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必修一 政治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在2014年高考备考复习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复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时,要抓住一条主线、两个方面(一条主线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程及阶段特征;两个方面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二是对主干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要与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如民主政治建设、反腐倡廉、公务员制度等。三是要把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与当时的经济文明、思想文明等紧密结合。学会从经济文明、思想文明的角度理解该时期出现的政治现象。 ---- 幻灯片 5---- 幻灯片 6---- 幻灯片 7---- 幻灯片 8思考探究 1.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都是周王子弟吗?诸侯王应对周王室尽什么义务? 【答案】 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周王子弟,还有先代贵族和功臣。诸侯王要承担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 幻灯片 92.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是绝对的吗?为什么? 【答案】 不是。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 幻灯片 10---- 幻灯片 11【解读】  (1)材料一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3)材料三中的现象与分封制有关。 ---- 幻灯片 12---- 幻灯片 13【解析】 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鲁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答案】 C ---- 幻灯片 14【备考指南】 高考命题多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涵、特点和对后世影响的角度考查。因此备考时应注意:内涵要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规定和统治者的意图的角度分析;特点要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础、大小宗关系、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等方面思考;影响既要从现实作用和对后世影响的角度归纳,又要从利与弊两方面分析。 ---- 幻灯片 15【易错警示】 (1)分封制的对象除了同姓王室贵族和异姓功臣,还有先代贵族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从地理分布上看,同姓亲族的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从分封内容看,除土地外,还有器具、人口等。分封制下被分封的功臣、先代贵族、与周王并不全部具有血缘关系。 (2)分封制是封邦建国的国家管理制度,强调的是国家层面,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中的地位,强调的是家族层面。 ---- 幻灯片 16即时训练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 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②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④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幻灯片 17答案 B 解析 材料提供的是涉及西周的礼乐制度中各个等级驾乘的规定,从中体现了西周宗法制之下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政治等级秩序。而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嫡长子继承制这一种权力的传承方式和核心原则,排除②。 ---- 幻灯片 18考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基础知识梳理 1.背景: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 幻灯片 192.形成 (1)皇帝制度: ①“皇帝”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②概况: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③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 幻灯片 20(2)中央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 (3)地方官制: ①演变: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 幻灯片 21②内容: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③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控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 幻灯片 223.影响 (1)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消极影响:容易造成君主的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 幻灯片 23思考探究 1.秦始皇创立“皇帝”称号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因此其目的是突出自己的功业。 ---- 幻灯片 24 2.三公九卿制下丞相、御史大夫的职责分别是什么?御史大夫可以监察的对象包括丞相吗? 【答案】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包括丞相。 ---- 幻灯片 25 3.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为什么能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 幻灯片 26---- 幻灯片 27【解读】 (1)材料一反映的信息是:“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 (君权神授)的色彩。 (2)材料二提供的信息有: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 幻灯片 28---- 幻灯片 29【解析】 嬴政自称“皇帝”,突出个人功业,是为了增强皇帝制度的权威性。A项适合“戊戌变法”;B项只是表面现象;D项从西汉武帝开始。 【答案】 C ---- 幻灯片 302.(2012·上海)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 )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 幻灯片 31【解析】 注意题中时间(前217年),此时秦朝已完成统一,实行统一的法定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即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C ---- 幻灯片 32【备考指南】 高考命题多围绕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考查。在复习时,要把握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最高统治者权威的确立;官僚体系取代宗族体系;官吏的任免制取代世卿世禄制。还要注意制度的比较:如郡县制与分封制。注意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与郡县制无关,而是统治者实施暴政的结果。 ---- 幻灯片 33【易错警示】 (1)秦始皇的最大贡献是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御史大夫的职责既有帮助丞相处理政务,还兼理监察事务。 (3)郡和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秦朝统一全国后只是全面推行。 ---- 幻灯片 34即时训练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 幻灯片 35答案 B 解析 题中材料表明,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故只要走进历史,随处可见到他的历史影响。因此答案为B项。 ---- 幻灯片 36---- 幻灯片 37(2)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一直被沿用。不过也有例外,如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等都不是嫡长子,因此他们的行为多为后世所批评。 (3)宗法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已经被废除,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如落叶归根、认祖归宗等观念就是宗法制在当今的体现。应该看到,宗法制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 幻灯片 38例题1 (2013·河北省普通高中质检题)《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商朝( ) A.外患不断,以致商王多次迁都 B.实行分封制,诸侯割据混战 C.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 D.实行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 ---- 幻灯片 39【解析】 材料中“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可见是由内乱导致宗法制和分封制破坏,从材料中只能看出内乱,看不出“外患不断”。 【答案】 C ---- 幻灯片 402.全面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专制主义即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与民主相对;中央集权是一种管理模式,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与地方分权相对。 (2)原因: ①经济上: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 ②政治上:地主阶级保护封建土地私有制和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 ③客观上:为防止中原农业生产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 ④理论上:法家思想的主张。 ---- 幻灯片 41(3)两对矛盾及其演变趋势: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趋势: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消亡;中央权力逐步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4)评价: ①积极方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有利于集中人力、财力从事大型建设活动;有利于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 ②消极方面: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决策专断,政治黑暗;经济上,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思想上,思想专制。 ---- 幻灯片 42例题2 (2013·安徽省示范高中模拟题)1986年安徽寿县谷贝村农民在一个窖藏土坑内发现一组铜器,包括四件铜洗、三件弩机、一件熨斗,其中一件铜洗腹部饰有四道弦纹和两个相对的辅首,底部铸有小篆“蜀郡”二字和鼎纹。据此判断这组铜器铸造时间最早可能在 (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 幻灯片 43【解析】 根据题干中“小篆‘蜀郡’”这一关键信息分析,小篆和郡都是秦朝时期文字和地方机构的史实,因此应选C项。其余选项不符合秦朝时期的史实。 【答案】 C ---- 幻灯片 44---- 幻灯片 45答案 C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武王克殷反商”“封黄帝之后于蓟”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我们西周时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诸侯国,分封黄帝的后代为国君,C项正确。 ---- 幻灯片 462.(2009·宁夏)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 幻灯片 47答案 A 解析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故选A项。 ---- 幻灯片 483.(2009·天津)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 幻灯片 49答案 C 解析 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 ---- 幻灯片 504.(2011·海南)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 幻灯片 51答案 C 解析 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周朝政权也因此被推翻,选项A与史实不符;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封王子弟,选项B错误;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故选C项。 ---- 幻灯片 525.(2010·课标全国)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幻灯片 53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故选D项。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