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18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幻灯片 2【浙江考纲】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课标提示】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 幻灯片 31.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平民化 中山装 旗袍 ---- 幻灯片 42.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19世纪40年代起, 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的局面。 3.居室建筑的演进 (1)传统居室: 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鸦片战争后,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3)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西式的家具陈设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 四合院 西餐 ---- 幻灯片 54.习俗风尚的变革 ---- 幻灯片 61.交通工具的更新 (1) (2)表现 上海 ---- 幻灯片 72.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中华 邮政 台湾 1882 ---- 幻灯片 83.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 (1)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 (2)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4)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 幻灯片 91.大众报业的发展 (1)发展原因:社会需要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 (2)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3)国人办报 ---- 幻灯片 102.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 幻灯片 11(2)电影 (3)电视 ---- 幻灯片 123.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互联网的兴建 (2)互联网的影响 ---- 幻灯片 13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可归纳为“一、二、三、 四” 一大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文明化。 两大原因:内因,中国历史的巨变;外因,西方文化 的传入和冲击。 三大阶段:近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 四大内容:衣、食、住、风俗。 ---- 幻灯片 14 有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几个误区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 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 辛亥革命后。 (3)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 次下令废除缠足。 ---- 幻灯片 15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冲击:西方三次工业革命。 两个特点:半殖民地性、发展不平衡性。 三种通讯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 四种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 幻灯片 16 有关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几个误区 (1)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2)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 路主权问题。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以便于对中国的 经济侵略。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 于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 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 幻灯片 17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可归纳为“二、三、三” 报业两阶段:西人办报、国人办报。 广播三阶段:西人广播台、国人广播台、政府广播台。 电影三变化: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电、从进口片到国产片。 ---- 幻灯片 181.有关大众传播媒介更新的几个误区 (1)广播影视是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而互 联网是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起来的。 (2)四大媒体分别指的是报刊、影视、广播、互联网。 (3)《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 刊,《点石斋画报》开中国新闻画报之先河。 (4)《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难夫难 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 一部有声电影。 ---- 幻灯片 192.报刊、影视、互联网带来的不同影响 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1---- 幻灯片 22重难点一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原因、特点 1.原因 (1)根本原因: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冲击。 (2)政治上,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仁人志士的推动。 (3)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4)经济上,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 幻灯片 23【史料印证】 ---- 幻灯片 242.特点 (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 幻灯片 25(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 幻灯片 26重难点二 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及习俗变化的表现、影响 1.表现 (1)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古代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所代替。表现在社交礼仪由跪拜、作揖演变为鞠躬、握手的礼节;发型服饰发生变化,男子留辫到剪辫易服,女子裹足到迫令放足,倡导男女平等;人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老爷、少爷变为先生、某君等。 ---- 幻灯片 27(2)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表现在提倡女权,倡导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也引起了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同时近代西方婚葬习俗逐渐引入中国,中国的婚葬仪式逐渐简化等。 (3)近代人们生活和习俗逐渐西方化,求奢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吃西餐、穿西服、住洋房、乘汽车,讲究奢侈成为有钱人追求的一种时尚。 ---- 幻灯片 28【史料印证】 ---- 幻灯片 29---- 幻灯片 302.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 幻灯片 31重难点三 近代交通业、大众传媒的发展 1.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 (1)原因 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②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③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④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 幻灯片 32(2)特点 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③人们的观念等影响交通发展的地域不平衡。 ---- 幻灯片 33【史料印证】 ---- 幻灯片 34---- 幻灯片 35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近代以来通信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信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 幻灯片 363.大众报业对人们现实生活的作用 (1)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2)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在报刊多样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天,它对人们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影响。 ---- 幻灯片 37【史料印证】 ---- 幻灯片 381.识图 图1 思考1:四合院反映出我国古代哪些信息? 提示:封闭式住宅是自然经济小农思想心态的体现;严格的住房安排是封建家长制、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的反映。 ---- 幻灯片 39图2 思考2:中国最早修筑的铁路竟以马牵引机车,闹出了马拉火车的笑话。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示:思想观念陈旧、保守、落后。 ---- 幻灯片 402.读表 近现代中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 幻灯片 41---- 幻灯片 42思考3: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历程说明了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摆脱殖民压迫和剥削,获得国家独立,大力发展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才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 ---- 幻灯片 43近现代物质生活变化的比较 ---- 幻灯片 44---- 幻灯片 45热点材料:2012年11月1号《新周刊》策划的“2012生活方式报告”——《国人三十年生活方式之变:有钱就要花掉它》指出:金钱、物质和流行时尚,并不必然带来理想的生活方式。人,才是金钱的主人、物质的尺度和生活方式的载体。……满眼都是塑料瓶子,只要有游客的地方就有一次性塑料瓶。“十一”长假,三亚大东海3公里海滩中留下50吨垃圾。天安门一天的垃圾也达8吨。现代化生活方式人人都想追求。时代的弊端人人有份。 ---- 幻灯片 46思考:材料表明了什么?倡导当代中国人应注意哪些社会新风尚? 提示:(1)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但也存在着弊端。(2)应该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树立健康、理想的生活方式。 ---- 幻灯片 47高考考什么 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 高考考过什么 ◆2010天津文综: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2010福建文综:近代电报业的特征 ◆2008全国文综:“元旦”日期变化的本质 ---- 幻灯片 48【体验高考1】 (2010·福建文综,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项。 答案 A ---- 幻灯片 49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1】 据徐珂《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  )。 A.社会革命过程曲折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了旧有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 D.辛亥革命推动了移风易俗 ---- 幻灯片 50解析 社会革命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的,势必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材料表明的正是这一点,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C项材料体现不出来;D项说法与题干意思相反。故选A项。 答案 A ---- 幻灯片 51高考考什么 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 高考考过什么 ◆2012浙江文综: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趋势 ◆2010江苏单科:归纳晚清婚俗的变化趋势 ◆2009上海单科:新式交通工具对传统观念的影响 ---- 幻灯片 52【体验高考2】 (2012·浙江文综,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 幻灯片 53解析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中没有体现;《上海新报》是否为国人办报不得而知;百姓衣食住行西化的说法过于绝对,在偏远封闭的地方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很小。报纸内容反映出外国的商品出现在中国市场上,引发国人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答案 C ---- 幻灯片 54【体验高考3】 (2010·江苏单科,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 幻灯片 55解析 根据题干反映的信息和所学知识:A和C错误;D项指婚姻仪式和题干婚约制定没有必然因果联系,故排除。 答案 B ---- 幻灯片 56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2】 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  )。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③节省时间的考虑 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幻灯片 57解析 “乘电车”说明近代工业的发展,①正确;“心有不忍”说明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②正确;“光阴宝贵”说明③正确;④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④;D项正确。 答案 D ---- 幻灯片 58高考考什么 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 高考考过什么 ◆2012四川文综:近代不同地区消费观念比较 ◆2011浙江文综:近代新旧婚姻礼仪的比较 ◆2009安徽文综:传统婚俗与近代婚俗的比较 ---- 幻灯片 59【体验高考4】 (2012·四川文综,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 ---- 幻灯片 60A.当时的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解析 本题是历史研究方法题,史学家傅斯年的观点是强调论从史出,史论不能超越史料而人为地拓宽、转变、拔高,表中仅仅是四川学者吴虞在成都和北京两地消费结构的对比变化,即选C项,A、B、D三项都超越了史料,都违背了傅斯年的观点。 答案 C ---- 幻灯片 61【体验高考5】 (2011·浙江文综,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 幻灯片 62解析 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B项是正确的推断;C项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D项的合理性。 答案 A ---- 幻灯片 63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3】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叫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在英国读书,取个了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  )。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解析 A、D两项与题目所述相反;B项史实错误。 答案 C ---- 幻灯片 64高考考什么 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 高考考过什么 ◆2012江苏单科:以民国时期的广告形式,考查民国社会观念变化 ◆2012四川文综:以民国教材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2012上海单科:谈谈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 ---- 幻灯片 65【体验高考6】 (2012·江苏单科,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 幻灯片 66解析 材料表明,在南京临时政府明确颁布废除旧的礼仪制度的法令之后,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们沿用旧的称呼对待裁判官,体现出被告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当时审判制度是否变化,也不能说明裁判官是否有意玷污平等制度,故A、C两项错误;材料显示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共和政体,但不能据此判定被告是否了解民国政体之变,B项错误。 答案 D ---- 幻灯片 67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4】 下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义和团失败,朱开山走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荒凉的土地上和妻子儿女们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商)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据此,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 ---- 幻灯片 68A.新旧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晚清社会受工业文明的冲击 B.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上推动近代人们的出行生活新变 化 C.近代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 D.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 位 解析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始终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项说法错误;A、B、C三项都可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答案 D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