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 1953-1964年 1917-1924年 1924-1953年 1964-1975年 1985-1991年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 幻灯片 2从列宁到斯大林 ---- 幻灯片 3 阅读课本引言和第一自然段思考: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 ---- 幻灯片 4电影海报《列宁在1918》 列宁:苏维埃俄国被敌人包围了,反革命的暴动象火焰一样从这一端烧到那端……还有富农的暴动和捷克斯洛伐克俘虏的叛乱……我们在挨饿,煤和煤油的来源被切断了。我们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胜利。还有另外一条路那就是死亡。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 幻灯片 5 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在非常时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 ---- 幻灯片 6取消自由贸易 1、背景: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内容: 2、目的: 4、特点: (1)农业: (2)工业: 余粮收集制 推行工业国有化 普遍义务劳动制,实物分配制 “战时” (3)贸易: (4)分配: 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共产主义” ---- 幻灯片 7 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1:“当时所处的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 材料2: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 幻灯片 8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材料3: 材料4:“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 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 起来反对苏维埃。” ---- 幻灯片 9评价 (1)积极:集中全国物力、财力,为赢得战争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2)局限:损害农民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 幻灯片 10 材料1:“连年战争使苏俄2000多万人丧生,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农业生产直线下降。日用品严重缺乏,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 。 ---- 幻灯片 11 材料2: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使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更为严重的是,1921年2月28日,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水兵叛乱,(这里的水兵大部分在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 ‘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 材料3:正是这次兵变使列宁认识到,共产党的农业经济政策存在重大错误,必须果断地根本扭转。列宁当时告诉党:“农民曾经不得不去挽救国家,无报酬地缴纳余粮,但是它现在已经经受不住这样的重担”。 从材料可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那些危机?如何解决这些危机? 经济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 ---- 幻灯片 121、背景: 二、新经济政策 3、内容: 4、意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显,经济和政治危机严重 2、标志: 1921年俄共(布)“十大” 《关于》决议 (见表) ---- 幻灯片 13固定的粮食税 区别对待大中小企业 按劳分配 恢复自由贸易 回归书本: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幻灯片 14学习探究: 分析说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 幻灯片 15二、新经济政策 4、意义: (1)积极性提高,经济恢复发展,政权巩固 ——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 (2)找到了一条使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 幻灯片 161922年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情感体验: ---- 幻灯片 17 列宁的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 时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科学事业等决策权集中在党中央的最高层。 ---- 幻灯片 18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请分析:他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学习探究:斯大林的选择 优先发展重工业 工业落后的现实;重工业是国防的基础 ---- 幻灯片 191、目的: 三、斯大林模式 3、特点: 为迅速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 2、途径: 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排斥市场,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 幻灯片 20应怎样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自主探究: 材料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 积极1: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国力大增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 幻灯片 21评价2:开辟了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关注、借鉴 材料二: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苏联“一五”计划之后,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 幻灯片 22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 发展的状况 材料四: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 苏联时期,曾流传这样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的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苏联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请问: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战争破坏社会经济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 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 D.赞扬了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 幻灯片 23消极:农轻重比例失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材料五: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为31.4公斤/年,1955年为31.8公斤/年。 ——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16页 备注: 人民版教材第122页 ---- 幻灯片 24反思历史: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 幻灯片 25本课小结: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实验 绝处逢生 海阔天空 功过参半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 体制的建立 战时 新 模式 ——追随理想的实验 ——面对现实的实验 ——回归理想的实验 “我们可能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之所以出发的目的。 ” ——柯林伍德 ---- 幻灯片 26合作探究: 【鉴古知今,鉴外惠中】 从苏俄(联)在探索中不断的改革,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立足国情 ②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③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道路是坎坷的 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 幻灯片 27学习探究: 1921年,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但列宁告诉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福特汽车 嘎斯汽车 思考:在新经济政策的推动下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借助资本主义的某些 因素发展社会主义!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