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第12课 两极地区 第二单元 认识区域 ---- 幻灯片 3---- 幻灯片 4---- 幻灯片 5【锦囊】 天文观测选址要求 ---- 幻灯片 6 天文观测台最初多选址在城市的远郊区。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多个国家已经在观测条件更好的南极大陆上设置了天文观测台。因大气层会过滤掉大量珍贵的来自宇宙的信息,故人们又发明了距离地表数百公里的太空望远镜。相对地面天文观测而言,太空望远镜具有视野更广阔,图像更清晰,信息更丰富等优点。 ---- 幻灯片 7---- 幻灯片 8【考点1】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概况 【1—1】 (惠州市2013届一模)2010年6月23日挪威一个探险队从奥斯陆出发,利用一艘帆船成功地环绕北冰洋一周,在10月23日回到挪威,这是人类首次在一个季节里完成环北极航行。航行途中帆船多是在逆风中前进,但他们可以每天接收到的红外卫星图像了解到海上浮冰情况,及时避开险情。 ---- 幻灯片 9---- 幻灯片 10(1) 探险队出发时,摩尔曼斯克昼长为 24 小时,该港口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 小 (大/小),该港常年不冻,主要是受 (北大西洋)暖流 的影响。 (2) 探险队大致向 东 (东/西)航行,途中多在逆风中前进主要是受 极地东(风带) 风带影响,每天接收到的红外图像是通过 遥感(RS) 技术获得的。 ---- 幻灯片 11(3) 北极海路可通航时段越来越长,反映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全球应对此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全球变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改善能源产消结构,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植被,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 幻灯片 12【解析】第(1)题,考查昼夜长短分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定性描述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月23日为夏至日后的第二天,该日北极圈内几乎均为极昼,故探险队出发时,摩尔曼斯克昼长24小时。因摩尔曼斯克、北京均在北回归线以北,且摩尔曼斯克的纬度比北京高,故无论是哪一天,其正午太阳高度均比北京低。摩尔曼斯克港虽然纬度高,但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影响,使其终年不冻,成为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不冻港。 ---- 幻灯片 13第(2)题,考查极地俯视图的方位判断、风带分布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图中航线前进方向,可确定探险队大致向东航行。因往东航行,故遭遇的逆风方向为偏东风,即极地东风带。接收红外图像强调的是地理信息的获取,主要依赖遥感技术(RS)。 ---- 幻灯片 14第(3)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及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北极地区因海冰众多,难以通航。但随着全球变暖,海冰融化越来越多,便使得北极海路可通航时段越来越长。对于全球变暖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三个途径: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 ---- 幻灯片 15【1—2】 (河北省五校联盟2013届第一次联考)读下图,回答(1)~(3)题。 ---- 幻灯片 16---- 幻灯片 17(1)N资源的分布( ) ①低纬度地区缺失 ②范围有季节变化 ③主要在高纬和高山地区 ④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幻灯片 18(2)N资源( ) A.属于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B.随科技发展储量可增加 C.可能因全球变暖而减少 D.被南美洲各国广泛利用 ---- 幻灯片 19(3)图中废物漂移方向( ) A.受中纬西风带的影响 B.沿北大西洋暖流流向 C.改变国际海洋运输航道 D.由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 ---- 幻灯片 20【答案】(1)B (2)C (3)A 【解析】第(1)题,考查全球冰川分布。该资源在两极地区最多,结合两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可判断其为冰川。读图可知低纬的高海拔地区会存在冰川;读图可知南极地区的冰川覆盖面积多于北极地区;排除①④。第(2)题,考查冰川作为水资源的属性。因全球变暖将使冰川融化,数量减少,C选项正确。第(3)题,考查洋流成因。图中废物由东亚漂向北美,结合其纬度可知废物是由北太平洋暖流携带而行,而形成北太平洋暖流的主要原因是中纬西风带。 ---- 幻灯片 21【考点2】科考胜地——南、北极地区 【2—1】 (丽水2012届一模)由于北极冰加速消融,北极不再寂静。下图为挪威探险家Ousland为见证北极冰消融于2010年6月23日到9月23日沿图示航线。读图完成(1)~(2)题。 ---- 幻灯片 22---- 幻灯片 23(1)关于Ousland在此次航行中的叙述,可信的是( ) A.从甲到乙的探险途中遇到了大量浮冰威胁 B.大部分行程是顺风航行 C.沿途不断遇到大型运矿船 D.看到漂浮海冰上的北极熊同伴相残 ---- 幻灯片 24(2)北极不再寂静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极航线的开辟,海底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B.世界各国为争夺海洋资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冲突 C.北极考察等活动急剧增多,打破了原生态的平静 D.冰川大规模融化使海底火山、地震等地质活动进入活跃期 ---- 幻灯片 25【答案】(1)D (2)C ---- 幻灯片 26【解析】第(1)题,考查北极科考沿途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甲乙段深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遇浮冰威胁可能性极小;此次航行主要沿北冰洋边缘往东前行,主要受极地东风的影响,故大部分行程是逆风航行;目前北冰洋沿岸未进入商业航行阶段,故不可能经常遇到大型运矿船;A、B、C选项错误。因全球变暖,海冰锐减,北极熊的食物短缺加剧,不惜残杀同类,D选项正确。 ---- 幻灯片 27第(2)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目前北极航线仍处于尝试当中,暂时没有对北冰洋海底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也就不存在为争夺海洋资源的国家之间的冲突;冰川融化是外力作用,而海底火山、地震等地质活动是内力作用,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故A、B、D选项错误。 ---- 幻灯片 28【2—2】 (闵行区2013届一模)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尽可能保持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应该是( ) A.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 B.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 C.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验性开采 D.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发 ---- 幻灯片 29【答案】B 【解析】A选项不利于人们对南极洲的了解,进而不利于南极洲的保护。因南极洲环境脆弱,C、D选项将会破坏南极洲的生态环境,亦不利于南极洲的保护。故A、C、D选项错误。 ---- 幻灯片 30【考点3】 天文观测选址要求 【3—1】 (虹口区2013届10月调研)读下图,回答问题。 ---- 幻灯片 31在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有( ) ①可连续观测时间长 ②大气稀薄、干燥、洁净 ③海拔高,离太阳近 ④风速小,大气湍动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幻灯片 32【答案】B 【解析】考查天文观测选址要求。虽然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但相对日地距离而言,南极洲几千米的海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排除③。 ---- 幻灯片 33【3—2】 (2012·江苏卷)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 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 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 海拔高,空气稀薄 、 污染小 ;该地在 极夜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 幻灯片 34【解析】本题考查天文观测的主要因素——大气透明度的影响因素,及天文观测的适宜时段。一般来说,大气层越稀薄则透明度越高;晴朗天气比阴雨天的透明度高;大气中尘埃颗粒少时大气透明度高。故大气透明度应从天气晴朗、大气稀薄、尘埃颗粒少三方面进行分析。夜间因无阳光干扰而天文观测效果好。昆仑站位于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可24小时不间断的进行观测。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