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四)古诗词中包涵的哲学思想 ?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是没有的。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心为民的正确价值观。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说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也说明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途是光明的。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立场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又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亦属此类。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定能战胜旧事物。   8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牵牛要牵牛鼻子”同理。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坚持两分法,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1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无因之果;事物只在不断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比喻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来源,也是各种艺术活动的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所提供生动活泼的素材,任何创作都会成为死水一潭。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总的趋势前进的,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在顺利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又如,“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也包含了这一原理。    ?  附:古今中外哲学家哲学思想   1白马非马: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主观任意地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2“心之官则思”(孟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人的记忆皆在脑” 三者的共同点在于说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的基础。   3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说明客观事物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与此相反,有人提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走向了极端,否定了相对静止,是一种不可知论。   4天行有常,不为饶存,不为桀亡。意指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不因为饶是圣王而存在,也不因为桀是暴君而消亡。又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表明生物的运动都是遵循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沈括)   5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又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亦属唯物论。   6心外无物。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唯心主义。   7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8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这是陈云同志的一贯主导思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和迷信盲从的奴隶主义。也就是说要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9阴阳二气充满太虑,比外便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围也。(王夫之)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在物质世界之外不存在另一个精神世界。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就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又如:“气者,理之依也”,“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精神)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