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 幻灯片 2 本专题主要叙述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科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浪潮,新中国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经历了由蜕变到挫折再到振兴的过程。 ---- 幻灯片 3 1.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文化教育界和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科学技术艰难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文化事业出现二次高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他们本着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谱写了不朽的精品名作。但是,1957年夏季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不久后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的错误的、过火的政治批判,使“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 ---- 幻灯片 4 2.“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文艺和科技界人士惨遭迫害,文学艺术领域一片凋零,科技领域整体发展迟缓。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科技领域成就突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学艺术创作走向繁荣。 ---- 幻灯片 5 辩证唯物史观 【典例】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幻灯片 6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幻灯片 7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 幻灯片 8(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 幻灯片 9【规范解答】第(1)题,材料一是黄宗羲的思想,材料二是史论,先把握材料二的史论要旨“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即继承儒家思想的内容,“新见”即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概括材料一中的内容,按这两方面回答。第(2)题,材料二是从两方面辩证的看待黄宗羲思想的,同样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阶级本质。第(3)题注意材料三中的两个关键词,即“传统”和“交流”,再根据本题导入语中“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继承传统思想和借鉴西方启蒙运动这两个角度分析,并作出一定的评价。 ---- 幻灯片 10答案:(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 幻灯片 11(3)考生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 幻灯片 12【阅卷手札】 ---- 幻灯片 13【方法总结】1.内涵: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辩证法是指依据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客观、公正、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合称辩证唯物史观。 2.运用 (1)审清题意和解答要求,根据题目的命题角度和解答方向确定运用何种史学观点和理论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 幻灯片 14(2)平时学习中要多角度思考历史现象,注意储备常用的辩证唯物史观理论观点,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斗争理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方法,如主客观两方面、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全面与片面的观点等。 ---- 幻灯片 15(3)注意看待历史问题的几种错误倾向:①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史观;②任意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没有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待社会发展的进程;③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犯了全面论或以偏概全的错误等。 ---- 幻灯片 16【变式备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的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 594人。分布于苏(8 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 幻灯片 17材料二 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 幻灯片 18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以上材料选自《百年接力留学潮》 ---- 幻灯片 19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简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同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 幻灯片 20【解析】本题以中国不同时期留学生情况为主线展开。注意其出现的原因、影响等要结合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不同情况加以分析。 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科技落后,恢复经济和进行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人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幻灯片 21(2)建国之初,主要以苏联、东欧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70年代末以来,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显著改善;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 (3)留学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