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25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幻灯片 2【浙江考纲】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 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标提示】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 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 验教训。 ---- 幻灯片 3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 幻灯片 4余粮 自由 配给 资本主义 按劳取酬 粮食税 ---- 幻灯片 5工业化 ---- 幻灯片 6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形成基础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十五大 ---- 幻灯片 7(3)形成标志:1936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颁布。 (4)主要内容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 幻灯片 81.赫鲁晓夫改革 ---- 幻灯片 9(2)内容 斯大林 冤假错案 个人崇拜 ---- 幻灯片 10(3)评价 ---- 幻灯片 112.勃列日涅夫改革 ---- 幻灯片 123.戈尔巴乔夫改革 加速发展 自由化 多党制 ---- 幻灯片 13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适应:适应战时需要。 两个特点:“战时”和“共产主义”。 三个结果:战争胜利、经济危机、政治危机。 四点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 ---- 幻灯片 142.新经济政策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 两个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多种所有制形 式并存。 三个背景: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直接过渡失败。 ---- 幻灯片 15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幻灯片 162.斯大林模式是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 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合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 幻灯片 17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可归纳为“三、二、一” 三大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 改革。 二大方面: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在经济方面; 戈尔巴乔夫后期主要转到政治方面。 一个结果: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 幻灯片 181.苏联三场改革的比较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 ---- 幻灯片 19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 幻灯片 20近四年高考命题角度 2011年第39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历史影响。 ---- 幻灯片 21重难点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评价 1.必要性 史料一 高尔察克和邓尼金是苏维埃共和国主要的和唯一的严重的敌人。如果没有协约国(英、法、美)帮助,他们早就完蛋了。由于协约国帮助,他们才成为一种力量。 导读:史料表明国内反动势力是在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下发动叛乱的,叛军的猖狂进攻使苏维埃政权受到严重威胁,说明集中一切力量誓死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必要性。 ---- 幻灯片 22史料二 务必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 幻灯片 23导读:史料说明在苏维埃政府面临严重战争威胁情况下,其以“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来动员人民群众参加红军,抗击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猖狂进攻;也反映出当时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 幻灯片 242.评价 (1)从特点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与共产主义特点的非常政策,是超越生产力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措施。 (2)从经济作用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确保国内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从消极作用看,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不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 幻灯片 25【史料印证】 ---- 幻灯片 26重难点二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实质、作用 1.特点 (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3)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 幻灯片 272.实质 史料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导读:史料表明列宁等人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新”的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幻灯片 283.作用 史料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它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导读:史料主要说明了新经济政策实行后产生的积极效果。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巩固。 ---- 幻灯片 29重难点三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影响 1.形成 史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文选》下卷 ---- 幻灯片 30导读:史料表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走上了与西方不同的工业化道路。 史料二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导读:史料表明苏联牺牲农业来实现工业化的政策。这种政策促进工业发展,加快苏联工业化进程,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幻灯片 312.特点 (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牺牲农民利益以实行工业化; 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 幻灯片 32【史料印证】 ---- 幻灯片 333.影响 (1)积极影响:①暂时适应了战争与革命的需要,有效地调动了苏联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②使苏联免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同时抓住时机,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使苏联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 ---- 幻灯片 34(2)消极影响:①没有处理好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②没有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危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③没有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 幻灯片 35重难点四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史料 赫鲁晓夫何许人也?赫鲁晓夫1953~1964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立志做斯大林的掘墓人的他,对苏联的内政外交进行了调整。俄国民众觉得他是真心搞共产主义,就是笨了点;……他对玉米痴狂程度为中国的人们所津津乐道;他曾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黑白参半的墓碑暗喻他毁誉参半的一生,毁誉参半的改革。 ---- 幻灯片 36导读:史料表明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最终还是做了斯大林的守墓人。 ---- 幻灯片 372.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 史料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 导读:史料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尤其是军事工业上,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落后等后果,实质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 ---- 幻灯片 38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大失误 史料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导读:史料说明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根本失误是不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 ---- 幻灯片 391.识图 图1 ---- 幻灯片 40思考1:依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概述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突出特点及其局限性。 提示: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 幻灯片 41图2 思考2:依据图片分析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在政治改革上,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改革走进误区;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 幻灯片 422. 读表 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 幻灯片 43---- 幻灯片 44思考3: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罗斯福新政意在发展共产主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不正确。(1)新经济政策并未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资本主义,最终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2)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虽然采取了利于工人利益的措施,但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稳定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 幻灯片 45 斯大林模式的启示 (1)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要注意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协调发展,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3)注意调动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改革僵化的模式,注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 幻灯片 46 热点材料:2013年是斯大林逝世60周年。对于斯大林的评价,俄罗斯国内观点褒贬不一。有人把他视为天之骄子;俄国历史发展的功臣;扭转俄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巨人;英勇无畏的英雄。也有人说他是个残暴凶狠的魔鬼;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 思考:材料中有人说斯大林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功臣”,主要依据是什么? 提示:斯大林将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世界工业国以及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等。 ---- 幻灯片 47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 ◆2012江苏单科:新经济政策的特征 ◆2011海南单科:新经济政策的特征 ◆2009广东单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涵 ---- 幻灯片 48【体验高考1】 (2012·江苏单科,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幻灯片 49解析 从材料中“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和“国家调节”等,可以判断出这是新经济政策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变化,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的本质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故D项符合题意。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D ---- 幻灯片 50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1】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 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 ---- 幻灯片 51解析 斯大林体制片面强调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长期滞后,生活消费品长期短缺,题干材料正说明了这一点,这从根本上说明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B项符合题意。A、C两项都是表面现象,D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 幻灯片 52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 ◆2012福建文综:苏联粮食产量变化的起因 ◆2011浙江文综: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解体的影响 ◆2010课标全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起因 ◆2010福建文综: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 幻灯片 53【体验高考2】 (2012·福建文综,22)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 幻灯片 54解析 从统计表格的时间“1925~1937年”可知此时期是斯大林执政,从表中信息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这与斯大林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政策有关。 答案 C ---- 幻灯片 55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2】 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  )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 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 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 幻灯片 56解析 根据第一段材料中“需要先进工人进行……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从而排除D项;根据第二段材料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B、C两项,并再次否定D项。 答案 A ---- 幻灯片 57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 ◆2012山东文综:斯大林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2011江苏单科:归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局限性 ◆2010江苏单科: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工业化建设的联系 ---- 幻灯片 58【体验高考3】 (2012·山东文综,29,节选)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 集体化问题》 ---- 幻灯片 59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 幻灯片 60解析 本题以现代史上三次有重大影响的改革为背景,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这一热点问题)。考点为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第(1)问,要求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对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不同之处。第(2)问,主要是结合邓小平的观点对两种运行模式进行解读。在答题中学生需要运用对所有制、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关概念的认识和全球史观等史学理论,能力要求较高。 ---- 幻灯片 61答案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 幻灯片 62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3】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的新政、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的三大著名改革运动,但也曾引来了普遍的质疑:“新经济政策是退回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是搞社会主义运动”、“邓小平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些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  )。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幻灯片 63解析 三大改革都是在坚持原有根本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都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答案 D ---- 幻灯片 64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 ◆2012广东文综: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2011海南单科: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 ◆2010江苏单科:引入三幅苏联海报,考查苏联早期的经济建设 ◆2010重庆文综:利用苏联的宣传画,考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幻灯片 65【体验高考4】 (2012·广东文综,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 幻灯片 66解析 “(苏联)……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工业化)”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答案 C ---- 幻灯片 67【预测题4】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莫斯科市一位高级官员表示,该市计划为斯大林建立一座新的雕像,让这个40年前随处可见的形象重新回到莫斯科街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斯大林 (  )。 ①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实现了苏联工业化强国的梦想 ③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贡献 ④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幻灯片 68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推知,①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应排除。 答案 D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