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
幻灯片 2 ………三年7考 高考指数:★★★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
幻灯片 3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居住地
----
幻灯片 42.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前。
(2)“二战”后。
欧洲
____________
大批
集团性
美洲、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
定居减少
短期流动增加
发达国家
----
幻灯片 53.国内人口迁移
(1)古代:受脆弱的_________、战争、_________等影响而
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
农业经济
自然灾害
有计划
有组织
户籍管理
改革开放
----
幻灯片 6【点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
幻灯片 7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
因素,有时__________也会起作用。
2.经济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交通和通信等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_________、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气候
自然灾害
经济发展
社会变革
----
幻灯片 8 国际人
口迁移
经济
----
幻灯片 9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问题导引】
1.请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2.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其原因是什么?
----
幻灯片 10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自然环境因素。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
的方向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
幻灯片 11(2)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迁移。
②交通和通信: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人口迁移的障碍,促进了人口迁移。
----
幻灯片 12(3)社会因素。
①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②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
幻灯片 13③政治因素。
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
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
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
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如一战、二战、当代局部
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
移
----
幻灯片 14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
幻灯片 15【对点演练1】(2011·海南地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2)题。
(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
幻灯片 16(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中数据的变化判读人口流动的特点,根据东部沿海人口比重的变化判断出人口流动的方向并分析出其形成原因。
----
幻灯片 17【解析】(1)选A,(2)选C。第(1)题,由材料可知,我国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反映出人口流动规模扩大的现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比重的上升是由人口迁入所致;伴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中西部地区人口的迁出并不意味着人口的减少。第(2)题,现阶段引发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内地与沿海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人口的流动。
----
幻灯片 18 人口迁移的影响
【问题导引】
1.人口的大量迁入对我国东部地区会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量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
幻灯片 19 主要掌握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析如下:
1.对迁入地的影响
----
幻灯片 202.对迁出地的影响
----
幻灯片 21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
幻灯片 22【对点演练2】(2011·福建文综)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1)、(2)题。
----
幻灯片 23(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
是( )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
幻灯片 24【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从解读人口迁移统计资料入手,分析迁移人口数量变化、迁入人口的文化素质、不同年龄构成等因素对该市造成的影响。
----
幻灯片 25【解析】(1)选C,(2)选B。第(1)题,具体分析如下:
----
幻灯片 26第(2)题,从统计表中可知,大量劳动力的迁入,同时也伴随着0~14岁的学龄儿童迁入,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农民工所关心的重要事情,因而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为中小幼教师,解决学龄儿童教育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幻灯片 27【变式备选】(2010·上海地理)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
幻灯片 28概述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
幻灯片 29【解析】性别比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标准。从图1中可以看出,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的性别比由原来的200逐渐减小为100左右,表明该地外来人口中的男女比例趋于合理,给该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好处。由图2 可知,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有利于郊区城市化。
----
幻灯片 30答案:图1: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图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部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部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
----
幻灯片 31 人口迁移统计图表的判读
【典例】(2011·广东文综)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
幻灯片 32(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
幻灯片 33【思路点拨】解答该题思路如下:
(1)看曲线:对照迁入率和迁出率两条曲线,分析判断人口的变动情况,抓住一个关键词,即“持续”;明确两个概念,即“机械增长率”、“净迁入量”,学会从两条线的差值,看这两个数据的变化。
(2)用结论:从两曲线可以判断人口迁入远多于迁出,结合我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即可判断为经济发达地区,四个选项中最有可能的就是上海。
【答案】(1)D (2)A
----
幻灯片 34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是曲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在判读分析该类图示时,一般采取“读轴-看线-抓点”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
幻灯片 351.读轴 即明确横轴(自变量)、纵轴(因变量)各是什么,弄清含义,做到读图识变量。如上面例题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迁入、迁出所占比重,说明迁入和迁出随时间而变化。另外要注意从材料或图名中获取一些信息,名称中可能隐含有重要信息。
----
幻灯片 362.看线 采用“先分后合”法,先看各曲线的变化趋势,弄清自变量是如何影响因变量的,从而领会曲线表示了什么,曲线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做到“看线理关系”。再综合分析各曲线之间的关系,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上面例题中,随年份的变化,迁入率曲线波动上升,迁出率波动下降,从而推断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
幻灯片 373.抓点 即抓住曲线上的一些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通常是解题的突破口,充分领会其含
义,做到“抓点求突破”。另外这些特殊点通常会与人口数据计算联系在一起,考查计算能力,要注意把握纵、横坐标提供的单位数值,采取“垂线法”,即从某点向纵横坐标作垂线。如上面例题中,我们可以用“垂线法”判断出1997年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数值(图中A、B),观察判断出净迁入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年份,即1997年最小,2008年最大。
----
幻灯片 38----
幻灯片 39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据此回答1、2题。
1.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广东省的常住人口由全国第三变为第一;而河南省则由第一变为第三。导致两省人口地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可能为( )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人口出生率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的迁移
----
幻灯片 402.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我国四地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发生了如下表所示的变化,造成四地区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国家政策 B.婚姻家庭
C.经济因素 D.自然灾害
----
幻灯片 41【解析】1选D,2选C。第1题,广东省为东部发达省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迁入的人口较多;河南省社会经济条件较东部落后,迁出的人口较多;人口的流动导致了两省人口位次的变化。第2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常住人口比重在上升,而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常住人口比重下降较大,这说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有大量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流动;导致我国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流动的原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条件好,收入高。
----
幻灯片 423.(2012·临沂模拟)下图为2010年某市外来常住人口流向变化图,该市外来常住人口流向的变化将会( )
A.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
B.解决中心城区环境污染问题
C.使城市服务范围缩小
D.使中心城区的第三产业大量向郊区转移
----
幻灯片 43【解析】选A。外来常住人口流入郊区的数量增多,有利于郊区的城市化发展;由于仍然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流入中心城区,因而不能解决中心城区环境污染问题,更不可能使中心城区的第三产业大量向郊区转移。
----
幻灯片 444.(2012·中山模拟)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的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据图分析,“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
幻灯片 45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D.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解析】选B。根据“人口机会窗口”期的概念可推知,我国大约在1990年前后到达,该时期人口负担系数较小,社会负担较轻,更利于经济的发展。
----
幻灯片 465.(2012·保定模拟)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幻灯片 47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解析】选D。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移民到该国,说明该国就业条件好,收入高,因而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
----
幻灯片 486.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
幻灯片 49----
幻灯片 50(1)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状况呈现出常住人口_____,户籍人口______的特点。
(2)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分别是____
和_____。
(3)影响上海市常住人口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等。
(4)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各两点)
----
幻灯片 51【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仔细读图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变化主要与人口的迁移(机械增长)有关,户籍人口的变化主要与人口的自然增长有关。第(3)题,上海市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发达,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第(4)题,人口的迁入有利于上海市的就业与经济发展,但会加重各种城市问题。
----
幻灯片 52答案:(1)数量不断增多 变化不大
(2)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 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
(3)经济因素 科技因素
(4)积极影响:①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②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带来的问题:①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②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
幻灯片 53【方法技巧】人口统计图的判读程序
统计图一般可依据下列程序阅读: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读图名在于知道统计图反映的内容,坐标则反映出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值的大小(单位),读图名与坐标是读统计图的基础。读数据一要读全,二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准确地从数据中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特征。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