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高考复习导航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是高考常考知识点之一。在2012年高考中,多集中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与美日的关系以及中国参加的国际会议等方面。如2012年天津卷考查了中美关系、2012年山东卷考查了新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12年福建卷考查了新中国参加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发挥的重要作用,2012年北京卷考查中非关系,2012年江苏卷考查新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转变。 ---- 幻灯片 3在2014年高考备考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把新中国的外交与新中国的民主政治、经济建设成就、国际格局演变等知识相联系,突出基本线索,把握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三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②独立自主一直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这是理解我国当前外交活动的关键,很多高考试题以当前我国的外交活动为切入点;③注意把新中国的外交与清政府、民国政府的外交联系对比。 ---- 幻灯片 4第1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考点梳理·专家解读 考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基础知识梳理 1.背景 二战后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 2.方针政策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 幻灯片 53.外交成就 (1)建交高潮:冲破美国外交孤立,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①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③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幻灯片 6---- 幻灯片 7思考探究 1.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国际形势如何? 【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 幻灯片 8 2.新中国为何实行“一边倒”的方针?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 (1)背景:战后出现美苏为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 (2)作用:有利于保障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正式建交)。 ---- 幻灯片 93.1953年我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为此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有什么积极意义?同一年,我国在经济领域提出了什么方针、路线? 【答案】 外交方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经济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 幻灯片 104.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参加了哪些国际会议,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答案】 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参加亚非会议: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 幻灯片 11史料链接与解读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他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他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他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 ---- 幻灯片 12材料二 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邓小平文选》 ---- 幻灯片 13【解读】 (1)材料一反映的是:①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②新中国必须制定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外交政策。③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基础之上。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与“大家庭”“集团政治”“势力范围”等方式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是处理各种类型国家关系的最好方式。 ---- 幻灯片 14高考试题解析 1.(2012·福建)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 幻灯片 15【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中国分别于1954年和1955年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而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后,排除B、C两项。根据知识可知,中国参加的这两次会议均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关系没有联系,排除D项。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都发挥了大国应有的影响力,推动了会议取得了重大成果,故选A项。 【答案】 A ---- 幻灯片 162.(2012·山东)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幻灯片 17【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解答本题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和采取的对应政策考虑。20世纪50年代初期,帝国主义对华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为了打破这种外交局面,新中国一方面采取“一边倒”政策,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关系,A项正确,C项错误。B、D项都是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应与50年代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的无关,排除。 【答案】 A ---- 幻灯片 18【备考指南】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是高考重点。备考时要注意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外交政策制定的特定历史背景;理解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表现:“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理解它们的内涵;把握建国初期外交成就,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在联系。 ---- 幻灯片 19【易错警示】 (1)“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2)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3)“求同存异”方针和“万隆精神”实际上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 幻灯片 20即时训练 (2013·高考密码原创卷)周恩来总理在谈及某一外交活动时评价道:“这一突破,使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往来了。”这一外交活动是 ( ) A.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D.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 幻灯片 21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推动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 幻灯片 22突破重难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 (1)关系: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 ③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 幻灯片 23(2)特点: ①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②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的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 ③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间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 幻灯片 24例题1 (2013·新建二中模拟卷)它“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下列选项符合上述材料宗旨的是 (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 ---- 幻灯片 25【解析】 从“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知A、B项说法错误,因为A、B项都是新中国初期采取的临时性措施;D项与“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符。故选C项。 【答案】 C ---- 幻灯片 262.如何理解求同存异方针? (1)“同”:共同的遭遇即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2)“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存在差异。 “求同存异”方针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 幻灯片 27例题2 (2012·龙岩市质检题)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清除殖民主义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基础 B.殖民主义是中日两国共同的痛苦记忆 C.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是亚非国家独立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D.该主张打破了会议的僵局,促成了《日内瓦协议》的签订 ---- 幻灯片 28【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万隆会议。A项错误在“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B项错误在“中日两国共同的痛苦记忆”;D项错误,因为《日内瓦协议》签订于1954年,而万隆会议开始于1955年。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 幻灯片 29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2011·江苏)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 幻灯片 30答案 D 解析 日内瓦会议(1954年)后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项不正确;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项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 ---- 幻灯片 312.(2011·上海)“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答案 C 解析 题中周恩来这段话是对“求同存异”原则的阐释,对应万隆会议。 ---- 幻灯片 323.(2011·海南)《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幻灯片 33答案 A 解析 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减弱了那些对中国的怀疑或敌对情绪”,对应方针即“求同存异”。 ---- 幻灯片 344.(2013·全国100所名校模拟题)1949年10月28日,英国向美国等国发出照会表示英国即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除美国外的各国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赞同,美国虽表示不指责英国,但11月初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巴黎外长会议上对英国外长说:“这是从背后捅了反共事业一刀。”艾奇逊这么说的原因是 ( ) A.英国在中国强权外交已结束 B.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美国希望外交上封锁新中国 D.世界各国都希望与新中国建交 ---- 幻灯片 35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英国准备承认新中国,各国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赞同,唯独美国表达了失望的情绪,声称英国这样做不利于反共事业。这表明美国的态度是希望在外交上封锁新中国。故选C项。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