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选修部分 第二十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高考复习导航 本单元是高考重点命题区域。从2012年高考的命题情况看,应注意以下两方面:①大部分高考试题考查多个改革,要求考生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形成规律性认识。也有部分试题对某一改革展开进行深层次考查。如山东卷考查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对比考查两者在社会转型中除旧布新的深远影响。福建卷则运用新材料对德意志宗教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考查。②高考试题不局限于教材知识,强调考查通过新情景、新材料获取新知识、新结论的能力,很多高考试题并无教材依托。如全国新课标卷考查了王莽改革的目的和失败原因。 ---- 幻灯片 5 在2014年高考备考复习中应注意:①注重考查变法的特点、作用,试题的命制多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②要重视史料的运用,联系现实生活的热点;运用多种史观评价改革、变法。 ---- 幻灯片 6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考点梳理·专家解读 考点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基础知识梳理 1.梭伦改革 (1)背景: ①政治:贵族垄断国家政权,贵族与贫民矛盾激化。城邦制政体,是小国寡民体制。 ---- 幻灯片 7②经济:雅典工商业发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 (2)措施: 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③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权利。 ④改革国家机构: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 幻灯片 8(3)特点:很多措施体现了中庸原则。 (4)评价: ①积极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②局限性:没有解决平民与贵族的根本矛盾;仅是少数公民的民主。 2.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中,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秦国落后,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 幻灯片 9(2)措施: ①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设立军功爵制度;建立什伍组织。 ②经济: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③政治: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强调法治,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罚。 ④思想:焚烧诗书。 ---- 幻灯片 10(3)历史作用: ①经济: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家的实力。 ②军事: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保证了兵源。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③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对人民的控制。 ④思想: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 幻灯片 113.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社会危机;民族大融合趋势,孝文帝顺应潮流,锐意改革。 (2)内容: ①经济:a.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b.三长制: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②政治:a.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按政绩考核地方官吏。b.迁都洛阳: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为南北统一的实现提供了可能。c.实行汉制:废旧制,政府机构的设置、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 ---- 幻灯片 12③移风易俗:易汉服,改汉姓,讲汉语,与汉人通婚等。 (3)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4.王安石变法 (1)背景: ①“三冗”“两积”导致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范仲淹“庆历新政”的经验教训与王安石的工作经验和无畏精神。 ---- 幻灯片 13(2)内容: ①富国之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②强兵之法:实行“省兵”措施;推行“强兵”措施。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择优录取。 (3)评价: ①历史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局限性: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北宋中期的危机。 ---- 幻灯片 14史料链接与解读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 幻灯片 15【解读】 (1)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推行的措施有积极效果。 (2)材料二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大力推行风俗改革。 (3)材料三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在科举、教育方面进行改革。 ---- 幻灯片 16高考试题解析 1.(2012·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cú,往)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魏书》卷21《献文六王列传》 ---- 幻灯片 17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 幻灯片 18---- 幻灯片 19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孝文帝为何责备“留京之官”?说明了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 幻灯片 20【答案】 (1)仍有人穿鲜卑服装;留京官员执行改革措施不力。旧的风俗习惯难以彻底改变;孝文帝力主全面改革。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成员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民”;中国共产党完善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抗战。 (3)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列举相应史实,亦可酌情给分。) ---- 幻灯片 212.(2012·江苏)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 幻灯片 22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 幻灯片 23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 幻灯片 24【答案】 (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 幻灯片 253.(2012·课标全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 ---- 幻灯片 26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 幻灯片 27【答案】 (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 幻灯片 284.(2012·山东)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 幻灯片 29【答案】 (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 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 幻灯片 305.(2012·浙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 幻灯片 31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 幻灯片 32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2)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政府要不要“理财”。祖宗之法是否可变。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 (2)措施: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 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 ---- 幻灯片 33突破重难点 1.商鞅变法的特点 (1)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加快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2)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 (3)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4)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5)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 幻灯片 342.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 (2)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3)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 幻灯片 353.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理性思考 (1)指导思想有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如均输法)。 (2)变法措施过于激进,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3)变法过程中出现用人不当,危害百姓的现象。 (4)变法后期,宋神宗决心动摇及其去世,使王安石变法失去强大的支持。 (5)根本原因: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目的,无法真正给农民利益。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