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本章回顾总结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 幻灯片 5常考点一:硅及其化合物 【考点分析】高考对硅及其化合物进行单独考查的题目比较少,常与其他非金属元素、离子方程式及实验内容结合在一起,注重考查创新思维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硅为知识载体,反映新材料、新技术的知识可能被移植到命题范围内,考查学生接受新信息的能力。 ---- 幻灯片 6【高考冲浪】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正确的是(  ) A.(2011江苏高考)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B.(2011江苏高考)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2009四川高考)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2009四川高考)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 幻灯片 7 解析:A项SiO2可与HF溶液发生反应生成SiF4和H2O;B项ClO2具有氧化性,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项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是SiO2,而不是硅单质。 答案:C ---- 幻灯片 82.(2009重庆高考)材料与化学密切相关,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解析:金刚石的成分是碳,而不是Al2O3。 答案:A ---- 幻灯片 9常考点二:氯及其化合物 【考点分析】氯及其化合物与现代生产、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有密切联系,如饮用水消毒、漂白粉的应用等,这些知识常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基本理论等有机融合,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有关Cl2、Br2、I2及其化合物的考查是近几年测试的热点,题目属于中档题,题型以选择题、实验题为主。 ---- 幻灯片 10---- 幻灯片 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和E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①,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A应为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12 (4)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________以防止其转化为G。 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13---- 幻灯片 14C为浓盐酸,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即E。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需加入铁粉,其原理为:2Fe3++Fe===3Fe2+;检验Fe3+的方法是:加入KSCN(或NH4SCN)溶液,若溶液显红色,说明存在Fe3+。 ---- 幻灯片 152.(2010北京高考)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 幻灯片 16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分子式是_____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17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 幻灯片 18 解析:(1)KMnO4固体与浓盐酸发生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产生的黄绿色气体为Cl2。 (2)A中产生的Cl2与湿润的淀粉KI发生反应:2KI+Cl2===2KCl+I2,生成的I2与淀粉作用显蓝色,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 ---- 幻灯片 19(3)B和C中Cl2与NaBr溶液发生反应:Cl2+2NaBr===2NaCl+Br2,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 (4)欲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可先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溶有Br2)滴入D中,发生反应:Br2+2KI===2KBr+I2。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充分振荡,静置后液体出现分层现象,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5)Cl2的氧化性强于Br2、I2,可将I-氧化成I2,因此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时,应排除Cl2造成的干扰。 ---- 幻灯片 20 答案:(1)Cl2 (2)淀粉KI试纸变蓝 (3)Cl2+2Br-===Br2+2Cl- (4)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5)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 幻灯片 21常考点三:硫及其化合物 【考点分析】由于硫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多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与其他元素化合物联系密切,所以命题的热点仍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切入点,设计以环境保护、化工生产为背景的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推断题、实验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另外,近几年高考题中有关SO2的实验题成为考查热点,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 幻灯片 22【高考冲浪】 1.(2011上海高考)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 A.酸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 解析:浓硫酸吸收含水蔗糖中的水,并使蔗糖脱水炭化,生成的炭被浓硫酸氧化成CO2,整个过程不表现酸性。 答案:A ---- 幻灯片 232.(2011上海高考)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 A.Ba(OH)2       B.Ba(NO3)2 C.Na2S D.BaCl2 解析:A项SO2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B项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生成BaSO4沉淀;C项Na2S溶液与SO2反应生成单质S。 答案:D ---- 幻灯片 243.(2010北京高考)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 幻灯片 25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有无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 幻灯片 26---- 幻灯片 27 SO2会污染大气造成酸雨,因此不能直接排放,可用NaOH溶液吸收,故C也正确。反应后,①中含有大量硫酸,若直接向①中加水,容易使水沸腾而溅出,造成危险,可以将上层清液缓缓倒入水中,若溶液变蓝,则可以确认有CuSO4生成,故D不正确。 答案:D ---- 幻灯片 284.(2010全国高考)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 幻灯片 29(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30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气可采用________溶液吸收。 ---- 幻灯片 31解析:由图中试剂可知A是制取SO2的装置,SO2通入酸性KMnO4被氧化,再通入Na2S溶液中,被S2-还原成硫单质,最后剩余的SO2不能直接排放,否则会污染空气,可用碱溶液如NaOH吸收。 ---- 幻灯片 32 常考点四: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分析】氮及其化合物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高考中有关氨气、氮的氧化物、硝酸的命题很多,尤其需要注意氨气的制备及性质,硝酸的氧化性及计算等问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简单计算能力等。以氧化还原反应作为知识背景,以化工生产或环境保护为命题方向,是综合测试的命题热点。 ---- 幻灯片 33【高考冲浪】 1.(2010重庆高考)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 幻灯片 34(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加热玻璃管2-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________;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35(4)为实现氨的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________(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________(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36(3)经过装置2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O、O2、水蒸气,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NH3和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该反应有大量白烟生成。 要在装置4中看到红棕色的NO2气体,必须要用一种试剂吸收掉NH3和水蒸气,而浓H2SO4正好符合题意。 (4)装置5与上面题目中的其他装置相比较,该装置要提供NH3和O2,故和装置1相类似,加热时既能提供NH3,同时又能和Na2O2反应产生O2的物质是NH4Cl。 ---- 幻灯片 37---- 幻灯片 382.(2009北京高考)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 幻灯片 39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40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41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42(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填序号字母)______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 幻灯片 43 解析: (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装置⑤收集NO,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因为稀硝酸不能氧化NO,所以装置③中应该盛放稀硝酸。 (2)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硝酸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NO气体逸出。 ---- 幻灯片 44(3)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2、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装置②中盛放蒸馏水,使NO2与H2O反应生成NO:3NO2+H2O===2HNO3+NO。 (5)NO通过稀硝酸溶液后,若无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NO,所以盛放稀硝酸装置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即可说明。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硝酸,若浓硝酸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 幻灯片 45 (6)要证明是Cu(NO3)2浓度过高或是溶解了NO2导致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可设计将溶解的NO2赶走(a、c方案)再观察颜色变化,也可在Cu(NO3)2浓溶液中通入NO2,比较颜色变化(d方案),确定是否是因溶有NO2引起的。方案b中由于Cu(NO3)2和溶解在其中的NO2浓度均可发生变化,无法确定是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 幻灯片 46答案:(1)3 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将NO2转化为NO 3NO2+H2O===2HNO3+NO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a、c、d ---- 幻灯片 473.(2009全国高考)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 幻灯片 48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49(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50 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51---- 幻灯片 52---- 幻灯片 53---- 幻灯片 54 谢谢观看!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