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学科网 zxxkw ---- 幻灯片 2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学科网 zxxkw ---- 幻灯片 3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过渡时期: (1)措施: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 建立_________事业。 (2)方针:确立教育要为_________服务,学校要向__________ 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3)影响: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_________ 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 国家建设 广大工农 社会主义 ---- 幻灯片 42.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_____、_____几方面都得到发 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措施:在发展_______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_________的学 校教育制度。 (3)成就: 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_____________。 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_________的建设人才。 智育 体育 全日制 半工半读 国民教育体系 德才兼备 学科网 ---- 幻灯片 5【学习思考】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哪些发展?为什么得到较快发展? 提示:(1)发展:①逐步形成从小学到大学,从全日制教育到半工半读教育等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原因:制定并全面贯彻了正确的教育方针。 ---- 幻灯片 6二、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 (1)“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很多师生被卷入“扫四旧”批____ _____活动中,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夏,_____制度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 始招收“___________”,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2.影响:造成_______________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 降,中国与_________的差距拉大。 资派 高考 工农兵学员 各行业专门人才 发达国家 走 ---- 幻灯片 7【警示钟】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并非直接体现在教育的发展上,而是教育发展在科技和人才上的体现;“文化大革命”验证了这一结论,它使我国教育事业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在许多方面本来已经缩小的差距又拉大起来。 ---- 幻灯片 8三、教育的复兴 1.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_______复出,自告奋勇抓 教育。 邓小平 学科网 ---- 幻灯片 92.措施: 度 高考制 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 幻灯片 10义务教育法 职业 学位 自主权 ---- 幻灯片 11211工程 国家拨款 希望工程 教育经费 ---- 幻灯片 123.成就: (1)一批重点高校和___________迅速发展壮大。 (2)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_____________和扫除青壮年 文盲。 重点实验室 九年义务教育 ---- 幻灯片 13【警示钟】 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底,此时“文化大革命”已结束,但不属于改革开放时期;“希望工程”是为救助失学儿童而设,针对的是基础教育,而“211工程”针对的是高等教育。 ---- 幻灯片 14 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探究讨论】 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在教育领域提出一系列极具开拓性的改革思想,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 幻灯片 15请分析: (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改革”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提示:错误估计:错误地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后果:“左”倾错误占领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严重的破坏。 ---- 幻灯片 16(2)邓小平同志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的? 又是基于怎样的前瞻基点? 提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迫切需要人才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基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为了教育这一“根本大计”的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提示:恢复高考、提出“三个面向”、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等。 ---- 幻灯片 17【要点归纳】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1.政局稳定,拨乱反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政局稳定,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了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全国恢复教学秩序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教育界知识分子数以万计的冤假错案被平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全面阐明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 ---- 幻灯片 18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三个面向”高屋建瓴,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在其指引下,我国教育战线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投资、中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社会办学、“希望工程”等领域进行改革,取得进展。   4.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这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   5.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 ---- 幻灯片 19【想一想】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方针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面向现代化”是其中的主体和核心;是“三个面向”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在空间上的扩展;“面向未来”则是“面向现代化”在时间上的延伸。 ---- 幻灯片 20【跟踪训练1】1977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 160万!为了解决考生的考试用纸,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由此,你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 ①高等学校开始大量招收“工农兵学员” ②国家在教育战线实行拨乱反正 ③国家开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211工程” ④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幻灯片 2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①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材料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在教育领域拨乱反正,②正确;材料中先印试卷信息表明④正确;③是20世纪90年代的举措。故选B。 ---- 幻灯片 22【变式备选】下列事件与邓小平主持或支持有关。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①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②恢复高考制度 ③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④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①是1978年,②是1977年,③是1979年,④是1983年。故选B项。 ---- 幻灯片 23 发展教育的重大意义 【探究讨论】 材料一 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我们要全面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发展,大的提高。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胡锦涛 ---- 幻灯片 24请分析: (1)上述材料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提示: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要优先发展教育。 (2)新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呈现出哪些特点?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请你对我国加快教育发展提出建议。 提示:特点:教育发展历程是曲折的;成绩是主要的,是主流;受政治环境影响巨大等。建议:重视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缩小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建立终身教育的体制等。 ---- 幻灯片 25(3)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提示: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的智力开发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培养民族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 ---- 幻灯片 26【要点归纳】 正确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 (1)中国古代史上的汉代、唐代能成为当时的封建大帝国,与其对教育的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汉代自汉武帝设立太学,创立地方学校,尊儒重教,通过察举、皇帝征召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唐代实行科举制使大批的庶族地主通过科举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中国近代,由于遭受列强的入侵,造成了教育的落后,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3)“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秩序被破坏,造成中国人才的断层,使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 幻灯片 27 2.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的崛起是典型的例子。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需要重视的工作很多,但德国与日本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首先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为两国的崛起振兴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两国的经济跃居世界前列。 ---- 幻灯片 28  3.从现在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 (1)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2)在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我们的劳动力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幻灯片 29【跟踪训练2】据《中国教育》载:“六五”(1981—1985年)期间,我国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先后派出的留学人员达到30 500余人。在大小外文书店,《新英汉词典》《新概念英语》等格外好售。这主要反映出(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改革开放促使国人渴望了解世界 C.中国的教育体制开始与世界接轨 D.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外语人才 ---- 幻灯片 3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与材料中的时间“1981—1985年”不符;C不符合史实;D是现象;材料反映的本质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迫切和需要。故选B。 ---- 幻灯片 31【变式备选】1958年8月22日,著名的“大跃进”典型县徐水县委草拟了《关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规划草案》,提出1959年,30岁以下的文盲都消灭,到1963年,达到高小以上文化程度;再过5年,30岁以下的人都达到高等专科以上的文化程度,成为专家。根据以上材料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徐水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之首 B.徐水县的教育发展程度居于全国之首 C.徐水县是较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县 D.徐水县当时的教育思想存在“左”倾倾向 ---- 幻灯片 32【解析】选D。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教育上急于求成,严重脱离教育发展实际状况,违背了教育规律,这是“左”倾错误在教育领域的表现;A、B不符合事实;C与材料无关。 ---- 幻灯片 33---- 幻灯片 34----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