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一部分 能力提升战略 第一部分 能力提升战略 ---- 幻灯片 2战略一 步步为营——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 幻灯片 3【战略总评】 地理新课标的《考试说明》,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所有试题的命制都体现了这四方面,因此,强化学生四大基本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关键所在。 ---- 幻灯片 4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典题例证]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a、图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 幻灯片 5(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 幻灯片 6[技法点拨] 高考试题中的地理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蕴藏在题干和文字材料中,有的蕴藏在地理图像和表格中,有的蕴藏在试题的设问中,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试题中所有文字和图表,关注组成试题的所有文字信息,关注图像中各种符号信息和注记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试题中的有用信息。具体方法如下: ---- 幻灯片 7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解读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试题的文字材料,一边阅读一边将材料中的关键词标出,特别是有关时间、空间和地理事物特征的信息,如例1,从题干中“原产澳大利亚……能大量吸收地下水”。可获取“桉树适宜生长________________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对__________的吸收能力特别强”等信息。从“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统称‘速生桉’”,可获取桉树生长快,对水的需求_____的信息。 终年高温多雨 地下水 大 ---- 幻灯片 82.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题时一定要认真读图,重点从图名、图例、图中的经纬度、海陆分布、注记、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几方面入手读图。 天然次生林 灌丛 沼泽 沼泽 减少 降低 减少 ---- 幻灯片 93.从试题设问中获取解读信息 解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设问,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明确试题要求回答的程度,是简述、分析、描述、概括等;注意设问中的限定性词语,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等等。如例1:第(1)问,是“分析原因和过程”,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与山坡上天然次生林和灌丛与植物的____________有关,它可以源源不断地补给沼泽;其过程:天然次生林和灌丛截留大气降水,减缓__________,增加雨水_____,形成地下水,补给沼泽。第(2)问是“分析变化及原因”,图中其他植被变化从图中可知是__________和_____退化,_____ 萎缩;原因与桉树大量吸收_______有关。 涵养水源 地表径流 下渗 天然次生林 灌丛 沼泽 地下水 ---- 幻灯片 10第(3)问是“简述理由”,用桉树发展造纸可从______供应、增加_______,创造___________,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说明。第(4)问,是“从降水条件,简述不适宜种植的原因”降水条件差异可从________类型方面分析。 原料 就业 经济效益 气候 ---- 幻灯片 11[应用提升] 1.(2013·孝感统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斐济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是南太平洋地区的交通枢纽。人口86.8万,面积1.8万多平方千米,由332个岛屿组成。该国农业主产甘蔗、椰子等经济作物。该国出产优质硬木和松木,有金矿,还有少量铜、银资源,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金枪鱼。 ---- 幻灯片 12材料2:下表为苏瓦和楠迪的气候资料统计表。 ---- 幻灯片 13材料3:下图所示的维提岛是斐济群岛的主岛,也是该国基础设施最完善、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该国重要城市以及大多数第一、二产业和旅游业基础设施均位于此岛。 ---- 幻灯片 14(1)描述维提岛的地形地势特征,并说出判断依据。 (2)描述维提岛的气温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3)填表比较苏瓦与楠迪降水的差异并简析原因。 (4)根据图文材料,分析该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 幻灯片 15[技法点拨] 一、从文字背景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材料1中可获取斐济的位置资源、经济等信息,从而可知该国第二产业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工业,以________为主的矿产开采和加工工业,以及劳动密集型工业。第三产业可以发展热带海岛风光为主的________业和以海岛为中心的____________业。 以农产品 矿产品 旅游 交通运输 ---- 幻灯片 16二、从图表中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1.从材料2中可获取苏瓦和楠迪的气温和降水特点。从而可知,维提岛的气温特点,苏瓦和楠迪的降水差异。 2.从图中可获取维提岛的纬度和经度信息,由此可知该岛位于热带,受东南信风带影响。同时从河流上可知该岛的地势特征,从海拔上可知该岛的地形特征。第(1)问,描述地形特征,可从地形地势两方面回答,并以图中河流流向和海拔上寻找依据。第(2)问描述气温特点,可从温度高低、年变化方面回答,并从纬度和海陆位置方面分析。第(3)问比较降水差异,从降水多少和季节分配上分析。第(4)问从资源劳动力等方面分析二、三产业发展方向。 ---- 幻灯片 17能力二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典题例证]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1)~(3)题。 ---- 幻灯片 18(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3)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 幻灯片 19[技法点拨] 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称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该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已有知识与题目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认识和说明问题。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 幻灯片 20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复习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更要特别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 在具体分析地理现象时,要注意地理原理的正确选择和合理解释及地理原理和地理现象的有机衔接,避免出现机械的生硬搭配。如上题中第(1)题实际上是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结合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知影响其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这些知识必定靠平时复习时的储备和整理。 地形 ---- 幻灯片 212.以常考知识为依托构建考点模板 在长期复习和大量的考试中会发现有很多原理与重要问题经常出现,对这种高频知识或问题要善于归纳和整理。这不同于前者简单的储存,而是更重视对这种知识和问题进行有效的开发、分解或聚合,形成多用常用的答题“模板”,便于检索,随时调用,使其在新问题上也可以共享,是待命的“常规武器”,以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如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落差,流速,水能资源。 上题中第(2)题,考查了影响降水的因素,在复习时应建立以降水为主的答题模板,如影响降多少的因素,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知识,图中四地降水多少首先从冬夏季风____差异入手,然后分析_____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 地形 ---- 幻灯片 223.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也就是把与热点问题有本质联系的主干知识迁移、重组、整合到一起,形成能够多角度分析热点问题、具有综合思维价值的知识新体系。既点明主干知识的核心内容,又注重揭示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更强调以热点为中心形成多角度、多系列、抱成团的知识新体系。这有利于考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主干知识,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把分散知识转化为组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在遇到新情景时能自然顺畅地用得上活知识,从而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 幻灯片 23[应用提升] 2.(2013·浙江五校联考)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幻灯片 24(1)图中由C到B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 (2)C地干旱次数较少,而且此地沼泽分布较多,试分析该地多沼泽分布的自然原因。 (3)A地虽然处在湿润地区,但干旱发生次数较多,试分析其原因。 ---- 幻灯片 25[技法点拨] 在解题中如何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解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设问内容,然后根据设问内容联想回忆与设问有关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解,最后调动和运用这些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解决问题。 第(1)问是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的问题,以中国东北地区植被分布图为载体。从图中可知C为森林,B为草原,故从C到B体现了以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其基础为水分。 第(2)问是考查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可从C地的纬度气候、地形、地势、河流,冻土等方面分析。 第(3)问,考查干旱多发的原因,A处位于湿润的云贵高原地区,其干旱次数多可从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 ---- 幻灯片 26能力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典题例证]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 幻灯片 27(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亚利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 幻灯片 28[技法点拨] 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要准确地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 这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前提,而理解、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关键。地理现象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必须准确把握事物的规律和原理,才能正确表达事物现象,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特征。上题中第(1)问中阻碍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因素,导致多瀑布。 地形 ---- 幻灯片 292.全面思考,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提高概括能力 阐释事物的能力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显示着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阐释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提高概括能力,首先掌握好课本知识,在课堂学习中,培养简明、扼要的回答问题的能力;其次综合复习时要寻找资料和素材,锻炼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思路,逐步形成综合能力。如上题中第(2)问,鱼类的生长繁殖离不开适合其生长繁殖的_______条件和丰富的_______条件,即有水有食物就能满足其生长繁殖。 水域 饵料 ---- 幻灯片 303.注意把握描述和阐释的表述技巧 回答时要点全面、表述完整、层次分明、语言规范,要用词恰当、准确,特别要注意使用地理术语言简意赅。紧扣试题要求描述,首先要有针对性,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和理解地理名词概念,切忌问东答西,要依据资料和图表。描述最好有实地观察,但在实际考试中只能依赖试题中的文字叙述或图表数据,要通过仔细读图、推敲文字,准确说明地理特征。观察细致、全面,描述要准确、到位,粗枝大叶往往丢分。 ---- 幻灯片 31[应用提升] 3.(2013·江西师大临川一中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面两图为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 幻灯片 32材料2:下图为该大城市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图. (1)据材料1描述该大城市的发展特征。 (2)据材料1中的右图,说明该大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 (3)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该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幻灯片 33[技法点拨]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原理和规律,关键是从图表文字资料中获取有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解读,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然后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 第(1)问,从材料1中可知该大城市农业人口数增多,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建成区面积增大。 第(2)问,从材料1中的右图可获取耕地面积减小,建成区面积增大等信息,由此可知大城市规模扩大,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花卉蔬菜等种植面积,同时会造成农业用地紧张。 第(3)问从材料2中可获取城市中心降水量、径流总量、地表径流大于郊区平原,地下径流小于郊区平原的信息,由此可知城市中心会出现内涝等问题。解决措施可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 ---- 幻灯片 34能力四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典题例证]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 幻灯片 35图a 图b ---- 幻灯片 36(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 幻灯片 37[技法点拨]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四项能力目标强调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核,体现了思维过程的程序性和层次性,即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发现并提取有效信息(明确考查意图)——调动和运用知识,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运用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地论证问题,并在论证问题中体现创新思维”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可见,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是在前面三项能力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重要能力。因此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幻灯片 381.观点明确,表述清晰 “学习有用的地理”,即要提高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利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问题时,有许多与当今时政联系密切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用正确的观点,旗帜鲜明的清晰表达出来,并用于论证和探讨问题过程之中。如上题(3)中,亮明观点,攀枝花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要把它打造成“避寒之都”还必须具备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等环境条件。 ---- 幻灯片 392.逻辑严密,追求论证观点与表述内容上有机结合 论证和探视问题是地理综合能力的最高要求,是考生运用所学基本地理原理和基本规律,综合分析、论证现实问题的具体实践。该类题目往往要求考生能对构成事物整体的各种因素和现象进行表述,对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性因素进行完整地说明;能认识事物产生、演变的规则和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和阐释,最终做到论证观点和表述内容上的有机结合。如上题中钢城攀枝花的发展,导致空气质量变差,与地形封闭,气流下沉,空气稳定有机结合。 ---- 幻灯片 403.掌握一定的论证技巧 具备了以上方面的基础和能力之后,具体的论证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技巧,也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论证方式。 (1)针对性论证:主要是针对“区位因素的分析”“采取的对策”等的论证策略,这类试题在论证类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解释性论证: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有结果,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在试题中往往以分析“原因”“成因”“规律”“特征”等的形式出现。如上题“分析攀枝花1月份气温较高的原因”。 ---- 幻灯片 41(3)判断性论证:这类试题没有直接呈现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先做一个判断,然后论述判断的理由,形成论点、论据相结合的完整的论证过程。 (4)评价性论证:主要是对“利弊”“优劣”“重要性”“影响”等的评价。 (5)比较性论证:主要是对不同地域、不同事物、不同现象特点、过程和原因的辨析、对比。 (6)推理性论证:对于某些内容并不是很熟悉,但试题中又提供了充足的地理问题,考生可以根据试题信息进行推理论证。 ---- 幻灯片 42[应用提升] 4.下图为某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下表为图中甲地7月21~24日气象资料统计表。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 幻灯片 43(1)描述图示区域的气候特征。 (2)读表,说出这几日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的名称,并简述判断依据。 (3)你是否赞同在该河道两侧铺设防渗膜?说明理由。 ---- 幻灯片 44[技法点拨] 第(1)问是描述图示地区的气候特征。要从图中经纬度信息入手确定图示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然后描述出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即可。第(2)问是结合表中资料判断该地天气系统,从表中可知气温逐渐降低,风向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由此可知为冷锋天气系统。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首先是亮明观点,然后是围绕观点,列出能说明该观点的论据。 ---- 幻灯片 45一、选择题 (2013·浙江五校联考)人口密度又称为人口的数学密度,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人口生理密度指适合于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农业密度表示一地区内农民数与总的农田数的比例。读表回答1~2题。 单位:人/平方千米 ---- 幻灯片 461.上述四国国土不适合发展农业的土地比例最大的是(  ) A.埃及        B.荷兰 C.美国 D.日本 2.上述数据说明(  ) A.荷兰比日本更缺少农业用地 B.四国中荷兰与美国国土中农业用地比例差距最大 C.四个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美国 D.埃及与荷兰两国农业用地的缺乏程度相差最大 ---- 幻灯片 47(2013·苏北四市调研)读下图,回答3~4题。 ---- 幻灯片 48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厚 D.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 4.喜马拉雅山上有大量石灰岩分布,说明该地区(  ) A.目前变质作用强烈 B.曾经地势低洼 C.有过强烈的火山喷发 D.冰川广布 ---- 幻灯片 495.(2013·吉林3月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该湖除北部委内瑞拉湾沿岸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外,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 500毫米以上。湖泊东部的奥里诺科河水能蕴藏量大,流域面积8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25万,人烟稀少。 ---- 幻灯片 50---- 幻灯片 51(1)分析马拉开波湖“湿”“热”的原因。 (2)说明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你认为奥里诺科河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水电,请说明理由。 ---- 幻灯片 52---- 幻灯片 53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