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一节 课前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创新演练·大冲关 设计1 设计2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第三章 知识点三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1.了解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受损生态系统的含义。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 特征。 3.学会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动 态平衡过程,以及生态系统的形成 过程。 ---- 幻灯片 5---- 幻灯片 6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种群 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 在一起,形成种群。 2.生物群落 在一个区域内 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群落。 集合 所有不同 ---- 幻灯片 7 3.生态系统 (1)概念:生物群落及其 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2)组成: ①生物成分: 、消费者和分解者。 ② 成分:阳光、 、水分、 等。 环境 生产者 空气 温度 非生物 ---- 幻灯片 8 二、生态平衡 1.概念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的 、各种群的 和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都处于 的状态,这种持续性的动态平衡叫生态平衡。 2.特征 (1)生物的 和 的比例相对稳定。 (2)能量和物质的 与 保持平衡。 (3)食物链结构复杂、互相交叉形成 。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 。 种类 数量 相对稳定 组成 数量 输入 输出 食物网 营养关系 ---- 幻灯片 9 三、受损生态系统 1.成因 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 2.表现 原有的 被打破;系统的结构、 发生障碍,形成 或恶性循环。 动态平衡 功能 波动性破坏 ---- 幻灯片 10 一、教材P42图3-1探究 1.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里所有的犬鼠是不是一个生物种群? 提示:是。因为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说出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提示:生产者:草。消费者:犬鼠为一级消费者;鹰为二级消费者。 ---- 幻灯片 11 二、热点探究 3.许多动物爱好者往往选择春暖花开之时到景区去放生,对此专家特别提醒:别好心办坏事。“放生”不是爱心的表现吗?为什么会好心办坏事呢? 提示:一方面放生的动物有可能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另一方面,这些动物身上携带的疾病也很容易成为外来入侵物种。而一旦外来物种迅速繁殖,由于没有天敌,会逐渐发展成为“优势种”,破坏当地生态安全。 ---- 幻灯片 12---- 幻灯片 13 1.生态系统的含义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是一定区域内生物群落(包括生命系统)和其生存环境(包括非生命系统)的集合。(如下图所示) ---- 幻灯片 14 2.生态系统的组成 任何一种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物成分按它们获得能量和物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等是非生物成分(生物的生存环境)。 ---- 幻灯片 15 3.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1)食物链: 食物链是指通过食物关系把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连接起来。任何食物链都是以绿色植物为基础的。 ---- 幻灯片 16 (2)食物网: 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以食物关系为基础的,它们成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 幻灯片 17生物多样性与食物链的关系 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作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构成中的一员,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依存关系。食物链(网)靠生物的多样性来维持,任何一种生物的减少或消失,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整个链(网)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生物种群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越稳定。 ---- 幻灯片 18 [例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1)文字中的翠鸟在其所属生态系统成分中是__________,食物链中是__________。 (2)文字描述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吗?说明理由。 ---- 幻灯片 19 [解析] 生物个体和生物种群都是一种生物,但数量存在差别,个体指一个生物体,种群则是同一种生物体在一定空间内的集合。判断某物质结合是否属于生态系统的关键是看其是否包含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答案] (1)生物个体 (次级)消费者 (2)是。文中有生物成分(苇秆、鱼、翠鸟)和非生物成分(水),加上隐含的大气、阳光、分解者、养分等成分,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 幻灯片 201.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4)题。 (1)该图中的各地理要素可以构成一个 (  ) A.生物个体        B.生物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 幻灯片 21(2)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区域中的各种生物可构成的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条 食物链 (  ) A.2 B.3 C.4 D.5 (4)该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包含__________类生物种群(  ) A.2 B.3 C.4 D.5 ---- 幻灯片 22解析:第(1)题,图中既有生物成分,又有非生物成分,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第(2)题,图中的植物①利用太阳能、水、土、空气等非生物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是生产者。第(3)题,图中显示出的食物链是植物—害虫—青蛙—蛇—鹰和植物—兔—鹰两条。第(4)题,该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植物—害虫—青蛙—蛇—鹰,包含5类生物种群。 答案:(1)D (2)A (3)A (4)D ---- 幻灯片 231.生态平衡的含义 (1)表现: ---- 幻灯片 24(2)特点: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 (3)过程: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 幻灯片 25特点:循环流动、数量不变。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 ---- 幻灯片 26 图中最大的方框代表整个生态系统;每一部分的方框大小代表生物所固定的能量。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把能量输出系统以外,不能被生态系统重新利用;同时,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幻灯片 27[例2] 读“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别是什么? (2)补画图中缺少的箭头。 (3)如大量捕杀青蛙,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4)由上可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应在种类和__________上保持相对稳定,以维护__________。 ---- 幻灯片 28 [解析] 第(1)、(2)题,水稻利用水、土、光等非生物物质合成有机质,属于生产者;害虫直接以水稻为食,青蛙以害虫为食,间接以水稻为食,它们都属于消费者;水稻、害虫、青蛙的排泄物和遗体均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说明它们是分解者。第(3)题,大量捕杀青蛙后,害虫因天敌数量大量减少而数量大增,最终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产。第(4)题,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靠其自身的调节作用实现的,但这个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开发自然资源的程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生态失衡。 ---- 幻灯片 29 [答案] (1)生产者:水稻。消费者:害虫、青蛙。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略。(水稻指向害虫和细菌、真菌;害虫指向青蛙和细菌、真菌;青蛙指向细菌、真菌;细菌、真菌指向水、土、光) (3)害虫大量繁生,水稻减产或绝产。 (4)种群数量 生态平衡 ---- 幻灯片 30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70年,在美国开巴高原467平方千米的土地范围内,生活着4 000多头鹿,同时有少量美洲狮和狼在此活动。人们为了繁殖更多的鹿,便开始捕杀狮子和狼,到1924年,这两种肉食动物几乎绝迹,鹿群迅速繁殖到10万头。可是经过两个年头,鹿群减少到6万头,到1939年只剩下1万头。 ---- 幻灯片 31(1)写出开巴高原上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24年鹿群迅速繁殖、数量大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狮和狼绝迹以后,鹿群数量又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该食物链上狮和狼的主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32解析:食物链是以初级生产者为起点的。生态系统内部成分的改变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引起系统的改变。生态系统自身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1)草→鹿→狼和狮 (2)狼和狮被大量捕杀,鹿群失去天敌 (3)鹿群数量太多,破坏了草场,因饥饿而死 (4)控制鹿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 幻灯片 33 受自然和人为的干扰后导致正常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使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障碍,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这就是受损生态系统。 受损生态系统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环境问题,就是正常的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形成了受损生态系统,是当今世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主因。 ---- 幻灯片 34 ---- 幻灯片 35 [例3] 阅读有关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1990年以前,草场丰厚,1994年草场开始退化,但牲畜比前四年还多,它们只能以啃食草根为生。1999年时,草场开始沙化,黄沙飞扬;黄河的河床升高,河流干涸,湖泊消失一半。上世纪70年代,位于青海省境内的玛多县,森林茂密,为当时全国第一首富县,人均100多头牲畜。到了上世纪90年代 ---- 幻灯片 36末,人均牲畜只有十几头,成为全国贫困县。那里的老百姓守着三江源头,却没有水喝,只得买水喝。栽种树苗因缺水而成活率低。由于草场退化,鼠害成灾,每公顷有4 000多个鼠穴,鼠穴相连,加剧了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1998年长江发大水,与该地区森林被毁、乱采滥挖、水土流失有密切关系。 (1)上述材料中至少涉及到哪几种生态系统的恶化? (2)上述材料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3)要想恢复三江源地区原有的生态环境,你有何建议? ---- 幻灯片 37 [解析] 本题以“三江源”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破坏及恢复知识。第(1)题,从材料中:草场的破坏、湖泊的干涸、森林的破坏可知生态系统恶化的种类有三种。第(2)题,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其生态系统能承受的范围内,这样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3)题,认真阅读材料,分析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进行解决。 ---- 幻灯片 38 [答案] (1)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 统。 (2)人类应当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各种生物资源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的发展,不能盲目开垦及开发利用。 (3)①退耕还林,治理鼠害;②合理放牧,人口迁移。 ---- 幻灯片 393.西双版纳天然林面积减少导致了一系列严重后果。据此完   成下列问题。 (1)森林破坏以后引发的不良连锁反应是什么? (2)森林破坏以后可能产生的具体后果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受损生态系统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我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由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森林破坏,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产生生态环境问题。 ---- 幻灯片 40 答案:(1)森林减少→生态退化→部分物种消失→气候变化→森林减少。 (2)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和森林病虫害增多、恶性杂草繁生、温差发生变化、降水减少、相对湿度下降、雾日趋少、环境日趋恶化。 ---- 幻灯片 41----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