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课题: 第 9 课第2 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时间: 课标要求: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目标、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提出合理化的政府干预与宏观调控对策的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共性和个性,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性的辩证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开拓进取精神;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 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 难点 ① 宏观调控的手段 ②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教学 方法 教师重点点拨,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是否有课件    有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 课后 补充  问题设计与 双边活动 授课内容    思考一、二框联系 学生思考:邓小平讲话说明了什么? 回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方面? 讨论: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这种看法的误区何在? 学生回忆七课二框:《收入分配与公平》中怎样实现公平与效率? 八课一框《国家财政》中财政的作用 家在农村的同学说一说:今年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学生思考:怎样正确把握共同富裕? 思考: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我国为什么能进行这么巨大的工程? 学生举例思考,试一试:以抗震救灾的物资调配为例说说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学生思考:宏观调控的手段有三种,那么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手段呢?是不是只用一种就够了呢,还是要用两种,还是三种都用,还是领导说用几种就用几种? (一)引入新课 结构导入:(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市场局限性——国家的宏观调控(第二框) 【多媒体展示】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学生讨论】邓小平讲话说明了什么? 【教师】市场经济是资源的配置方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但市场经济所从属的社会制度是不同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那么与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那些不同之处?即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进行新课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 【含义分解】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开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鲜明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 (1)特征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讨论: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这种看法的误区何在? 注意引导: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回忆一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方面? 体现在: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2)特征二: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温故知新:回忆七课二框:《收入分配与公平》中怎样实现公平与效率? 八课一框《国家财政》中财政的作用? 家在农村的同学说一说:今年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教师点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因此,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最终导致了收入的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理解共同富裕时,要注意几点: A、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 ,共同富裕不是静态的概念,而是发展变化的动态概念。先富与共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不能离开共同富裕讲发展生产力,离开了就会导致两极分化;也不能离开发展生产力讲共同富裕,离开了就会导致共同贫困。先富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部分先富的必然结果。 B、虽然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但是适当的贫富差距是不可避免的。 “贫富差距”与“两极分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导致贫富差距的出现,这是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奔向共同富裕的目标所必须经历的,这也是市场经济本身与生俱来的特点。不能因为看到收入分配差距局部过大,就认为应转变我们的指导思想;更不能靠劫富济贫、搞平均主义的办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如果不允许“先富”,“共富”又不能及时达到,绕来绕去又会回到共同贫穷的老路上去。 (3)特征三: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多媒体展示】附带表示图: 西气东输工程是把我国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盆地等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输送到经济发达和急需清洁能源的华东地区的宏大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上游气田开发,输气管道干线建设和下游利用配套设施建设。西气东输上游已探明的天然气资源(库车-塔北地区)地质储量4126亿方,可采储量2925亿方,年供气120亿方。西气东输管道全长4000公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工程总投资1200亿元人民币。 西电东送工程。西电东送大规模实施始于2000年。就单个工程来说,西电东送与同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青藏铁路,西气东送工程部可比,但由于西电东送建设的是一群电站,它的总投资规模也因此要远远超出青藏铁路与西气东输几倍。根据规划,2001年到2010年,不算三峡工程的投资,西电东送总投资规模就将达5265亿元以上,其中,“十五”期间计划开工的西电东送电站总规模就有5800万千瓦,是目前我国现有发电装机总容量的近六分之一。目前,开工的工程已有1800万千瓦左右。 青藏铁路:262亿元 南水北调第一期:1548亿元 问题:我国为什么能进行这么巨大的工程? 思考角度:A、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有没有宏观调控? B、这些工程是由谁来组织领导的? C、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这些巨大的工程,从谁利益着点的? D、这些工程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什么联系? 【教师归纳】现代市场经济中虽然都有宏观调控,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做的更好,更有效。公有制决定了人们根本利益的根本一致性,从而国家能够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大事。同时又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做政治保证。这是私有制条件下无法办到的。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发挥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和市场经济的长处,把人们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所以,社会主义国家更有能力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这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又一个特征。 【过渡】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那么什么是宏观调控呢?宏观调控的手段又有哪些?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二、加强宏观调控 1、(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调节的弊端、不足——弥补——国家的宏观调控 强宏观调空不只是为了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是什么)宏观调控含义及其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关系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最常用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补充: 简单地说:财政政策就是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调整而进行经济决策的政策,而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调整而影响经济决策的政策。财政政策从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财政支出政策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 (转移支付是政府间的一种补助。它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 ,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比如中央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力补助,地方可自主安排支出;专项拨款。)   货币政策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调整法定准备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经济计划:国家的计划,如“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等 (2)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我国经济法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内容: 关于企业组织管理的法律规范,如《公司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 关于市场管理的法律规范,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证券法》等; 关于宏观调控的法律规范,如《统计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对外贸易法》等; 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规范,如《残疾人保障法》、《劳动法》、《失业保险条例》等。 表现: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各种经济合同以及经济政策的执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4)三种手段之间的关系: 宏观调控三个手段是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国家的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练习一下: 材料一:2006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其中,23个省份增速在12%以上。同期,全国有7个省份投资增幅超过40%,其中有2个省份超过50%。   材料二:2006年5月底,建设部等九部门出台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提出,对个人购买住房后销售的开征营业税;8月初,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紧急发布《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对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新开工项目逐项进行清理;7月5日和8月15日,央行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市场预计冻结资金约3000亿元;8月19日,央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运用有关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二反映的现象进行分析。 辨析: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只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就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课堂 小结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涵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含义、目标、手段及关系 参考资料:《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学习高手状元塑造车间》、《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等。  作业 课后思考:联系经济生活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实例,讨论应如何认识和理解国家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后感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