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
----
幻灯片 2最新考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幻灯片 3本节目录
----
幻灯片 4太阳
逆时针
顺时针
----
幻灯片 54.轨道与速度
----
幻灯片 6【点拨】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
幻灯片 7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__________。目前,黄赤交角是_________。
(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四季和五带。
黄赤交角
23°26′
南北回归线
----
幻灯片 8【点拨】 春分日和秋分日的区别
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
幻灯片 9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一般状况(以北半球为例)
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②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
幻灯片 10(2)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全球昼夜平分
----
幻灯片 11【点睛】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运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③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④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⑤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
幻灯片 12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_______。
(2)季节变化
降低
北回归线
南半球
南回归线
北半球
----
幻灯片 13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
白昼最长
3、4、5
回归线
热带
----
幻灯片 14考点一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知识精析]
1.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种数据间的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
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
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
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
幻灯片 15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
----
幻灯片 16【点睛】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
幻灯片 17[对点演练]
1.读图,完成(1)~(2)题。
----
幻灯片 18(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
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
幻灯片 19解析:第(1)题,若EF为赤道,则与EF垂直的线段为地轴,从图中可以看出晨昏线和地轴夹角为20°,P为北纬70度,即70°N及其以北出现极昼,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太阳直射点在20°N及其以北,也就是太阳直射范围20°N~23°26′N。第(2)题,黄道平面EF与地轴PO段夹角POF为70度,则黄赤交角为20度,黄赤交角变小,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缩小,即福州冬季离太阳直射点距离变小,气温升高;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缩小,即寒带缩小,故北温带范围变大。因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的晨昏圈的回归运动范围也变小,这会导致悉尼夏季的昼长变小。
答案:(1)C (2)A
----
幻灯片 20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知识精析]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四看”: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如下图所示:
----
幻灯片 21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
幻灯片 22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如下图所示)。
----
幻灯片 23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4.日出日落方位——看昼长(或季节)
(1)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2)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
幻灯片 24【点睛】 图解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
幻灯片 25[对点演练]
2.(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
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
----
幻灯片 26解析:(1)6月上旬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结合材料该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可推知该地昼长约为14小时,排除A、D选项;北冰洋沿岸纬度高,昼长远远大于14小时,C项错误,地中海沿岸在北半球中纬度昼长最接近14小时,B项正确。(提示:夏至日40°N昼长为14时51分)(2)日出、日落方位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阳光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答案:(1)B (2)C
----
幻灯片 27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应用
[知识精析]
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
幻灯片 282.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1)一般情况下,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纬度和所求地点纬度间的纬度差。
(2)极昼时寒带地区子夜太阳高度=(所求地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90°。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
幻灯片 29(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
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
房屋朝北。
----
幻灯片 30(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
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如右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
幻灯片 31(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
幻灯片 32(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
幻灯片 33[对点演练]
3.(2011·高考安徽卷)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
图,完成(1)~(2)题。
----
幻灯片 34 (1)该地可能是( )
A.刚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南缘
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2)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
影响有( )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幻灯片 35解析:(1)从题干“冬夏正午日照”以及图中信息可知,冬夏正午太阳高度差为46°52′,且冬夏正午时太阳均在南方天空,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从上述分析可以排除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南缘、巴西高原,故“北美洲五大湖地区”是正确答案。(2)从地球运动的角度看,从冬至到春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减小,排除②,进而可以排除A、B、D项,故C项正确。
答案:(1)D (2)C
----
幻灯片 36光照图的判读与绘制
典例应用
(2012·高考四川卷)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1)~(2)题。
----
幻灯片 37(1)由图文信息可知( )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2)图示时刻( )
A.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
幻灯片 38【答题流程】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从文字中获取信息
从“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可获取“图中经度范围是从20°W向东到160°E”的信息。
从“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可获取“MN为晨昏线”
的信息。
从“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可获取“该季节的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的信息。
(2)从图中获取信息
----
幻灯片 39【标准答案】 (1)C (2)B
----
幻灯片 40方法技巧
光照图的判读要关注“一向、两线、三关系、五点”的判读.
1.一向——地理自转方向
----
幻灯片 412.两线——晨线、昏线
图1
(1)晨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是球面大圆,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2)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
如图1中 。
(3)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
如图1中 。
----
幻灯片 423.三关系——点线关系、面面关系、角度关系
(1)点线之间的关系
①晨昏线与纬线相切于晨昏北(南)点。
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
②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如图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如图3中AB),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
a.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为二分日
图2
----
幻灯片 43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判断为二至日
图3
③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④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之和
始终等于90°(互余)。
----
幻灯片 44(2)面面关系
①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66°34′。
②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
晨昏圈平面与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
③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与赤道面呈23°26′的夹角。
(3)角度关系
①二至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23°26′。
②二分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0°。
----
幻灯片 454.五点——晨赤点、昏赤点、晨昏北点、晨昏南点、太阳直射点
图4
----
幻灯片 46(1)晨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
如图4中C点。
(2)昏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
如图4中A点。
(3)晨昏北点:晨线与昏线在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北的点。北点(图4中D点)0时北昼,北点12时北夜(当晨昏北点为0∶00时,其北方为极昼;当晨昏北点为12∶00时,其北方为极夜)。
----
幻灯片 47(4)晨昏南点:晨线与昏线在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南的点。南点0时南昼,南点12时南夜。
(5)太阳直射点:即日心和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如图4中B点)。太阳高度为90°。地方时为12∶00。它与晨赤点、昏赤点的经度差为90°。
(6)直射点向北90°为晨昏北点;直射点向南90°为晨昏南点;直射点向东90°为昏赤点(在赤道上);直射点向西90°为晨赤点(在赤道上)。
----
幻灯片 48----
幻灯片 49----
幻灯片 50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