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学习要求 了解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 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来源 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5、了解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6、说明我国财政的作用。 二、知识梳理 (1)知识结构 财政、国家预算、决算的含义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及其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收入与支出 国 家 财政支出的含义 收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种类 入 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的 分 促进基础设施、基础工程以及高科技研究 配 集中力量办大事 调节财政收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调节财政收支方向,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财政的巨大作用 巩固国防的物质保障 人民生活有保障 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重点难点易混点 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与企业、个人收入三者此消彼长,财政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②财政的巨大作用 第一,集中力量办大事,表现: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人民生活有保障,表现为: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 ③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 区别: 采取的措施不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增发国债;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减少国债 实施条件不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受需求制约的条件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在经济出现过热苗头,物价上涨,投资需求过旺的条件下实施。 联系: 二者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三、典型题解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06年广东高考)我国每年用于国防及行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了7000亿元人民币,正是依靠这笔支出,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政府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充分反映了财政具有 A、经济稳定作用 B、经济发展作用 C、收入分配作用 D、资源配置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作用的知识,考查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题中的财政支出是用于国防、司法、治安方面,这属于对资源的配置,选D项。 (二)简答题 (2004年北京卷)为了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随后,北京市宣布2004年取消农业税,使全市329万农民“挣回”8000万元。同时投入15.19亿支持“三农”,另拨1.1亿元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经济学中的农业、财政和税收政策的相关知识,着生考查财政和税收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三农”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农民负担过重,用于农业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回答时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点。国家通过税收可以减轻农民负担,通过财政可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从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答案】(1)降低和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调节农村经济,促进生产的发展。 (2)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可以促进农村科技,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稳定。 四、贴近实际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温家宝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一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二是政府预算支出和政府投资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三是合理安排中央财政超收收入。 【点拨】 (1)正确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不仅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2)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其重要特点是控制赤字,既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的继续扩大,又防止通货膨胀趋势的重新出现,体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 (3)财政政策的转变,体现了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可以控制经济的运行。 联系实际,设计问题,分析指导。 实施西部大开发从2000年算起,到目前,已有7年的时间了。从西部地区“十大工程”,到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的全面启动……西部大开发——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正在广大西部地区扎扎实实地推进。西部地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资金保障。国家在投资的安排上,注重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在去年计划安排的国债投资中,用于西部地区的国债投资430多亿元,同时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专项建设基金。 【点拨】 (1)国债是中央政府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2)债务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国家通过财政可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五、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国家预算认识正确的是 ①预算就是国家的财政收入②预算能够反映政府的活动方向③预算必须经法定程序审议批准才能生效④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7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财政收入3.9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694亿元;”据此完成2-3题 2、财政收入是 A、国家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纳税人征收的货币和实物 B、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C、国有企业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 D、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3、我国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 A、有利于财政作用的充分发挥,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B、根源于我国税收收入的大幅度增加 C、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基础性决定作用 D、可以避免财政赤字出现 4、财政是国家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进行的社会收入分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收入的分配 ②财政具有强制性特点 ③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④财政具有无偿性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 5、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39343.62亿元,全国财政支出4021.16亿元,这种状况反映了 A、财政出现了赤字 B、财政出现了盈余 C、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最充分地利用 D、必须加大组织财政收入的力度 6、(03年北京高考)一般来说,当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7、(04上海高考)2003年我国财政收入保持良好增长趋势,首次突破2万亿元,与时同时,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支出也同步增长,这说明: A、财政应保持大量节余 B、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目的 C、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增加财政收入 D、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8、(06江苏高考)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超过3000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50%以上,中央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力度,有利于: ①加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促进财政的收支平衡 ③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④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07年重庆)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第一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7%;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产销两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趋向合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明显增加,1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7%,居民家庭支出结构发生变化,轿车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增加,使 ①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②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③财政支农政策效果显著  ④农村经营体制得到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财政使人民生活有保障的是 A、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B、我国投资建设三峡工程 C、全国财政到2010年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将达2182亿元 D、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安排716.04亿元 (二)、双项选择题 11、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今年7月,财政部决定发行记账式(十二期)国债280亿元。财政部发行的国债 A、属于国家的财政支出 B、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 C、主要用于国民经济建设 D、是刺激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12、财政支出从动态角度讲是对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下列事例中属于这种分配性质的有: A、我国支援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所拨款项 B、在肉、蔬菜等副食品价格上涨时,居民家庭消费额的增加 C、国家规定按保护价收购粮食,而对收购粮食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 D、企业债券到期还本付息 13、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下列可以直接表明财政这一作用的有 A、国家投入资金用于公共卫生事业 B、国家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C、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D、国家提高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4、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这说明 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B、财政可以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C、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D、财政支出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15、下列对经济发展和财政之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经济越发展,财政收入就越多,二者成正比 B、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C、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之间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D、在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居于财政支出的首位 16、今年7月份,民政部会同财政部下拨1.59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费,帮助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陕西5省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困难,这表明 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B、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C、财政可以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D、财政可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17、在一定财政年度内,要平衡财政收支,避免更多的财政赤字,国家往往可以直接通过下列举措来实现 A、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经济 B、减少财政支出 C、广开税源,提高税率 D、减少国债发行 18(2004年江苏卷)当社会出现经济过热时,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所运用的经济政策通常有 A、增加税收 B、增加财政支出 C、减少银行贷款 D、降低利率 (三)简答题 19、2006年,中央财政继续较大幅度地增加用于“三农”方面的投入。支出总额增加300亿以上,年增长20%,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中央财政拟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396亿元。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民培训,农产品质量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等财政投入。 (1)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属于国家财政的那个方面支出?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财政的作用的? 国 家 财政收入所占比重  发达国家 47.6%  发展中国家 31.7%  中 国 11.6%   20、材料一 各国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材料二 近几年,我国财政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要求在财政支出上再进一步向以下几个方面倾斜:向解决“三农”问题倾斜,向统筹区域发展倾斜,向社会福利和困难群体倾斜,向教育和科技事业倾斜,向公共卫生与环境事业倾斜。 结合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现象? (2)从财政支出具体用途的角度,说明材料二中的“倾斜”各属于什么支出. (四)辨析题 背景:财政支出是国家机构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这种分配,国家的各项职能才能得以实现。 21、辨题: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五)论述题 2007年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明确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全面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余省区也将于近期出台实施办法。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达1815万人,特困救助对象达562.3万人。2006年全国各地财政共支出了农村低保资金41.6亿元,加上农村特困户定期定量救助资金13.9亿元,一共是55.5亿元,创历史新高。 请分析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六、综合探究题 22、A市二中高三(2)班同学围绕“财政的知识”,进行探究学习,对该市01至06年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收集到下列图表: A市2001——2006年财政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 年份 2001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财政收入 89.34 92.81 97.63 110.02 113.67 135.89  财政支出 90.12 93.23 100.45 113.43 117.64 139.94  (1)上述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你说说获得上述图表信息的一般方法。 (2)探究中,有同学发现,财政工作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行的,“三财”之道,生财为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讲效益。请你回答:为什么说生财为根本?你认为国家应如何把握好“聚财”的度? (3)探究中,有同学认为:一个地区不能有财政赤字,只有“年年有余”,地区才算“富有”,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BABA 6—10DDCCA (二)双项选择题 11、BC 12、AC 13、BC 14、BD 15、BD 16、BD 17、BC 18、AC (三)简答题 19、(1)中央对“三农”的投入属于国家财政的经济建设的支出。 (2)①国家财政可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将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国家财政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财政通过增加农民灾害救助和扶贫投入可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持农村社会稳定。 ③国家财政可促进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国家增加农业科技进步、农民培训等可以促进农村科技教育事业发展。 20、(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材料二说明国家通过财政支出,使国家的各项职能得以实现,实现社会公平。 (2)向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区域发展方面倾斜的财政支出属于经济建设支出;向社会福利和困难群体方面倾斜的财政支出属于社会保障支出;向科技教育事业以及公共卫生与环保事业方面倾斜的财政支出属于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四)辨析题 21、答案:(1)财政支出对国家经济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保证一定的财政收入,国家的各项职能才能得以实现。 (2)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的影响。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题中的观点肯定了财政支出对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作用,是正确的,但认为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是片面的。 (五)论述题 22、(1)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2)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有利于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其消费水平。 (3)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收入的再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共同富裕的原则下,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4)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六)综合探究题 (1)01年至06年,A市财政收入和和财政支出逐年增加,同时,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每年都有一定数额的财政赤字。上网查询、到相关部门走访。 (2)生财为根本,是因为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集中力量办大事,表现: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人民生活有保障,表现为: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 要把握好“聚财”的度,关键是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通过这个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在财政运行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政府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在动态的过程中实现的,具体情况不断发生变化,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若财政年年有余,节余过多,表明社会有一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财政赤字本身其实无所谓好坏,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一种财政政策工具,利用得当可以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一个地区的财政赤字又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又影响政府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题中同学的观点片面。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