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教学目的: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珠三角城市化的进程 2理解工业对珠三角城市化的影响 重点: 1工业对珠三角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2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 难点: 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计划课时:3课时 ---- 幻灯片 2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 幻灯片 3---- 幻灯片 4---- 幻灯片 5---- 幻灯片 6---- 幻灯片 7城市化的知识回顾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三、珠江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四、小结及练习 ---- 幻灯片 81.城市化表现 向城市地区集聚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人口和产业 乡村 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促进经济发展 缩小城乡差异 (人口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城市化的含义 ---- 幻灯片 9珠江三角洲地区某地理事物由1_4的历史过程 (1)此过程被称为________。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_________ (4)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出现城市群 不断上升 城市化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城市 郊区 ---- 幻灯片 10早 慢 高 大中小城市的比例比较合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返回 ---- 幻灯片 11 1、珠三角的位置和范围 珠三角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南临南海。 珠三角包括9个市42个县(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面积4.2平方公里,其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广东省的23.4%和31.2%,但国内生产总产值占广东省的70%以上。该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口占全国1/3 。 ---- 幻灯片 12(1)沿河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 (2)沿海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 广州、惠州、东莞、中山、江门 香港、澳门、深圳、珠海 观察,珠三角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 幻灯片 132、珠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 区域中心城市(广.深)的辐射带动作用@ 城乡融合,农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 以核心城市为中 心的城市群体系 ---- 幻灯片 14图中能正确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一般 规律的是(     ) A ---- 幻灯片 15阅读P64材料:“崛起的珠三角城市群”,掌握珠三角城市的特点。 ①城镇人口多,比重高,达70%; ②数量多,密度大; ③城镇经济实力较强; ④外来劳工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电、供水和通信水平居全国前例@ ---- 幻灯片 16活动参与P65 属于 ,以____企业、_____工业为主,生产比较______ 中小 轻工业 分散 珠三角“一镇一品”经济特色 新兴工业区 ---- 幻灯片 17 (1)珠三角“一镇一品 ”的专业镇经济,每个乡镇集中力量生产一种或两种产品,在分散专业化经营的情况下,实现规模生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使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从而促进了珠三角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使珠三角的 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例。 ---- 幻灯片 18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 (1)深圳的位置:广东省南部,南临香港 (2)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国家政策、科技 (3)成就:中国内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也是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 返回 ---- 幻灯片 19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发展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扩大经济腹地 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在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势下,发展了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业和制造业,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 发展空间不足工业资源有限 ---- 幻灯片 20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3、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 幻灯片 21返回 ---- 幻灯片 22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 幻灯片 23三、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 幻灯片 24活动参与P70珠三角城市化问题: 1、噪声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影响社会治安;产生贫困问题。 2(1)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珠三角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质量,如改善大气质量、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 幻灯片 25(2)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展模式, 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形成等级有序、结构 合理的城镇体系,可以充分增强区域中心城 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珠三角城市化进程, 城市发展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 差距。 (3)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一方面可以 缓解大城市中心压力、减轻或避免城市化进 程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会促进城市向科技 方向发展,促进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最终把 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建成一个“最具活力的大 规模科技中心”和“新经济时代的珠三角经 济旗舰”,构筑新经济时代珠港澳一体化的珠 三角城市经济区。 ---- 幻灯片 26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主要有: ①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噪声污染) 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③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 ④社会治安、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 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以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 护 和 治 理 城市 环 境 ---- 幻灯片 27 (1)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主要有:占用大量耕地,城市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水污染水源、土壤,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固体垃圾占用土地等,影响农村的生产、生活领域。 (2)但城市化进程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城市周围形成了面向城市这一市场的郊区农业。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逐渐代替农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城乡差别日益缩小。 活动参与P71城市化对农村的影响: 返回 ---- 幻灯片 28A重复建设突出 B人地矛盾加剧 C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D产业的升级换代速度较快 1、下列不属于珠三角城市化问题的是: 课堂练习: ---- 幻灯片 292、现在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 政策,其目的是: 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 B提高公共汽车公司的经济效益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 D抑制私人出租车况 ---- 幻灯片 30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措施是: A增加城市数量,扩大城市职能 B扩大城市规模,加强城市管理 C增加住房和道路的建筑面积 D分散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 幻灯片 314、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 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 量繁殖,使水体呈现出红、紫等色,并对 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 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 D赤潮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 幻灯片 325、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珠江口 B杭州湾 C辽东湾 D莱州湾 6、深圳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地理位置 B政治因素 C交通因素 D科技因素 7、我国加入WTO后,成为影响深圳 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 B旅游 C交通 D环境 ---- 幻灯片 338、珠三角近二十多年来的城市化速度较 快,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人口迁移 B经济发展 C人口增长 D自然条件 9、河流是影响城市分布的重要因素。 下列城市分布受河流影响相同的是: A上海 B南京 C重庆 D广州 10、下列城市分布受河流影响相同的是: 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重庆 ---- 幻灯片 34参考答案: 1D 2C 3D 4D 5A 6B 7A 8B 9AD 10CD ---- 幻灯片 35工 业 化 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人口向城市集中 人的观念、生活方式转变 大量占用耕地 城镇和工业过密 环境污染严重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问 题 城市化进程 城乡一体化 城市群体系 ---- 幻灯片 36(2)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出现,对于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会带来哪些影响?)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出现在很 大程度上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它促进了经济发展、科技发达和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但城市分布过于密集和接近会带来城市本身和周围地区环境质量的下降,如城市本身用水、用电困难,用地紧张、污染集中且加剧,交通拥挤等,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反过来又制约经济和社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幻灯片 37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对外联系。 气温适中,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河网密布,河湖众多,径流丰富,为城市工农业生产与生活提供充足水源和较好的航运条件。 交通便利 位于长江三角洲 位于中部高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长江与京杭运河 五大湖 矿产资源与能源缺乏 丰富的煤铁资源 ---- 幻灯片 3832.(12分)案例分析 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近十几年来,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发展,“基塘”的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甚至出现大片出售、出租土地等现象。 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2)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发生了什么深刻变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2分),气候高温多雨(2分),河流众多、水网稠密(2分)。 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农村城镇化发展较快,农业生产逐步转向为城镇提供农副产品,所以向蔬菜等商品农业发展(2分)。农业土地价格也随着城镇化速度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大大提高(2分);生活水平的改善也导致劳动力价格大幅提高,因而土地出现商品化现象(2分) ---- 幻灯片 39改革开放后,“珠三角”与“长三角”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快、投资环境佳的两大区域。结合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从省级行政区划上看,两地区有差异:“珠三角”各地同属广东省;“长三角”各地属 、 、 。 (2)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政策一一改革开放。但也略有区别:“珠三角”主要是 _________政策;“长三角”主要是 _______ (政策)。分析“珠三角”该项政策制订的主要依据: 。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发展经济特区 浦东开发 地处东南沿海,对外联系便利,邻近香港、澳门,地处侨乡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 ---- 幻灯片 40(4)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两地区的城市化速度近十几年都很快。试简述城市化的主要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造成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其主要的方向是 、 ,形成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但近两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B.沿海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C.由于两地区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D.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从内地到沿海 从农村到城市 BCDE ---- 幻灯片 41---- 幻灯片 42四川 云南 贵州 湖南 江西 福建 广东 海南 香港 澳门 广西 泛珠三角”又叫“9+2”,“泛珠三角”计划是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1个地区合作,共谋发展。 返回 ---- 幻灯片 43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风 返回 ---- 幻灯片 44---- 幻灯片 45---- 幻灯片 46---- 幻灯片 47---- 幻灯片 48---- 幻灯片 49---- 幻灯片 50①是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加强地域分工; ②是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 ③是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实现共享; ④是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乡环境; ⑤是建立和完善区域内的协调合作机制。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民工流,对民工输入地和输出地都有巨大影响。 ---- 幻灯片 51---- 幻灯片 52产业集群 是指大量专业化企业及其相关支持机构在一定范围内聚集并结合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根植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一种经济发展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聚为产业集群提供基础,产业集群则是产业集聚的可能和理想的发展前景。美国企业战略权威迈克尔·波特指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国家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上,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产业集群优势。   产业集群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市场开拓优势、扩张优势.佛山市是广东形成产业集群最早、产业集群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 幻灯片 532、中国城市化区域差异显著,出现了多种区域城市化模式 (1)大地带之间城市化的差异 建国后,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全国城市化水平和增长速度都较低。由于国家建设和投资重点在中西部,东部地区城市比重大幅度下降,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在沿海首先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投资重点也转向东部沿海,城市化的龙头又回到东部地区。 (2)省区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根据各省市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可将全国划分为四种类型区: 第一类包括京津沪等直辖市。 第二类是建国以来国家重点建设的资金密集型工业区。 第三类是二、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地区。 第四类是冀、滇、等城市化水平在20%以下的典型农业大省。 3、形成了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化区域模式 珠江三角洲属于外向型城市化,其特点是:外资是城市化的主力,以小城镇和小城市的发展为主导,港澳地区投资的导向效应而导致城市化。 温州模式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小城镇为依托。 辽中南地区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城市化。 4、中小城镇在城镇总人口构成中的比重上升。 ---- 幻灯片 54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B.沿海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C.由于两地区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D.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返回 BCDE 返回2 ---- 幻灯片 55 1、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产业体系不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议案认为,珠三角地区电子、医药、建材等行业产值均居全国之首。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中国的石化行业、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基本沿长江流域和环渤海地区建设,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对中国重工业投资方面的项目,基本也集中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岛等地。目前,珠三角地区钢材、原煤、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不到3%。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不少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且区域布局同构化严重,为此,提升产业层次,进行区域整合是必由之路。而在这个过程中,将出现大量新的投资机遇 2、人才资源不够雄厚长江三角洲集中了全国众多的科技与教育力量,特别是上海、南京、杭州汇集了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1999年,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每百万人拥有1·13个高校和5·39个研究机构,而广东每百万人只拥有0·69个高校和4个研究机构。 3、经济辐射能力较弱 腹地较小影响经济辐射能力,经济辐射能力较弱。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上的优势,上海从我国近代以来就对全国形成扇面辐射,在长江流域溯江而上,辐射到包括中上游的整个流域地区。沪宁高速公路的开通、京沪铁路的提速,也进一步加强了上海对全国的辐射力;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看,上海主动推动与江苏、浙江直到安徽的协调合作,形成区域整合优势。相对而言,珠三角地区到目前为止主要还是自成体系,对周边辐射不够。而当前,跨国公司投资中国,首先会考虑对中国市场的辐射能力。 4、营商成本逐渐提高 珠三角地区营商成本逐渐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减弱趋势。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珠三角地区的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都在迅速提高,相对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已不占优势。 5、各自为政协调不力 区域内的整合与协调力度机制不完善,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逐步走向经济一体化,上海龙头地位明确,其他地区围绕上海进行资源的整合和调配。在政府层面,上海、江苏、浙江已经有了常务副省长(常务副市长)之间一年一度的定期交流。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地区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甚至是无序竞争的状况。 ①技术应用型人才缺乏导致经济发展质量偏低。尽管相对其他地区而言,珠江三角洲区域具有人力资源和技术上的优势,但从经济发展来看,还存在着劳动者素质偏低、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 ②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技术改造迟缓。用于技术改造和高科技研究开发的资金投资严重不足。这种投资状况不利于企业技术改造,更不利于核心技术的创新,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在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层次上运行。 ③人才分布不合理,使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矛盾。三类产业中人才比例大约为1:8:7,由此导致其产业结构总体失调,比例失衡。一方面,第一产业作为基础产业,技术开发和应用人才过少,影响其健康发展,削弱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第三产业作为优质产业,因缺少技术应用和开发型人才,导致产业含量不高,发展速度迟缓。于是,出现了一种“双约束”效应。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④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较差,生态平衡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由于过分偏重经济增长和眼前效益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经济高增长变成了以牺牲子孙后代生存条件为代价的低效益增长。 ⑤技术开发水平落后,产品技术含量偏低,企业的创新能力差。据有关资料显示,珠江三角洲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30%左右,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到45%,前者只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43%和38%,后者只及发达国家的56%~75% ---- 幻灯片 56(1)由于许多民工来自农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因此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除民工素质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民工落地生根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也影响了企业的用工。 (2)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找工作的人也就少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生活成本高,尽管绝对工资可能比其他地方高,但相对工资却比较少,因此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3)在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方不尊重民工,使得劳资关系紧张,民工最终选择退出;民工在城市处于边缘地位,社会对其存在有形和无形的歧视,导致一些民工离开了城市;今年粮价上涨,农业收益提高,也吸引了民工留在农村。 这么多年过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可是民工的薪酬水平没能得到同步的推进,工资10年不涨,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不够,应有的科研程度不够,制造业陷入低层次、低价格、低利润的怪圈;中国制造产品出口创收不够 在此次“民工荒”的惊呼声中,技能型、高素质岗位人才的缺乏,也凸现了我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足。于是出现了“珠三角地区6000元月薪难觅高级技工”的情况。 一直以来,企业都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发展战略,造成了三个直接恶果: (1)第一,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太便宜,厂家不愿意投资更新技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2)第二,由于认准了廉价劳动力的战略优势,对劳工的既有权利就存在严重的忽视; (3)第三,把民工看同石油一样,看成是一种“自然资源”,而且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平时并不加以培养,在需要时招纳,不用则随手扔掉。 ---- 幻灯片 572003年11月底全国外出务工农民达到9800万人,珠三角加工制造类企业的工人缺口高达200万人。  位于珠三角东部的东莞市号称“世界制造业名城”,年吸纳外来民工500万人以上。东莞从2003年开始就遭遇缺工问题。据今年初东莞市政府的调查显示,2004年,东莞缺工的确切数字是30万左右,严重缺工的主要有电子、玩具、制衣、电脑、制鞋等行业。为留住工人,珠三角的制造企业加薪成风,劳动力成本上涨已成定局。“农民工”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力明显放大。 前,珠三角一些扛不住劳动力成本一再升高压力的企业,已在考虑将生产线和工厂迁移到成本较为低廉的内地,而在本土仅留下总部和研发、营销等部门。泛珠合作范围内的江西、湖南、广西、四川等省区,由此成为珠三角制造业实现升级转型、再造竞争力的广大腹地。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大规模产业的迁移,但是已经出现了这种动向。一部分鞋厂开始将鞋面部分的加工转移到湖南、江西等省份,因为鞋面加工受劳动力的影响最大。去年,江西省信丰县实际引进内资15.3亿元,其中七成以上来自珠三角地区,在县工业园就业人数达到3万多人。 ---- 幻灯片 58返回1 ---- 幻灯片 59 在微观层面上,对无序的城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而10年来的“诸侯割据”令佛山市城市规划无从通盘考虑,产业布局也无法协调发展。佛山、南海两市交界处的“断头路”,市内区号不同带来的电话通讯成本增加,还有佛山市石湾区和南海市南庄镇陶瓷产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使当地人抱怨尤多,同时也削弱了佛山地区的竞争力。 大佛山不是简单的经济总量的相加,而是确立了全局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在交通、城市规划等方面,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统揽全局;在资源共享、能源配置等方面,可以寻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资源、人力、物力的浪费,有效封堵了各自为政的藩镇经济,对五区经济的融合、共同抗击变幻莫测的经济风云有着积极的意义。 (2)推进交通设施整合与建设。3月15日,遍布全市的43个收费站被撤消28个; (3)贯通五大城区的“佛山城巴”也在同一天投入运营,结束从佛山城区到南海、顺德、三水、高明要坐长途车的历史。 (4)电话号码升8位在12月6日凌晨实现,顺德和其他四区统一区号为“0757”,从此同城话费按长途标准计算的怪诞现象一去不复返 (5)这十大工业园区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以其为主导的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簇群化发展的现代工业格局。 (1)有利于佛山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和规模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 ---- 幻灯片 60(1)城市分工与产业整合混乱,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近来在长三角正在逐步形成经济一体化,各地自觉地认识到上海的龙头老大地位,开始进行各自资源的整合和调配,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定位和分工。而珠三角的城市功能定位不是很明确,产业趋同性十分明显,很多是以低成本、科技要求不是很高的制造业,县域之间经济协作不是很强,导致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缓慢。这种县域经济的“战国纷争”造成资源的浪费,无法形成整体力量,使其整体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发挥受到影响 (2)缺乏特色经济,城镇化建设步伐不快 长三角的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就在于发展该地区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得很好,能够发挥各县域的优势和专长。而珠三角县域产品、产业结构的趋同矛盾未得到根本解决,传统农业和工业在多数县仍占主导地位。原有的特色正逐渐失去优势,新的特色产品、优势产业不多,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和品牌,致使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比不上长三角。 (3)长三角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苏州、杭州、宁波为次中心的城市带,城镇体系等级齐全,城镇规划质量较高。与此相对,珠江三角洲无论在城镇的规划质量,布局的合理性,城市功能的发育方面,都还存在一定差距 ---- 幻灯片 61制糖业、罐头 食品业 服装、印染、金属 制品、塑胶制品等 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 返回 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工业、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化转型,形成了高起点的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体系,高标准、大规模的第三产业以及竞争力较强的主体产业群。此外,在交通、通讯、金融、信息咨询、高科技、旅游、文化和对外交流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综合优势。 ---- 幻灯片 6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地理孕育了机会,历史创造了机会,政治催生了机会。 ①独特的地理优势:这里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毗邻港澳,有天然海道良港,对外贸易方便。 ②优越的人缘优势:这里是全国较大的侨乡之一,在港澳台和海外的侨胞达10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利于招商引资。 ③较强的互补性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资本、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成本过高,市场容量小;澳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发展空间狭小;珠江三角洲的自然、人力资源丰富,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吸引了内地大量廉价劳动力和技术人员,加上其经济的辐射作用,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④经济后发展优势:与港澳和发达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属于后发展地区。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且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改革开放2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翻了几番,同时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和产业条件及对外开放整体化经济结构。 ⑤人才和技术优势:由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较高的经济待遇,吸引了内地大批各式各样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了它特有的技术、人才优势。近年来,广东省获得的专利技术占全国专利总数的50%左右,其中80%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 幻灯片 63Fanhui ---- 幻灯片 64---- 幻灯片 65---- 幻灯片 66---- 幻灯片 67---- 幻灯片 68---- 幻灯片 69---- 幻灯片 70---- 幻灯片 71----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