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专题二 第一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归纳·整合·串联 专题·迁移·发散 专题一 检测·发现·闯关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 幻灯片 5---- 幻灯片 6---- 幻灯片 7---- 幻灯片 8 (1)搜集资料是分析区域差异的基础。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有重点地搜集。搜集的资料必须能反映区域的区位特点、环境特点、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人地关系特点等。搜集资料的方法有两种(见下表): ---- 幻灯片 9---- 幻灯片 10 (2)在对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以及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比较时,要注意分析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同时归纳出不同区域的共同性。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如下表所示: ---- 幻灯片 11---- 幻灯片 12---- 幻灯片 13---- 幻灯片 14 定性的方法是分析区域差异最为古老也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具有高度选择性,即经过比较选择重要的或有意义的地理事物进行描述和说明;定量的方法必须以大量的数据为基础,数据可通过观测、统计、模拟、假设等多种手段获得,定量分析需要借助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和计算方法;影响全局的重大课题,常用综合的方法。 (3)分析区域差异的目的是对区域发展进行评价,并制订区域发展的规划,以进一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幻灯片 15 [例1] (2011·天津高考)下图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 幻灯片 16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 A.c          B.d C.e D.f ---- 幻灯片 17 [解析] 第(1)题,考查了我国不同区域的突出自然环境特征,意在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理解能力。由图可知,ab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温差大,降水少,草原较少;b生态功能区位于河西走廊,地表并不崎岖;f生态功能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并不少;ce生态功能区的晴天多,光照充足,但c地区多风沙;d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北北部山区,g生 ---- 幻灯片 18态功能区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区气候都较湿润,且都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第(2)题,考查了我国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突出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根据图中的相对位置可知,e生态功能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区,该地区地势高,蒸发、下渗量较小,地表多湿地,将此地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涵养水源。 [答案] (1)D (2)C ---- 幻灯片 19---- 幻灯片 20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 幻灯片 21---- 幻灯片 22---- 幻灯片 23---- 幻灯片 24 另外,我国东、中、西部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这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1)东部经济地带产业结构中,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经济地带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2)东部经济地带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中部经济地带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西部经济地带以重型产业为主。 ---- 幻灯片 25 [例2]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图甲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乙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1)~(2)题。 ---- 幻灯片 26---- 幻灯片 27(1)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 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 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 幻灯片 28 (2)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 (  )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 [解析] 第(1)题,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中,西部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东部地带人口最稠密、城市化水平最高。第(2)题,由图乙读出比重可得出结论。 [答案] (1)D (2)B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