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第6课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非 第二单元 认识区域 ---- 幻灯片 3---- 幻灯片 4---- 幻灯片 5【锦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 幻灯片 6---- 幻灯片 7【考点1】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概况 【1—1】 (2013·新课标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 幻灯片 8---- 幻灯片 9(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答案:(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答案: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 幻灯片 10(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答案: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答案: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 幻灯片 11【解析】第(1)题,维多利亚湖地处东非高原,海拔较高,为高原上的盆地地形,由图可知该湖只有北部通向尼罗河,故地形较封闭;尼罗河由南向北流,故维多利亚湖向北流入尼罗河,可推出维多利亚湖到尼罗河地势由高到低,结合图例可知尼罗河上游还有瀑布,阻挡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第(2)题,由材料“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可推出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 幻灯片 12第(3)题,由材料可知尼罗河鲈鱼是体型较大的肉食性鱼,可推出该鱼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第(4)题,由材料“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和“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可推出尼罗河鲈鱼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兴起,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 幻灯片 13【1—2】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2届第二次联考)下面右图是左图中比拉姆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1)~(2)题。 ---- 幻灯片 14(1)每年比拉姆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其影响因素是( ) A.地势 B.洋流 C.人类活动 D.太阳直射点移动 ---- 幻灯片 15(2)由比拉姆向北,随纬度逐渐升高,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变化是( ) A.两个多雨期的时间间隔变长 B.两个少雨期时间间隔变长 C.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少雨期 D.过渡成一个多雨期两个少雨期 ---- 幻灯片 16【答案】(1) D (2) C 【解析】第(1)题,考查气候类型及成因。图示信息显示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也移动。1月份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东北信风控制,风由高纬吹向低纬,且来自陆地,降水少;8月份,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控制,同样带来的水汽少;5、10月份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较多。第(2)题,比拉姆向北是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因此只有一个多雨期和少雨期。 ---- 幻灯片 17【考点2】南非 【2—1】 (2013·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幻灯片 18(1)根据上图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答案: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位于非洲大陆南端,三面临海,成为海上交通要道(海运条件优越)。 非洲一些产金国面临着金矿开采难度加大,设备落后,成本提高等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矿业企业积极参与了非洲矿产开发的合作项目。 ---- 幻灯片 19(2)填表说明,中、非矿业企业在金矿开发中是如何实现合作共赢的? 答案:①资金(技术;设备);②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黄金产量)。 ---- 幻灯片 20【解析】第(1)题,要回答两个问题:纬度优势、位置优势。纬度优势即热量、光照;位置优势无外乎交通。答题时要注意“说明”。第(2)题,材料中已经说明一些非洲产金国面临设备落后,成本提高的问题,则很容易得出中国要提供设备或资金;开采、加工黄金能力提高后自然提高产金国的产金量和经济效益。 ---- 幻灯片 21【2—2】 (河北省唐山市2012届高三模拟)下图示意的是某大陆南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 幻灯片 22(1)该区域甲、乙两地年降水差异较大,其影响因素主要为( ) ①纬度 ②植被 ③地形 ④洋流 ⑤盛行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2)丙地的降水应主要集中在 ( ) A.3月~5月 B.6月~8月 C.9月~11月 D.12月~次年2月 ---- 幻灯片 23(3)图示乙、丙两地的自然景观分别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 D.热带稀树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幻灯片 24【答案】(1)D (2)B (3) A 【解析】第(1)题,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 甲地受南非高原的阻挡且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水较少;乙地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且沿岸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降水量较大。第(2)题,考查气候特征。丙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半球冬季是6月~8月。第(3)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丙是地中海气候,所对应的气候植被类型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幻灯片 25【考点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3—1】 (广东省湛江一中2012届高三模拟)非洲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 幻灯片 26---- 幻灯片 27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遭受罕见大旱,并引发了严重的荒漠化,致使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前后有20多万人因饥饿而死亡,千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场惨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荒漠化防治运动。   ---- 幻灯片 28材料二 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 幻灯片 29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 ---- 幻灯片 30(1)分析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答案:自然因素:萨赫勒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引发了严重的荒漠化。人为因素: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定居牧业经济的转化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必然导致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草场生态环境破坏,荒漠化加剧。 ---- 幻灯片 31(2)绘制示意图说明你对萨赫勒地区人口、荒漠化与贫困问题三者关系的理解并试着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行的措施。 答案:人口增长过快,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加剧的恶性循环(如图)。如果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与实行环境整治同时进行,恶性循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 幻灯片 32【解析】第(1)题,考查荒漠化的原因。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既有气候干旱的自然因素,又有过牧过垦的人为因素。第(2)题,考查人口、粮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本区荒漠化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环境、贫困和发展问题的内在联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