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差异性 ---- 幻灯片 2返回目录 考情实录 ---- 幻灯片 3返回目录 专题概览 ---- 幻灯片 4 ► 命题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例1【2013•安庆联考】图5–1为我国某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全磷(TP)的水平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图5–1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5  (1)该湖区表层沉积物中全磷的水平分布特征是(  ) A.总体有从湖区四周向湖心递减趋势 B.自湖区西北向东南递减 C.湖区东西部含量低,中部最高 D.湖区南北含量高,中部低 (2)该湖区已成为以大型水生植物过量生长为主的重度富营养化草型湖泊,并向芦苇沼泽→碱蓬盐化草甸→白刺荒漠方向演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整体性特征 D.差异性特征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6  【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 (1)图中等值线数值的递变规律。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7  [解析] (1)A (2)C 第(1)题,根据图中的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知,该湖区表层沉积物中全磷的水平分布总体上从湖区四周向湖心递减。第(2)题,湖泊的演化是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统一变化的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8【考点透析】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表现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9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其相关地区之间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10 【知识链接】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会产生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平衡功能也是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单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11【新题巩固】   【2013•晋中检测】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科学家发现海洋浮游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十分巨大,与陆地上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不相上下。据此完成(1)~(2)题。 图5–2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12  (1)随着全球变暖的日益加剧,科学家提出在海底选择适当区域储存二氧化碳的设想。图5–2为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适宜储存二氧化碳的区域应分布在(  ) A.a附近   B.b附近   C.c附近   D.d附近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13 (2)研究发现,沙尘暴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是抵抗全球变暖的幕后英雄。理由是(  ) ①沙尘洲际运动携带的多种营养成分是浮游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肥料和物质基础 ②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陆地植物 ③沙尘暴所携带的碱性沙尘可以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大大降低酸雨的酸性 ④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带到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形成新的陆地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14  [解析] (1)A (2)B 第(1)题,在海底储存二氧化碳是利用海洋浮游植物来吸收二氧化碳,海洋浮游植物适宜生活在阳光较充足的浅海地区。第(2)题,③是沙尘暴降低酸雨危害的功能,④是沙尘暴的造陆功能,均与“抵抗全球变暖”无关联,故排除③④。沙尘暴将陆地上的营养成分带到海洋,为海洋浮游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料;海洋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进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缓全球变暖。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15 ► 命题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例2 【2013•山东卷】图5–3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1)~(2)题。 图5–3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16  (1)图中②为(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17  【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18  [解析] (1)A (2)D 第(1)题,从图中看,③→②→①体现了以水分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②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地带性植被为草原。①位于贺兰山以西,地表景观为荒漠。第(2)题,从图中看我国东部为森林,西部为草原、荒漠,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为降水量的多少。而影响东部地区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风,越往北受夏季风的影响越小,降水量越少,森林植被分布越窄。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19【考点透析】   1.掌握判定地带性规律的方法 判定地带性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而言,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20 2.明确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区别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主要比较自然带的类型、分布范围及延伸方向等,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21 3.结合实例分析影响非地带性分布的因素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22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23 【知识链接】 (1)自然带: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24【新题巩固】   【2013•咸阳调研】图5–4为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图5–4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25 (1)第34届达喀尔拉力赛于2012年1月在南美洲的三个国家举行,比赛路线沿途最主要的景观可能是(  ) A.雪山 B.密林 C.荒漠 D.草原 (2)下列关于比赛路线沿线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马地区自然带的形成受地形因素影响 B.甲地沿岸渔场与北海道渔场的成因相同 C.乙地的自然带分布体现经度地带性规律 D.马德普拉塔受到沿岸洋流影响,增温、增湿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26  [解析] (1)C (2)D 第(1)题,图中利马至甲地一线地表景观主要为热带荒漠,乙地沿线地表景观主要为温带荒漠。第(2)题,利马位于热带地区的沿海,受东南信风带和秘鲁寒流的影响,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甲地沿岸渔场的主要成因是该地海域盛行上升补偿流,北海道渔场的主要成因是寒暖流交汇。安第斯山脉呈南北走向,山脉南段对盛行西风有阻挡作用,山脉东侧气候干燥,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的自然带分布体现了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巴西暖流经过马德普拉塔沿岸海域,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27  突破五 垂直带谱示意图   考图展示 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图5–5 2013•上海地理T52~54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28  图5–6 2012•北京文综T4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29  图5–7 2011•江苏地理T13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30 图形突破   1.判读垂直带谱示意图应注意的要素 (1)基带 (2)自然带的数量 (3)自然带的排列规律 (4)不同山地或同一山地两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31 2.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要领 (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图5–8)。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类型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如2012•北京文综T4和2011•江苏地理T13,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的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多。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32 图5–8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33 (2)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分布高度的因素为热量和水分条件。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同一山体两侧垂直地带的高度比较 ①假设两侧水分相同,看热量差异。 一般同一山体的阳坡拥有较多的热量,即阳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界比阴坡高。如2013•上海地理T52~54,图(a)山脉同一自然带上界南坡比北坡高。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34 ②假设两侧热量相同,看水分差异。 a.一般迎风坡降水较多,即迎风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界比背风坡高。 b.从降水与蒸发综合考虑。如黄土高原:阳坡降水大于阴坡,但阳坡蒸发也大于阴坡,综合起来是阳坡的土壤水分条件往往比阴坡干旱,因此阳坡森林分布上界比阴坡低。 ③具体山地要具体分析其水、热的综合状况,看是热量起了主导作用还是水分(不是降水)起了主导作用。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35 (4)不同地区的不同山体的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较 ①一般纬度越高,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低。如2013•上海地理T52~54题,图(a)山脉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比图(b)山脉低,图(a)山脉的纬度比图(b)山脉高。 ②一般距海越远,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高。此种情况应为干旱区的山地,其基带的降水量较少,但降水量由基带向上增加,故森林带开始出现的下界高度较湿润地区的山地高。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36 (5)雪线高度的分布。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如2013•上海地理T52~54,图(a)山脉雪线高度比图(b)山脉低,图(a)山脉的纬度比图(b)山脉高。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37 ②坡向 a.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如2013•上海地理T52~54,图(a)山脉雪线南高北低,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b.同一山体,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如2013•上海地理T52~54,图(b)山脉雪线北高南低,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雪)量大;2012•北京文综T4和2011•江苏地理T13,喜马拉雅山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雪)量大,南坡雪线比北坡低。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38 模拟提升   【2013•菏泽5月模拟】图5–9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名山垂直带谱,读图回答(1)~(2)题。 图5–9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39 (1)该区域(  ) A.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B.风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为主 C.景观呈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2)关于该区域名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B.②山北坡为阳坡,基带上限高于南坡 C.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山体缺少冰雪带是因为纬度过高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幻灯片 40 [解析] (1)A (2)C 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中东部,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年降水量越来越少,山麓的自然带由落叶阔叶林带向草原带、荒漠草原带演替。该区域风力作用强烈;自然景观呈现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形以高原为主,西南高、东北低。第(2)题,①山东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分布有山地针叶林带,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水分。②山北坡为阴坡,基带上界高于南坡。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山麓地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图中山体缺少冰雪带一是因为纬度较低,二是因为山体海拔不太高。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