问责制的意义 结合现实,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行使权力 通过学习,要树立法制观念,增强维权意识,以普通公民的身份积极投身政治生活,关心政府生活,监督政府活动,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明辨不法行为,并与之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1、政府依法行政 2、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3、政府行使民主决策的原则 三、学习过程 1、阅读课文,完成《政治学习评价手册》P031【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 2、阅读课文,对本框中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一、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探究与共享P43:(1)你认为,除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还可能有哪些因素促使黄某走上犯罪道路? (2)根据某些政府公职人员变质的后果,说一说滥用权力会给国家、家庭、个人造成什么危害。 (3)政府公职人员应如何行使手中的权力? 探究提示:(1)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差,依法行政的观念比较淡薄,这是某些政府公职人员滋生腐败的思想根源。除此之外,还有制度和体制方面的原因:法律、制度建设还不完备;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这些是滥用职权、滋生腐败的客观原因。 (2)滥用权力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政府形象,影响政府的权威,妨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给国家造成损失。同时也给家庭造成巨大的创伤,影响家庭的幸福与美满,影响个人的事业和前途,甚至有许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3)①政府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诫实守信、权责统一。②政府公职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③政府公职人员要置身于民主和法律的监督之下行使权力,防止权力滥用,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二、政府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1)依法行政的含义: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各种事务。 (2)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①是依法治国原则的具体体现,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环节。在国家机关体系中,行政机关所占比重最大,人数最多,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最大,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②依法行政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从根本上讲,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和法律是党领导人民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实行依法行政,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所以说,依法行政做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2、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依法行政就是要按照法制化的要求正确处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核心是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把权力交给政府机关行使,是要政府机关用它来保护人民、为人民谋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坚持依法行政,一方面,可以保证执法人员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从而有效排除对依法行政的干扰与阻碍,最大限度地消除腐败,保证政府执政为民。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法律是行政机关提供公共服务的准绳,也是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依据。只有实现依法行政,才能保证政府公职人员手中的权力不会被滥用,避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政府,我国行政机关负责实施大部分法律法规,政府必须带头守法、严格执法。建设法治政府,就是为了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做到依法治"官"、依法治权,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1)合法行政。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义务的决定。 (2)合理行政。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地对待受管理的人,既不能偏私,又不能歧视。采取的管理措施要适当,避免简单、粗暴,动辄以罚款、没收为手段,甚至暴力行政,损害当事人的利益。 (3)程序正当。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外,政府应当公开行政管理的内容,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使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救济权等各项仅益得以保护。 (4)高效便民。政府要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对要解决的问题要遵守法定时限,不能推诿拖延,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更不能相互扯皮,得过且过,不管不问,行政不作为。 (5)诚实守信。政府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反对隐瞒信息,"神秘行政"。当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时,应当对因此而造成的公民或其他法人组织的损失依法予以补偿,兑现承诺。 (6)权责统一。政府依法履行其职责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法律、法规赋予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的权力,但如果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正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课堂探究P44:(1)你能就其中的某一点,列举实例加以说明吗? (2)有人说,遵循办事程序就不能提高办事效率。你能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3)结合上面的论述,分析下面的案例。 一个城管执法人员,发现几名小摊贩自道贩卖日用品,不仅影响附近商店的正常营业,还造成交通阻塞。城管执法人员—— 做法一:同情小摊贩谋生艰难,不予理睬;做法二:给这些小摊贩讲道理,说明占道经营的危害性,劝其离开;做法三:依据《城市综合治理督理条例扒没收这些小摊贩的商品。 请你对这三种做法进行评论。 探究提示:(1)①合法行政:某县政府主要领导为了创"政绩",在本县经济发展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强令本县居民每户必须安装一部电话。政令实施后,许多农村居民倾其当年收入安装了电话,却又闲置无用。该县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没有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作出了影响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加公民义务的决定,是不法行政的典型表现。 ②合理行政:在某些地方,行政执法不仅简单、粗暴,而且演化为暴力行政。行政部门为了"推动"工作动辄动用警力,抓人捕人。有的地方私建"执法队",私设"小黑房",用来教训不听话的群众。有的地方还实行"恶人治村""恶霸执法",把"村霸"、地痞搜罗进基层政权及执法队伍中来,专门对付当地百姓。该地政府没有把公民放在平等的法律地位上,没有平等地对待受管理者,采取了不必要、不适当的手段,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损害了公民的利益,是不合理行政表现。 ③程序正当:某市政府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召开了一次政府采购竞标大会,以合理的价格采购到了全市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所需的一宗办公用品,既节省了财政开支,叉解决了各部门办公设备紧缺的问题。该市政府广泛发布信息,公开行政管理的内容,保障了公民、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说明该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行政管理遵循法定程序,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体现。 ④高效便民,某市政府在"狠抓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工作中,本着"投资者是上帝"的理念,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政府规定:各政府职能部门务必本着"效能、质量、服务"的原则,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政府各职能部门集中办公,并承诺在一周之内为投资方办理好包括审批、工商、税务在内的各项手续。该市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方便了投资者。该市政府的做法体现了高效便民的要求。 ⑤诚实守信:20世纪90年代末,某市政府为了解决市区交通压力大的问题,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的同时,积极鼓励市民个人投资购买面包车,发展个体出租业,以缓解压力。随着出租车业的发展,交通紧张的局面得以缓解。可近几年,个体出租车种类繁多、车型不一,且呈"泛滥"之势,造成了交通拥挤的局面。市政府既考虑到市容、交通问题,又照顾到个体出租车业主的个人利益,决定由政府折旧收购个体出租车业主的"面的",统一采购一批"桑塔纳"轿车投放出租车市场。这样原"面的"业主纷纷卖掉了"面的",更换了"桑塔纳"轿车,继续从事个体出租。该市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时全面、准确、真实地公布了行政信息,并且当因为公共利益的需要而改变原来的行政决定时,又对出租车业主的损失依法予以补偿,兑现了政府承诺。这体现了该市政府坚持了诚实守信的原则。 ⑥权责统一:某地乡政府,因挪用一招商引资项目对农民耕地的补偿款,致使农民围堵施工现场,阻止施工,从而延误了工期。投资者把乡政府告上法庭。法院判决:该政府赔偿投资者因工期延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并给予乡政府主要责任人以行政处分。该乡政府的做法及后果说明: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政府管理本地区内经济、社会、文化事务的权力,但如果行政机关违背法律行使职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根据权责统一的原则,该乡政府非法挪用农民耕地补偿款,侵害了农民及投资商的利益,受到法律的制裁是必然的,该乡政府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2)遵循办事程序和提高办事效率是依法行政的两个基本要求,两者是统一的。只有遵循法定程序,严格依法办事,才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如果违背法定程序,随意简化办事程序,其结果必然是侵害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等。因此,严格遵循办事程序是提高办事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程序正当的基础上提高办事效率,才能为公民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3)①做法一违背了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的要求。小摊贩占道经营,违背了《城市综合治理管理条例》,是违法行为。作为城管人员,对其实行管理,这是城管人员的法定职责,因同情而不予理睬,是一种行政不作为的行为,没有坚持合法行政。合理行政要求执法人员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受管理者不偏私、不歧视。城管人员因同情小摊贩生计困难而不予理睬,属于偏私行为,违背了合理行政的要求。 ②做法二符合了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的要求。执法人员劝小摊贩离开,执行了《城市综合治理管理条例》,履行了管理职责,达到了管理目的,属于合法行政。行政管理人员在依法行政时,应采取必要、适当的手段。该城管人员在可以采用的多种手段中,选择了避免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通过说服教育劝其离开,这说明城管人员坚持了合理行政。 ③做法三是在执法过程中的不适当的执法手段,给当事人造成了经济损失,违背了合理行政的要求。 三、审慎用权 民主决策 1、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基本要求 要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除了前面的具体要求外,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各种事务。行政先有法,在行政之前先将政府的权限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界定,政府才能根据法律确定的职权及程序行使其管理职能。因此,加强立法工作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前提。 ②立法工作重在质量。法律是政府行政的依据,法律质量高低决定着依法行政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加强立法工作,重在提高质量。制定的法律要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体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这才是高质量的法律。 ③如何提高立法质量?首先,按照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政府立法工作计划。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其次,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建立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或者向社会公布草案等方式向社会听取意见,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①精简机构,减少执法层次和环节,理顺政府各职能部门间的关系。防止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政出多头,并依法明确各部门、各层次的职权,做到行政权力"授予有据"。 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权力的行使,做到"行使有规"。 ③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行政机关执法过程的监督和制约,做到"监督有效"。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证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①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是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的保证。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作风关乎政府形象。 ②怎样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要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强化执法为民的观念;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业务培训,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实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不合格的不准上岗。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①当前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政府职能没有彻底转变,不能充分地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存在大量的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现象。政府机构的设置、职责的确定不科学,职能交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仍然存在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限不清的问题。 ②改革的目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③如何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更好地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防止职能越位、错位、缺位。依法规范各级部门的职能和权限,做到各司其职,运转有序,防止职能交叉。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防止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加强机关制度化建设和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推进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2、民主决策。 (1)民主决策的特征。民主决策要求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2)民主决策的重要性。①政府决策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国计民生。只有进行科学的、民主的决策,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合乎实际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②科学的、民主的决策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科学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民主权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政府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限,依照法定程序实行民主决策是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③科学民主决策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宪法和法律规定了政府行使对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责,包括决策、执行等环节。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是依法行政取得积极效果的基本保证。 (3)怎样进行民主决策? ①要依法确定各级政府的行政决策权,明确政府应该管什么,明确政府的权限,政府不能越位、越权,去管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 ②政府要严格执行决策程序。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之外,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要公开,公众有权查阅。涉及全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应向社会公布,或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重大行政决策要在决策过程中进行合法性论证。 ③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机关应成立专门机构和确定专门人员,定期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要加强对决策活动的监督,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课堂探究P45:你赞同这些原则吗?说说你的理由。 探究提示: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是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三峡工程的论证、表决过程,体现了政府坚持依照法律程序原则、少教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 第一,原国家水利电力部对涉及全国重大决策事项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的决策,事先组织了专家进行了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并向社会公布。在此基础上,作出修建三峡工程的决定,并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这体现了政府民主决策是依法进行的,体现了依照法律程序决策的原则。 第二,在论证过程扒许多专家支持修建三峡工程,认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江水患,可以权大地开发长江水利资源等。但也有些专家持不同意见。政府在广泛采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勘察、论证、规划,形成议案。这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表决过程中,出席代表2633人。其中,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按表决器,25人。赞成票占多数,议案获得通过。这体现了政府决策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第三,在参加论证的专家中,有专家提出:三峡工程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会损害一些人文和自然景观,一旦发生战争会成为敌方攻击的首选目标等。政府对这些意见作了慎重的考虑,在工程规划、设计中作了全面的安排,将三峡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这体现了政府决策尊重少数的原则,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 1、正确理解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的内涵:依法行政就是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政府各项事务。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3)政府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证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5)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必须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必须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推进依法行政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拓创新与循序渐进的统一,既要体现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推进;必须把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率统一起来,做到既严格依法办事,又积极履行职责。 提示:(1)政府依法行政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权力是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依法行政才能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政府依法行政也是不断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3)政府依法行政也是不断提高自身行政管理水平的需要。 2、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1)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要求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行政机关(政府)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2)二者关系:①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政府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因为,在国家机关体系中,行政机关(政府)所占比重最大,公职人员最多,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也最大,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②依法治国为依法行政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不奉行依法治国的方针,就不可能有依法行政,没有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依法行政也难于推行。 提示: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努力打造法治政府。 3、如何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当前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加快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第二,要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第三,要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要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头执法等问题。第四,要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4·程序正当与高效便民会有冲突吗? (1)程序正当与高效便民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2)在现实生活中,履行程序经常会与提高办事效率发生冲突,程序可能会影响效率,最高的效率就是不要任何程序,但这种效率可能是最不公平的,程序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公平与效率之间矛盾的表现,因为履行程序是实现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 (3)程序正当与高效便民是统一的,正当、合理、合法的程序,有助于提高效率,因为它有助于实现"便民"目标,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 第二课时 第一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二单元的第6条编写,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分析如下: 2.6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2、学习目标 课题 知识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何为依法行政 (2)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3)依法行政的任务和措施 (1)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什么 (2)行政监督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3)政府怎样接受监督 (1)理解权力和责任的关系 (2)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3)人民民主和法制对政府监督的作用 (4)多种监督形式与政府依法行政的关系 能充分运用民主权力、法律厂知识监督政府的立法、执法过程;全面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明确政府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多种监督形式对政府依法行政的作用 树立主人翁意识,充分行使民主权力,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二、教学重难点 1、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 2、如何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三、学习过程 1、阅读课文,完成《政治学习评价手册》P034【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 2、阅读课文,对本框中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一、群众喉舌 政府镜鉴 探究与共享P46:(1)为什么《焦点访谈》备受众人关注? (2)在我们国家,还有哪些途径可以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 (3)尝试归纳《焦点访谈》的作用,进而说明民主监督对改进政府工作的重要意义。 探究提示:(1)《焦点访谈》专门报道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为群众鸣冤叫屈,替百姓呐喊,代表了群众的呼声,保障了群众的利益,是群众喉舌,所以备受百姓关注。这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 (2)目前,我国已经依据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对政府权力的监督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新闻舆论监督外,还有人大及常委会、人民政协、社会公众、群众通过法定渠道、司法机关、政府系统内部等多种监督途径。 (3)《焦点访谈》是政府观察民情、倾听民意的一个窗口,是调节公众情绪的一个"减压阀",同时,也是社会公众民主监督政府的一个重要渠道。我国政府通过民主监督,可以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可以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可以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可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二、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膏的必要性。 (1)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实质是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利益,建设为民、廉洁、务实的政府。 (2)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可以使政府真正成为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廉洁奉公,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3)如果缺乏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就有可能使权力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2、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 (1)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2)如何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①要建立健全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②充分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 ③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办事具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内容。 它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杜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2)各种监督形式是怎样对政府行政进行监督的? 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在它的基础上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监督政府工作。监督的具体形式是:政府要定期向人大报告其工作;接受人大及常委会的质询;依法向有关人大常委会备案行政法规、规章。 ②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人民政协可以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方式进行监督,也可以通过做好有关课题,通过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向政府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 ③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监督权是公民政治自由和权利的内容之一。公民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监督。具体的形式是提出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新闻舆论通过调查、采访,暴露政府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而监督政府的行政行为。 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当政府在行政过程中没有严格依法行政而侵害了群众利益时,群众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政府行为实行监督;也可到司法部门提出行政诉讼,发挥司法部门对行政的监督作用。 ⑤司法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是国家行使审判、监督守法的机关,通过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起到镇压一切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人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从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作用。 ⑥政府系统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监察、审计等部门是行政机关内部的行政监督部门。监察部门通过加强廉政监察、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督促政府公职人员廉洁从政,保证政令畅通,防止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审计部门是通过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和收支、政府投资管理和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及税收征管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依法处理。 课堂探究P47:结合实例,对这两种观点作进一步说明。 探究分析:观点一:2003年省部级贪官档案:贵州省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方仁,云南省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嘉廷,河北省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丛福奎,浙江省原副省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钟麓,因收受贿路,侵吞公款,生活腐化堕落,受到开除党籍、革除职务、移送司法机关的处分。 上述高级政府官员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公仆,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违法乱纪、滥用权力现象?其原因首先固然是其思想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不注重思想意识改造,法治理念淡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是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但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政权力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是滋生腐败的制度根源。 因此,在政府行政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健全行政监督体系,以权力制约权力,才能确保人民赋予政府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建设为民、廉洁、务实的政府,才能使政府公职人员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为人民谋利益。 观点二,2004年4月23日,湖南省嘉禾县珠泉商贸城拆迁工程誓师动工。这个以极端理想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嘉禾县委上下干部看好的工程,严重地脱离了嘉禾县实际承担能力,极大地损害了工商业户的利益,遭到了工商业户的一致抵制,甚至演化为社会冲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干预下,2004年6月4日,珠泉商贸城拆迁工程下马。 政府行政是否依法,决策是否科学,手段是否适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人民群众是政府行政的直接对象,政府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政府依法行政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内部的监督。另一方面,更要发扬民主,切实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积极鼓励并支持公民通过批评、建议、申诉、控告等政治权利和自由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实施监督和制约,发挥民众的力量,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课堂探究P47:请你列举实例,就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某一方面进行说明,并与同学交流共享。 探究提示:2004年6月23日,审计署最新年度的政府审计报告,以短短万言曝光了大量问题,在社会上引发了“审计风暴”般的效应。人们难以相信,本来肩负国家重要使命的一些部委和地方政府,为了小集体利益,竟然监守自盗,致使国家财产大量流失。“审计风暴”暴露出体制上的诸多漏洞,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制度建设的关注。 审计机关是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机构。它通过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和收支、政府投资管理和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及税收征管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依法处理。该事例体现了审计署通过行使其职责对政府行政情况的监督,说明了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监察、审计等部门)对监督和制约政府依法行政的重大作用。 4、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重要性)。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保证。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 (l)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对政府的有效监督是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监督政府是社会主义制度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就是为了实现政府权力运作合法化、民主化,不断修正政府的执法行为,减少和防止工作中的错误。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由于权力的所有者(人民)与权力行使者(政府公职人员)相对分离,且政府权力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就使得政府和人民的意志存在着可能不一致的情况。在缺乏有力的监督控制、掌权者又缺乏道德约束力的情况下,一些政府官员把权力变为个人或小团体牟取私利的工具,导致权力的滥用。所以,人民依据自己的利益和意志制定准则以规范政府的行为,对权力的实施、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可以有效地防止滥用权力的行为。 (3)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政府行为只有表达民众的意志和利益,才能树立行政权力的威信,唤起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主动接受政府的公共管理。政府要实现反映民意、为人民服务和公民参与的民主行政,必须靠健全的监督机制的有效监督来实现。 (4)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人民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可以保护自己免受国家的侵犯。凡是搞特权、搞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从而保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 三、为"阳光工程"喝彩 1、政府为什么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首先,国家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只有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才能更好地捍卫人民的利益,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其次,只有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依照法律赋予的权限,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2、"阳光工程"是政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表现。 政府实施"阳光工程",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将政府的"红头文件"向群众开放,有利于群众了解政府的执政情况,便于群众对政府行政工作进行监督,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具体表现。 3、政府实施"阳光工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2)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课堂探究P48:(1)在你看来,政府开放这些文件与你或你的家人有关系吗? (2)你对查询哪些政府文件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说说你的理由。 (3)调查本地政府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探究提示:(1)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涉及城市建设、文化卫生、劳动人事;扶贫帮困、工商税务、物价管理等许多方面,以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键康、就业、保险、房改等内容为重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作为中学生,关心政府文化教育方面的政策,可以使我们了解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如,关于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减少学生经济负担、对特困生进行帮扶政策等。当遇到违反政府法规的情况时,可以利用相关条文保护自己的利益。又如,了解关于文化市场方面的规定,我们可以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影响,全面健康地发展自己。 (3)①参观本地政府的"政务公开栏"。②登录本地政府网站,查询相关政策、文件。③访问身边的成年人,听听他们对本地政府的评价。 1、正确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这是根据宪法授权迸行的,是最具权威、最高层次的监督。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政府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实质上是接受人民的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 (2)司法机关的监督。这种监督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是人民法院通过行政诉讼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纠正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政府依法行政;二是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通过追究惩治职务犯罪,防范和纠正政府公职人员违法犯罪行为,保证落实依法行政。 (3)人民政协的监督。政府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受党的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4)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包括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监督、公民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等形式。 (5)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这主要由上级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组成。政府要加强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和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 2、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 (1)政府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公民必须参与对公共权力的监督。这是对政府监督的必要性。同时,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的权力是法律和人民赋予的,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确保权力用于为人民谋利益。人民有权监督是对政府监督的可能性。 (2)目前我国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应该说是比较全面和严密的。它在实际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朋,然而实践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以及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表明了这个体系存在缺陷。这个缺陷就是没有完善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3)我国必须建立健全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这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这个机制,一靠民主,鼓励公民参与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才是最好、最有效的监督。二靠法制,使政府的决策、执法和执法检查都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3、正确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政府的监督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国家的行政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圾会拥有监督政府等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这种监督主要体现在审查政府工作计划和报告,监督政府日常工作等。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政府的监督还表现在人民代表所拥有的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质询权上。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委员有权在人大会议期间或人大常委会开会期间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政府提出质询案,受质询的政府机关有责任根据人大代表或委员的要求作出必要的口头或书面答复。 提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因此,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必须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其监督。 4、正确理解人民政协对政府的监督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性质决定了人民政协不同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的监督。人民政协通过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方式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5、正确理解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 人民群众通过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通过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违法和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来行使监督权。 批评和建议,即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缺点提出批评,对改进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 申诉,指人民群众对政府给予的行政处分不服或者受到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请求免除、减轻处理,给予公正待遇。 控告,指人民群众受到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侵害时,有权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指控、告发,要求依法处理。 检举,指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揭发、举报,要求依法处理。 人民群众依法监督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提示:公民的监督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一项政治权利,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了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一、探究目标 l·通过学习探究明确政府的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2·通过学习探究理解政府如何行政才能树立政府的权威。 3·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二、学习探究重点 1·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 2·政府权威的具体体现。 三、学习探究难点: 政府权威的树立。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政府权威的含义 政府权威,是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们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 二、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的工作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权威。 三、政府权威具体体现 (1)依法行政的政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 (3)富有威望和影响力的政府,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4)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素养都会有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四、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 有权威政府 无权威政府  得到人民的信任和认可;有令则行,有禁必止;造福于民;群众认可并服众 群众对其不信任、不支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人民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障;群众不满  五、政府权威的树立 1、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无形的影响力)。 2、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 3、履行职责的效果。 4、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探究设疑P49:根据上述观点,结合下列材料,比较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问结果。 探究提示: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是看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政府有无权威,行使权力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教材介绍的事例中,某县阳仙区政府和某市上一届政府,脱离实际,"拍脑袋"盲目决策,损害了群众利益,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和抵制,是无权威的政府。其行政结果必然是 第一,不能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损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第二,不能做到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丧失在群众中的信誉。第三,不能树立威望和影响力,不会获得群众的支持,不能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则止。第四,不会推动和促进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与之相反,某市新一届政府行政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是有权威的政府,其执政结果是:第一,维护了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维护了人民利益。第二,打造了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赢得了较高的信誉。第三,富有威望和影响力,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有令必行,有禁则止。第四,对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探究设疑P50:你还能提供其他案例吗? 探究提示:可结合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事例或你所处地方政府的行政案例加以体验。如,湖南嘉禾珠泉商场拆迁案例、某市政府更换出租"面的"案例,都可用来体验此道理。 探究设疑P50:如何树立政府权威? 探究提示:政府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因此,要树立政府权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良好的德行操守,以这种无形的影响力促使政府与公民关系趋向协调和谐,促进政府权威的形成。 第二,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端正依法行政的态度,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维护政府的权威。 第三,切实履行有效管理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能,树立起高效、廉洁和负责任的政府形象,从而树立政府权威,获得人民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最后,政府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下几点:①坚持权为民所用。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行使权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行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②坚持情为民所系。政府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 ③坚持利为民所谋。政府要和广大群众同甘共苦,了解群众"难"在何处、"忧"为何事,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解决群众的困难,维护群众的利益,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探究设疑P51:请你结合上述观点,列举一年来当地政府施政的几件(至少三件)大事,共同分析这些大事的起因、过程、结果与政府权威的关系。 探究提示:同学们可结合树立政府权威的四方面要求去寻找事例。例如,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德行操守方面,举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公众形象等例子;依法行政的态度及能力和水平方面,可举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学法守法情况、政府依法行政或不法行政的事例;政府履行职责的效果方面,可举取得积极效果或产生消极影响的具体工作的例子。 分析时要结合这些大事的起因、过程、结果,阐明是否体现了以上四方面的要求,从而说明其与政府权威的关系。 探究设疑P51:以小组为单位给当地政府负责人写一份《关于提升政府权威的建议书》。 探究提示:可以在充分了解当地政府行政情况的基础上,从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以及能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等方面提出你认为合适的改进意见。也可以就政府行政的某一事例谈出你的看法,或者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函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你的建议。 探究小结:通过这一综合探究活动,使我们认识到,政府的权威来自人民的信任、道德的感召、法律的认可。政府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就要做到: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建立起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一、单元知识结构 二、主干知识整理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从而说明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4·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公民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途径 当前政府努力增强服务意识,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例如,开设热线电话,发展电子政务,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什么是依法行政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对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管理权力。 2·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要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3·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条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政府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还要做到: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4·民主决策 政府只有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才能真正对人民负责。民主决策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5·民主监督机制和民主监督体系 政府依法行政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一靠民主、二靠法制的制约和监督机制。靠这个机制,充分发挥民主和法制对权力的监督作用,推进依法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在政治实践中,表现为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各种监督形式都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方式,发挥着对政府的监督作用,推动着依法行政的进步。 6·对政府权力监督的意义 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7·政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政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实施"阳光工程"是表现形式之一。实施"阳光工程",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误区警示 1·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吗? 政府职能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其他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也不能代替政府行使职能。尽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但政府只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执行者,党不能代替政府来行使其职能。 2·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承担着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四项主要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政府行使其职能过程中,不能出现"越位""错位"。有些事情政府不该管,例如,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政府不能指挥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些事情政府管不了,例如,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政府只能也只有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切实履行自己的职权,把该管的、能管的事情管好,做到依法行政,才会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政府的效能。总之,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经济的日臻成熟完善,对政府职能的履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我们既不能停留在过去认为"管得越多越是好政府",也不能认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而认为"管得越少越是好政府",而是应该在法定的范围内,既不能"越位",也不能"虚位",更不能"错位",只有依法履行职权,把该管的管好,才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3·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是否意味着政府可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负有特别重要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变"指挥"为"引导",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防止统得过严、管得过宽,束缚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4·法制与法治。 法制是指法律制度,是相对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而言的。它涉及与法律相关的各种制度,如,立法制度、司法制度等。 法治是和人治相对立的治国方法。它包括立法、执法、法律监督、普法教育等在内的全面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 5·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 合法行政和合理行政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合法行政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应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没有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合法权利或增加公民义务的决定,不得越"雷池"半步。它体现了法律的严格性、绝对性、权威性。 合理行政指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受管理者平等对待,不能偏私,不能歧视。要采取必要的、适当的手段进行,在多种手段中应选择避免损害公民利益的一种。它体现了行政过程中的灵活性和人文精神。 6·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政府属于立法机关。 在我国,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拥有修改宪法、制定法律的权力。省、直辖市一级的地方权力机关不属于立法机关,但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各级政府根据法律、法规有权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但不是立法机关。 7·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 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在我党、我国整个国家机构决策等各种活动中必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但在支持大多数的同时,有坚持尊重少数的原则,做到充分考虑少数人的利益,考虑少数人的意见,使作出的决策更全面、更正确、更合理、更科学。因此,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都是我们在民主决策中应坚持的原则。 四、典型题解 本单元涉及的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涉及。对于政府职能的履行及其表现必须熟练掌握和理解,特别是近几年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行政许可法》的颁布,都对政府依法履行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再加上经济全球化趋势,迫使我国政府及时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增强管理和服务意识。 本单元涉及依法行政的相关知识,是当前政治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在现实生活中政府的作为与不作为、积极依法作为与消极的或越权的行政行为备受老百姓关注,也是高考关注的焦点。 关于如何用好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政府的权威是党和国家近几年一直在强调的问题,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贯彻行政问责制,落实权责统一也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重点内容,应引起足够重视。 近年来,与百姓相关的政治生活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作为本单元涉及的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民主决策、权力监督与制约问题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百姓利益休戚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应在充分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和《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要求及精神重点掌握。 1·2003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2004年7月1日实施。该法对行政许可的审定范围、种类、程序以及行政许可的检查监督、收费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 ( ) ①意味着我国政府职能从管制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②有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③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④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又一里程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考查点:本题考查政府职能、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民主政治建设三个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思路分析:该法明确了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政社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该法对政府权限范围,实施程序作了明确规定,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故选①②④。腐败的根源有思想根源和制度、体制根源,这是由思想观念落后和制度不健全、体制落后造成的,故不选③。 2·《行政许可法》把便民作为立法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强调行政机关遵循便民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是( ) A·国家机关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B·为人民服务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 C·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D·要处理好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考查点:该题考查政府行政的知识,涉及依法治国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思路分析:行政机关高效便民,提供优质服务,这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也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体现,故选B。A项与题意无直接联系。C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3·南京市政府近年来每月举办一期"市民论坛",群众与市政府领导面对面平等交流,南京市电视台将每期的"市民论坛"进行录播。据电视台统计,"市民论坛"的收视率有时不亚于某些热门的电视连续剧。让群众与领导通过"市民论坛"方式,进行面对面交流,有利于 ( ) ①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②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政治素质的提高 ③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完善 ④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查点:本题考查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政府决策·人民管理国家权力的行使等知识点。 思路分析:"市民论坛"是政府民主决策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形式,反映了群众民主意识、政治素质的提高,故选C。在我国,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是通过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来行使的,是间接行使,故④错误。 4·材料一: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好地利用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2004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要继续重点打击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及有组织犯罪、要把"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作为打击的重中之重,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1)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我们政府的什么职能? (2)政府为什么要行使这些职能? 考查点:本题以两则重要时事为背景材料,考查政府的职能及行使职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1)①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②材料二体现了惩治犯罪分子,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的职能。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②我国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③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思路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较易作出判断;第(2)问,作答时,思维要开阔,要点要全面,既要答出行使职能的必要性,又要答出行使职能的重要性。 5·背景材料:近年来,少数地方出台了一些政策,用行政手段阻止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上演了围歼外地产品的"啤酒大战""化肥大战""香烟大战"。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辨题: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必须弱化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 考查点:本题主要考查政府如何行使职能的知识,同时考查考生对观点进行评价、判断的能力,以现实材料为背景来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1)地方政府行使管理职能并不必然产生地方保护主义,因此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近年出现的一些"大战",其实质在于地方政府不恰当地干预市场,不正确地行使管理的职能。 (3)为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必须进一步协调地方和地方、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加快改革步伐,促使地方政府正确地行使管理的职能。 思路分析:本题正确作答的关键是抓住背景材料,对背景材料作全面的分析。首先,根据背景材料作出判断。一方面,背景材料中的各种"大战",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混乱现象。结合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等理论,政府的职能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和弱化。另一方面,从背景材料可以看出,地方保护主义是由地方政府的行政手段带来的,但据此得出地方政府行使管理职能必然带来地方保护主义,因此弱化政府管理职能使不对了。其次,依据背景材料分析产生的原因。很显然,材料中政府的行政手段属于不恰当的干预、不正确的管理。再次,根据背景材料寻求解决办法。背景材料告诉我们,地方保护主义是指一些地方政府只从狭隘的地方、部门利益考虑,不能以大局利益为重,因此要放眼全局,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的利益关系,逐步加以消除。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新视点 (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2)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施行。 新思考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①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载体,只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才能更好地行使国家职能。②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③是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需要。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①有利于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政府更有效地行使组织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②《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将行政审批纳入法制化轨道,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③依据《行政许可法》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地制约,有利于国家机构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有利于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 (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必须做到:①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这是深化改革的关键。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原则。③坚持政企分开原则。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使政府由管制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④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⑤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4)从经济生活角度,可以用以下知识去分析: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职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有利于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课时 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三单元的第7条编写,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分析如下: 3.7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学习目标 课题 知识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3)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产生方式和任期 (4)人民代表的职责 (1)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2)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的关系 (1)运用全国人大的职权,结合事例说明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2)收集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活动的具体材料,说明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 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学习,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从而增强爱国情感,自觉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人民行使国家的机关”2、正确认识人大代表 3、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关系 三、学习过程 1、阅读课文,完成《政治学习评价手册》P045【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 2、阅读课文,对本框中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一、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探究与共享P54:(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 (2)我国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3)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哪些职权? 探究提示:(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即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的选举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方式。 (2)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3)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二、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我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权力的方式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我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②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其他国家机关都不能超越它。 (2)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①最高立法权。包括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权力。②最高任免权。即选举、决定和罢免最高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和有关组成人员,具体包括选举国家主席和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罢免由它选举或决定的上述所有人员;接受这些人员的辞职。③最高决定权。包括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和执行预算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④最高监督权。即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 (3)常设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注意: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①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 国家立法权。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②决定权。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③任免权。任免权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④监督权,监督权是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提示:(1)要区别"全国人大"和"人大"职权的不同提法;全国人大的职权是四个"最高",而人大的职权不能说"最高"二字。 (2)监督权中的"一府两院"是指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课堂探究P56:对照示意图,联系教材第54页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活动的图片,说说图1、图2、图4分别表示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哪项职权。(图示略) 探究提示:图l表示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和决定权,图2表示行使最高任免权,图4表示行使最高立法权。 三、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根植下人民之中,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他们密切联系群众,按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事。各级人大代表都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随时换掉自己选出的代表。 2、人大代表的产生和任期。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教材"相关链接"部分介绍了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 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有两种: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3、人大代表的权利。 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宪法赋予他们特有的权利,以保障他们完成行使国家权力的使命。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所谓提案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所谓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注意:人大代表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法定的义务,因为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小结:人大代表就是通过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来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同时宪法规定人民代表的义务是为了保证人大代表真正能够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课堂探究p57:(1)细阅上述资料,评议其反映的内容。(2)自制图表表述:"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反映了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国家权力的情况。镜头一反映的是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修改和通过,表明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镜头二反映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镜头三反映人大代表享有质询权。人大代表认真行使自己的职权,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权力,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有利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有利于有关部门改进工作,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 (2) 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项 目 提 示  我履行什么职责?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履行代表的职责,即按期出席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在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这个职责的来源是什么? 代表的职责来源于人民  履行这个职责有什么重要意义? 代表履行这个职责,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有利于保证各项决策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作为人大代表,我应该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 作为人大代表,应十分珍惜自己的权利,势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参政议政能力,认真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履行自己的职责  1、正确理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由各省、特别行政区、自治区、直辖市和人民解放军选出的代表组成。 ②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其他国家机关都不能超越它。 ③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详见下表) 内容 类别 内 容  最高立法权 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权力。  最高决定权 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和执行预算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最高任免权 选举、决定和罢免最高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和有关组成人员,具体包括选举国家主席和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罢免由它选举或决定的上述所有人员,接受这些人员的辞职。  最高监督权 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  ④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特别提醒: (1)“最高权力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前者在我国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则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 "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区别:前者指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包括行政机关(在我国,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 (3) "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区别:"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不能等同。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权力机关,又是立法机关,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只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不是立法机关。 2、正确认识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人大代表的产生和任期 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有两种: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3)人大代表的权利 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宪法赋予他们特有的权利,以保障他们完成行使国家权力的使命。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所谓提案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所谓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提示: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人民代表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法定的义务。例如,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课时 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三单元的第7条编写,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分析如下: 3.7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学习目标 课题 知识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的特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区别、联系 (2)人民代表和人民的关系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原则的表现 运用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议会制的区别,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学习,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从而增强爱国情感,自觉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2、民主集中制原则 3、正确理解“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学习过程 1、阅读课文,完成《政治学习评价手册》P047【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 2、阅读课文,对本框中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一、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 课堂探究P58:(1)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什么关系? (2)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质询政府的财政预算,否决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说明了什么? (3)从本框与上一框关于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图片及材料中,你能初步归纳出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吗? 探究提示:(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政权机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2)说明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决定权、监督权,政府和法院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其监督。 (3)从本框与上一框关于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图片及材料中,可以归纳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选举产生,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等等。 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体的含义及我国的政体。 (1)政体的含义: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政体,也叫国家的管理形式。 (2)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政体由国体决定,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有重大作用,所以,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政权组织形式的问题,并不断完善自己国家的政体。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同一国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政体,国体和政体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我国的政体:我国的政体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注意:(1)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两者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则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来同一领导国家事物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形式。 (2)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民主专政” 前者是我国的政体,后者是我国的国体。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它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4)国家政权机关:一般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是一个国家在实质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和对外的最高代表。立法机关是指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机关。行政机关是指国家的管理机关,通常称为政府,可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司法机关是指专门行使司法权的机关。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它与其他国家机关共同组成国家机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1)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其中,集中必须以民主为基础,才能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民主必须以集中为保障,才能集中统一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离开民主的集中和离开集中的民主会导致专制独裁和无政府主义。 (2)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这表明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广泛的民主基础,既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又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统一。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国家的行政机关,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府;国家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这样不仅便于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通过各个国家机关在职责上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工作,避免了权力过分集中。这也体现着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统一。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因为中央国家机构制定的法律、法规及中央国家机构制定的方针、政策和作出的各项决定,确保了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在坚持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必须照顾地方的特点,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一方面,中央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地方合理的利益和要求;另一方面,地方要自觉服从和顾全大局,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必要权力。所以,这也是坚持民主和集中统一的原因。 课堂探究P60: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联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你认为对"一府两院"的关系作出上述规定有什么意义? 探究提示:(1)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但它不能直接包办代替,国家机关之间存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2)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对"一府两院"的关系作出上述规定,有利于做到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做到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忠于人民利益,保障国家、集体、个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课堂探究P61:分析图表,探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探究提示:从图表可以看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在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下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二者不能等同;同时,二者又有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得以体现。 三、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直接体现。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在我国,凡属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或间接创建和决定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而且,我国是有13亿人口、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大国。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④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课堂探究P61:你能根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结合你所了解的事例,对上述结论作出说明吗? 探究提示:(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我国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总数2985人,其中,工人农民551人,占代表总数的18.46%;知识分子631人,占代表总数的21.14%;干部968名,占代表总数的32.43%;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480人,占代表总数的16.08%。 (2)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有关事例,可以看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广泛的民主基础,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集中人民的意愿行使国家权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3)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从而调动了全体人民的积极性,能够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4)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是在它的基础上产生,按照它的意志行使自己的职权,各司其职,同时存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而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从而保证了国家的统一。 (6)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的少数民族代表,从而维护了民族平等和团结 1、正确理解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体的含义及我国的政体 ①政体:一个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也叫国家的管理形式。 ②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适当、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有重大作用,所以,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政权组织形式问题,并不断完善自己国家的政体。 ③我国的政体: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2)我国的政权机关的设置 国家政权机关一般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①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是一个国家在实质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和对外的最高代表。 ②立法机关是指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机关。 ③行政机关是指国家的管理机关,通常称为政府,可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④司法机关是指专门行使司法权的机关。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它与其他国家机关共同组成我国的国家机构。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①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其中,集中必须以民主为基础,才能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民主必须以集中为保障,才能集中统一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离开民主的集中和离开集中的民主会导致专制独裁和无政府主义。 ②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 :首先,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这表明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广泛的民主基础,既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又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统一。 其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国家的行政机关,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府;国家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这样不仅便于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通过各国家机关在职责上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工作,避免了权力过分集中。这也体现着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统一。再次,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正确理解"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因此,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二者都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着,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民主制。 二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二者的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王义经济基础服务。议会制则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2)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西方议会制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以金钱为后盾。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3)二者的权力和活动原则不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监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全权性的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西方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工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期中复习讲义(第一——第五课) 一、复习目标: 1.了解所学的各课和单元知识结构,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重点理解各课的主干知识并记住其内容; 3.能运用主干知识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复习重、难点 1.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运用主干知识解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第五课 一、本课知识结构: 二、本课主干知识: 1.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构成、产生、职权) 2.人民代表(产生、任期、法律地位、职权、义务(职责)、与人民的关系)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基本内容、组织与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原则〈含义、内容(具体表现)〉、适合我国国情、优越性、政体与国体) 三、用比较法把握几个关系: 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 2.人民代表与人民关系 3.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关系 4.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民主专政关系 5.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关系 6.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 7.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政权机关关系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民主、依法治国、党的领导的关系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关系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 四、误区警示 1.我国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吗? 我国的民主是一种代议制民主,即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权力。 2.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吗? 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能认为国务院是立法机关。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3.各级人大都具有立法权吗? 只有全国人大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立法权,地方各级人大只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地方性法规不能等同于法律。 五、解题训练 一、选择题 据统计,我国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共2988人。其中工人农民代表551人,知识分子代表631人,干部代表968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代表480人。据此回答1——2题: l·从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可以看出 ( ) ①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②人民民主具有法律保障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④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2·在我国,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下面关于人大代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人大代表有发言、表决免责权 C·人大代表和选民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D·人大代表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一位人民代表说得好:每个人都要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人民代表,不能只是"张张口,举举手"。这位代表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他认识到人民代表应该 ( ) A·履行政府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B·履行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C·直接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 D·直接行使国家的最高权力 4·2004年4月13日,四川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了四川省政府关于陀江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报告,人大代表对报告严肃问责,提出批评意见,要求明确陀江污染事故的性质、要求处罚责任人、要求省政府公开向社会道歉,并拿出切实整改方案。这表明 ( )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对它负责 ②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其他国家机关具有督权 ③人大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④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每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一府两院”要向大会作工作汇报,此次也不例外。这是因为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一府两院实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一府两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它监督,对它负责 D·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6·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是我国唯一一位连续当选一至十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到北京开会,她"紧张得不敢讲话"当时最大的任务是实现父老乡亲们的殷切嘱托:"一定要把主席选上!"现在,她认为,作为农民代表,要积极行使代表权力,要为中国最大的群体——农民说话,并要具体落实他们愿望。申纪兰观念的转变说明我国人大代表 ( ) A·只要连任就能增强权力意识 B·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要转换角色 C·自身素质在提高 D·注意树立个人形象 7·全国人民代表的议案总是围绕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而提出。这说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B·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权利 C·人民代表根据宪法赋予的权力行使职权 D·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来自人民 2004年11月17日,在佛山市工作的全国、省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听取市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汇报,并集中酝酿准备在省人代会上提出的议案和建议。常务副市长黄维郭向代表做工作汇报。据此回答8——9题: 8·材料反映了 ( ) A·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民主集中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9·常务副市长黄维郭向代表作工作汇报,他所代表的佛山地方国家机关是 ( ) A·权力机关 B·审判机关 C·行政机关 D·法律监督机关 10·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这说明 ( )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 ②人大代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听取民意,反映民情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④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下列对于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者内在联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 (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人民民主专政,并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民主专政决定,并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 D·社会主义民主决定我国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12·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 ( ) 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不能借鉴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原则 C·由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D·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13·(不定项)2004年11月29日,广州市人大代表天河联组对天'区员村四横东路存在的治安隐患进行视察。当地街道负责火介绍,今年以来,该路段已发生各类刑事案件18宗,大部分发生在晚上,因为此地道路的路灯没通电,便于作案。为此大代表建议,员村四横东路要尽快让路灯通电,减少治安隐材料表明 ( ) A·人大代表通过视察工作直接处理解决问题 B·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 C·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 D·人大代表给当地街道下达行政命令 14·(不定项)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在这些决议中分别对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5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由此可见在我国中央国家机构体系中 ( ) A·全国人大处于核心地位 B·全国人大与其他机关只是分工不同的平等关系 C·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处于从属、被领导的地位 D·其他国家机关都必须向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二、非选择题 1·中国人才网2004年10月12日报道了河南许昌市魏都区东大办事处辖区的区人大代表听取群众反映,修复胡同的故事。事后,"有事找代表,一定能办好"的口头禅在居民中流传着。请回答: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如何? 2·2004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改了《选举法》。假如你所在的县(区)正在进行县(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准备工作。请结合所学的政治常识,回答: (1)合格选民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如果你现在就是一名选民,在选人大代表时,你怎样做? (3)如果你幸当选为本届县(区)人大代表,面对群众意见较大的教育乱收费问题,你准备怎么办? 3·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上取得显著进展。市人大规定,凡是与市民关系密切、涉及面广的立法,都应公开征集市民参加立法听证会,对立法议案进行审议,接受市民和专家学者到会发表意见。2004年4月《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 》的立法听证会还首次通过媒体公开征集参加者和旁听者,引起广泛反响。 立法越来越走近市民了。 (1)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说明。 (2)假设你要参加《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的立法听证会,就其中关于优秀历史建筑的维护整修义务完全由该建筑所有者承担这一规定发表意见,你应该准备哪些方面的资料? 4·读表格,回答问题: 人大成为广大人民参与政治事务的重要渠道 地方人大常委会 广大人民参与政治事务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 就北京市交通管理办法征集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征集意见的结果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 在制定《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过程中,专门听取全市青少年对法案的意见和建议。来自全市19所中小学校的20名学生接受常委会的邀请,就该条例的内容直抒己见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公众可以通过写信,发电子邮件和传真等就3部条例的制定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   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表格内容。 第二课时:第一单元(1——2课)复习 一、单元知识结构 二、本单元主干知识 见本教学案P25——28 三、误区警示 1·公民与人民是一回事吗? 公民与人民不是一回事,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①含义不同。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在我国,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即为中国公民。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指的是公民与国家的一种法律关系。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是与敌人相对应的,在我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②外延不同。公民概念的外延比人民概念的外延大,即公民包括人民,也包括不属于人民范围但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2)联系: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2·权利与权力是一回事吗? 不是。权力,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总是和服从联系在一起。在任何社会,都要有一定的权力,同时,也必须有一定的服从。权力可以分为政治权力、宗教权力、经济权力等。我们使用的权力,主要是指政治权力,即一般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 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权利的行使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正当的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而存在。 3·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是一回事吗? 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是不一样的。人民民主是指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其特点在于它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即我国的国家性质,它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其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不够完善"矛盾吗? 5·对我国"选举权"认识的几个误区。 见本教学 6·对"权利"认识的几个误区? 案P12 7·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更民主。 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所以给选民造成一种误会:认为选者已事先"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更民主。事实上,我们不能认为哪种选举会更民主,无论是等额选举还是差额选举,都是民主选举的方式,都各有自己的利弊。实行等额选举也不是已使当选者"内定",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之所以实行等额选举,是为了使选举相对集中,使当选者的结构更具合理性。差额选举尽管能为选民提供选择的余地,能使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但这种竞争却容易导致被选举人的虚假宣传、金钱交易情况的发生。可见,差额选举并不是当选者已事先"内定",也不是不如差额选举更民主。 8·"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 有这种观点、想法和做法的人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民主选举素养不高、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选举与每个公民密切相关,应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9·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公民享有对决策的知情权,所以,决策绝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它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10·有的同学认为,我们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基层民主管理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1)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2)我们每个学生是社会成员的一分子,是社会未来的主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我们仍然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中,我们能够获得很多机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尝试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11·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弱者对强者进行监督,不起任何作用。 (1)宪法和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民主监督权。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2)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这说明我们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要求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 (3)现阶段,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渠道。公民可以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以及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来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有效的监督。 (4)公民实行民主监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五、解题训练 一、选择题 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法学专家刘青指出: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据此回答1一2题: 1·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 ) A·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相对于"专政"而言的 B·民主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整体意识,实现对国家的管理 C·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在民主制的国家里不存在专政 2·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还不够完善"的正确理解是 ( ) A·前者指出了民主发展的长远目标,后者反映了民主的客观现实 B·前者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后者指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C·前者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后者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阶级性 D·两种说法是自相矛盾的,但有时又是可以统一的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号召,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 ) ①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 ②是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 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任务 ④必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个重大原则写人宪法,是向世界宣布中国是一个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国家,这个保障是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是最高形式和效力的保障。这说明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任务 ( ) C·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正在发展 D·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已经成熟和完善 5·胡锦涛在纪念全国人大成立50周年大会上讲:"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然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对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我们要积极借鉴,但不可照搬别国的政治体制的模式。"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看 ( ) ①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充分反映 ②最广大人民是否都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③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 ④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充分实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05年8月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采取有效措施,把好市场准入关,严防猪链球菌病毒通过市场传播。这种做法表明国家 ( ) A·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B·保护公民一切利益 C·保护公民的求偿权 D·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民网提示网民注意,在发表言论时,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据此回答7一8题: 7·上述提示表明,作为公民应当 ( ) A·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尊严 B·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维护国格和自己高尚的人格 D·应正确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8·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在我国,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因为 ( ) A·任何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统一的 B·在我国,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是统一的 C·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 2005年上半年,福建省检察机关受理的群众举报案件中,署名举报率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举报人之所以大胆署名举报是由于该省检察机关加大了反腐败力度,有案必查,取信于民,对举报线索统一受理,严格保密,从严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违法行为,维护了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据此回答9——10题: 9·上述材料中举报人的行为属于 ( ) A·公民行使申诉权 B·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 C·公民行使检举权 D·公民的批评建议权 10·上述材料中检察机关采取的措施表明 ( ) A·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人民在国家和社会中居主人翁地位 C·国家工作人员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 D·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监督权 11·不久前,乌鲁木齐三青年因某酒店悬挂国旗不当提起诉讼;北京市民苏某对其文物保护单位因不履行职责而提起诉讼。这两起诉讼的原告都不是权益直接受害人。这两起公益诉讼,表明了公民 ( ) A·正确行使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B·做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自觉履行了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D·坚持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相结合 2004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会议认为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完善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据此回答12——13题: 12·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 A·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村民进行民主管理的机构 B·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进行民主管理的机构 C·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D·民主管理与中学生无关,因为那是大人的事情 13·上题材料还能说明 ( )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村民自治适合城市的实际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完善村民自治 D·基层民主就是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2004年底,一个题为"2004年西安发展十大教训评选"的活动由西安的网友自发在当地网站上发起组织。"西安宝马彩票案影响了政府公信力,损害了西安形象"、"市政工程施工缺乏计划性,办好事却招致怨声一片"等10件事榜上有名。据此回答14——15题: 14·(不定项)网友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有利于 ( ) A·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B·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C·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D·激发公民关心公众事业的热情 15· (不定项)该活动很快得到了西安市长的积极回应。他在表示赞同的同时,还鼓励网友积极参与,并要求西安政府研究室跟踪过程,结果出来后,耍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整改措施。市长对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的积极回应表明 ( ) A·网上评议政府是促进政府工作的最有效形式 B·虚心接受人民监督是改进政府工作的重要途径 C·政府要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 D·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 二、非选题 16·2004年11月6日,中国法院网刊登文章指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普通人一样,有属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如其出身、品行、学历、家庭背景、财政状况、健康状况等,因此当然享有隐私权。而知情权则赋予了公民知悉国家事务、政府行为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以便其进行民主参政和民主监督。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民民主参政、民主监督,正确行使选举权和罢免权,其对国家工作人员的个人背景和行为活动的了解就成了一种必然要求。 结合上述材料,根据所学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1)公民民主监督的含义是什么?公民民主监督权的对象是什么? (2)公民民主监督权包括哪些内容? (3)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民正确有效地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意义是什么? 17·2008年,中国将举办奥运盛会,同时,我国的人大代表也将进行换届选举,将继续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 (1)我国为什么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公民作为选民,为什么必须珍惜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 18·某单位职工听说本单位领导有经济问题,便夸大事实,四处散布该领导受贿数万元,闹得满城风雨,直至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专案调查后,方澄清事实。事后有关部门找他谈话,指出他的错误,他振振有词地说,《宪法》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监督权,拒不认错。 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对该职工的行为进行评价。 第三课时:第二单元(3——4课)复习 一、单元知识结构  二、本单元主干知识 1·我国政府的性质 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3·政府的作用 4·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5·公民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途径 6·什么是依法行政 7·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8·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条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9·民主决策 10·民主监督机制和民主监督体系 11·对政府权力监督的意义 12·政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以上内容见本教学案P49——50) 三、误区警示 (详细内容见本教学案P50) 1·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吗? 2·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3·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是否意味着政府可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4·法制与法治。 5·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 6·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政府属于立法机关。 7·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 四、解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几近年来,为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务院对该地区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一事实表明国务院具有 ( ) ①组织我国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职能 ③调控地区经济发展的职能 ④制定法律和政策的职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在我国,由于二氧化硫的超标排放,酸雨污染严重,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以10%大幅度增长。由于生存环境恶化,江河泛滥成灾,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这些都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应主要加强以下职能 ( )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集中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涉毒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和流氓恶势力,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依法惩处走私贩私、制造伪劣产品、金融诈骗、贪污盗窃、行贿受贿等犯罪活动。这是我国政府在行使 ( ) A·市场经济监管的职能 B·保护公民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惩治犯罪分子的职能 C·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某市政府采取措施,严厉查处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取缔、关闭了一批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据此回答4一5题: 4·这从一个方面说明,该市政府在有效行使 ( ) A·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5·上述材料表明我国政府机关 ( ) A·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宗旨 D·以环境保护为工作中心 6·2005年8月18日,全国公安机关开门"大接访"活动转人第三阶段一一公安厅长集中公开接访。在"大接访"活动中,公安机关坚持做到认识到位、感情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公安"大接访"活动 ( ) ①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④彻底化解了各种社会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是 ( ) ①组织和发展科学、文化、卫生事业 ②控制人口增长飞促进优生优育 ③治理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④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近年来,我国一些省市陆续向群众开放政府的"红头文件"的查阅。据此回答8——9题: 8·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 ( ) ①是规范约束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政执法行为的需要 ②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需要 ③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为政府依法行政奠定法律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政府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 ( ) ①政府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增强 ②加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③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政府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下列体现国家权力机关和全体人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 ) ①国家预算和决算须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②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③党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查处腐败大案 ④中共中央征求各民主党派对选任国家领导的意见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2004年2月11日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治禽流感工作,批准了《关于应对禽流感疫情扶持家禽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这可以被视为国务院 ( ) ①发挥经济管理职能 ②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③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责 ④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某市市政府坚持每年开展一次"万人评政府"的考核活动。这一做法增强了干部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改善了该市的投资软环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说明 ( ) ①发扬民主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我国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 ③只有通过民主评议,才能提高干部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 ④我国公民具有自觉履行监督国家机关的义务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13·2004年4月国务院严肃查处了江苏铁本钢铁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对八名失职违规的政府及有关银行的相关责任人分别给予违纪、政纪处分及组织处理。"铁本"事件说明,打造法治政府 ( ) ①要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到位 ②要求政府和银行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权建设,真正对人民负责 ③要求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④必须建立对行政权的严格的制约、监督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不定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权力的下放,地方保护、各自为政等问题也凸显出来。某地曾发生过两大部门大打出手,阻断交通的事件。部门打架各自为政的现象 ( ) A·客观上造成了行政执法者不作为、乱作为、难作为 B·降低了部门工作效率 C·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D·违背了依法行政的准则 15·(不定项)某镇政府修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地上的庄稼毁掉。该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于是,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将镇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法院经认真的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镇政府对原告作出合理赔偿。这一事实表明 A·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 ( ) B·司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C·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依法受到保护 D·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受人民法院的监督 (二)非选择题 16·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开设了"1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它作为政府部门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方便、快捷法律服务的新的手段和机制,在全国迅速得到推广,在服务群众和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旺盛的活力。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48"服务电话的开设表明我国政府坚持什么原则? (2)"148"服务电话为什么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旺盛的活力? 17·材料一 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好地利用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2005年8月8日,民政部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正式开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量化各项业务指标,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各级政府贯彻落实新型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1)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我国政府的什么职能? (2)政府为什么要行使这些职能? 18·2003年1月,某网站推出以“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您关注什么?”为题的网上调查,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截止2003年2月25日,共有几十万网友投票选出今年人大最受关注的十大问题。其中居第一位的是:深入开展反腐败的斗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请回答: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和意义是什么?应怎样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权力? 19·看漫画,回答问题:  “不审就批”的“糊涂病” 乱收费、乱罚款的权力“膨胀病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