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一个世纪的回望——
20世纪人类四大实验
民主社会主义实验:(瑞典,1932)
法西斯主义实验:(德国,1933)
资本主义调整实验:(美国,1933)
社会主义的实验:(苏联,1936)
----
幻灯片 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对话中的历史
----
幻灯片 3材料1:马克思设计的公平而幸福的理想社会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选自教材P64
一、步履艰难的起步
备注:
1、解读“社会主义”;2、解读“生产力”要素;3、俄国是否具体条件?
----
幻灯片 4材料2: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
——《全球通史》
备注:
列宁认为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存在哪些困难?
----
幻灯片 5备注:
理论空白,现实残酷
----
幻灯片 6二、充满挫折的探索
材料1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1919)
备注:
1、你嗅到了共产主义的味道没有?内容如何环环相扣?这只是一个军事政策,为什么人民能忍受3年?政权的巩固与人民的反抗所形成的鲜明对比。2、新经济政策的变化(政策变化,经济现象变化,社会主义道路变化,生产力中人的核心地位在变化)
----
幻灯片 7列宁: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农民1: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农民2: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
幻灯片 8二、充满挫折的探索
材料2: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备注:
1、你嗅到了共产主义的味道没有?内容如何环环相扣?这只是一个军事政策,为什么人民能忍受3年?政权的巩固与人民的反抗所形成的鲜明对比。2、新经济政策的变化(政策变化,经济现象变化,社会主义道路变化,生产力中人的核心地位在变化)
----
幻灯片 9二十三岁的百万富翁阿曼德·哈默成为实践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外国人。
列宁对哈默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新经济政策要求重新发展国家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经济发展。”
----
幻灯片 1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
幻灯片 11材料
课后的“解析与探究”
三、沉重的步伐
计划、集中、公有
备注:
布哈林是否是“复辟资本主义”?
----
幻灯片 12肖洛霍夫: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奥夫钦尼科夫严厉批评区领导,并且拍打着左轮枪的皮套宣布下列指示:“要不惜任何代价拿到粮食!我们要施加压力,让它鲜血飞溅!不怕鸡飞狗跳墙,要把粮食拿到手!”
斯大林: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
——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第45号全宗
----
幻灯片 13四、历史的回音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一个让人嗟叹的结局: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备注:
你能想到什么?
----
幻灯片 14材料:
见教材P67“阅读与思考”
备注: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思考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问题不只是伟人们的话题,而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勤劳致富的父辈们能否保住自己劳动的果实?我们奋力投入国家与社会建设的兄长们的热情是否会被打消?在金融危机当中国家有多少计划内的政策扶持我们日渐踌躇的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怎样保持公平与共同富裕?)
----
幻灯片 15“工程强国”展示权力肌肉,多少个人利益被牺牲。
政府主导的大型工程不断上马,几亿、数十亿甚至成百上千亿的投资,而民间缺而不可的一座小桥却因为无钱维修而垮塌,造成多名人员伤亡。更甚的是,中央三令五申禁建的豪华办公楼,还是增势不减。追求“高而大”的工程建筑,本是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但却忽视了个人付出的代价。在“庞然大物”面前,个人权利更应该得到承认,要强大起来……
就像川子在歌里唱的:“伟大的祖国他超有钱呐,四万个亿跟我有蛋关系呀!骄傲的GDP它蹭蹭的涨啊,能给我换来几包尿不湿啊!”对大型工程支出时,当事人考虑到个人的牺牲了吗?
----
幻灯片 1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经济体制
要从国情出发,
要从生产力出发,
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幻灯片 17----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