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案)第六课??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第二节??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第二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六课 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二框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识记并理解除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能够判别各种生产要素的对应形式;理解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的积极意义;理解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伟大成果。能够基本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家庭和社会分配问题的调查以及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通过学案准备,加强学生的迁移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养成,能初步分析和说明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现实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认同与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制度,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树立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信念。 二.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自学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教材内容,理解基本内容; 2、指导学生作好课前的研究性学习和学案准备:通过网络等方式归结我国去年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状况调查;开展现实经济问题的思考。 3、教师查找、筛选相关分析资料,准备互动资料; 4、师生合作,制作各自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现场调查】 1.你的父母在什么性质单位工作? 2.你家的收入主要有哪些来源? 【学生回答】(略) 师:从我们抽取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大部分的家长,他们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这部分收入属于我们上面所讲的按劳分配部分。但是,我们也看到他们的收入来源也呈现出多样性,不仅仅表现为按劳分配的一部分(还有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收入、出租房屋的收入、炒股的收入等等)。同样的,通过我们同学的网络调查,再来看看我国去年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学案多媒体展示】学案组的网络调查——我国去年城乡居民收入状况(见[附件1]) 说明:从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状况可以看出,在我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此外还存在着其它的分配方式。 师:那么我国现阶段还有哪些分配方式并存呢? 【学生自学分组回答】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主要是由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1.多种分配方式主要有哪些分配形式? 2.归纳它们各自的含义及内容和主要识记点 【学生回答要点】 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获得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指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劳动者的工资性等收入;(让学生讲讲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见[附件2]) 按资本要素分配:主要存在于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业以及非公经济企业的资本所有者中。如:银行储蓄、购买股票、债券获取的利息或红利。这种收入与资本有关,和劳动无关;(这里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个人资本实际上是一种过去劳动积累参与社会生产的报酬,如:投资入股经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入股,不能视为占有他人劳动的收入,它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按技术要素分配:主要是指技术人员以出售专利、诀窍或提供技术指导、咨询等形式获得的收入。是复杂劳动的报酬;如:中国科技大学6名学生,其中博士生2人,硕士生1人,本科生3人,参与研制的中文语言合成技术,可与IBM国际语音识别技术媲美或互补,由此诞生了我国首台“能听会说”汉语的电脑。他们得到了总计668.85万元的技术股权奖励。这样做有利于激励这些大学生及全国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 按管理要素分配:主要适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既存在于非公经济组织中,也存在于公有制企业中;如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就是按管理要素分配[相关连接]阅读教材194页理解:按管理要素分配是同复杂劳动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多重属性——劳动收入的属性、风险和机会收入的属性及提高效率的分红的属性。 按土地要素分配:这种收入又称为地租。在我国现阶段,它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得到实现。现在很多农民将闲置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农民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也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允许土地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使土地要素的提供者得到相应的报酬,不仅对土地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作贡献认同,也有利于促使这一稀缺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师:那么,刚才我们三位同学分别讲述了他们家庭的收入来源,现在你们能不能讲一下这些收入是属于哪类分配方式? 【三位同学分别归纳】 【多媒体展示,活动】 请同学看一看赵某一家的收入状况,根据所学的按劳分配和其他多种分配方式的基本内容 【学生分类】(见[附件3])(略) 师:那么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归纳总结】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者,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了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承认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是合法的,使生产要素的贡献成为确定收入份额的依据。这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分配体制,一方面能激励要求投入者更多地投入的积极性,如在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制企业中,劳动者即可以取得按劳分配的收入,又可以取得按资分红的收入;另一方面还可激励要素使用者节约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形成投入和产生的高效率,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体现了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活力;更体现了各类生产要素的价值,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194页操作平台,制作怎样才能“扩大中等收入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学案。(见[附件4])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1、课前的自学和各个层面的深入探究作为学习训练的一个手段,在课堂中完成巩固引导。 2、在课堂教学中,列举案例进行现场分析,完善理论知识学习,给出评价分值。 3、布置课后作业,作为拓展训练,测试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五.教学设计说明: 1、根据学生对自己家庭的收入了解程度,浅入深出,让他们从进一步地分类中,逐步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提高学生了解和评价现阶段我国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和方式的兴趣。从而,掌握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础理论知识。 2、开展课堂案例交流,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从而牢固掌握各个要素的分配要点。 3、开设课后学案研究,发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二期”课改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能力,为下框的基本知识打好铺垫。 六.教学资料附录: [附件1] 网络调查——我国去年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8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703美元 [附件2] 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 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个人或家庭占有  社会将个人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 个人所得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客体是个人消费品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不仅仅用于个人消费  [附件3]事例分析:赵某一家的收入状况分类 赵某本人:我自己承包了五亩责任田,完成农业税收后,收入还挺不错!(农业税后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赵某妻子:我在马路边开了个小店,收入比老赵还高哩!(其中资本投入开办小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自身参与小店的经营,付出劳动,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 赵某儿子:我是水利局职员,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炒股,赚了不少钱(水利局为国家单位,其工资、奖金和津贴属按劳分配;炒股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赵某女儿:我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除了工资,我还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也有一份丰厚的报酬(国有企业工资属按劳分配;当技术顾问的报酬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赵某母亲:我土地转让获得了3000元,我把它们存进银行,还可以获得储蓄利息(土地转让费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银行储蓄利息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附件4] 怎样才能“扩大中等收入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一、中等收入者的概念界定 中等收入者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城乡居民。在我国,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00元—40000元,即为中等收入者 二、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 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 坚持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 ?????????????? 加大政府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