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扫描】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本性变化   ①根本性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问题:但由于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却依然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①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③重要性: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2)民族团结   ①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②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4)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   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1)含义: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①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②民族自治机关: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③我国自治机关职权: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①依据: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②自治权: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①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②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4、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含义: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②实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说明,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加干涉。   ③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④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简单讲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可见,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对立的,而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③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号,神话首要分子,宣传迷信邪说,蒙骗群众,非法聚敛财物,进 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恶势力。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   (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我国政府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又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内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②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本质要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有机统一、 【知识梳理】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但历史遗留的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指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如选举权,受教育权,就业权等。从第三届人大起,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大的代表数目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 各民族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如纳税义务,服兵役、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所有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形成了各族人民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们面对的具体问题 (2)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付诸行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制的法制化进程 2、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理解: A、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是部分与整体关系。民族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这是前提。 B、区域自治,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讲解:县以下不实行自治,但可以设立民族乡等补充形式。如高邮回族乡, 全国建立5个自治区、30自治州,120自治县。 C、自治机关:自治地方机关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行使自治权: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自治权的范围根据宪法,民族自治法,范围和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三种形式。 我国实行民族自治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决定我国既不能实行单纯以民族为单位的民族自治,也不能实行单纯以区域为单位的“地方自治”。而的创造性的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一个少数民族不但可以在一个地方实行自治,而且还可以在很多地方与其他少数民族联合,实行不同层次的自治。还有建立民族乡的补充形式。这保证了少数民族在不同聚居区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力。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基础的,是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更自觉地捍卫祖国的统一,保卫边疆。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使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区的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处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各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为主体,统帅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这使各民族和干部之间联系更家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遗留的隔阂,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密切结合本民族和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协调,充分发挥各民族、地区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1)我国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五大宗教。 佛教:传入2000多年前由尼泊尔、印度传入,在东汉以前,佛教作为方术,就在皇室中传播。道教也在此时形成,中国人宗教信仰结构发生了改变。开始了多种宗教信仰并存。 道教:原始道教起于后汉顺帝时期,由张陵创造了五斗米教,宣传原始平等。张角创造了太平教,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思想。 晋以后,由葛洪将道教改造为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宗教。 伊斯兰教是1300多年前,唐朝时期大规模的传入我国。 天主教和基督教是鸦片战争后传入我国。 (2)我国各宗教都有爱国主义传统。佛教提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提出“慈爱和同,济世度人”,伊斯兰教提出:“爱国是伊玛尼的一部分”,天主教提出“爱国是天主的诫命”基督教提出“荣神益人”。 (3)我国宗教界积极参与国际宗教的交往与合作。 2、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允许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论根据: 宗教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它的存在有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将长期存在。 我国信仰宗教的人,虽然占人口比例不大,但绝对数不小。团结和调动这部分公民积极性,是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B、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长期的基本政策。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内涵是:有信仰,也有不信仰的自由,有信仰这种,也有信仰另一种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仰,现在信仰的自由,有过去信仰,现在不信仰的自由。 政府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信仰的自由。这有两个内涵:一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二是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是政府尊重人权的体现,侵犯这一权利,要承担法律责任 (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政府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号,神化首要分子,宣传迷信邪说,蒙骗群众,非法聚敛财物,制造事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恶势力。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 如:法轮功。 (2)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案例:梵蒂冈一直想派人来担任中国天主教的大主教,我们坚决抵制。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要求宗教界人士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令。 B、要求宗教界人士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解释。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做住贡献。 3、弘扬科学精神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要人民科学地对待宗教。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要对人民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 (2) 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 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要点透析】 1、如何全面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1)民族平等(首要原则)   ①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③重要性: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2)民族团结(重要原则)   ①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①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②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4)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   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自治地方机关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2)体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3)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4)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5)核心内容:自治权。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6)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内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简单讲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可见,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对立的,而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内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②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真题再现】 1、(09海南卷)13、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强调了重视民族繁荣的原因,②④的说法符合题意;①的说法不符合题意;③的说法强调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 【答案】C 2、(09全国卷II)3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 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既包括人大又包括政府,而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为人大而不是政府,①故说法不对。④说法片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包括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和政府所拥有的自治权,不仅仅是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答案】B 3、(09广东卷)29、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都是由藏族公民担任。目前,在自治区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了族占94%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这说明 A、我国少数民族依法享有管理民放内部事务的权利 B、民族区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C、我国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解析】B与题干无关,不选。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D不选。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及题干的主旨A、C入选。 【答案】AC 4、(09重庆卷) 33、目前,我国有宗教活动场所8万余处,宗教团体3千多个。宗教界人士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宗教界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组织保持着交往和联系。材料表明,我国   A、信教公民拥有自由传教的权利     B、公民亨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D、积极促进宗教发展 【解析】A违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C材料没有体现,D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 【答案】B 5、(09福建卷)28、自1996年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以来,闽宁之间实现了从政府援助到社会帮扶,再到产业及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闽宁协作的主要目的在于 A、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B、消除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间 C、解决东西部教育科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D、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已经形成,不选A。闽宁是全方位合作,不仅仅是教育科技合作,不选C。闽宁协助是为了共同发展和繁荣,故选D 【答案】D 【名师点评】 易错点一: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这些现实情况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名师点评: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易错点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名师点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易错点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行使自治权。 名师点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自治性法规。 易错点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名师点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特别行政区。 易错点五: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名师点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易错点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立法权。 名师点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自治性法规,没有立法权。 易错点七:民族自治地方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 名师点评: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独立主权。 易错点八: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名师点评: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易错点九:我国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 名师点评:往往交织在一起,但民族问题不一定就是宗教问题 易错点十: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 名师点评: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正确,但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是错误的 易错点十一: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 名师点评: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易错点十二:我国已经消灭了民族压迫,所以不存在民族问题了。 名师点评:消灭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就消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但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问题仍然存在。 易错点十三:我国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名师点评:我国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易错点十四:我国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教不存在交往。 名师点评: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自办的前提下,发展与国外宗教的交流和交往。 易错点十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使宗教信仰最终放弃有神论和宗教信仰,逐步消灭宗教。 名师点评: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把宗教活动纳入政策、法律、法规范围。 易错点十六:我国的宗教性质上已发生了根本转变。 名师点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易错点十七:宗教已经完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名师点评: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易错点十八:在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名师点评: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积极作用。 【考点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北京4月)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50年的风雨历程,50年的沧桑巨变,西藏自治区50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因为,我国() ①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②消除了民族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 ④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安徽4月)下列属于民族自治机关的是() ①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②安徽省颍上县赛间回族乡人民政府 ③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④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吕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巢湖4月)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我国各民族都有发挥本民族文化的权利,这一权利体现了() A、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民族团结的原则 C、民族平等的原则 D、民族和谐的原则 4、(盐城2月)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广西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显著成绩,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表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 C、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保障 D、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5、(广东5月)2008年9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50年来,随着宁夏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不断繁荣,民族团结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这表明( ) A、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是加强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B、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局面 C、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保障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6、《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它正确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D、民族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 2008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县在全县宗教界举办“促稳定促奥运”培训,系统地培训了全县842名宗教人士。据此回答7—8题 7、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宗教人士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更加坚决地维护社会主义、维护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思想上划清正常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的界限,旗帜鲜明地反对非法宗教活动,切实增强依法开展宗教活动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这表明 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主办的方针 D.我国要逐步消除宗教的神论思想 8、上题材料说明 A.我国宗教的消极作用已经消除 B.我国鼓励信仰宗教的政策赢得了宗教人士的拥护 C.利用宗教危害社会主义和人民利益的活动不再存在 D.正常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 9、2008年8月16日,国家民委举办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国家民委政法司司长毛公宁指出,依法打击暴力恐怖,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在我国之所以要依法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维护民族团结,是因为:①我国各民族无高低优劣之分,他们都是国家的主人 ②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之一 ④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我国的五大宗教都有爱国传统,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广大信教群众都在努力实践这些思想和主张。这说明 A、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B、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C、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D、我国信教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2008年9月23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50年来,宁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宁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初,全区生产总值只有3.29亿元,工业几乎一片空白,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2007年宁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8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8年增长了59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5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1958年增长了26倍和30倍。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绝对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52.7万人减少到目前的8.8万人。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族群众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意气风发地朝着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进。 ——宁夏文化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 ——宁夏各族人民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宁夏自治区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12、我国政府历来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现在,仅西藏自治区就有1700多处佛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4、6万余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清真寺2、3万多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人。信教群众宗教生活的需要得到满足,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宗教节日、宗教传统等得到尊重。 请你谈谈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这一观点的看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