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 四 单 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课前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知识点一 设计1 设计2 第 一 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创新演练·大冲关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不同生产力条件下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的差异。 3.运用案例分析法,说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 时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幻灯片 5---- 幻灯片 6 一、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 人类可以直接从 获得,并用于 和 的物质与能量。 自然界 生产 生活 ---- 幻灯片 72.分类 可再生 人类 ---- 幻灯片 83.共同特征 (1)分布的 。 (2)资源间的联系性。 (3)数量的 。 (4)利用的发展性。 不平衡性 有限性 ---- 幻灯片 9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采集 种植 ---- 幻灯片 10数量 质量 质量 数量 质量 数量 ---- 幻灯片 11较小 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 退化 污染 ---- 幻灯片 12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 幻灯片 13再生能力 长远利益 子孙后代 开源节能 环境保护 ---- 幻灯片 14 教材P83表4-1-2探究 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有何变化? 提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依赖性越来越小。如生产力水平提高使得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替代性资源不断被发现,资源的利用范围不断扩大。 ---- 幻灯片 15 2.工业文明时期与采猎文明时期相比,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与规模有何差异?为什么? 提示: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范围与规模扩大。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多对资源需求量扩大,科学技术发展为资源大规模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了条件。 3.采猎文明时期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因此对环境的破坏性大;而工业文明时期相反,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与采猎文明时期相比,工业文明时期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同时,在资源利用过程中,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导致环境恶化。 ---- 幻灯片 16---- 幻灯片 17 自然资源来源于自然环境,尽管多种多样,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其特征也影响了其开发利用,具体分析如下: ---- 幻灯片 18---- 幻灯片 19----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1---- 幻灯片 22可再生资源的分布都有地带性规律 这种说法不全面。土地、水、生物等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各地水热条件的影响,其分布一般具有地带性规律。而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多受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制约,一般不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 ---- 幻灯片 23  判断某些物质或能量是否属于自然资源 凡是自然资源都必须同时具有自然属性(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即天然)和经济属性(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即有用),二者缺一不可。例如,石油是自然资源,但由石油加工获得的汽油、柴油、煤油等就不能称为自然资源;再如,雷电等尽管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具有自然属性,但由于目前仍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也不属于自然资源。 ---- 幻灯片 24---- 幻灯片 25分析材料中划横线部分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 幻灯片 26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其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做题时,先通读材料,把握住标注①~④的特点,结合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的要求,联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回答。回答问题时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答案] 反映出的自然资源共性特征自上而下依次是:数量的有限性 分布的不平衡性 资源间的联系性 利用的发展性 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自上而下依次是: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因地制宜 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 提高科技水平,挖掘开发潜力 ---- 幻灯片 271.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2)题。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再生资源可循环再生,取之不尽 B.矿产资源的开发潜力是有限的 C.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其分布也 是有规律的 D.受水热条件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分布都具有明显的 区域分异规律 ---- 幻灯片 28(2)下列资源中,与其他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 系特别明显的是 (  ) A.煤炭          B.铁矿 C.森林 D.石油 解析:第(1)题,可再生资源可循环再生,但它们都有一定周期,一定时间内、一定地区内,资源数量都是有限的;随着科技进步,任何资源的开发潜力都是无限的;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影响,分布受地质规律制约;某些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第(2)题,可再生资源之间联系性尤为突出。 答案:(1)C (2)C ---- 幻灯片 29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作用不同,以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为例分析如下: ---- 幻灯片 30---- 幻灯片 31---- 幻灯片 32---- 幻灯片 33---- 幻灯片 34我国土地资源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对策 ---- 幻灯片 35---- 幻灯片 36 [例2]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曲线表示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 A.a——原料       B.b——土地 C.c——劳动力 D.d——技术 ---- 幻灯片 37 (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解析]  第(1)题,在工业文明阶段,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影响较大的是技术因素。第(2)题,区位即位置,是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影响。 [答案]  (1)D (2)D ---- 幻灯片 382.你知道吗?土壤妈妈最近生病啦!人们实行“塑料地 膜”技术,把大片的塑料地膜当温室,用上一年都破碎了,就扔到土壤里。可是,这种塑料是土壤妈妈不能消化的呀,吃到肚子里会胃疼的!同时化肥使用过多会使土壤板结,改变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妈妈无法“呼吸”,生 “肺病”。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 幻灯片 39(1)下列有关土壤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 都是制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B.土壤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C.土壤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利用途径可进一步拓展 D.土壤资源的分布规律不受水热、生物条件制约 解析:土壤资源属于土地资源的一部分,其数量是有限的,但利用途径可进一步拓展。 答案:C ---- 幻灯片 40(2)就材料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问题出现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阶段 B.该问题表明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该问题反映出地膜、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土壤退化和 土壤污染 D.由于土壤有自净能力,土壤污染不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出现在工业文明阶段,反映出地膜、化肥的大量使用或使用不当会导致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 答案:C ---- 幻灯片 411.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的表现及产生的问题 ---- 幻灯片 42---- 幻灯片 43 2.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时,要对其保护和促进再生,使后续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至少达到目前的水平;二是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在实现合理开发的同时,要找到能够代替它们的新资源。 ---- 幻灯片 443.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征、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 幻灯片 45 [例3] (2010·山东高考)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下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 ---- 幻灯片 46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重庆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如第三产业的发展、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新兴工业等。第(2) ---- 幻灯片 47题,从图中可知,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水电的比重较低。当地天然气、水能资源丰富,今后应降低煤炭比重,增加水电和天然气比重。 [答案] (1)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 (2)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 幻灯片 483.阅读下列漫画,完成(1)~(3)题。 ---- 幻灯片 49(1)漫画中的行为属于滥采导致耕地减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漫画中的行为会导致矿产资源短缺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漫画中的人类行为具有关联性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幻灯片 50解析:读漫画可知①为非法开采矿产资源;②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工业污染;③为水资源紧缺;④为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采。 答案:(1)D (2)A (3)C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