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第一节 当代国际社会 第一课时 当代国际社会概况 做一做 课前习题 (略) 学一学 知识精华 考点扫描 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构成 ①国家与国家之间,由于相互联系而形成了国际社会。 ②国际社会的成员主要包括两大类型:主权国家(最基本成员)和国际组织。 (2)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①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②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第一,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和对外活动的目的。而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 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国家冲突的根源。因此,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 第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国家力量即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物质性因素、制度性因素、精神性因素等方面的内容。它是捍卫本国利益的能力,是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因而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③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各个主权国家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这必然对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原来的国家关系产生相应的变化。 热身一练 2005年1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祝贺她就任德国总理并同她就进一步加强中德友好合作关系交换了看法:双方一致表示将共同努力,推动中德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这说明中德两国( ) A.有共同的国家制度 B.有共同的国家利益 C.有共同的社会表现 D.有共同的国家力量 【答案】B 【解析】双方之所以“共同努力,推动中德关系镶嵌发展” 是因为两国之间存在共同的国家利益,故选B。 辩一辩 疑误盲区 1.全面认识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的内容是多层的。一是主权利益,即涉及国家的独立、生存和安全的利益,这是国家最基本的利益;二是发展利益,即发展国内经济和加强对外的政治、经济等联系,增强对外竞争力,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等;三是参与的利益,即提高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政策的目的。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国家间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必然导致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各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因此,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 (2)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国家力量即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是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是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因而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3)总之,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各个主权国家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这必然对国际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原来的国家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 3.如何理解各国“共同利益”与“本国利益”之间的关系? 各国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但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各国自身的利益。 4.【误区】经济实力决定国际关系 (1)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决定因素,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决定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国际关系是多方面的,其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3)经济实力与国际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经济实力强大有助于提高国际地位,国际关系协调有助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 因此,经济实力决定国际关系的观点是片面的。 访一访 高考平台 1.当前,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这表明,国家间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这些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它们是各国() A.进行国际合作的基础 B.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C.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D.处理国际事务的依据 【答案】A 【解析】该题涉及的是国家间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及共同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我们知道,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各国合作的基础,而国家利益的相悖则是国家间冲突和摩擦的根源。故该题选A项。 2.“事物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和差别是正常的,也可以说是必然的。我们主张,世界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表明在当代国际社会中() A.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与合作、冲突和对抗 B.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多个方面 C.国家之间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相悖的利益 D.国家之间必然存在着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 【答案】C 【解析】在做选择题时要注意从整体着眼,也就是说要把握题干想说什么,这叫整体优先的原则。本题抓住“不同和差别”“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等语言,就不难选出C。A、B、D项均不符合题意。 3.有人形容中美关系“接触则双赢,遏制则两伤”。这个看法表明() A.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B.国家间利益上的一致是国家间对话的基础 C.国家间要避免对抗 D.国家间的关系是变化无常的 【答案】AB 【解析】本题选项分别由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观点组成。中美关系错综复杂,一个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是不同制度的国家,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在相互贸易问题上、国际问题上又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和共识,需要合作。这就决定了中美两国之间是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A项符合题干的全部意思,是正确选项。B项说明国家间接触和对话的原因,也是正确选项。C、D两项是错项,国家间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国家间的关系也不是变化无常的,它受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所支配。 4.辨析题:国家间关系的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 【答案】这一说法不正确。 (1)国际关系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国家间关系既可能表现为共处与合作,也可能是竞争与冲突,但并非无规律可循。 (2)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也是每一个国家在处理与别国关系时的一个基本准则。国家间出现的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3)国家间关系往往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变化。 (注:如果从国家性质和国内政治的变化会影响两国关系这一角度答,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这是一道理论性较强的考题,考生也许无法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但通过政治常识的学习应该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精神。考题要求考生紧紧抓住国家利益这一核心,认识到国家间关系以及外交政策的制定说到底是围绕着国家利益这一轴心运转的。把握住了国家利益就意味着把握了国家间关系的本质,就可以根据国家利益的变化来判断国家间关系的走向。在这一意义上,国家间关系及其变化表面上虽然杂乱无章,但具有内在的逻辑,是有规律可循的。 练一练 双基起步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 A.共处、战争与和平 B.竞争、合作与冲突 C.共处、屈服与对抗 D.共处、对抗与竞争 【答案】B 【解析】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故选B。 2.世界各国之所以能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这主要是由() A.国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决定的 B.各个国家对外政策的灵活性所决定的 C.各个国家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所决定的 D.交往双方政府的态度所决定的 【答案】C 【解析】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故选C。 3.最近,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抵抗组织领导人实施的一系列定点清除行动,使得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陷入崩溃的边缘,这与布什政府消极观望和偏袒以色列有着密切关系。下列对美国这一行径的正确认识是() A.当今的国际形势是由美国来领导的 B.美国严格遵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C.该做法不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求利益 【答案】D 【解析】美国的做法是消极观望和偏袒,美国之所以这么做是由其国家利益决定的,故选D。 4.据美国《纽约时报》披露,美国为保持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不惜将自己集团的西方盟友视为“潜在敌人”,提出尤其要警惕从欧洲、日本和其他地区出现与美国相抗衡的力量。这说明() ①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之间关系的决定因素 ③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④其他国家对美国造成极大威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④说法错误,故不选。 5.欧盟和北约的双双东扩,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而且将对大国关系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无论国家间的关系如何变化,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国家的性质和国家力量 B.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C.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利益 D.国家的性质和国家利益 【答案】B 【解析】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故选B。 6.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里叙及中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与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表明() A.国家力量决定了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B.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超过英国 D.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强硬态度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实力”是指国家力量,故选A。 二、非选择题。 7.辨析题:弱国无外交。 【答案】国际行为能力的大小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紧密相连,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弱国无外交”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实力弱小的国家同样可以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弱国无外交”的观点是片面的。 测一测 基本素质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国际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据此回答1~2题。 1.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是() A.主权国家B.联合国 C.民族D.国际组织 【答案】A 【解析】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是主权国家,故选A。 2.国际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A.它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 B.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它是与阶级同时产生的 D.它是与民族同时产生的 【答案】B 【解析】A、C、D三项说法错误,故不选。 国家间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国际关系的变化。据此回答3~4题。 3.在观察眼花缭乱的国际关系种种现象时(包括签订双边或多边经贸协定、停火协议、联合声明以及各国领导人的互访等),必须坚持这样的观点,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即() A.世界经济、政治趋向一体化 B.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C.众多的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国际社会 D.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生存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各种现象都是国际关系,其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故选B。 4.中国和美国、俄罗斯、日本的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但为了各自的利益,能够建立和加强双边关系。这说明() ①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 ②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决定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③国际关系既不受国家性质决定,也不受国家性质的影响 ④国家职能决定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 【答案】D 【解析】③“不受”说法错误,④应是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故③④不选,应选①②。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出现波折,但经过双方的不懈努力,每次争执后又出现峰回路转、风和日丽的局面,使关系得以修复和发展。据此回答5~6题。 5.导致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在逐步消失 【答案】A 【解析】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故选A。 6.中美关系的变化是由() A.国家关系的多样性决定的 B.世界缓和的大趋势决定的 C.双方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D.双方的综合国力的发展决定的 【答案】C 【解析】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故选C。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 温家宝总理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指出:自中美建交以来开始了两国和平相处的历史,尽管风风风雨雨,跌宕起伏,但两国关系还是前进的,这五十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三点:第一,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第二,中美两国有着合作基础和共同的利益。第三,中美友好合作,不仅有利于亚太地区,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出席了第七次东盟与中日朝领导人会议。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了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政治常识回答: (1)中美关系经历五十多年,“尽管风风雨雨,跌宕起伏,但两国关系还是前进的”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中美双方要友好合作?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点? 【答案】(1)说明了: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家间的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②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③中美两国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利益,所以中美关系经历五十多年,尽管风风雨雨,跌宕起伏,但两国关系还是前进的,并将保持友好合作。(若能回答“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之能与美国加强合作”也可酌情加分。) (2)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考一考 应试能力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国际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变化。据此回答1~3题。 1.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最主要内容是() A.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 B.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C.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D.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答案】A 【解析】因为国际关系的主体是主权国家,所以国际关系最主要的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故选A。 2.决定国际关系分离聚合、亲疏冷热变化的因素是() ①国家的利益 ②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国家的政治观点 ④国家的性质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②国家的综合国力即是国家力量,故选①②。 3.国家之间最活跃、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关系形式是() A.政治关系竞争、合作与冲突 B.军事关系屈服与对抗 C.经济关系和平与战争 D.文化关系共处与战争 【答案】C 【解析】国家之间最活跃、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关系形式是经济关系和平与战争,故选C。 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领导人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决定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政策。据此回答4~6题。 4.中俄两国领导人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决定建立新型国家关系表明() A.世界已由单极走向多极 B.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之际,世界各国的矛盾趋于缓和 C.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是国际形势的总趋势 D.国家关系是发展变化的 【答案】D 【解析】建立新型国家关系,说明国际关系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故选D。 5.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的建立是由() A.两国的社会制度决定的 B.两国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C.两国的领导人的意志决定的 D.两国的国家职能决定的 【答案】A 【解析】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6.中国发展同俄罗斯新型的国家关系,是基于() A.平等互利原则 B.主权平等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权利与义务平衡原则 【答案】C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准则,故选C。 二、非选择题。 7.材料一 由于美国政府当月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朝鲜政府决定解除对核计划的冻结,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并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由此朝鲜核问题再度引起包括中国、韩国、美国、俄国、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美国总统布什强调美国绝不接受朝鲜所采取的行动,但仍愿意通过对话解决朝鲜问题。 材料二 2006年9月11日,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在赫尔辛基继续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阐述中国政府立场称,当前,朝鲜半岛局势仍然是东北亚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全力促使六方会谈尽早复会。在中国的努力下,围绕朝鲜核问题已进行了多轮会谈。围绕朝鲜核问题,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确保朝鲜半岛无核化,同时也应解决朝鲜提出来的安全关切,途径只有对话与和谈,唯此才能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1)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正确解决朝鲜的核问题? (2)我国在朝鲜核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怎样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的? 【答案】(1)①《联合国宪章》规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对话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应当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 (2)①根据朝鲜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②主张朝鲜半岛实现无核化,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本目标。③提出应解决朝鲜提出来的安全关切,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等基本准则。 第二课时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 做一做 课前习题 (略) 学一学 知识精华 考点扫描1 主权国家与国际法 1.主权国家及其权利及义务 主权国家的权利:①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主权国家是指拥有人口、领土、政权、主权的政治实体。 ②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主权国家的义务:国家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也负有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家争端等国际义务。 2.国际法及其作用 ①国际法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单地说,国际法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②国际法对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有重要作用,表现在: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减少国际纠纷;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热身一练 1.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是() A.政权B.主权 C.立法权D.行政权 【答案】B 【解析】构成主权国家的四个要素是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故选B。A、C、D项与题意无关,故不选。 考点扫描2 国际组织 (1)当代国际组织概况 ①当代国际社会存在名目繁多、职能各异、规模不一的国际组织。 ②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指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2)国际组织的分类及其作用 ①国际组织的分类:国际组织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有政治性的、专业性的;也有世界性的、区域性的;还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 ②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国际组织是发展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纽带;是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的主要力量;是争取世界和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热身一练 2.我国是世界银行创始会员国之一。世界银行属于() A.区域性国组织 B.专门性国际组织 C.民间性国际组织 D.综合性国际组织 【答案】B 【解析】世界银行是专门的银行金融机构,符合专门性的特征,因此应选B,关于区域性、民间性、综合性的说法都不正确。本题基础性很强,学生一般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辩一辩 疑误盲区 1.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关系 (1)国家主权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根本保证,国家利益是国家主权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二者相互依存。 (2)国家主权由国际法确认,存在于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之中;国家利益是指本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既存在于对外关系中,也存在于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从本质上来看,主权对内具有最高性、对外具有独立性,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国家利益是维系国家生命的物质基础,具有永恒性。因而,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2.全面认识国家主权的性质和特点 在国际法上,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也是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是国家在国际法上享有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力,它具有最高性、永久性、不受限制性、普遍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让与性等特点。主权的最高性,是指它是一种最高的权力,高于任何其他权力。主权的不受限制性,是指它与政府的权力不同,后者在一定的情况下要受议会的限制。主权的永久性,是以国家的存在为基础的,只要国家存在,不论政治制度和掌权者如何变更,与国家相伴随的主权就永远存在。主权的普遍性,是指无论君主制国家、议会制国家或其他任何政体的国家,都拥有主权,不因政体的不同而使主权受影响。 3.全面认识国际法 (1)国际法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言之,国际法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如海洋法、空间法、外交关系法、战争法等。 (2)国际法的产生是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要使国家之间关系能够正常发展,就要有一定的法规来约束。国际法不是由一国单独制定的,而是各国在相互交往中通过协议方式制定的。国际法的渊源是习惯与惯例、条约和一般法律原则。习惯与惯例是国家间在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规则,最初为某些国家所采用,其后又为其他国家所接受,从而公认具有法律效力。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关于政治、经济、贸易、法律、文化、军事等方面规定其相互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各种协议的总称,包括公约、宪章、盟约、专约、协议、议定书、联合公布(声明)等。一般法律原则是指国际法院在审理案件中适用的国家间的一般法律原则。国际法对于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4.国际组织的分类及其作用 (1)国际组织含义:国际组织指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的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2)国际组织活动的依据:国际组织的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秩序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都以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3)国际组织的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其目的、任务和职权范围来划分,可分为政治性的和专业性的两大类;按其活动的区域范围来划分,可分为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两大类:按其主体的构成来划分,可分为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两大类。 (4)国际组织的作用: ①首先,要认识到,由于国际组织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对每一个国际组织的作用要作具体的分析。 ②其次,要认识到,绝大多数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第一,它是发展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交往合作的纽带;第二,它是协调国际经济、政治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的主要力量;第三,它是争取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访一访 高考平台 1.(2006年天津文综卷31题)在2006年4月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土库曼斯坦联合声明》中,土方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土库曼斯坦尊重我国的() ①平等权②独立权 ③自卫权④管辖权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考查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表明中国的独立主权是统一的,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表明中国政府对台湾拥有管辖权。①③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土库曼斯坦尊重我国的独立权和管辖权,故②④正确,应选D。 2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组织的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 A.区域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专业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专业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D.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专业性、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A项错在区域性;C、D两项错在把奥林匹克委员会当作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故选B。 国际组织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有政治性的、专业性的,也有世界性的、区域性的,还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专业性的如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学生联合会等。世界性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区域性的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等。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政府间的如国际红十字会等。 3.巴拿马运河是具有世界战略意义的运河,开凿于1904年,1914年8月15日首次通航,全长约81.3公里,宽152-304米,一般货轮和船只可以通航,但巨轮不能通过。 20世纪初,美国攫取了运河的开凿权和永久租让权,将它变为巴拿马的“国中之国”,实行殖民统治,经过长期艰苦斗争和谈判,1977年巴美签订了《托里霍斯卡特条约》。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收回运河主权,美国撤回所有军队。 联系上述材料,说明巴拿马政府在什么含义上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答案】(1)巴拿马运河的收回,体现着巴拿马主权中独立权的运用,它是巴拿马在有关主权问题上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对外事务,摆脱美国控制和干涉的结果。 (2)巴拿马运河的收回,表明巴拿马主权中应有的管辖权的恢复,它实现了巴拿马对属于其领域范围内的运河的管辖权。 【解析】本题涉及到国家利益、国家主权,通过围绕着国家利益的对立与分歧来展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这一问题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体现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利益的对立分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利益表现为争取和维护本国利益,如巴拿马政府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和谈判,与美国签订了《托里霍斯卡特条约》,收回了运河的主权,维护了国家利益。 练一练 双基起步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是() ①独立权 ②平等权 ③自卫权 ④管辖权 ⑤人权 ⑥生存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 【答案】A 【解析】①②③④都是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故选A。 2.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包括() ①人口 ②领土 ③政权④主权⑤资源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③④⑤D.①②⑤ 【答案】A 【解析】①②③④都是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故选A。 3.下列对于国际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国际法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B.国际法是由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制定的 C.国际法是高于国内法、对一切国家具有约束力的法律 D.国际法是以国际强制力为后盾保证其执行的 【答案】A 【解析】B、C、D 三项关于国际法的认识都是错误的,故选A。 4.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它的制定方式是() A.以大国的宪法为依据制定的 B.各国在相互交往中通过协议方式制定的 C.国际组织根据其自身的利益制定的 D.各国以立法的方式制定并强制执行的 【答案】B 【解析】A、C、D三项错误,B项关于国际法的制定方式是正确的。 5.当前世界上国际组织名目繁多,分类复杂。现按国际组织的目的任务和职权范围来分类,可分为() A.政治性和专门性两类 B.世界性和区域性两类 C.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两类 D.同联合国有关和无关两类 【答案】A 【解析】按目的任务和职权范围,国际组织可分为政治性和专门性两类,故选A。 6.WTO前总干事鲁杰罗说:“世界贸易组织在各个国际机构中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以管理贸易和经济政策的一套规则的机构。”从此意义上讲,WTO是一个() A.隶属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 B.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C.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D.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答案】C 【解析】WTO是专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国际组织,因此它是专门性的,故选C。 二、非选择题。 7.国际组织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请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特定的目的和任务,根据共同签订的条约而建立的一种常设性议事机构。国际组织的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以及成员国的权利与义务,都以正式条约或协议为根据。由此可见,国际组织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 测一测 基本素质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温家宝在德国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时指出,1943的《开罗宣言》、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和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的2758号决议,都从国际法上明白无误地确认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这已经成为国际上的共识。据此回答1~2题。 1.国际法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下列对国际法的认识,错误的是() ①国际法具有国际性,是各个国家的最高法律 ②国际法是各国在交往中,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③国际法是由世界上所有主权国家共同制定的有约束力的国际交往准则 ④国际法是处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国家内部有关争端的法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中,只有②是正确的,故选C。 2.“台独”分子绞尽脑汁地否定明确宣布台湾回归中国的《开罗宣言》,说什么《开罗宣言》是没有正式法律效力的战时宣传文件。其目的在于() A.否认国际法的法律效力 B.分裂祖国,策划台湾独立 C.研究历史而得出的学术观点 D.篡改历史事实 【答案】B 【解析】A、C、D三项均非“台独”分子的目的,故选B。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形成了世界遗产保护的“苏州决定”。我国申报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顺利通过,明清皇宫皇陵的两个拓展项目也顺利通过。自1987年至今,中国已有29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回答3~6题。 3.按照国际组织的分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 A.政治性区域性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B.政治性世界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C.专业性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D.专业性世界性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答案】B 【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政治性的,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故选B。 4.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我国苏州召开,体现的我国国家职能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先作用 C.吸取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D.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答案】D 【解析】题干体现了我国的对外交往职能,故选D。 5.本次会议对“凯恩斯决定”作了新的修订,形成了世界遗产保护的“苏州决定”,表明了() A.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B.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D.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指导实践 【答案】B 【解析】修订旧的并形成新的决定,属于认识的不断发展,故选B。 6.中国政府愿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有关国际组织一道,为保护好人类共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做出不懈的努力。其原因是() A.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B.国际关系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C.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 D.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答案】A 【解析】国际合作的共同基础是共同利益,故选A。 二、非选择题。 7.《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运用国家主权的有关知识,说明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必要性。 【答案】(1)国家主权是指国家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国家主权以国家为范围,只有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才是国家主权的实体。国家主权是不能分割的。 (2)我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我们可以采取一切措施来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把国家有关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化,有利于动员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阴谋活动,有利于维护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考一考 应试能力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韩国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已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有关专家针对中国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现象,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据此回答1~3题。 1.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民族的() A.共同语言特征 B.共同心理素质特征 C.共同经济生活特征 D.共同地域特征 【答案】A 【解析】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故选B。 2.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传播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B.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侵略 C.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D.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答案】B 【解析】B项题干未体现,C“不可阻挡”不正确,D“不利于”太绝对,故选A。 3.为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文化部、财政部一年前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财政部正式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列入预算项目。国家重视民族文化保护的行为() A.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能够增进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 C.履行了国家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D.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B 【解析】A、C、D三项均未体现保护文化的作用,故选B。 第57届联合国大会的首项重要议程就是接纳瑞士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一向奉行中立政策的瑞士曾平安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立政策不仅没有使瑞士独善其身,反而使自身发展受到诸多限制,越来越多的瑞士人认识到,是该融入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地球村”了。回答4~5题。 4.号称“永久中立国”的瑞士都最终选择了加入联合国,这表明() A.世界各国一直采取开放政策 B.国际社会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C.有了国家就有了国际社会 D.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存在 【答案】B 【解析】A“各国一直”错误,C“就”不正确,D“不可能”错误,故选B。 5.联合国是当代世界() A.维护和平的决定力量 B.最大的军事组织 C.最大的国际组织 D.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答案】C 【解析】联合国是当今最大的国际组织,故选C。 6.台湾当局企图重返联合国的图谋一直未能得逞,因为() A.加入联合国的必须是主权国家 B.台湾的席位已被大陆取代 C.台湾得不到别国支持 D.台湾的实力不敌大陆 【答案】A 【解析】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台湾不是主权国家,不能加入联合国,故选A。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2006年9月12日,“9·11”五周年过去仅一天,一场突然发生在美国驻叙利亚使馆前的激烈战斗震惊了全世界。4名恐怖分子这天上午竟驾车硬闯美国驻叙使馆,企图制造爆炸。 近年来,恐怖袭击事件接二连三。从莫斯科人质事件、印尼巴厘岛爆炸案到以色列人经营的酒店遭炸弹袭击。恐怖主义使数以千计的无辜民众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在反恐问题上,大多数国家都主张发挥联合国(包括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法的作用,通过加强地区多边合作来解决反恐的问题。 材料二 安理会通过的关于打击恐怖主义的宣言指出:“各国必须确保为打击恐怖主义而采取的任何措施符合国际法规定的全部义务,并应按照国际法,尤其是国际人权、难民和人道主义法采取这种措施 ……” 阅读材料,请谈谈国际法及其作用。 【答案】(1)国际法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言之,国际法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2)国际法的产生是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要使国家之间关系能够正常发展,就要有一定的法规来约束。 (3)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它对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一,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第二,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指导国际关系的规范化,减少国际纠纷,确保建立正常的国际秩序;第三,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第三课时 联合国 做一做 课前习题 (略) 学一学 知识精华 考点扫描1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1)联合国的创立及发展 ①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人民反对德、意、日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 ②联合国从51个创始国发展到现在,已拥有192个会员国。 (2)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①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简单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联合国的原则是: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③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建立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发展各国平等合作关系的愿望。它是国际政治重大进步的标志,并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热身一练 1.第六十届联合国大会及联合国安理会分别通过决议,决定设立建设和平委员会,以帮助发生冲突后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非洲地区实现持久和平。设立建设和平委员会有利于( ) ①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履行 ④联合国更好地发挥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②不选,材料中谈到的设立建设和平委员会的目的在于维护地区和平。 考点扫描2 联合国的机构及作用 (1)联合国的机构:①联合国大会是由全体会员国组成的审议机构。 ②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由中、法、俄、英、美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是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对国际问题的调停和裁决实行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 ③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负责联合国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活动。 ④托管理事会负责管理二战结束时尚未独立的领土或割自敌国的领土,促进托管领土向自治或独立的方向发展。 ⑤国际法院是联合国为了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司法机构,设在荷兰海牙,负有解决国家之间争端的职责。 ⑥秘书处是联合国各机构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2)联合国的作用 ①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②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热身一练 2.当前,联合国改革方案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中安理会改革成为关注焦点。安理会改革引人注目是因为() A.安理会是联合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B.安理会表决实行理事国一致原则 C.安理会有权否决联合国其他机构的决议 D.安理会在国际安全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答案】D 【解析】联合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联合国大会,安理会是惟一有权采取军事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组织,安理会实行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安理会与联合国其他机构地位是平等的,无权否决其他机构的决议,故A、B、C三项表述是错误的。该题考查安理会的重要性,故选D。 考点扫描3 中国与联合国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联合国大会于1971年10月25日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一切权利。 (3)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对联合国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4)我国在安理会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好评。同时,我国人民也从联合国及其有关组织得到了有益的支援。 热身一练 3.从2006年1月1日,中国不再被列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范围之内,中国从一个粮食受援国正式成为一个援助国。中国之所以能够从粮食受援国成为援助国,是因为() A.我国坚持把促进世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C.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D.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答案】B 【解析】我国之所以会发生题干中的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实力增强的结果,故选B。 辩一辩 疑误盲区 1.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1)从历史上看,我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1945年联合国筹建和成立时,董必武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制宪会议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②新中国建立后的20多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为台湾当局窃据。这是联合国在美国的操纵下做过的不光彩的事情之一。③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一切权利,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舞台上。 (2)从现实看,我国对联合国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对我国也做出了有益的支援。作为联合国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组织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同时,我国人民也从联合国得到了有益的援助,联合国及其有关国际组织已成为我国引进资金和技术的一条重要渠道。 2.运用主权国家及联合国的有关知识分析台湾没有资格加入联合国 可用主权国家的观点以及主权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观点剖析台湾当局“重返联合国”图谋的破产以及批驳李登辉提出的“海峡两岸关系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谬论。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的最大的国际组织,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加入。“台湾重返联合国”和“加入一些国际组织”是错误的。因为,联大2758号决议已从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公正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无权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 3.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全力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的各项活动,对吗? (1)不对。 (2)我国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进行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联合国开展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切活动,支持联合国在遵循其宗旨和原则基础上的改革。 (3)对于某些国家利用联合国进行的违反宪章精神的活动,特别是企图通过联合国来垄断和操纵国际事务的行为要坚决反对。 4.“台湾重返联合国”是荒谬的 一曰“冷战产物论”。 有人说,“2758号决议是冷战的产物,已经过时”。这是偷换概念,混淆是非。事实是,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执行敌视中国的冷战政策,千方百计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台湾国民党集团窃据联合国席位达22年之久,这种极不正常的状况才是“冷战的产物”。联大2758号决议还历史以公正,把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决议恰恰是反对冷战政策的成果。显而易见,污蔑2758号决议,就是对《联合国宪章》的挑衅,就是对广大会员国的侮辱。 二曰“平等代表权论”。 有人搬出前东西德和朝鲜南北方在联合国里的“平等代表权”模式,为台湾挤进联合寻找根据。这是篡改历史,制造混乱。前东西德和南北朝鲜是二次大战后根据《雅尔塔协议》等国际协议被迫分裂成两个主权国家的,它们的这种地位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而台湾是在日本战败投降后回到祖国怀抱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均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这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赢得的胜利成果。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完整的主权,既不能分割,也不能分享。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不具有主权地位,当然不能在联合国有代表权。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 三曰“台湾政治民主,经济繁荣,不应成为联合国的弃儿”。 这是文不对题,自欺欺人。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一个国家所辖的地区,在联合国不能有代表权。而今,台湾当局又想靠吹嘘“政治民主”和“经济繁荣”挤进联合国,这是根本违背《联合国宪章》的。说到底,不管台湾实行什么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事实。“重返”联合国,纯属梦想。 台湾问题是关系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是中华民族感情中最敏感的问题。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坚定不移,国家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谁要逆历史潮流而动,是注定要失败的。 访一访 高考平台 1.(2006年江苏政治卷5题)在联合国成立时,各会员国把维护和平与安全的职责赋予安理会。因此,安理会() A.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B.是联合国的审议机构 C.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具有约束力 D.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答案】C 【解析】安理会作为联合国的一个重要机构,在国际社会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而非安理会,故A不合题意;联合国的审议机构是联合国大会,故B不选;C观点是对的,应选;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但它不是“各会员国把维护和平与安全的职责赋予安理会”的结果,不合题意,舍去。 2.1997年1月10日,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向危地马拉派驻维和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时,中国投了否决票,其后,中危双方通过外交磋商,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1月20日,安理会再次表决向危地马拉派遣维和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中国投了赞成票。中国在1月10日之所以投否决票,主要是因为危地马拉() A.侵犯中国主权的活动 B.执意反对联合国派驻维和军事观察员 C.没有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国内和平的条件还未成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我国外交活动的原则立场这一时政内容,能力要求主要是识记。危地马拉曾在联合国参与让台湾返回联合国的提案活动,并执意让台湾当局参加其国内和平协定签署仪式,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因此中国投否决票。由于中危双方通过外交磋商,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因而中国又投了赞成票,所以应选A。B、C、D本身观点不正确,所以B、C、D均不应选。 3.上题中,中国的外交行动表明() ①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②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国政府主张以和平磋商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④中国政府按照《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原则处理国际事务 A.①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能否看出这一时政现象所反映的政治道理。①从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角度分析;②从中国外交的原则立场角度分析; ③从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角度分析; ④从中国与《联合国宪章》的关系角度分析。①②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因此应选D。 练一练 双基起步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来,联合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表明() A.联合国完全有能力解决国际社会中出现的一切矛盾问题 B.联合国是超越各国政府之上的领导成员国的组织 C.联合国在当代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联合国主要机构都有权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答案】C 【解析】A“一切”,B“超越”,D“都有权”错误,故选C。 2.中国政府在表明反恐立场的同时,指出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不应绕过联合国自行其是。这是因为() A.《联合国宪章》对所有成员国都具有法律效力 B.联合国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D.联合国在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A“所有”错误,B、D与题干无关,故选C。 3.安理会就世界重大问题进行表决时,我国有投赞成票、弃权票和反对票三种选择。这种选择的根据是() ①我国的国家利益 ②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 ③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利益 ④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都非中国作出三种选择的依据,故选C。 4.联合国不同于其他国际组织的地方在于() A.它是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它是当今世界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C.它有明确的宗旨和原则 D.它有超越各国之上的各种权力 【答案】B 【解析】A、C不只联合国有此特点,D“超越”错误,故选B。 5.下列选项中,对联合国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全体成员国组成的审议机构 B.它通过的决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对成员国产生广泛的影响 C.它是世界各国组成的最高权力机关 D.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答案】D 【解析】A、B、C三项说法不正确,故不选。 6.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强大的联合国并不能代表强大的美国和美国外交。能跟联合国一起行动时我们就共同行动,必须单干时,我们就单刀赴会。”这段话() A.表明美国的对外政策是由美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B.否定联合国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 C.低估了联合国的作用 D.强调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要和联合国平起平坐 【答案】A 【解析】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其国家利益决定的,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7.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一些国家倡导联合国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德国、巴西、印度和日本声明联手竞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却受到和自己处于同一地区国家反对。如意大利就担心德国一旦梦想成真,意大利就将成为惟一没有常任理事国地位的欧洲大国。由于历史原因,巴基斯坦不会支持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许多亚洲国家也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心存疑虑。而墨西哥阿根廷也强烈反对巴西成为常任理事国。另外,尽管英国、法国和俄罗斯都表示支持德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但美国的态度始终十会暧昧,因为美国认为德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站错了队”,相比之下,它更愿意让听话的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 (1)为什么日本等国竞争要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为什么一些国家本身无望成为常任理事国,却又反对德国、印度等在联合国改革后成为常任理事国? 【答案】(1)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是惟一有权采权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重大国际问题表决时拥有否决权。日本等国竞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实际上是试图凭借安理会的地位,来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 (2)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订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一些国家自己本身无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却又反对他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主要原因是国家间存在利益的磨擦或冲突。 测一测 基本素质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联合国是在二战期间,世界人民反德、意、日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据此回答1~4题。 1.1945年,中、苏、美、英等50多个国家在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6月25日通过的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联合国宣布成立() A.《普遍安全宣言》 B.《联合国宪章》 C.《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D.《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联合国成立知识,选B。 2.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联合国大会是惟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答案】A 【解析】B、C不正确,D未反映题干“和平”。 3.按照国际组织的分类标准,联合国是、、的国际组织() A.政治性专业性政府间 B.世界性非政府间专业性 C.政府间专业性政府间 D.政治性世界性政府间 【答案】D 【解析】依据国际组织的划分,应选D。 4.联合国总部设在,联合国的司法机构设在,联合国的行政首长是() A.纽约日内瓦大会主席 B.纽约海牙秘书长 C.华盛顿日内瓦秘书长 D.华盛顿海牙大会主席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基础知识选出。 《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据此回答第5~7题。 5.联合国的宗旨简而言之,就是() A.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 B.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C.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D.不干涉别国内政 【答案】C 【解析】A、B、D三项均不完整。 6.为了实现联合国的宗旨,宪章规定了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有() 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②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③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④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③ 【答案】B 【解析】②为宗旨而非原则,故不选。 7.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下设若干主要机构。联合国设立的主要机构有() ①联合国大会、安理会 ②世界贸易组织 ③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④托管理事会 ⑤国际法院 ⑥秘书处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 【答案】C 【解析】②世贸组织是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专门经济组织,故不选;其他均为联合国主要机构。 二、非选择题。 8.中国政府历来坚决反对和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打击恐怖主义活动。中国政府主张,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和磋商,开展合作,共同防范和打击国际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打击恐怖主义要证据确凿,目标明确,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主导作用,一切行动有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的长远利益。 打击恐怖主义为什么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主导作用? 【答案】第一,恐怖主义严重危害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无论恐怖主义发生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以何种方式出现,国际社会都应共同努力,坚决予以谴责和打击。第二,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在当代国际社会中起着多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联合国安理会要维护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是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考一考 应试能力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安理会是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据此回答1~4题。 1.安理会负有() A.裁决国际争端的责任 B.维护各国政局稳定的重要责任 C.管理联合国的内部事务 D.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责任 【答案】D 【解析】联合国安理会是惟一有权采取军事行动维护国际和平的机构,故选D。 2.安理会在通过重大问题决议时,实行() A.十五个理事国一致原则 B.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 C.绝对多数原则 D.简单多数原则 【答案】B 【解析】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重大决议实行“五大国一致”原则,故选B。 3.安理会共有五个常任理事国。这五个常任理事国是() A.中、美、英、法、德 B.中、美、英、德、苏(现由俄罗斯联邦继任) C.中、美、英、日、德 D.中、美、英、法、苏(现由俄罗斯联邦继任) 【答案】D 【解析】由课本知识选D。 4.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是指() ①每项决议只要5个常任理事国不投否决票,便一定能通过 ②每项决议只要5个常任理事国不投赞成票,便一定不能通过 ③每项决议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否决票,便不能通过 ④每项决议只要5个常任理事国投票一致,便能通过 A.①②③④B.①② C.③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②④均表述不确切,故不选。 许多国家纷纷表示,恐怖主义已经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联合国应当在国际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主导作用。据此回答5~6题。 5.联合国应当在国际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体现了它的宗旨是() A.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C.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D.伸张正义、主持公道 【答案】B 【解析】A、C、D均非联合国的宗旨,故选B。 6.全球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需要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是因为() A.联合国可以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 B.联合国的决定对每个成员国都具有法律效力 C.联合国是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在促进和平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D.联合国是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答案】C 【解析】A、B、D三项均不正确,故不选。 二、非选择题。 3.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呼吁优先考虑发展中国家利益,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他说:“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结合政治学知识和当今世界的现实,说明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的必然性。 【答案】①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是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的要求,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 ②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 第二节 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一课时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做一做 课前习题 (略) 学一学 知识精华 考点扫描1 和平问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不要将和平问题与和平成为时代主题的含义相混淆。 (3)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 ①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②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4)目前,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世界仍不安宁,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 (5)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艰苦任务。 热身一练 1.目前,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危害上升。我国主张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表明 ①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②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③国际社会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有共同利益 ④我国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项表述是错误的,不能把恐怖主义当作当今世界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考点扫描2 发展问题 (1)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发展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战后世界发展是主线。不要将发展问题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含义相混淆。 (3)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热身一练 2.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目前世界上有16亿人口的人均收入低于15年前的水平,贫困人口达13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逐年扩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①日趋相同的经济结构 ②发展中国家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 ③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能力薄弱 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故不选。 考点扫描3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 (3)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①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②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③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热身一练 3.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两大主题,二者的关系是 A.和平问题是政治问题,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 B.彼此联系而又相互决定 C.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维护和平的保证 D和平决定发展,发展服务于和平 答案:C 解析:本题是一道基础题,主要考查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的辨证关系。题目采取了直问填空的形式,较为简单。. 辩一辩 疑误盲区 1.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1)要注意和平问题与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实现和维护和平,将为人类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和平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不息的理想和目标,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在战后50多年里,和平是主流,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的局面,但威胁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 (2)要注意发展问题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谋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发展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战后世界发展是主线。但在世界总体发展的同时,世界经济形势还依然严峻。 (3)要注意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解决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政治经济新秩序。 (5)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当代国际关系中诸多矛盾的两个聚焦点,处于当今时代主题的地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外部条件,关于和平与发展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握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才能正确认识当代国际关系、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的作用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等问题。 2.“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 “第三世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生的一个新概念。与“第三世界”同时使用和流行的,还有“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两个概念。 上述这三个概念,尽管从字面上看是不相同的,但它们其实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的三种表述方法。“第三世界”是就其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中所处的地位说的,它是处于国际政治军事集团之外的,是中立的。“发展中国家”是就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而言的,特别是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较,它是不够发达的,是处于发展之中的。“南方国家”是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的,这些国家的绝大多数都是分布在地球的南半球。据上所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这些概念,是随着战后亚非拉地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产生应运而生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殖民主义进行长期艰苦斗争获得胜利的一个标志。 访一访 高考平台 2006年9月9日至10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市,G20集团举行了高层会议。商讨重启多哈谈判。由于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员扩大农产品进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对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补贴表示强烈不满,导致历时5年多的多哈谈判未取得实质性成果。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表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B.南北发展不平衡造成国际经济合作中断 C.国际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D.国家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和冲突 【答案】D 【解析】题中接受中国入世并启动多边贸易谈判体现了合作,而谈判未达成一致意见又体现了竞争和冲突,故选D。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出口补贴问题上的分歧表明() A.强权政治是发展的主要障碍 B.建立国际新秩序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D.国家利益是对外政策的依据 【答案】D 【解析】题中由于各种利益的不同,导致不同的立场,体现了国家利益是制定和实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故选D。 3.美英借口武器核查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国际社会对此作出强烈反应,中国对美英行动提出谴责;法国等美、英的同盟国也提出批评;俄罗斯不仅召回驻美、英大使,还声明要重新考虑自己的安全战略和与北约的关系;包括美英在内的各国人民纷纷表示抗议。上述材料说明() ①美英两国的行为践踏了国际法准则,违背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②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有力保障 ④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容易错选③或漏选④。虽然③正确说明了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之间的关系,符合所学有关道理,但它与题意无关,题意考查的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问题。漏选④的原因在于只从表面上看美英与伊拉克的关系和中国无关,没有深入分析维护世界和平是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共同任务。 4.《限制反弹道导弹条约》长期以来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加快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并退出《限制反弹道导弹条约》,中俄两国反对美国这一做法,欧盟主要国家和日本对此也表示不同程度的质疑和反对。 请结合政治常识中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联合国大会通过“维护和遵守《限制反弹道导弹条约》决议草案”,表明维护世界和平是时代的主流,同时也体现了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 (2)美国一意孤行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表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3)中俄两国反对美国发展NMD,欧盟主要国家和日本在这一问题上也与美国存在明显分歧,这表明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解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其主要表现就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倾向,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我国政府一方面要坚决捍卫自己的领土、主权与安全,同时又要注意斗争策略,要联合一切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力量来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中,联合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发达国家之间的内部矛盾也要充分的认识。该题的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答案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练一练 双基起步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06年08月14日,停火协议正式生效,结束了黎以长达一个多月的武装冲突。由于真主党绑架两名以军士兵,引发了巴以一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巴以危机告诉我们() A.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保障 B.当前国际形势是国家间的对抗和战争 C.世界仍不安宁,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 D.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答案】C 【解析】A项与材料无关;B项是对当前国际形势的错误认识;D项题干未反映。 2.历时50多年的巴以纷争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以武力和战争无法实现中东和平与安全,“以暴制暴”只能事与愿违,加深敌意和分歧。这表明,实现中东和平的出路在于() ①制止该地区的恐怖和暴力活动 ②相互尊重,承认各国都有平等权和独立权 ③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彼此间的争端 ④国际社会向该地区派驻军队()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④说法错误,故不选。 3.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目前世界上有16亿人口的人均收入低于15年前的水平,贫困人口达13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逐年扩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①日趋相同的经济结构 ②发展中国家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 ③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能力薄弱 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故不选。 4.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分析国际形势后作出的科学论断,也是我们制定内外方针政策的() A.理论基础B.一个重要依据 C.指导方针D.前提条件 【答案】B 【解析】A、C、D三项的说法不正确,故选B。 5.美国政府承认被中国政府列为恐怖组织的“东突伊斯兰运动”组织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依照美国法律,所有的美国政府或私人机构都不得与这些组织合作或是提供资金支持。美国政府的做法表明() A.中美两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B.美国政府已经放弃对中国的敌视政策 C.中国政府打击“东突”恐怖主义势力已得到美国的同意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答案】A 【解析】B、C、D三项题干均未体现,故不选。 6.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不移地谴责和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因为恐怖主义是() A.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B.世界战争的根源 C.危及国家政权的敌对势力 D.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大公害 【答案】D 【解析】A、B、C说法不正确,故不选。 二、非选择题。 7.如何理解“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答案】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 (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 (2)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和合作,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3)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以和平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测一测 基本素质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6年9月12日,恐怖分子袭击了美国住叙利亚大使馆,中国一名外交官在袭击中受伤。目前,新一轮国际恐怖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肆虐。其矛头不仅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地更是滥杀无辜,恣意挑战人类良知,造成重大伤亡,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反恐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1~2题。 1.恐怖主义的行为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因为恐怖行为() A.不利于世界多极化发展 B.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世界的和平 C.已经成为当今的主题,影响了世界的发展 D.加剧了国际竞争,维护了某些国家的霸权 【答案】B 【解析】A、C、D三项均与题干无关,故不选。 2.新一轮国际恐怖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肆虐,说明反恐怖不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因此,要取得反恐斗争的胜利,就要() A.充分发挥美、英等大国的主导作用 B.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反恐能力 C.反对战争与武力,通过和平手段政治解决 D.加强世界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充分发挥有关国际组织的作用 【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反恐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因此反恐需要各国合作,发挥有关国际组织的作用,故选D。 3.集中反映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影响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是() A.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B.裁军和销毁核武器的问题 C.和平与发展的问题 D.人口增长和粮食危机的问题 【答案】C 【解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故选C。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 ) ①只要经济得到发展,世界一定和平 ②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③各国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④和平与发展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①“只要……一定”说法错误,故不选。 和平与发展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据此回答5~6题。 5.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的严重问题是() A.第三世界国家间的领土争端和地区冲突 B.第三世界国家间的民族纠纷和宗教矛盾 C.第三世界国家债务危机加剧,外贸条件恶化 D.第三世界各国的内部矛盾问题 【答案】C 【解析】A、B、D都非经济发展问题,故不选。 6.“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和平力量的壮大,贫困和落后则是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归根到底取决于和平力量的经济发展程度。”这段话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是世界人民普遍关注的两个问题 C.贫困、落后是爆发战争、破坏和平的根源 D.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答案】D 【解析】题干说明发展经济对保护和平的作用,故选D。 二、非选择题。 7. 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之间的武装冲突今天进入第34天,继黎巴嫩政府12日批准接受安理会关于黎以冲突问题的第1701号决议后,以色列内阁也于13日表决接受了这一决议。根据决议,以色列和黎巴嫩将于格林尼治时间8月14日5时,也就是北京/香港时间今天下午1点停火。近年来世界动荡不安,国际局势的发展一波未平,中东和平发展不知向何处去。所以争取和平只是人们的良好愿望。 请你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答案】(1)当前国际局势主要表现在局部冲突不断,说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但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的局面。 (2)战争的阴影虽然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也在增长,并且它的力量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表现在: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3)上述观点只看到了战争的威胁,没有看到和平力量的增长,没有认识到战争是可能避免的,因而是片面的。 考一考 应试能力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6年8月24-26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和中国的新疆自治区伊宁市联合举行“天山一号”反恐演习。这次演习是两国军队首次在反恐领域内的并肩合作,对于遏制和打击恐怖势力,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扩大两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两军联合反恐作战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据此回答1~2题。 1.去年中国境内的反恐演习地点在伊犁。此次演习的地点曾多有争论,而最终选择在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举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全县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却不到3万,再加上地势险峻,所以成了恐怖势力隐蔽的场所和出入境通道。这种选择演习地点的做法体现的哲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③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③④题干中未体现,故不选。 2.中巴军队首次联合举行反恐演习说明了() ①恐怖主义是威胁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一大公害 ②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 ③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④反恐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④“主题”说法错误。 据世界银行统计,主要处于地球北方的发达国家人均产值已达20000多美元,主要处于地球南方的发展中国家人均产值1090美元。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北方对南方的经济剥削问题 B.南方对北方的经济依赖问题 C.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D.南北经济相互隔离排斥问题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发展问题,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4.下列国际事件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是( ) A.中国政府给予一些非洲国家无偿援助 B.2006年8月14日,黎巴嫩与以色列实现冲突停火 C.西方八国首脑会议讨论减免重债穷国债务 D.美国政府决定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 【答案】C 【解析】发展中国家的突出问题是外债过高和外貌条件恶化,C项符合次要求,故选C。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法国埃维昂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讲话。根据相关知识,回答5~6题。 5.胡锦涛指出,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解决全球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持久的和平与稳定。这是因为() ①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③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④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②④题干未体现,故选①③。 6.胡锦涛强调,国际社会应共同反对恐怖主义,为促进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这是因为() A.恐怖主义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B.恐怖主义严重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 C.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动力 D.中国也遭受恐怖主义的严重危害 【答案】B 【解析】A“主要”错误,C“根本”错误,D与事实不符,故选B。 二、非选择题。 7.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 (2)我们主张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答案】(1)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保障和平与安宁的物质基础。 (2)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 第二课时建立国际新秩序 做一做 课前习题 (略) 学一学 知识精华 考点扫描1 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含义、核心思想和根本原因。 ①含义:霸权主义,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的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强权统治,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②核心思想:“强权就是真理”。 ③根本原因:最大限度追逐利益。 (3)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就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少数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倾向显著,主要是基于本国的国家利益,也反映了这些国家的国家性质。 热身一练 1.进入21世纪,大国关系出现了战略性调整,大国首脑外交空前活跃,各国都在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具有各种不同内涵的伙伴关系。出现这种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发展 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大国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 D.各大国都是处于各自的战略考虑和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 【答案】D 【解析】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故选D。A、B、C三项错误,故不选。 考点扫描2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1)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2)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①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②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③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 ④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热身一练 2.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讲话中首次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对和谐世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建设和谐世界要求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实现各国根本利益的一致 ? B.建设和谐世界,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 ? C.建设和谐世界要求消除一切矛盾 ? D.和谐世界是国内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延伸 【答案】B 【解析】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符合我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而建立国际新秩序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当前还要反对恐怖主义,故选B。 辩一辩 疑误盲区 1.建立国际新秩序 (1)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建立国际新秩序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 (2)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原则。 冷战结束后,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如何建立国际新秩序,这一直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对此多次发表声明,主张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①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主权平等原则,这是国际法中一项最重要的原则,是国际法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联合国宪章》把它列为各项原则之首,并以此作为其他原则的出发点。这一原则的确立对于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协调国家间的关系,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②民族自决原则。 这一原则的确立,不仅为被压迫国家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而且对今天发展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以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前提,以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致为保证,和平共处为目的和归宿,它把平等与互利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平等具有了实质性内容。 实践证明,只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友好相处,互相合作;若违背它,即使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可能出现对抗,甚至发生冲突。 ④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国际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来求得公正合理的解决,而不应凭借自己的军事优势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有:谈判与协商、斡旋与调停、调查与调解、仲裁、国际法院的裁判、通过联合国组织解决争端、通过区域组织机关或区域办法解决争端等。 当前,国际争端多为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造成的,而国家间利益的差异和对立则是引起国与国之间冲突的根本原因。 ⑤忠实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忠实履行国际义务原则是由“条约必须遵守”这一古老的国际习惯演变发展而来的。现已为众多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文件所确认。 《联合国宪章》序言明确要求会员国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的义务”。宪章第二条第三项规定:“各会员国应一秉善意,履行其依本宪章所担负之义务。” 忠实履行国际义务,是指国家应忠实履行《宪章》提出的各项义务,忠实履行由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产生的各种义务,忠实履行其作为缔约国参加任何双边或多边国际条约所承担的各种义务。 国际合作实际上就是在各国自愿承担义务的条件下进行的。若各国随意撕毁在平等基础上达成的协议,不履行自愿承担的和按照公认的国际法产生的国际义务,则正常的国家关系将遭到破坏。因此,建立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国家间有关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合作,必须忠实履行国际法所承担的国际义务。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 在二战结束后,霸权主义者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明火执仗地进行赤裸裸的侵略。 在当代,依仗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在国际事务中对别国施以政治高压、经济制裁和文化侵略。主要有企图把自己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经济模式强加于人;借口“人权”干涉别国内政;在国家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在国际经济合作中附加种种政治条件,如提出要合作国家实行“政治多元化”“私有化”等作为合作的先决条件;在军备控制和军火出售问题上,不允许别国根据国际惯例进行正常的军品贸易,自己却随心所欲地出售武器;在外交关系中,动辄“制裁”主权国家,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等等。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访一访 高考平台 1.(2006年天津文综卷32题)我国政府主张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其实现途径是() A.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B.建立国际新秩序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 【答案】B 【解析】考查学生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及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 2.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俄罗斯圣彼得堡会议上,中、俄等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重申“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其中的“尊重多样文明”是指要() ①尊重各国不同的发展模式 ②尊重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 ③肯定各国的历史和现行政策 ④尊重各国选择的社会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审题时抓住“尊重”“肯定”的不同内涵,③不正确,用排除法,答案应选B。 4.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4日印尼亚非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亚非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实质上与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是一致的? 【答案】(1)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 (2)中国政府所倡导的国际新秩序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寻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逐步解决,这充分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解析】本题是一道政治科和历史科知识的综合题,需要综合政治科关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以及历史学科中有关第一次亚非会议的相关知识来回答。第一问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是课本基础知识,直接作答即可。第二问要求比较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求同存异”原则,找出它们的一致性,需要从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入手进行思考,进而揭示两者的关系。 练一练 双基起步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 A.各国特别是大国必须严格遵守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 B.国际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 C.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应发挥其决定性作用 D.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 【答案】D 【解析】我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各国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故选D。 2.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 A.发展中国家经济环境的恶化 B.世界各种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C.国际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答案】D 【解析】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故选D。 3.“近年来国际关系出现了消极趋势,单极世界模式以及文化、价值观和思想的单一模式越来越明显,损害独立主权国家的行为越来越嚣张。”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开始发生变化 B.多极化趋势开始逆转 C.阻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因素开始出现 D.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尚需努力 【答案】D 【解析】A“开始发生变化”错误,B“逆转”错误,C也不确切,故选D。 4.“人权高于主权”是霸权主义理论的依据。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人权高于主权”是霸权主义的核心和目的 B.主权观念不适应世界一体化进程 C.“人权”只是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的借口 D.没有主权,人权就无法保障 【答案】C 【解析】对题干认识正确的是C项,A、B、D三项都不正确。 5.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是,扩大军事集团,加强军事同盟,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全球大大小小的冲突仍层出不穷。世界仍不安宁,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少数大国家实行霸权主义,推行强权政治 B.某些国家一贯采取和平演变战略 C.某些地区的恐怖组织活动猖獗 D.某些地区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 【答案】A 【解析】B、C、D都不是“主要根源”,故选A。 6.近年来,大国关系出现了一些战略性调整。这说明()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发展 ②和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正在建立 ③大国希望以此扩大自身外交回旋余地 ④国家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是调整大国关系的依据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③④都符合题目要求,故选D。 二、非选择题。 7.据联合国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了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造成当今世界贫富悬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2)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3)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 (4)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 测一测 基本素质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来国际关系出现了消极趋势,单极世界模式以及文化、价值观和思想的单一模式越来越明显,损害独立主权国家的行为越来越嚣张。”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开始发生变化 B.多极化趋势开始逆转 C.阻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因素开始出现 D.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尚需努力 答案:D 解析:A“开始发生变化”错误,B“逆转”错误,C也不确切,故选D。 2.全球化的“红利”并非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公平分配,发达国家享受着全球化的实惠,而发展中国家却面临更多的挑战。全球化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这表明( ) A.发展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B.要解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问题,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C.解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问题,就要使世界各国机会均等,利益平均分配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不可能建立国际新秩序 答案:B 解析:由于国际旧秩序的存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不公平竞争,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因此,解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故选B项。A项本身正确但不合题意;要解决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差距问题就要使各国机会均等正确,但利益平均分配不正确,故C项错;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大障碍,但不能因此断言不可能建立国际新秩序,故D项错。 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世界各国应共享经济全球化和科学进步的成果。可是在发达国家尽享经济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要改变这种不公正、不合理的状况,必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中所说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应包括() ①各国应消除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 ②各国应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各国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经济贸易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④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建立发展中国家联盟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②属于内部环境, ④说法不确切,不一定会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故选 ①③。 4.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可是在发达国家尽享经济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这一情况表明() A.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经济全球化 B.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C.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经济全球化必然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答案】B 【解析】A题干未涉及“贸易保护主义”,C虽然正确,但未指出解决途径,D“必然”错误,故选B。 21世纪初,我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创建了发展关系和深化合作的“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与“论坛”参与国确定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回答5~6题。 5.近几十年来,非洲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因为() A.国际贸易摩擦加大 B.国家间经济合作加强 C.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D.国家间发展程度不同 【答案】C 【解析】A项内容不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B、D两项不是差距扩大的原因,故选C。 6.在国际关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历来是中国团结合作的对象,因为() ①第三世界是国际社会一支重要的力量 ②团结第三世界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③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④“主导地位”说法错误,故不选。 二、非选择题。 7.背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我们要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同的友好合作。按照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际事务,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各国人民一道,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各国共同繁荣。 辨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答案】(1)当今世界,由于少数国家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使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发展受到阻碍。因此,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我国政府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一国自立于世界的重要条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是我国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维护我国的独立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考一考 应试能力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们要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只有这样,才能( ) A.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B.消除利益差别,实现每个国家的国家利益 C.使联合国成为各个主权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D.真正解决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答案】A 【解析】B、C、D三个选项都不正确,故不选。 2.一些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或贷款时往往提出一些苛刻的政治条件,使“经济问题政治化”,如提出要合作国家实行“政治多元化”“私有化”等作为合作的先决条件。这表明( ) ①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手段越来越隐蔽 ②国际上存在着旧政治经济秩序 ③发达国家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 ④国际交往中经济利益优先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当代国际秩序等有关知识。在经济交往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出一些苛刻的政治条件,这是干涉别国内政的表现;同时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存在;发达国家提出要合作国家实行“政治多元化”“私有化”等作为先决条件,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表现。④本身错误,故选D项。 3.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公害。要维护亚洲地区的稳定,必须() 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②加强主权国家之间和地区组织之间的反恐合作 ③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 ④不搞双重标准,不把反恐同特定民族和宗教相联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③④都符合题目要求,故选A。 众所周知,《日内瓦公约》是国际法的基本支柱之一。该公约明确规定,作战双方不得虐待和羞辱战俘。一向自标为“民主”“人权”的国家的军队公然虐待和羞辱伊拉克战俘。这无疑是对《日内瓦公约》的公然践踏,是对举世公认的国际法的无端蔑视。据此回答 4~6题。 4.人权首先是人的() A.生存权和发展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国家的独立权 【答案】A 【解析】人权首先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故选A。 5.在美国政府不允许半岛电视台播放美军战俘画面的同时却在暗地纵容士兵虐待伊拉克战俘。可见在人权问题上美国奉行标准() A.多重B.双重 C.单一D.无 【答案】B 【解析】对自己一个标准,对别国一个标准,所以美国奉行双重标准,故选B。 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挟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的主要幌子是() A.“政治民主化”和“人权”的问题 B.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论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文化” D.社会主义制度崩溃论 【答案】A 【解析】B、C都不是要挟的内容,D第三世界与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同,故选A。 二、非选择题。 7.材料一 近年来的恐怖主义活动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1个百分点,损失达数千亿美元。 材料二 美国借反恐战争的名义,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战略制高点,试图建立不可动摇的美国单极秩序:在最重要的地缘战略核心地带——中亚地区驻军;进入了阿富汗;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加强了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等。 材料三 我们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1)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上述三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3)怎样才能消除和根治恐怖主义? 【答案】(1)材料一说明恐怖主义对社会经济、生命安全、人们生活造成巨大威胁;材料二说明美国借反恐战争的名义,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政府的反恐态度的立场。 (2)第一,恐怖主义危害无辜生命,毁灭社会财产,破坏社会稳定,对人类文明与尊严以及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第二,美国借反恐战争的名义,做了许多过去不敢做的事,明目张胆地搞军事扩张。第三,反恐应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加强国际合作。第四,我们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3)第一,贫穷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不平等是罪恶萌生的根源。要在世界范围内根除恐怖主义,就要着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改变贫富两极分化的现状。第二,恐怖主义大多带有跨国跨地区性质,仅靠一国或几国力量难以应对,多边合作是必由之路,在反恐中不能过分强调武力。 第三课时当代国际竞争 做一做 课前习题 (略) 学一学 知识精华 考点扫描 热身一练 1.世界多极化趋势 (1)在国际社会处于新旧格局交替之际,随着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彻底打破。 (2)由于国际矛盾复杂多变,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中重新组合,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大国实力的均衡化使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转化,世界出现了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七个方面,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 综合国力不是各种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多种力量的合力。 (2)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各国最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3)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们的基本立足点。当前我们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国防能力,维护我国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辩一辩 疑误盲区 1.国际关系格局 (1)格局,一般是指事物存在的结构和状态。国际关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种战略力量(如国家力量、国家集团力量等)之间形成的一种结构和状态。 国际关系格局,是对一定历史时期国际关系状况的概括,一般侧重于全球性、长期性和政治性三个方面,既要从微观上认识(务于精纯),又要从宏观上把握(观其大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从总体上说处于“两极格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两极格局已经瓦解,国际关系的格局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之际,国际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仍然存在,世界各种力量正在重新分化与组合,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世界出现了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2)由于多极化是建立在多种力量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基础上,因此有助于扼制美国等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1)要认识到世界在向多极化发展过程中,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国际竞争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金融竞争和体育竞争等。 (2)要理解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第一,所谓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第二,在综合国力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因而,发展经济和科技是世界各国最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第三,当前世界各国,不论其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如何,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力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3.抓住机遇,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当前,各国都在调整发展战略,把重心放在增强综合国力上面。为此,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科技,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迅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并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虽然说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但世界和平的局面又是不稳定的。因而必须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来解决和平问题。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战后虽然世界经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但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南北差距仍在拉大。因而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解决发展问题。 (3)国际政治新秩序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关系。国际政治新秩序是国际上的政治问题,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国际上的经济问题,其实质就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我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访一访 高考平台 1.(2006年北京文综卷31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及世界;2003年,全世界联手抗击“非典”;2005年,联合国发出全球共同防范禽流感的呼吁,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为此采取了空前一致的行动。上述事实表明() ①国家安全具有了新的内涵 ②全球化改变了国际行为准则 ③国际安全成为各国外交的最高准则 ④集体安全需要构建多重国际协调机制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随着当前影响国际安全的因素的不断增多,单凭一个国家无法有效维护本国的安全,客观上要求各国及国际组织相互合作采取一致行动,这说明国际安全具有了新的内涵,集体安全需要构建多重国际协调机制,因此①④是正确的。②“改变了”说法是错误的,国际准则不会因为全球化而改变。各国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因此把国际安全作为外交的最高准则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因此③不正确。 2.在当今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 ①关于人权的主张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②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③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 ④因加入WTO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竞争的实质等知识点。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进行选择。①④提法不符合现实情况,故应排除,这样就只能选②③。该题启示学生要注意了解时事政治,以便在选择时尽量减少失误。 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据此回答2~3题。 3.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上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这是因为() A.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 B.中国市场将成为开放统一的市场 C.中国市场的商品需求基本饱和 D.中国政府不再调控市场经济活动 【答案】B 【解析】加入WTO后,由于我国市场将进一步全方位地对外开放,与世界市场融为一体,必然引起国内外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其中电信、金融、农业、电器、汽车工业等行业的竞争就更加激烈。所以,根据分析,应当选B。A项表述不能成为其竞争激烈的原因,倒应该看作是竞争的结局,故不符合题意;C、D两项表述均不正确。 4.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我国要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实行这一措施是为了() A.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B.增加国有经济成分 C.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D.改善人们就业状况 【答案】A 【解析】国家组建国有企业的“航母”,其目的在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增强国有企业的实力,但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国有经济成分和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更不是为了改善人们就业状况。因此,此题只能选A,不选B、C、D三项。 练一练 双基起步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了() A.国际形势由紧张趋向缓和 B.一超与多强的矛盾逐渐表面化、尖锐化 C.一超独霸与多极化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矛盾 D.多极化进程不可逆转 【答案】D 【解析】当前国际格局的主要表现是多极化,故选D。 2.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6%,在尖端科技、全球政治外交影响力等方面独步天下,尤其是美军抢占了新军事革命的制高点,具有绝对超强的军事实力,美国这一超强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这表明() A.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美国处于国际战略格局的中心地位 C.国家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具有强大的国家力量,故选C。 3.美国与诸强在恐怖与反恐、核扩散与反扩散、萧条与反萧条、环保等方面的共同利益远大于矛盾和分歧,大国间将主要采取经济、外交等手段解决相互间的问题,对抗与妥协、斗争与合作将贯穿多强制衡“一超”的全过程,分分合合、有和有斗、斗而不破。这表明() A.经济利益是决定国际战略格局的根本动力 B.美国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进程加快 C.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 D.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题干中的现象皆由此决定,故选C。 4.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世界上的航天大国在向中国表示祝贺的同时,也表示了在航天领域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意愿。这表明() A.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国家间发展关系的重点 B.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我国航天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D.只有提升我国的航天水平,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答案】B 【解析】载人航天体现的是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这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故选B。 5.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掀起了新一轮的火星探测热潮,这说明提升科技竞争力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 A.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B.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C.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惟一尺度 D.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题干说明的是科技对国家的意义,故应选B。 6.人类经历无数次战争,以武力解决国际争端与矛盾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以对话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安全观念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①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②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③国际形势的总趋势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为对话 ④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加深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 A.①B.①②③④ C.①③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②“已经”错误,①③④皆是题干原因。 二、非选择题。 7.辨析题:人均国民收入越高,综合国力就越强。 【答案】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物质力、精神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人均国民收入高低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综合国力的经济力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完全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弱。 测一测 基本素质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当前世界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和发展程度如何,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都把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据此完成1~2题。 1.上述材料表明的基本观点是() ①经济是基础 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③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不影响各国交往 ④科技是龙头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③的说法材料中未体现,故不选。 2.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 A.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 B.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C.在互信合作中扩大开放 D.在和平基础上推进民主 【答案】B 【解析】B项观点符合材料意思,A、C、D材料均未体现。 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式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说明() A.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B.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C.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 D.和平是当今时代主题,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当前国际局势,故应选D。A、B、C为国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故不选。 4.要解决上述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 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 ③扼制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④促进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得到发展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③“扼制”说法错误,故不选。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是联合国专为发展中国家扶贫和农业开发事业提供粮食援助的专门机构,该机构为消除发展中国家的饥饿与贫困做出了巨大贡献。据此回答5~6题。 5.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成立40年来,共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承诺提供援助累计价值近300亿美元,受益者多达4亿多人。上述材料表明() A.联合国是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C.联合国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D.当今世界已经形成了一种相互帮助、和睦相处的良好国际环境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故选C。 6.从2006年1月1日,中国将不再被列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范围之内,届时,中国将从一个粮食受援国正式成为一个援助国。中国之所以能够从粮食受援国成为援助国,是因为() A.我国坚持把促进世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C.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D.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答案】B 【解析】我国之所以会发生题干中的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实力增强的结果,故选B。 二、非选择题。 7.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请回答: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 【答案】(1)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所以发展科学技术,强调自主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 (2)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 (3)历史和现实都说明,综合国力的低下将会受制于人,甚至被动挨打。 考一考 应试能力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朝核问题上,中国坚持客观、公正立场,继续积极斡旋,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开创东北地区持久和平、安全与繁荣的未来作出不懈努力。据此回答1~4题。 1.朝鲜核危机事件的发生表明() A.世界总体的形势趋向缓和 B.国际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C.和平的国际形势发生逆转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答案】B 【解析】朝核危机事件都属于国际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故选B。 2.中国为促成朝核问题会谈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 A.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答案】C 【解析】题干体现了中国在促进朝鲜半岛和平方面所做的努力,故选C。 3.面对朝鲜核问题,中国政府主张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并促进了多次和平谈判,取得了重大成果。这充分说明() ①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②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对话和合作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惟一途径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④“惟一”错误,故不选。 4.目前,美国和朝鲜在一些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分歧。这主要是表明() A.国际势力对国家之间的关系起决定作用 B.和平谈判对解决国际问题的作用不如武力手段 C.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之间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变 【答案】C 【解析】A、B两项题干均未体现,D项材料也未反映,故选C。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亚洲人民的强烈反对,多次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我国外交部提出了严正交涉,表示了强烈不满和愤慨。据此回答5~6题。 5.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行径,遭到了中国和亚洲近邻以及日本国内各界的坚决反对。这是因为() A.这一行径侵犯了中国和亚洲近邻的主权 B.世界各国尊重历史 C.饱受战乱之苦的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D.和平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答案】C 【解析】日本首相的这一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也不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必然遭到中国和亚洲人民的坚决反对。A项与题干不符,B、D两项不如C项更切题意。 6.我国政府就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这一严重事件向日本提出严正交涉。这表明() A.我国政府履行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职能 B.我国政府坚持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的原则 C.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我国政府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解析】我国政府严正交涉,体现了我国政府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的立场。A项与题意不符,C、D两项与题干不符。 二、非选择题。 7.请运用政治常识中“国际关系中的竞争和合作”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要性。 答案:(1)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所决定的。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每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3)历史和现实表明,落后是要挨打的。我国必须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自己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节我国的对外政策 第一课时 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 做一做 课前习题 (略) 学一学 知识精华 考点扫描 1.外交政策的含义 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内容,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2.外交主要的活动形式 主要是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3.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 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是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不存在屈服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不存在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也绝不侵略别国,这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第一,《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对新中国外交政策作出明确规定的最早文件。《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第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从而更加成熟和完善。这次重大调整的内容主要的是:第一,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第二,不再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第三,确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热身一练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国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我国的对外政策,是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政策 D.维护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外交政策 【答案】B 【解析】A、C、D三项都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不能全面概括我国的外交政策,故不选。 2.关于外交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一个国家处理和发展对外关系的需要 ②是主权国家在对外活动中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③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 ④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 辩一辩 疑误盲区 1.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利益、国家力量与国际关系、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 (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2)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家之间的关系; (3)国家性质与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4)国家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实施。 2.我国为什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国家利益涵盖范围很广,不能只理解为经济利益。 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制度的巩固;我国的资源利用和经济活动的利益;我国的统一、民族团结、安全、荣誉和尊严等。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几种常见的外交活动 国事访问是指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应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的邀请对该国进行的正式访问。 正式访问是指一国的高级领导人应另一国高级领导人的正式邀请进行的访问。通常有欢迎仪式、正式宴会、领导人会见等较隆重的礼仪活动。 非正式访问是指一国领导人以私人身份对某国进行的私人访问、出访途经某国的顺道访问、出于某种原因不便公开报道的秘密访问以及两国领导人为磋商重大问题需会晤而进行访问等。非正式访问一般时间短,礼仪活动从简。 4.有关国家对外政策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国家的经济实力最终决定该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 【简析】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此,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还由其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家力量来决定。 【误区二】我国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简析】(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交政策的基本点之一,是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政府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我国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有原则的,是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的。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绝不拿原则作交易。因此,并非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同世界每一个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误区三】一国外交只是为了本国利益。 【简析】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和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之间发展关系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国的利益。一个国家除了自己的特殊利益外,还有与其他国家以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因而国家的外交政策除了维护本国利益外,还应承担必要的国际义务,主持国际正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及其他关系全人类的重大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只顾及本国利益。更不能为了本国利益而损害其他国家以及全人类的利益。 访一访 高考平台 1.(2006年江苏政治卷18题)2006年春,我国领导人出访的足迹遍及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与各国加强联系、深化合作和积极交流。这表明() A.我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B.维护国家主权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C.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D.加强国家间的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答案】C 【解析】我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并未建立起来,故A不选;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不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故D也是错误的,舍去。只有C是合题意的。 2.(2006年广东政治卷27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能源外交。这是因为() A.能源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安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C.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外交政策 D.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立足点 【答案】AC 【解析】题干强调能源外交的原因,所以要从能源外交的地位、作用、重要性等方面考虑,故选A、C。B、D两项与题干无关。 3.当代国际关系错综复杂, 我们处理国际问题时,主要() A.按照国际条约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B.根据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C.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D.根据大国一致的原则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答案】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理解、比较能力。维护本国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及国家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保护本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不受侵犯是一切国家对外职能的宗旨,维护国家利益是一切国家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故B是正确的。误选A、C、D的主要因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把握不够。 练一练 双基起步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归根到底是为了() A.实现本国统治阶级的意志 B.国家对外职能服务的 C.实现和维护本国国家利益 D.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答案】B 【解析】A、C两项未直接体现对外政策,D不是根本目的,故选B。 2.关于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国家外交政策的内在联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国家利益决定国家性质,决定国家外交政策,决定国家力量的使用方向 ②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③不同性质的国家,有不同的利益要求,有不同的外交政策,对国家力量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④国家力量决定国家性质,决定国家外交政策,也决定国家利益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①④说法错误,故选D。 3.我国对外活动进入建国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共同纲领》对外交政策的确立 C.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D.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原则 【答案】D 【解析】我国一直奉行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原则,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对外活动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标志。 4.下列对外交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一国处理和发展对外关系的需要 ②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中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③是由国家力量决定的 ④是国家总政策的组织部分,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外交政策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故③不正确,不选。 5.在安理会通过重大决策时,中国有时投弃权票。中国投弃权票主要是根据() ①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 ②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③国际问题的是非曲直 ④我国的国家利益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不是中国投弃权票的原因,故不选。 6.我国现在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联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由() ①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我国国家力量决定的 ③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④我国国际地位决定的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答案】B 【解析】②④不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故不选。 二、非选择题。 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外交转向务实,在巩固和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同时,与不同发展层次、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普遍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注重同经济发达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发展关系。到现在,我国同世界160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上述材料说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我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正确地把握国际局势的变化发展趋势,主动地对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更加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不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努力与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确立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赋予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的内容,使之更加成熟和完善。这既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测一测 基本素质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外交政策是指一个国家为实施对外职能而在对外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据此回答1~2题。 1.外交政策是指() A.处理对外关系的原则 B.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C.国家总政策的组成部分 D.国家对外职能的延伸 【答案】C 【解析】C项是对外交政策的正确表述。 2.外交政策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是() A.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决定外交政策 B.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决定国家职能 C.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和外交政策,国家职能和外交政策体现国家性质 D.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对外政策互相决定 【答案】C 【解析】C项正确表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故选C。 3.最近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指出,中国要“和平崛起”,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今后中国发达了,也永远不称霸。中国坚持“和平崛起”是由() 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决定的 ③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的 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④D.①③ 【答案】C 【解析】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而国家性质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故选C。 我国在巴以问题上主张双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据此回答4~6题。 4.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巴以冲突,是因为() A.和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B.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D.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答案】A 【解析】B、C、D三项均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 5.我国的外交主张符合()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联合国的原则和宗旨 ③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④促进世界和平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③不属外交政策,故不选。 6.我国的上述政策是由决定的() A.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 B.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C.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D.国家职能和国家利益 【答案】C 【解析】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故选C。 二、非选择题。 7.近年来,中美关系起起伏伏,一波三折。美国出现了多次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的举动,不断在贸易、人权和台湾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所有这些,都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愤慨和严正抗议。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评析美国的上述举动。 (2)如何正确看待中美关系的变化发展? 【答案】(1)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美国多次出现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的举动,是基于美国利益的考虑。 ②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法律,美国的上述举动严重违反了国际法,侵犯了我国的主权,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③美国的上述举动践踏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不利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与国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一国制定对外政策的目的和依据。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摩擦和冲突的根源。中美之间既有经贸合作等领域的共同利益,又有人权、台湾等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相信美国最终会回到中美关系的正确轨道上来,使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考一考 应试能力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国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我国的对外政策,是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政策 D.维护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外交政策 【答案】B 【解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故选B。 2.关于外交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一个国家处理和发展对外关系的需要 ②是主权国家在对外活动中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③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 ④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③④都是对我国外交政策的正确理解,故选D。 二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谈到同苏联结成反法西斯同盟时说:没有永久不变的敌人,也没有永久不变的朋友,永久不变的只是我们的国家利益。”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说明,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 A.由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决定的 B.由国家领导人的个人意志决定的 C.由国家的性质、本国人民的利益决定的 D.由各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的 【答案】C 【解析】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故选C。 4.一个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 A.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为了履行国家职能 C.为了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交往与合作 D.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答案】D 【解析】一个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无非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故选D。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据此完成5~6题。 5.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决定性因素是() A.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B.顺应历史潮流 C.我国的国家利益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答案】C 【解析】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故选C。 6.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是我国对外政策的() A.根本宗旨B.基本立场 C.基本准则D.基本国策 【答案】A 【解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国策是对外开放,故选A。 二、非选择题。 7.温家宝总理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进与各国的友好交往与合作,努力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回答: (1)我国为什么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为什么要推进各国的友好交往与合作? 【答案】(1)①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消除了我国屈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我国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②这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 (2)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②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通过外交活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义不容辞的责任。③国家间的交往与合作,能够增进国家间的了解,寻求更多利益的共同点,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课时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做一做 课前习题 (略) 学一学 知识精华 考点扫描1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①什么是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指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处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 ②独立自主原则的主要表现: 第一,坚持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绝不允许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第二,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力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第三,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个国家去反对另一个国家; 第四,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第五,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①从国内来说,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因为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一国能否自立于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国家安全有无保障的基本标志。 ②从国际来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通过外交活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一方面,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利益与共、命运相连;另一方面,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符合中国人民和第三世界人民利益,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①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的必要性。 实行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加速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国际交往,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②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面向全世界的、全面的对外开放。 面向世界各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吸取不同类型国家的长处、取长补短,全面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在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有利于分析鉴别地吸收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技术等。 ③我们在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中,必须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尊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制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 。 热身一练 1.2005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 D.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答案】BC 【解析】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故此题应选B、C项。 考点扫描2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也是我国应尽的义务。这里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我国实现国内的繁荣与稳定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一大贡献。所以说,我们要不断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现代化国家,从而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建立平等合作的国际关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展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努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热身一练 2.解放初期(1955年前),与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只有22个国家,经过60和70年代,至1979年止,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发展到114个。改革开放以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与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截止到2006年已发展到165个。 如何正确认识这一政治现象? 【答案】(1)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的领土完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伸张正义、维护和平,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越来越多,正是由于我国粉碎了帝国主义国家和反华势力对我国的侵略和颠覆活动,巩固了国家政权;冲破了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增强了经济实力;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辩一辩 疑误盲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联合国原则的关系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其内容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理论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2)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3)前者是我国倡导的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法则或标准;而后者是《联合国宪章》中的重要内容,是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处理问题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联合国的原则的内容,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联合国宪章》中确定的国家主权,各国平等以及维护国际和平、安全、正义等重大原则,反映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愿望。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2.对外开放与坚持爱国主义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2)实行对外开放并不是“全盘西化”、放弃社会主义。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乘机而入,必须坚持爱国主义。 (3)坚持爱国主义,在对外开放中就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在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4)坚持爱国主义,在对外开放中就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的尊严,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3.伙伴关系和结盟关系的区别 我国外交政策是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但近年来与俄罗斯、法国、英国、日本等结成伙伴关系,两者的区别是: (1)产生、发展原因不同。 伙伴关系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产物,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产生、发展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制约、相互尊重的趋势加强,大国之间联系加强,结成伙伴关系。结盟关系是二战后冷战时期的产物,美苏对峙时,以美国为首成立了北约、以苏联为核心成立了华约组织等,同时也就形成东西两大阵营。 (2)两者的本质特征不同。 伙伴关系特征是:伙伴国之间是平等、不结盟、不针对、不损伤第三国的利益,它们建立的基础是利益的关系,以对话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改善大国之间的关系而确立的。 结盟关系的特征是:缔结的军事同盟,统一部署军事力量,统一行动,结盟是针对第三国,也包含着对其他国家事务插手,借超级大国争霸,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两者对世界的影响不同。 伙伴关系实际上是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确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不仅对大国有利,而且能促进世界的形势稳定、经济发展和走向多极化格局的进程。 结盟关系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导致了规模空前的军备竞赛,全球范围的冷战气氛使世界的军备竞赛升级,导致世界处于战争威胁中。 (4)两者发展趋势不同。 伙伴关系是冷战后出现的新型国家关系,与冷战时期的结盟关系不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4.加强国防建设和“中国威胁论” (1)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我国加强国防建设完全是为了自卫,同时也将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2)少数西方国家传播媒介散布“中国威胁论”的论点:一是中国“太大太强”,对别国构成威胁,中国的出口会触发世界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世界贸易;二是中国存在军事威胁,中国随着国力强大就必然“扩大势力范围”,中国是紧张局势的“真正根源”。 (3)散布“中国威胁论”的目的:一是制造舆论,以便向中国施加压力和干涉中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二是歪曲中国形象,挑拨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达到孤立中国的目的;三是他们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企图借此遏制和限制中国的发展。 (4)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不断发展,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亚太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和稳定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因此,“中国威胁论”是毫无根据的;一个国家对世界和平是否构成威胁,并不在于它的国力是否强大,而在于它奉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加强国防建设完全是为了防御和自卫,因而“中国威胁论”是歪曲事实的。 访一访 高考平台 1.(2006年江苏政治卷24题)2005年11月8日,中美就纺织品问题经过七轮磋商最终达成协议。这说明() A.独立自主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立场 B.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C.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D.保护民族工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中美……最终达成协议”,这对双方是双赢的,是平等互利的,故B项当选。A、C、D三项仅是强调了“我国”一方,不合题意。 2.(2006年江苏政治卷25题)温家宝在首届东亚峰会上提出:“中国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将继续坚定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致力于发展与本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这说明() A.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重要基础 B.各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D.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利益、世界的主题和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合作、开放是其内在要求,所以A、C、D三项合题意。世界各国的利益有一致性,但说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符合现实,故B项应排除。 “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据此回答3~4题。 3.讲话表明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把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作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B.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C.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D.放弃利益和观点的冲突,寻求共同观点 【答案】C 【解析】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表明我国政府主张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加强合作和交流。所以正确答案是C。 4.坚持这一观点的意义在于() A.能够避免恐怖主义的发生 B.可以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C.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求同存异”是说在对立中看到统一,寻求共同利益,加强合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关系,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所以正确选项应为C。 5.(2006年全国文综Ⅰ卷39题)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天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实践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打开国门有着本质的不同。 运用政治常识说明这种不同。 【答案】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今天中国的开放是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开放,有利于我国的国家利益。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我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他国的关系,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贸往来。 【解析】题目要求用政治常识分析今天对外开放政策与近代史上在西方列强逼迫下打开国门的本质差别,那便是今天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是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而过去是被迫、无独立自主可言,紧扣题意不难看出是个自主与被迫的问题。 练一练 双基起步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06年9月14日,据台“中央社”报道,陈水扁表示,应认真思考透过“公民投票”方式,以“台湾”名义、新会员身分直接申请加入联合国。近一段时期以来,陈水扁通过“公投”联合国代表权,制定“台独”时间表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快台独步伐。对此,国务院发言人表示,任何人试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这是因为() ①我们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中国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在国际,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都违背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④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只能依靠和平方式来解决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④“只能”太绝对,故不选。 2.近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合作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文化周”、“文化节”、“文化年”等活动,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开辟了新的形式。这体现了()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B.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C.我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心是我国与各国加强文化交流,体现了B。 3.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D.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答案】D 【解析】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故选D。 4.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这段话表明() A.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B.我们绝不屈服于任何压力,坚决使用武力维护国家利益 C.我国的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D.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答案】A 【解析】题干邓小平的话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故选A。B错误,C、D题干未体现。 5.近年来,美国多次利用人权问题攻击我国,企图把他们的价值观、人权观和政治制度强加于人,他们这一行径违反了国际社会公认的() A.平等互利的原则 B.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原则 C.团结合作原则 D.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答案】D 【解析】美国利用人权问题攻击我国是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违反了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故选D。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答案】C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故选C。 二、非选择题。 7.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温总理指出:总结中美关系半个世纪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不断扩大和深化中美关系,目前已成为两国的共识;但以和为贵并不等于要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和而不同才是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应如何正确处理中美关系? 【答案】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第一,应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第二,应把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作为我国的首要目标。第三,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第四,在国际事务中我们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测一测 基本素质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因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时代的要求,是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据此回答1~2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求同存异、扩大合作 B.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C.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扩大合作 【答案】C 【解析】C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故选C。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A.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B.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C.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D.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 【答案】B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B。 为使国际形势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力地扩大了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空间和回旋余地;积极推动、改善和调整与世界上重要大国的关系,努力构筑面向21世纪的大国伙伴关系框架;进一步稳定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拓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巩固中国外交的立足点。据此回答3~5题。 3.决定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因素是我国的() A.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B.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C.国家力量和国家机构 D.国家力量和国家安全 【答案】A 【解析】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对外政策,故选A。 4.我国之所以拓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是因为() A.我国是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 B.当前的国际形势由紧张趋向缓和 C.合作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总趋势 D.它符合中国人民和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利益 【答案】D 【解析】A、B、C三项均与题干无关,故不选。 5.我国在对外关系方面要始终不渝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A.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的尊严 C.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D.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解决 【答案】C 【解析】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故选C。 6.“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体现出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的原则 ②坚持和平统一、台湾高度自治的原则 ③坚持选择有利于民族、人民和世界和平的原则 ④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④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故不选。 二、非选择题。 7.2006年6月28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52周年纪念日。 请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52年来,该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有何作用? 【答案】(1)背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国际孤立政策;美国肆意侵犯朝鲜等国,无视别国主权;新中国采取积极对外交往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尽快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作用:5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严峻的历史考验,逐渐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可,成为发展国家关系、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基本准则和理念。在规范国家间关系、处理国家间现存问题、化解国际和地区冲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考一考 应试能力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温家宝总理指出,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政府愿与各国共同努力,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平等。据此回答1~6题。 1.我国外交政策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 ①国家性质 ②国家利益 ③人民利益 ④国家主权 A.①B.①② C.①②③④D.② 【答案】B 【解析】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外交政策。 2.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B 【解析】“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外交的基本政策。 3.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52年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出其鲜明的特征是() ①科学性 ②实践性 ③民主性 ④公正性 A.①③④B.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四个特征从四个方面反映了该原则的本质。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是我国最早提出的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可运用 ③已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国际准则 ④没有被资本主义国家接受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④肢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此肢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决定一个国家外交政策性质的是() A.社会性质B.国家性质 C.国家利益D.人民利益 【答案】B 【解析】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的性质,故选B。 6.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 ①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②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 ③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四个方面均是该原则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作用,故选A。 二、非选择题。 7.俄罗斯是世界大国,中国近邻。近年来,中俄关系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坚实的基础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联合声明、安全磋商、联合军演、互办“国家年”活动等宣示了两国关系发展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中俄两国都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双方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同或近似的立场,在国际事务中加强磋商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政治意义。 【答案】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两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 两国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展两国关系还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发展 有利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8.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产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主张,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运用我国对外政策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努力。 【答案】①我国应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②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③我国应一如既往地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切实履行国际义务,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如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角度作答,可酌情给分) 课后习题解答 阅读与思考 《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大作用》材料略 1.我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的是怎样的? 【答案】中国是联合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一切权利。中国对联合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从联合国及其有关组织得到有益支援。 2.我国奉行什么对外政策? 【答案】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运用课本内容,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在联合国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答案】首先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来说明;其次从我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地位来说明。 理 解 测 试 【问答】 1.国际社会是由什么构成的? 【答案】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国际组织是主权国家或社会团体结成的集合体。 2.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 【举例说明】 1.列举联合国的主要活动,分析说明联合国的作用。 【答案】(1)联合国是怎样一个国际组织,其宗旨是什么? (2)联合国在广大第三世界会员国的共同努力下,在当代社会中发挥重大作用。 第一,(现实事例)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二,(现实事例)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2.结合国际竞争的实际材料,阐述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案】(1)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第一,综合国力的含义(略),经济力、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结合实际材料) 第二,能否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结合实际材料)我国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要性)才能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重要性) 【材料分析】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历时20个月,双方终于在1995年3月正式签署协议。对此,外电评论说:如果谈判破裂,都会给中美双方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现在谈判的成功,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请用上述事实分析说明制约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答案】(1)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2)维护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 各国间共同利益是国家之间合作的基础,国家之间利益相悖是引起国家之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3)中美之间存在共同的利益,因而能够在一定的领域进行合作,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成功就是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基础之上,使双方都避免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4)中美谈判的成功也是双方国家力量较量的结果。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存在潜在的广阔市场前景,这对发展中美关系具有重大作用。 【论述】 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答案】(1)外交政策的含义。(略) (2)我国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性质。(结合我国国家性质分析) (3)我国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结合我国国家利益分析) (4)(结论)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综合能力测试 本测试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语是我们的文化身份。21世纪的今天,中国要培养自己的文化力,不仅要博采众家之长,还要谨守汉语的文脉,继承祖先的传统。这反映了 A.我国应对当代国际竞争的需要 B.我国公民要维护国家的主权 C.我国要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 D.共同语言是民族最显著的特征 【答案】A 【解析】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内容之一,发展我国的文化力有助于我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故选A。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通过了《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公约》。每种文明和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人群中产生和发展的,它包含丰富的内容。文化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文化单一化将使人类创造力衰竭。一种文化如同一种基因,多基因的世界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材料主要说明( )C A.不同文化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B.不同文化具有异质性 C.不同文化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D.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 【答案】C 【解析】注意关键词句“文化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文化单一化将使人类创造力衰竭。” 3.2006年2月10日,我国公布了月球探测工程标识。月球探测工程是一个有着巨大感召力的科技创新工程。我国已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有利于: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②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③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④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公民思想文化素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月球探测工程未涉及公民的素质问题,故④不选。 4.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演说时指出,在国际政治秩序上应“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我国倡导建设和谐世界表明: ①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和平共处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④我国重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③说法错误,④未涉及联合国的作用,故选①②。 5.胡锦涛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共建和谐世界的理论依据主要是( ) 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②我国国内和谐社会建设的原则 ③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④我国提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与提干无关,故不选。 6.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此,我国政府主张() ①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②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③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 ④安全上相互信任,共同维护,通过合作解决争端,不应诉诸武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四个选项皆合题意。 7.52年前,万隆会议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这十项原则包括了由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被后人称作“万隆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 A.基本目标B.基本准则 C.基本立场D.基本宗旨 【答案】B 【解析】由课本基础知识,选出B项。 自从胡锦涛主席提出中国实行“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之后,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进一步向世界阐明:中国崛起的性质是和平的,中国崛起的目的是为了和平。据此回答8~10题。 8.上述材料表明() ①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 ②国家力量决定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③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的性质 ④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中国的崛起是和平性质的,紧扣“和平”可选③④两项,为了国家利益,特殊情况下可使用武力,故①项不能入选,②项与题意不符。 9.中国崛起的方式是和平的,中国崛起的目的是为了和平。这说明()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 ③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④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紧扣题意“和平”特点,从我国外交政策角度认识,①②两项当选,③④两项与题意不符。 10.中国之所以选择奋力崛起而又坚持和平、坚持不称霸的道路,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C.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D.我国执政党的性质决定的 【答案】C 【解析】关键词“根本上”,可选C项。 11.近十多年来,日本一直把“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看作是21世纪日本外交的最大任务之一。日本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新秩序 B.与现在的五大国平起平坐 C.在安理会获得否决权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D.推动国际反恐行动和人道主义 【答案】C 【解析】日本与联合国安理会的关系是当今社会人们无法回避的国际关系。推动其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日本试图凭借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以便最终为实现本国利益服务,因此C项符合题意要求。A、D两项只是世界人民对日本的期待而已,不符合实际;B项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看到推动日本加入安理会的真正原因。 联合国的成立,至今已经60多个年头了。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指引下,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据此回答12~13题。 12.联合国各机构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 A.安全理事会B.联合国大会 C.国际法院D.托管理事会 【答案】A 【解析】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联合国安理会,故选A。 13.我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②我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③我国政府是于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的 ④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③④都是关于联合国的正确说法,故选D。 国际间有识之士指出,如果按照自身的价值观将世界划分为敌人和朋友,并因此而轻易诉诸武力,就会在经济上付出惨重代价。伊拉克战争使伊拉克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旅游经营陷于“全线崩溃”,国际金融市场因战争而波动不已,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消费者的信心指数下降了6%,为1992年以来的最低点。此外,美国也出现了投资撤出的现象。据权威人士估计,消费信心和投资活动的双重打击,又使世界经济的增长减少了0.25百分点。据此回答14~16题。 14.伊拉克战争造成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表明() A.要以发展促进和平 B.和平与发展相互促进 C.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D.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答案】D 【解析】伊拉克战争是和平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发展问题,故选D。 15.按照自身的价值观将世界划分为敌人和朋友,并因此而轻易诉诸武力,这种行为实际上是的表现() A.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B.政治多元化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超级大国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指出的做法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故选C。 16.维系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是()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公平的对外贸易 D.与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答案】B 【解析】A、C都不是外部条件,D项不全面,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我国在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时,建交公报中一般都有这样一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某某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持久的友好关系。”“某某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进建交公报中说明了什么? (6分) (2)为什么把“某某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0分) 【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主要条件和基本前提,是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已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不应成为和平共处的障碍。 (2)我国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反对任何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干涉我国内政的行径。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在世界上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行使国家主权。在建交公报中体现了上述立场,是对我国的尊重,是两国家之间实现邦交、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18.材料一:2006年8月17日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大使沙祖康在接受该机构记者的采访。在谈到美国布什政府对中国增加军事预算表示担心时,沙祖康说:“美国的军费占全世界军费总额的一半,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6倍或5倍,为什么要指责中国?美国最好闭嘴并保持安静。” 美国国防部的发表所谓关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年度报告对中国国防建设和军事部署横加指责,无端声称中国已成为第三大军费支出国,中国军事快速现代化将在亚太地区对美国和其他军事力量构成威胁,并鼓吹中国军事现代化使台湾有需要发展反制措施,企图以此为借口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该报告无视事实,极力散布“中国威胁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挑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材料二:“和平崛起”已经成为新一代领导人的战略选择。温家宝总理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1)简评材料一中美国的行为。(6分) (2)运用外交政策的知识,说明中国怎样才能做到和平崛起。(12分) 【答案】(1)①这一行为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2分) ②这一行为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企图以此为借口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2分) ③这一行为会影响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影响地区和平。(2分) (2)①坚持从我国的国家性质与国家利益的角度制定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消除了侵略他国的社会根源,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政治环境。(2分) 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坚持维护我国的主权与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本目标。坚持和平共处出五项原则的基本准则。坚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加强国际交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0分) 19.近年来,中国外交从以往的“反应式外交”向“主动式外交”转变。自朝鲜核危机发生后,中国积极斡旋,在朝美抵触情绪很强的情况下主动发挥沟通作用,先后通过“三方会谈”和“六方会谈”,使朝鲜半岛的核危机向着和平解决的方向迈进。同时,中国高度重视周边外交,致力于“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策目标,受到亚洲邻国的欢迎。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为什么中国外交要从以往的“反应式外交”向“主动式外交”转变?(9分) (2)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我国外交策略的转变和亚洲政策的目标。(9分) 【答案】(1)①国家力量、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通过“主动式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②中国的对外交往日趋加强,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需要“主动式外交”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维护国家安全。 (2)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我国与其他国家既有不同的利益又有共同的利益;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实行“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策目标,可以互相促进;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外交政策,实现“反应式外交”向“主动式外交”的转变。 期末测试题 本测试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再一次确定了要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总体来看至今仍没取得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技术上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据此回答1—2题。 1.“五年规划”的制定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在加强 ③国家履行经济职能 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不是国家机关,故不能实施国家职能,因此③不选。 2.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说明(   ) ①各民主党派参加、掌握和领导国家政权 ②多党合作制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参加、掌握”、②“政权的组织形式”说法都不正确,故选③④。 3.失信惩戒制度指对失信主体进行惩罚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市场调节为手段,使失信主体为其失信行为承担相应代价,惩戒失信行为,褒扬诚实守信。从失信惩戒制度的内容看 A.道德是法律的保障 B.法律是道德建设的基础 C.道德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 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具有内在统一性 【答案】D 【解析】失信行为有的属于法律范围,有的属于道德范围,所以应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具统一。故选D。 4.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今年以来,在国务院的直接推动下,官员问责制逐渐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法制化的常态。这说明: A、国务院拥有国家的最高监督权  B、国务院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C、官员问责制是建设现代责任政府的本质要求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重要最根本的执政规律 【答案】C 【解析】A、B、C三项说法都不正确,故不选。 5.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当前,党要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生动具体地融人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这就要求党不断提高: A.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B.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D.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答案】B 【解析】教育属于文化建设范畴,故选B。 每年春天在一些地方会出现“招工春荒”(农民工紧缺)的问题。原因在于:一是当地有些小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二是劳动环境差、条件恶劣;三是工资待遇太低。说白了,就是挣钱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都不好。运用相关知识,完成6~8题。 6.“招工春荒”给企业经营者的启示是() A.应与劳动者订立长期劳动合同 B.应大幅度增加民工工资 C.应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D.应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答案】D 【解析】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招工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应选D。 7.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C.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答案】B 【解析】“招工春荒”是结果,硬件和软件环境是原因,故选B。 8.从政治常识角度看,“招工春荒”现象要求地方政府()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协调各方利益 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③切实履行职能,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 ④出台政策和法规,规范各种经济行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②与“招工春荒”无关,故不选。 某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该省《城镇房地产产权登记条例》并很快生效。然而,该省国土资源厅先后两次向下属国土资源局发出“紧急通知”,阻止该《条例》的如期实施。该省部分人大代表认为省国土资源厅的做法属于违法行为,联名向国土资源厅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从而使该省国土资源厅撤销通知。据此回答9~10题。 9.在该案例中,人大代表认为国土资源厅行为违法的主要依据是() A.行政机关对城镇房地产没有管辖权 B.政府部门决策不得与人大决议相悖 C.行政决策都要事先听取人大意见 D.人大决议作出后政府无需再作决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的职权。地方各级人大是本区域内的国家权力机关,它通过的决议在本区域内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政府部门的决策不得与人大决议相悖。 10.在该案例中,人大代表依法行使的主要权利是() A.领导权B.表决权 C.司法权D.质询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权利。人大代表依法享有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在该案例中,人大代表依法行使的权利是质询权。 以前,在我国被司法机关调查的人往往很害怕、很紧张,现在我国公民被调查时变潇洒了:“有事请找我的律师谈”,“已经过了询问时间,请马上释放我”。据此回答11~12题。 11.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公民的法律意识下降 B.我国司法机关滥用职权 C.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 D.司法机关是国家检察机关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故选C。 12.我国逐步改变司法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最终是为了() A.整顿司法队伍 B.维护法律的权威 C.完善司法程序 D.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答案】D 【解析】A、B、C均非“最终”目的,故不选。 13.胡锦涛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更好地治国理政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我国,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 () ①在国家机关体系中,行政机关担负的任务最重要 ②在国家机关体系中,行政机关人数最多,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 ③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性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依法行政的理解。②③项与题干构成正确的因果关系,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 14.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所以要从未成年人抓起,是因为() ①未成年人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 ②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必须从未成年人抓起 ④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的“西化”和“分化”图谋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本身说法是错误的,不能选;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当然要从未成年人抓起,因此②符合题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国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③符合题意;成功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因此,④符合题意。该题正确答案为②③④,即D项。 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政府在国际上大肆鼓吹“中国人权倒退论”。所谓的“中国人权倒退论”已成为当前美国政府利用人权进行反华的一个主要借口。据此回答15~16题。 15.美国屡次利用人权进行反华兵舆论战,表面上看是在关心中国人权,实际上是推行其霸权。这说明() ①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②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假象是一种错觉,是不正确的 ④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A.①③B.①④ C.①②D.②④ 【答案】C 【解析】③④说法本身不正确,故选①②。 16.下列对解决中美人权之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应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决定好恶、亲疏 B.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话与合作,从而增进了解 C.中国应积极地、全面地向美国推行人权事业的做法学习 D.消除误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努力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答案】C 【解析】C项观点错误,故选C。 中国首部全面调整宗教事务法律关系的法规——《宗教事务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在以法制保障宗教自由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中国公民将从此得以享有法制保障下的更为具体、更为全面的宗教自由。据此回答17~20题。 17.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是因为() A.搞好宗教工作,就能维护社会稳定 B.宗教冲突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C.宗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必须加强管理 D.搞好宗教工作,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答案】D 【解析】A“就能”,B“主要”错误,C与题干不成因果关系,故选D。 18.搞好宗教工作,必须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必须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的责任() A.中共中央B.政府 C.司法机关D.全国政协 【答案】B 【解析】“管理”是行政机关的职能,故选B。 19.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 A.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B.使教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 C.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使教徒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 【答案】A 【解析】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故选A。 20.新时期,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这体现了()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对事物具有能动作用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联系推动事物发展 【答案】C 【解析】“三个代表”是科学理论,它对搞好宗教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故选C。 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据此回答21~23题。 21.《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有6亿农民参加了直接选举,村民自治水平显著提高。这说明() A.我国形成了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我国现阶段实行直接选举 D.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答案】D 【解析】A“形成了”不确切;村干部选举不属于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B不正确;C说法“直接”亦不正确。 22.在广大农村广泛开展民主选举,村民议事,村务公开等活动,群众高兴满意。这表明() A.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答案】B 【解析】题干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故选B。 23.上述材料表明,村委会制度是() ①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实践的具体形式 ②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公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 ③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的形式之一 ④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③④都不是村委会制度的内容,故不选。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强盛的关键。据此回答24~25题。 24.之所以要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因为() A.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B.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D.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答案】A 【解析】B、C、D项均未直接涉及民族凝聚力,故选A。 25.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必须() ①坚持贯彻国家的民族政策 ②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④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③与题干无直接联系,故选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未来5年科学发展的首要方略,2005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会议研究了“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全面部署了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据透露,修改后的讨论稿将作为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它将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会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进步。 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12分) 【答案】①????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这必然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党的共同行动。? ②这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 ④是国家履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体现。 ⑤有利于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动政治文明。 ⑥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7.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世界各国议论纷纷。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以惟一的超级大国自居,主张建立以美国为领导、联合西方发达国家、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经济模式,“从西方到东方,从南方到北方”的“自由世界”。中国主张建立一个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的实质是什么?(6分) (2)我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为什么是正确的?(6分) 【答案】(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国家,因而美国的对外政策是为美国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维护其霸主地位、干涉别国内政,实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也是国际旧秩序的主要表现。美国企图建立以它为惟一霸主的一统天下,消灭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所谓的“自由世界”,保护大国、富国的利益,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不是什么国际新秩序,实质上是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特征的国际旧秩序。 (2)第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一贯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第二,我国主张的这种新秩序认为,各国有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各国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各国之间应发展平等合作关系。第三,世界要和平,国家要稳定,经济要发展,这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我国提出的国际新秩序符合世界人民的愿望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必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8.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分别以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京燕为创意的中国福娃。 材料一:奥运会吉祥物创作修改组组长韩美林说“中国福娃”的创作灵感来自一幅以中国古代陶瓷文化为背景的五个形象组合的设计方案。中国古代“五行”——金、木、水、火、土所代表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理念,以及现代奥运会五环的标志,五环的色彩,五大洲共同盛会等主题,让我们一下子找到了结合点。 材料二:据有关人士预测,吉祥物及其衍生产品大约有3亿美元的利润,对奥运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本届奥运会吉祥物发布以后,组委会随即发布公告,宣布其商标权和著作权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活动。 根据材料回答: 从政治常识分析,政府可以为奥运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哪些事情? 10分 【答案】①强化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为奥运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平等、健康的环境;②强化政府的文化职能,加强对奥运精神、奥运吉祥物及相关奥运产品的宣传,营造和谐的奥运环境;③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给以制裁,促进奥运经济的健康发展;④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以人为本,将奥运经济和奥运精神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倡导全民健身。 29.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阐述关于中国和平崛起道路是:第一,中国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 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表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已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中国领导人有关“和平崛起”的论述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4分) (2)中国为什么要“和平的崛起”?为什么能“和平的崛起”?(4分) 材料二: 中国政府近几年按照“和平崛起”的思想,不断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与此同时,中俄、中越、中朝等两国领导人都成功互访。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 (3)简要说明中国同欧盟及周边国家发展协作关系的原因和意义。(4分) 材料三: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能源对我国经济的制约日益突出。据统计,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6年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输油管线开始兴建并输油。 (4)国家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4分) 【答案】(1)①“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说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②“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说明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①国家性质决定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家利益决定的,维护世界和平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 的利益。 ②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既消除了我国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灭了我国侵犯别国会根源;国家力量决定的,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3)原因:(2)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家间关系的决定因素。中国发展同欧盟和周边国家的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发展同欧盟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意义: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2分)②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2分) ③为 国际关系的历史带来新的范例和素材,证明人类可以以理智和和平的方式处理好国家冲突这一千古难题。 (4)①行使国家经济管理职能,促进能源工业的发展。,②扩大对外交流,促进能源的进出口发展。③加强立法工作,用法律手段规范我国能源的合理开采、利用。④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耗高效产业.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