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一、大气圈的组成 底层大气组成及作用 1、干洁空气 2、水汽 3、固体杂质 思考:为什么强调是底层大气的组成? 备注: http://www.zxxk.com/ ---- 幻灯片 2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主 要 作 用 主要 成分 次要 成分 水 汽 固体杂质 大气组成 干 洁 空 气 O3 N2 O2 CO2 2、大气成分的作用 ---- 幻灯片 3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 高层大气 ---- 幻灯片 4阅读课文P37,归纳各大气层的基本情况: 大气 分层 气温垂直变化 规律 原因 空气 运动 天气 现象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 大气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随高度增加气温迅速升高 地面是直接热源,离地越高气温越低 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对流运 动显著 平流运 动为主 复杂 多变 天气 晴朗 与人类关系 最密切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 线,为人类生存环 境的天然屏障;大气 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有若干电离层能 反射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信有重 要作用 无 备注: http://www.zxxk.com/ ---- 幻灯片 5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表现形式: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 幻灯片 6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选择性) ---- 幻灯片 7(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 特点: 云层、较大尘埃 无选择性 思考:对比晴朗和多云的白天哪一个温度低? 多云的白天,大气及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减少了来到地面的有效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较晴天低。 晴朗的白天云少,大气的云层薄,削弱太阳辐射的能力较弱,所以到达地面的有效的太阳辐射的较多,所以气温较高。] ---- 幻灯片 8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 具有选择性 ---- 幻灯片 9 共性 削弱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 ⑴有选择性 ⑵吸收的能量少 ⑴无选择性 ⑵多云和多固体颗粒时反射多 ⑴有选择性 ⑵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散射 水汽、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 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 夏季,白天多云, 气温不会太高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十字路口的指示灯不用蓝色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幻灯片 10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面增温 大气吸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 幻灯片 11简述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原因? 低纬地区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而且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 ---- 幻灯片 12动脑思考: 1、为什么阴天的天空呈现灰白色? 2、为什么阴天的夜晚比晴天的夜晚要暖和一些? 3、飞机为什么一般在平流层飞行? 4 、为什么说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 5、云层在大气受热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6、如果没有大气层,气温日较差会如何变化? 7、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 幻灯片 13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海水的颜色主要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即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造成的。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复合而成,七色光波长长短不一,从红光到紫光,波长由长渐短,其中波长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穿透能力强,最易被水分子所吸收。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穿透能力弱,遇到纯净海水时,最易被散射和反射。又由于人们眼睛对紫光很不敏感,往往视而不见,而对蓝光比较敏感。于是,我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出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如果打一桶海水放在碗中,则海水和普通水一样,是无色透明的。 ---- 幻灯片 14随堂练习 例:深秋时节,华北地区的农民常用烟熏防御霜冻,其主要原理是烟尘能 ( ) A.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烟幕能将地面的霜融化 C.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保温效应 D.烟幕本身的热能直接传给大气 C ---- 幻灯片 15随堂练习 例: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原因是 ( ) A.海拔高,距太阳近 B.空气洁净,大气的污染程度小 C.海拔高,地球引力小 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D ---- 幻灯片 16三、大气的运动 ---- 幻灯片 17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大气运动的类型: ---- 幻灯片 18由于冷热不均造成的空气环流 ---- 幻灯片 19 冷热不均是导致对流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对流实验: ---- 幻灯片 20A B C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等压面 1010 1006 1008 (百帕) 备注: 课件6:热力环流的形成① (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密度不均) 问题:1、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冷热程度是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总结:太阳光普照大地,地球的形状造成各地的太阳高度不一样,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各地的温度冷热不均。问题2、冷热不均对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后总结:如图,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BC两地受热少,空气收缩下沉。  ---- 幻灯片 21 A B C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思考: A、B、C三地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 1010 1006 1008 (百帕) 备注: 课件6:热力环流的形成① (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密度不均) 问题:1、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冷热程度是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总结:太阳光普照大地,地球的形状造成各地的太阳高度不一样,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各地的温度冷热不均。问题2、冷热不均对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后总结:如图,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BC两地受热少,空气收缩下沉。  ---- 幻灯片 22 A B C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思考:A、B、C三地近地面及高空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如何变化? 1010 1006 1008 (百帕) 备注: 课件6:热力环流的形成① (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密度不均) 问题:1、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冷热程度是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总结:太阳光普照大地,地球的形状造成各地的太阳高度不一样,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各地的温度冷热不均。问题2、冷热不均对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后总结:如图,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BC两地受热少,空气收缩下沉。  ---- 幻灯片 23 A B C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思考:A、B、C三地近地面及高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如何变化? 1010 1006 1008 (百帕) ---- 幻灯片 24 A B C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思考:同一高度的气压差异使空气在水平方向如何流动? 1010 1006 1008 (百帕) 备注: 课件6:热力环流的形成① (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密度不均) 问题:1、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冷热程度是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总结:太阳光普照大地,地球的形状造成各地的太阳高度不一样,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各地的温度冷热不均。问题2、冷热不均对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后总结:如图,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BC两地受热少,空气收缩下沉。  ---- 幻灯片 25高低气压的判断: 1、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 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 2、不同地点气压的比较必须强调同一水平面(同一高度): 等压线上凸:高气压 等压线下凹:低气压 ---- 幻灯片 26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冷热不均 空气 垂直 运动 空气 水平 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根本 原因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1010 1006 1008 (百帕) 备注: 课件6:热力环流的形成① (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密度不均) 问题:1、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冷热程度是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总结:太阳光普照大地,地球的形状造成各地的太阳高度不一样,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各地的温度冷热不均。问题2、冷热不均对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后总结:如图,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BC两地受热少,空气收缩下沉。  ---- 幻灯片 27练习一: 1、下图是等压面和大气热力环流垂直剖面示意图,图中所示正确的是: 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地势的高低起伏 B.冷热不均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地球自转的地转偏向力 ---- 幻灯片 28 海陆风 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海风) 海风 ---- 幻灯片 29 海陆风 海边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陆风 地图册24页:山谷风 ---- 幻灯片 30 城市热岛环流 1.城市地面气压与郊区相比是 气压。 2.城市近郊区风向是 。 3.A、B两处哪个更适合建设水泥厂? 练习二 ---- 幻灯片 31备注: 课件11: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通过设问转入第2部分的学习 )        1、风看得见、摸得着吗?  2、你能感着得到风的存在?  3、你能说出10个带风字的成语吗? 风暴,世路风波,惹出风波.风波迭起.风采动人.风餐露宿,沦落风尘.风尘仆仆.风驰电掣,风吹草动.风吹浪打.风吹雨打.风刀霜剑.风度大方.学者风范.风风火火,风风雨雨,风骨可鉴.名胜风景,风和日丽.风花雪月.风华绝代.风华正茂.风景秀丽.风卷残云.风口浪尖.久经风浪.风里来雨里去,风流才子.风流倜傥,风流人物,风流韵事,风马牛不相及,精神风貌,风靡一时.风木之悲.风平浪静.风起云涌.风声鹤唳.久经风霜.风俗习惯..风俗人情.风调雨顺.风土人情.雷厉风行.风行一时,风言风语.风雨交加.风雨飘摇.风雨同舟.风雨无阻.风云突变.风景名胜 ---- 幻灯片 32气压梯度与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008 1010 1006 (百帕) 高压 低压 等压线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备注: 课件12:水平气压梯度力(认识等压线及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作用) 问题1、等压线及其与等压面的区别:在同一水平面上(同一高度)气压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压线。把(一定高度)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 问题2、气压梯度的概念:对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来说,有的地方气压高,有的地方气压低。这样,在地区之间就出现了气压差。我们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问题3、水平气压梯度力:表示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变化情况,所以也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问题4、风的形成: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问题5、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线的。如果没有受到其他外力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作加速运动。 问题5、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等压线愈密集,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也越大。 ---- 幻灯片 33(百帕) 地转偏向力: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与风速成正比。 北 半 球 高 空 风 的 形 成 备注: 课件14:高空地转风的形成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可以一直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时为止。大气沿着等压线流动,即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 幻灯片 34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取决于地表的粗糙程度 北 半 球 近 地 面 风 的 形 成 备注: 课件15:近地面风的形成 (在实际大气中,特别是近地面的风,还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弱风速。因此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有一个夹角) ---- 幻灯片 35三 力 作 用 下 的 受 力 分 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 (直接原因)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大气受力分析 风向与等压线关系 高层大气 近地面大气 备注: 课件15:近地面风的形成 (在实际大气中,特别是近地面的风,还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弱风速。因此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有一个夹角) ---- 幻灯片 36 4、读等压线图, V代表 A点 近地面风向,回答下列各题: (1)F1是 , 它垂直于 , 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2)F2是 。 (3)F3是 。 (4)本图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判断依据是? (5)B、C何处风力较大?为什么? 980 985 990 995 · A V F1 F2 F3 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B C 南半球 风向偏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边 C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 幻灯片 37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 A.地球自转偏向力 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面冷热不均 2.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B.风力大小与摩擦力无关 C.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与风向无关 D.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的 3.高空大气的方向主要取决于 ( ) A.地转偏向力 B.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C.摩擦力和气压梯度力 D.无规律可循 练习: C A B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