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选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本框题所在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是整本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框题是所在单元的归宿,是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整体呈现与升华,是如何正确看到我们周围世界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 二、学生分析 1、认知起点:学生已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学习障碍: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有畏难心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问题,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 3、学习难度:本节课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易混淆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设计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为指导,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科探究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习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主动获得新知,并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从课堂的主宰变为课堂的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多元选择,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应用具体的事例分析说明真理具体性和条件性以及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道理。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把材料、图片等课件展示给学生。 ①情境唤起法: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③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培养探究精神。 ②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去认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并指导自己的实践。 ④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难点:真理的客观性(依据: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 六、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出示天宫一号的照片,问:天宫一号是什么?做什么用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评价,进而引出专家观点: 航天总设计师周国平介绍说:??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设计在轨寿命两年。它的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将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发射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教师设问:我们的认识与专家的认识为什么会有不同? 学生答出: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 教师: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同的认识。 (二)情景分析: 创设情境1——用PPT显示:外媒对天宫一号的评价: 美国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詹姆士·路易斯说道,“这代表了声望,中国正在赶上西方国家,正在探索超越美国信息优势的方式。”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时报》报道表示,如果这艘空间站被改造武力使用,对世界将是一个灾难的开始! 澳大利亚宇航专家莫里斯·琼斯指出:“中国太空计划的发展不会引发‘太空大战’或‘太空竞赛’。” 设问:这些认识都是真理吗? 教师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探究活动,通过呈现观点的对立让学生思考:真理是什么?真理等同于认识吗?什么样的认识才是真理?它的检验标准是什么?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温故知新,明白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客观对象的认识才能称为真理,否则就为谬误,从而自然而然得出真理的定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材料中的观点实际上是“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对立,那么哪个观点是真理?为什么?在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有几个?专家的观点就是真理吗?为什么还有人在制造“中国威胁论”这样的谬误? 教师层层设疑,逐步分析,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认识真理,进而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有用的观念不一定是真理。 教师过渡:真理的客观性是不是就说明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吗? 创设情境2——探究活动一,用PPT演示: 呈现图片:太空育种茄子 呈现材料: 太空育种也成为天宫一号的一个任务。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的客观规律。但到了太空环境下,受到太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因素的影响,植物种子的生理和遗传性状发生突变。到目前为止太空育种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无法控制种子的变异方向,只能是任其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科学空白区 ,等待着科学家们去做进一步的探索。 同伴互助,思考:遗传和变异规律在太空的变化体现了真理的什么特点呢? 教师利用设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带着问题去审视书本,充分利用书本资源,学会用哲学观点来解释问题,分析问题。 学生回答:这反映了真理的条件性。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遗传与变异规律作为真理也是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才是真理性认识,离开了这样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同时结合书本“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例子再做深化,强化学生对真理条件性的认识。 教师继续设问引导:如果说空间的变化能带来真理条件的改变,那么如果过程推移了,超过了一定的历史过程,真理会不会也应该发生改变?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学生困惑,教师及时提醒:比如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在中国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学生答: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教师:这又说明了什么?我们该如何对待真理呢? 学生自然而然从而得出真理具有具体性,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范围和过程来说的,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教师继续:所以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的。我们的航天人也深有感悟。PPT出示材料观点: 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感慨地说: ??????? 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 设问:我们该如何对待成功和失败,真理和错误? 学生深有感悟:我们不用怕犯错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从错误中,我们可以反思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正,那么谬误也可以转化为真理,失败也可以走向成功。 教师借此机会,既落实了知识点,又及时对学生进行了挫折教育。 教师过渡:我们的航天人在风光的背后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但这些挫折却没有阻挡我们中国航天人的飞天梦。来看材料 创设情境3——探究活动,出示PPT材料: 中国的飞天梦 1962年,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1974年,“长征二号”首次发射坠落。 今年 8月份, “实践十一号04星” 发射失败。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三步走”: 第一步:1999—2008:载人飞船(神一到神四,无人上天;神五至神七,载人上天) 第二步:2011—2013:空间交会对接(天宫一号和神八、神九、神十空间对接探索) 第三步:2020以后:空间实验站(长期性航天空间站,辅助其他航天工程开展工作) 合作探究(全班分组,四人一小组,2分钟看书,3分钟讨论): 结合认识的特点谈谈: 1、为什么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你对中国未来航天有信心吗?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渗透德育,形成理念。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得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并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民族对太空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表现,并且从主体、客体、实践三方面分析原因。 教师从中继续点拨: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已经确定的真理会不会被推翻它在一定条件下作为真理的地位吗? 学生:不会,因为任何真理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教师:这说明了真理总会在超越自身中不断发展、完善、丰富,这种发展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圆圈式的反复循环。我们有理由也应该对中国的航空事业充满信心。 教师用全新的手段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将课堂的学习与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学习探究,形成理念,并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进全面升华。 (三)、情景回归和升华: 教师陈述:我想信心更应该来自坚定的付出。中国的航天人在天宫一号发射后,依然在关注这它。中国航天办公室建了天宫一号的腾讯微博,以第一人称、拟人化的手法来传递天宫一号的近况。 教师设问,引起学生兴趣:你们写过微博吗?知道微博的字数要求是多少? 当今时代是一个微博的时代,它能够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时刻体验来自时代和社会的脉动。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呈现PPT活动: 微博寄语 借助天宫一号腾讯微博,依据本课所学哲学知识,给中国航天人写几句寄语。 让学生动笔写写,既让他们自己总结本课方法论,同时又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教师总结:实事求是,不负客观真理; ????????? ???与时俱进,不辱神圣使命; ????????? ???开拓创新,不减壮志豪情。 课堂小结:我想航天人的这种使命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追求。其实,航天之路又何尝不是求学之路、人生之路。在每一次跨越的背后,都需要坚定的抉择和辛勤的汗水。但只有不断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世界在我们眼中才会越来越清晰,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七、布置作业:巩固新知,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教师下发的学习资料。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偏抽象深奥,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在上完课后听了一些老师的诚恳的建议,我深深察觉作为一个教师我对教材的研读还很不够。比如,对于真理的客观性,讲解不够透彻明白,没有解释学生心中的疑点:真理作为一种认识,它应该是种主观形式,那为什么说真理就具有客观性呢?如果真理有客观性,那么认识有没有客观性呢?陈作棉老师说过,一个厉害的老师应该是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简单问题越讲越复杂。显然,我对复杂问题还没有做到简单有效地去陈述。在用词上我更需规范,给学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 2、虽然我设置了合作探究的活动,但学生的参与力度显然不够到位。在学生回答时,我总希望学生朝着我预设的方向去讲,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了不少的压力,剥夺了很多学生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想法。而在理答上,我总是个别点评,综合评价欠缺。在问题的引导和点拨上,欠缺自然。 3、在板书的设计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知识点间的逻辑联系不够明朗,原理与方法论的联系不够突出。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