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苏联冷笑话两则 ---- 幻灯片 2苏联时期莫斯科政府大楼外。      一个愁眉苦脸的男子一边走路一边自言自语:肥皂没有,电池没有,袜子也没有。。。。。。     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看起来象是便衣警察的人小声对他说:公民同志,您要是再这样诋毁我们伟大的国家,我就要拿手枪把敲你的脑袋了!   那个男子愣了十秒钟,看看这个警察,继续自言自语:看看,连子弹也没有。。。。。。 ---- 幻灯片 3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 ---- 幻灯片 4苏联之路 疗伤开始 1956年 1922年 告别人世 1991年 呱呱坠地 ---- 幻灯片 5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习任务: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夫改革” ---- 幻灯片 6思路引领 为什么要改革? 怎样改革? 改革的成效如何? ---- 幻灯片 7 为什么要改革 内 外 斯大林模式弊端明显的暴露 两极对峙、美苏争霸,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 幻灯片 8 怎样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 幻灯片 9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 幻灯片 10 措施: 农业上(重点): 取消 ,实行 ; 扩大 ; 大规模开垦 ,提倡种植 等等 工业上: 废弃 ,部分权利下放 承认 ,调动 义务交售制 收购制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部门管理体制 加盟共和国 物质利益 生产积极性 玉米 荒地 仍然忽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农业还是集体化 半交半售、价格低廉 ---- 幻灯片 11赫鲁晓夫的墓碑 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 ——墓碑的设计者 涅伊兹维斯特 ---- 幻灯片 12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掘墓: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 ---- 幻灯片 13勃烈日涅夫改革(1964—1982) ---- 幻灯片 14措施: 工业上(重点):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集中领导; 坚持集中计划管理,扩大经营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经营管理。 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 幻灯片 15 2、改革的结果 (1)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 幻灯片 16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世界现代史》 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 ---- 幻灯片 17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 ---- 幻灯片 18(2)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国家面临新的困境。 ---- 幻灯片 19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 幻灯片 20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1/4,背上沉重的包袱。同时四处伸手,加重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还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其形象大损,同时每年还要花掉几十亿卢布。   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 幻灯片 21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 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 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 而认为仅仅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竟高达85%。 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 幻灯片 2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民用工业品技术落后,质量低劣。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 幻灯片 231、经济措施: 特点 问题: ---- 幻灯片 242、政治措施: ①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的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②提倡“民主化”、“公开性”。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后的结果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 幻灯片 25 一改 没有突破 再改 还是没有突破 三改 似乎是“突破”了,但把苏联也“突”得“破”掉了 ---- 幻灯片 261.(2010·江苏学业水平检测)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 幻灯片 272.(2010·南京学业水平检测)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 ) ---- 幻灯片 283.勃列日涅夫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究其原因有( ) ①经济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②改革使社会矛盾滋生,国家陷入困境 ③勃列日涅夫确实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 ④改革直接导致国家的解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幻灯片 294.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苏联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改革,其根本原因是( ) A.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C.苏共“二十大”的推动 D.外国势力的影响 ---- 幻灯片 305.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解体的漫画: 走在棺材之前的就是戈尔巴乔夫, 云层中的共产主义前辈们都不相信 自己的眼睛,但却无法改变解体的 事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 本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B.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C.经济政治危机的发生 D.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 幻灯片 316.阅读下列材料: 1931~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了40%, 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请回答: (1)依据材料说明赫鲁晓夫的改革为什么先从农业入手? (2)导致苏联农业经济发展不健康的症结是什么? (3)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 幻灯片 32【解析】参考答案: (1)1931~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停滞不前、粮食短缺等,所以改革的目的在于摆脱困境。 (2)“斯大林模式”实行农业集体化,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同意,因为他是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但他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 幻灯片 33 ①两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内容方面,两者的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的原则,经济改革前者重于农业,后者终于工业; ③结果方面,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 ④原因方面,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点是什么?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