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第三节???国家的宏观调控??第二框?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第七课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第三节 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二框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要求: 了解近十几年来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后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初步学会判断宏观调控手段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的不同使用,正确分析我国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后所能达到的目标。 (二)过程和方法要求: 能够运用网络资源,从网上检索近十几年来我国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所采取的不同的宏观调控手段,最后达到相应的调控目标的实例,交流、阅读并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实例,领会宏观调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经济生活,关注国家经济建设,学习国家重大经济战略决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对经济科学的兴趣,并理解国家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必要性。 二.课前准备: 1.把全班学生分成七组,四组学生针对宏观调控的四个主要目标上网查找相应的具体事例材料;另三组学生针对宏观调控常用的三个手段,上网查找近十几年来我国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所采取的不同的调控手段的具体实例。 2.教师查找相关的典型事例。 3.教师、学生分别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那么宏观调控能达到什么目标呢? 生:略 师:宏观调控能达到的目标: 其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体现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总量的增长是建立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上的。 其二: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增加就业不但能够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从而形成拉动消费、促进生产、增加就业的良性循环。 其三:稳定物价。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相对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使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 其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供给和需求的大体平衡是整个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需的条件,而要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就必须考虑国内外经济活动的平衡,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师:课前请同学们分组上网查找宏观调控能达到的四个主要目标的具体事例,现在按组分别来交流一下。 [学生多媒体演示(四组学生代表)] 交流上网查找到的宏观调控能达到的四个主要目标的具体实例,并配以图片或图表演示。 宏观调控后人均收入和百姓生活质量逐年提高,2004年宏观调控调整了结构,少数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得以控制;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举措来提高再就业率;宏观调控也使粮食等物品价格下降;加入WTO后,进口大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采取了一些利于出口的措施,促进了出口,使进出口保持基本平衡。 师:刚才同学们已听到了四组同学交流的事例,这些事例逐一反映了宏观调控后达到了怎样的目标? 生:略。 师:点评(根据每一组学生收集到的不同事例,有针对性地分析,什么事例反映了宏观调控后达到了促进经济增长,而又是什么事例反映了宏观调控后增加了就业,稳定了物价,保持了国际收支平衡,逐一点评分析。) 同学们交流的事例反映了宏观调控后促进了经济增长,提高了人均收入和百姓生活质量,也调整了产业结构,使经济更向良性方向发展;同时,宏观调控还促进了就业,稳定了物价,保持了国际收支平衡。 师:那么再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老师查找到的相关资料,然后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宏观调控后达到了怎样的目标? 师:分发资料一:宏观调控见成效。 [教师多媒体演示] 1.2004年宏观调控后使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产业结构也经过了调整,少数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得以控制,把精力放在了发展第三产业上,服务业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得到加强,而这也正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2.2004年5月,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文,下拨再就业专项资金,并要求各地相应做好资金配套,建立地方财政实际收入与再就业工作实效挂钩的机制。此外,宏观调控部门还在对部分行业信贷全面紧缩的同时,给予吸纳就业量大的中小企业更多信贷支持。200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达到全年目标任务的109%;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达到全年目标任务的102%,其中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达到全年目标任务的140%。 3.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7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宏观调控各项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基础产品价格下降,同时,市场价格上涨已经处在可控范围,且涨势有所减弱。 4.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2004年我国进一步将关税总水平从上年的11%降至10.4%,有利于进口,因而为了扩大出口,2004年继续实施出口退税和其他相关政策,但对出口退税运行机制进行了调整。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出口退税额的大幅度提高对出口快速增长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2004年我国货物出口与进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319.8亿美元,同比多增64.4亿美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 师:通过阅读资料,我们了解到宏观调控后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就业与再就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物价也得到了稳定,并且通过宏观调控政策,进出口贸易大抵平衡,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那么这些目标是如何通过宏观调控得以实现的呢? 生:略。 师:国家要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目标,必须运用一定的宏观调控手段,常用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国家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分别介绍计划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含义。 [学生多媒体演示(三组学生代表)] 交流上网查找到的我国近十几年来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所采取的不同的调控手段的具体实例,配以图片或图表演示。 1. 我国南昆铁路的建设,就是国家通过计划手段和财政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为修好这条铁路,国家先后投资180多亿元,如果没有国家的投资,建设好这条铁路几乎是不可能的,南昆铁路促进了大西南地区的资源开发,可以改变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2.我国为了抑制本国纺织品对欧美出口的过快增长,于2005年1月1日起向148种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5月20日,宣布再大幅上调74种纺织品的出口关税,但是,美国和欧盟仍坚持对我国的7种和2种纺织品设限,直接影响到我国20多亿美元的出口和相应的就业人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于5月30日上午宣布取消81种纺织品出口关税,不让我国纺织品出口承受“双重压力”。 3. 我国从96年起运用货币政策,8次下调利率,使通货紧缩现象得以缓解。 师:通过了解同学们交流的具体实例,分析一下常用的调控手段是在什么经济背景下运用的?怎么运用?结果会怎样? 生:略。 师:交通落后,造成大西南地区资源未能合理开发,经济发展滞缓,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运用计划手段,投资了180多亿元建造了南昆铁路,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大西南地区的资源开发,可以改变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我国屡次对我国纺织品增加或上调出口关税之时,欧美对我国出口纺织品设限,在出口受影响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动用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取消81种纺织品出口关税,利于出口,保持了进出口贸易平衡;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央行运用货币政策,自96年起下调利率,刺激了消费,促进了经济发展。 师:老师也查阅了相应的典型事例,来加以说明宏观调控手段的不同运用。 师:分发资料二:青藏铁路 [教师多媒体演示] 教师边演示青藏铁路的图片,边介绍资料二: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18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地段约600公里,海拔高于4000米的地段960多公里,青藏铁路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 青藏铁路首次大面积移植草皮;第一次为野生动物开辟迁徙通道…… 青藏铁路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之大,在国内建设史上尚属首次。青藏铁路在国内工程建设中首次投入近2亿元巨资,在全线建立了三级医疗卫生保障点。 青藏铁路建设有利于打破交通运输瓶颈,促进西藏资源的开发;青藏铁路建设有利于西藏民族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青藏铁路建设有利于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青藏铁路建设有利于拉动西藏的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问:对如此重要的铁路,但修建难度高、投资额巨大的工程,能否运用市场手段来运作呢? 生:略。 师:不可能通过市场手段来加以运作,只能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计划手段,通过政府来投资建设,青藏铁路建设有利于打破交通交通运输瓶颈,促进西藏资源开发,有利于西藏民族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西藏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及增加就业,而这一切正是计划手段所能起到的作用。 师:分发资料三:宏观调控手段 [教师多媒体演示] 教师边演示98年亚洲金融危机、我国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及我国连续八次降息情况一览表的图片,边介绍资料三:宏观调控手段。 “九五”时期及“十五”初期,由于国内特大洪涝灾害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不足的问题成为主要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由“适度从紧”转向了“扩大内需”,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为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个人购买住房又对外销售的制定了几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国民经济处在内需不足的时期,优惠政策和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相配合发挥了预期的作用,房地产业已走出内需不足的阴影,发展速度加快,2005年以来,住宅业呈现了一定程度的过热局面,国家再次进行宏观调控,对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做了调整,增加了税收。在内需不足时,国家还加大了政府支出,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促使供需平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92年我国经济出现了超高速增长,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为控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央行大幅度调高了银行利率,在这种强有力的货币政策的调控措施下,至1997年CPI回落到2.8%。“九五”初期,货币政策相应从“适度从紧”转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自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8次下调利率,刺激消费,使供需平衡。 师:通过了解以上材料后,同学们能否分析一下中央政府在什么经济背景下实行宏观调控的?又是运用什么手段进行调控的?结果如何? 生:略。 师: 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社会总供给大大超过总需求时,国家就会运用减少税收、扩大财政支出的财政政策,以及下调利率、增加货币流通量的货币政策,从而进一步拉动社会需求,使供大于求的状况改变,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逐渐趋于平衡。如材料中所述,当“九五”时期及“十五”初期,由于国内特大洪涝灾害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不足,为刺激需求,政府在房产市场上采取了宽松的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即减税,房地产业走出内需不足的阴影,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扩大财政支出,最终使供需平衡;货币政策相应的采取了连续8次下调利率,开征利息税等措施,来刺激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使供需大体平衡。 当社会总需求过热、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时,国家就会运用增加税收、缩减财政支出的财政政策,以及上调利率、减少货币流通量的货币政策,从而进一步抑制社会需求,使供不应求的状况改变,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形成大体的平衡。如材料中所述,2005年以来,住宅业呈现了一定程度的过热局面,需求过热,为抑制需求,政府在房产市场上采取增加税收的政策,使供需大体平衡;92年我国经济出现超高速增长,需求过旺,货币贬值,为抑制需求,货币政策相应的采取了大幅上调利率的举措,最终使供需大体平衡。 小结:计划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实践中要相互协调,配合使用。同时,它们作为“有形之手”又只有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联动操作,优势互补,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和健康地运行。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能理解国家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并祝愿我们政府能更有效地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使我国经济稳步发展!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1.从网上检索一个近几年来政府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事例,并运用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加以分析、说明;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以上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并给予等第制评价,且可以以壁报的形式进行书面展示。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所以希望通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亲自上网查找相关实例,获得一点感性认识,而后阅读教师查找到的典型事例,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会理性地分析宏观调控所能达到的目标,学会分析为何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不同的。 附录 资料一: 宏观调控见成效 2004年的宏观调控总体上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没有出现大的起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 2004年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结构调整。各地全力控制少数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把精力放在发展第三产业上,服务业、旅游业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得到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就业与再就业。 2004年5月,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文,下拨再就业专项资金,并要求各地相应做好资金配套,建立地方财政实际收入与再就业工作实效挂钩的机制。湖北、河北等省份相继出台规定,明确在省市两级预算中,安排不少于1%的再就业专项资金。 小额担保贷款被下岗失业人员称为创业的“及时雨”。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出台了一整套全新的操作办法,简化了担保程序、降低了反担保条件,加大了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信贷扶持。今年1—5月,全国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余额5.9亿元,累计达到12.2亿元。此外,宏观调控部门还在对部分行业信贷全面紧缩的同时,给予吸纳就业量大的中小企业更多信贷支持。 2004年上半年,在以上等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0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达到全年目标任务的109%;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达到全年目标任务的102%,其中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达到全年目标任务的140%。 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7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宏观调控各项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基础产品价格下降,5月份,粮食价格比4月份下降0.5%,出现了10个月来的首次环比下降;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比4月份下降1.4%,其中钢材和有色金属价格下降7.6%和3.2%。同时,市场价格上涨已经处在可控范围,且涨势有所减弱。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6%。从月环比动态看,5月下降0.1%,6月下降0.7%。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1.4%、1.6%和1.7%。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2004年我国进一步将关税总水平从上年的11%降至10.4%,有利出口,因而为了扩大出口,2004年继续实施出口退税和其他相关政策,但对出口退税运行机制进行了调整。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出口退税额的大幅度提高对出口快速增长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2004年年初,财政预算确定的出口退税额为2214亿元,后来由于财政收入状况非常理想,财政部按照新的出口退税运行机制,用财政收入的增量不仅偿还了2003年以前出口退税的历史欠账2019亿元,同时还办理了2004年新发生的退(免)税1669亿元,没有新欠退税发生。全年实际退税4000多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出口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   以上外贸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进出口的增长。200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额为11547.4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增幅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为5933.6亿美元,增长35.4%,增幅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进口为5613.8亿美元,增长36.0%,增幅比上年减慢3.9个百分点。货物出口与进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319.8亿美元,同比多增64.4亿美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 资料二:青藏铁路 2005年10月15日,歌声、笑声响彻拉萨。人们在庆祝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经历了几代人的一生梦想,凝聚了几代人辛勤汗水和心血的青藏铁路终于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18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地段约600公里,海拔高于4000米的地段960多公里,青藏铁路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 青藏铁路创造了太多的世界第一: 据新华社报道,青藏铁路无论是海拔高度、高海拔地区总里程,还是冻土段里程,都位居世界第一; 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 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 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长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上建在高原冻土地段上的最长铁路桥,也是青藏铁路专门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迁徙而建设的全线最长的“以桥带路”的大桥; 海拔4700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 海拔3050米的南山口铺架基地是亚洲最大的高原铺架基地; ????在生态环保方面,青藏铁路建设全程监控:在全国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环保监理;首次与地方环保部门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在铁路建设史上首次提出“创质量环保保双优”的目标,首次大面积移植草皮;第一次为野生动物开辟迁徙通道…… 青藏铁路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之大,在国内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在“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下,青藏铁路在关注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方面也创造出了许多新纪录。铁道部、卫生部在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第一次联合下文,对医疗卫生保障专门做出详细而具体的规定。青藏铁路在国内工程建设中首次投入近2亿元巨资,在全线建立了三级医疗卫生保障点。 青藏铁路建设有利于打破交通运输瓶颈,促进西藏资源的开发。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是我国拥有后备资源较为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的省份之一。但由于受西藏目前较为落后的交通条件的限制,这些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很低,未能给西藏人民带来经济上很大的实惠。青藏铁路的修建,将打破西藏的交通运输瓶颈,促进西藏丰富资源的开发,把西藏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为西藏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 青藏铁路建设有利于西藏民族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西藏云集了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遍布各地的美丽湖泊,拥有极具民族特色的藏历节日、宗教庆典活动、古老的城镇及农牧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纯朴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这些都是极具魅力的旅游资源。近年来,西藏逐步成为我国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旅游事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然而,由于目前游客进出藏主要靠航空运输,运力有限且费用高,已不适应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青藏铁路的修建将会对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铁路运输具有方便、安全、舒适、费用低以及便于游客沿途观光、逐步适应气候的特点,可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西藏旅游。 青藏铁路建设有利于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西藏的三次产业结构呈“Y”字型,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主要为农业;第二产业主要为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效益欠佳的中小型工业及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为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整体水平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青藏铁路的修建,将打破交通运输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西藏与内地经济的交流与联系,优势互补,实现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青藏铁路的修建将降低进出西藏物资的运输成本,促进西藏工业的进步和开拓区外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将使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和物价水平降低,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对调整和优化西藏产业结构具有积极的作用。 青藏铁路建设有利于拉动西藏的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据自治区发改委预测,未来几年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将给西藏带来总计40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和间接经济收入。按照青藏铁路建设方案,西藏自治区内铁路段建设总投资160亿元。随着投资的增加,可带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多个行业及部门的快速发展,其中服务行业预计占50%左右;同时,青藏铁路的施工阶段可为西藏提供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10万个左右,铁路建成运营后可提供2060个直接就业岗位。 资料三:宏观调控手段 “九五”时期及“十五”初期,这个时期,由于国内特大洪涝灾害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不足的问题成为主要矛盾。根据这一形势的重大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由“适度从紧”转向了“扩大内需”,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为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个人购买住房又对外销售的制定了几项优惠政策,如营业税优惠政策规定:对个人购买并居住超过一年的普通住宅,销售时免征营业税;个人购买并居住不足一年的普通住宅,销售时营业税按销售价减去购入原价后的差额计征;个人自建自用住房,销售时免征营业税。上述优惠政策在国民经济处在内需不足的时期,和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相配合发挥了预期的作用,房地产业已走出内需不足的阴影,发展速度加快,2005年以来,住宅业呈现了一定程度的过热局面,经国务院同意,建设部等七部门发出《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国家对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做了如下调整: 一是为了体现对商业性买卖和消费性买卖的区别,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两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不再享受营业税的优惠政策,而恢复为按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为了防止炒卖普通住宅,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对普通住宅的消费型需求,对这种销售行为的营业税政策不再区别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 二是对个人购买住房超过两年转手交易的,为了体现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区别,凡普通住宅可以继续享受免征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对非普通住宅则只能继续享受按售房收入减去购房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的优惠政策。 1998年起,财政政策开始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预算赤字,增加国债发行,加大政府支出。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到2001年累计发行5100亿长期建设国债,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政府还通过其他许多措施如提高工资收入以刺激居民消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92年我国经济出现了超高速增长,这一年GDP增长率高达14.2%,而1990年仅为3.8%。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为控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央行大幅度调高了银行利率,并实行保值储蓄。在这种强有力的调控措施下,至1997年CPI回落到2.8%。 “九五”初期,随着财政政策由“适度从紧”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相应从“适度从紧”转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自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8次下调利率,并于1999年9月开征利息税,同时适度增加货币投放和信贷投放,包括消费信贷的投放,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支持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支持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取得了良好成效。 这一时期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效果:既成功地抑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的不利冲击,又有效地克服了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困难,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宏观调控也积累了防止通货紧缩的经验。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