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三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第四框??实行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第八课第三节[ 第四框 实行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知道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培养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搜集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资料,了解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外探究和课堂学习,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观念,同时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查找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案例,WTO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2、教师准备:将学生分组,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与学生一起制作演示课件。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莱茵河畔海尔潮 1997年2月18日,每两年一届的世界家用电器博览会在德国科隆举行。博览会上,西门子、惠而浦、LG、松下等世界名牌产品荟萃。而与往届不同的是,中国一改过去只看不展的局面,“海尔”产品第一次在如此著名的博览会上“亮相”。 “海尔”一露面,其科技水平、质量水平、花色品种,包括空调变频一拖多技术,冰箱无氟节能技术,立即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客商。四天中,共接待3000多位客商,其中320多位客商当场签订了经销海尔牌各种家电产品的合同和意向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博览会上,中国海尔集团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由海尔集团总裁向来自欧洲的12位海尔产品专营商颁发了“海尔产品专营证书”,使每一个在场的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 “海尔”是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称雄国内外市场的企业集团的。德国利勃海尔公司是中国海尔的老师。1984年12月,中德双方签订了《引进电冰箱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合作合同》。二十年来,海尔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搞技术创新,并提出“起步晚、起点高”的创业思路,通过引进国外公司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与有关研究机构联合开发,全部消化了所引进的技术,开发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各项产品。海尔名牌的出现,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奏响了民族工业振兴的凯歌。就连德国利勃海尔人也都敬佩地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犯了一个大错误,培养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莱茵河畔涌起了海尔潮,科隆博览会展出的成功,已经预示着海尔创国际名牌的前景。海尔人最终实现了进入世界500强的梦想。 【学生活动】 问题:阅读材料,思考,是什么使海尔走向世界市场? 学生交流。 总结:一方面,“海尔”通过引进国外公司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使其具备了起点高的优势。另一方面,“海尔”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注重消化、吸收及创新,将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行开发出了许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可以说,“海尔”很好的处理了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相互关系,通过独立自主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发展对外关系,通过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进一步增强了自力更生的能力。在“海尔”的成功之路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实行对外开放缺一不可。 【出示标题】 1、实行对外开放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因 (1)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自主地掌握本国经济命脉,逐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国家的经济独立、维护主权。 (2)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的更笨利益和经济安全。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1)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本国自力更生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实力。 (3)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下实行对外开放,目的是要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板书) 【学生活动】 学生展示: ??????????? 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案例。 ??????????? 加入WTO,我国经济安全面临的威胁。 问题思考: (1)为什么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 (2)我国的经济安全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有何对策? 学生交流。 【出示标题】 3、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板书) (1)国家安全主要包括产业安全、资源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内容。 (2)应对之道: A、要坚持发展经济,努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B、要提高抗击国际经济冲击的免疫力。 C、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教学训练与评价提示 教学训练:我国今年经济发展自主创新取得了哪些成果? 评价提示:列举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实例,成果。 五、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己探究国家经济安全受到的威胁。对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主要靠学生课堂思考,老师加以指点。 师生合作,共同探讨。 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培养探究精神,注重实践能力,并将网络学习作为一种基本的求知手段。 注重培养学生多元智能,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