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4课 戊戌政变 ---- 幻灯片 2课标要求: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慈禧太后 翁同龢 ---- 幻灯片 3---- 幻灯片 4临朝听政 戊戌六君子 京师大学堂 ---- 幻灯片 5---- 幻灯片 6维新派 人民群众 帝国主义 改良主义 ---- 幻灯片 7救亡图存 君主立宪 思想解放 ---- 幻灯片 8---- 幻灯片 9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1.从社会基础来看: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9世纪中期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使中国的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尽管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相比也不够成熟,但日本商业性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产生了大批的新兴地主,手工工场也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四强藩。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一部分大名、武士在经济利益上同资产阶级接近,要求改革现状。因而,日本明治维新比中国戊戌变法有较深厚的社会基础。中国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比日本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更稳固,因此中国封建统治基础比较牢固,且与帝国主义相勾结。 2.从领导力量来看:日本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者。他们掌握较大的实权,懂得斗争策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和一定的经济实力,并借助人民的力量,能够推翻幕府统治,使改革顺利进行。而中国维新派力量脆弱,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 幻灯片 103.从改革的阻力来看:明治维新前,经过大规模的倒幕运动,日本推翻了幕府统治,组成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小。而中国戊戌变法前,顽固势力未受任何触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实际操纵着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改革的阻力很大。 4.从改革的措施来看:明治维新中,明治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特别注重把改革旧的封建政治体制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措施紧密结合起来,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戊戌变法虽然也涉及上述各方面内容,但未能切实执行,甚至在政治措施中都未敢提及最初要求的“行宪法、大开国会”等重要内容。 5.从改革的国际背景来看:19世纪6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自由竞争阶段,正在上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波及世界,日本搭上了时代列车,而且明治维新时,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本所受的外部压力。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发生在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高潮已经掀起,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干涉中国内政,妄图变中国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列强不希望一个经过改革而崛起的中国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 幻灯片 11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中日两国在社会基础、领导力量、改革的措施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差异,而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决定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 ---- 幻灯片 1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这是1898年秋流传于京津地区的一首民谣:六君子,头颅送;袁项城,顶子红;卖同党,邀奇功;康与梁,在梦中;不知他,是枭雄。   材料二 ---- 幻灯片 13材料三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探究问题】 (1)材料一、二叙述了什么事件?其影响如何? (2)材料三中谭嗣同的言论反映了维新人士的什么精神风貌?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思路点拨】 第(1)问分析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是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内容。结合教材分析事件的影响,整理答案。第(2)问谭嗣同的豪言壮语体现出了维新人士爱国热情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我们发扬这种爱国精神和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的社会责任感。 ---- 幻灯片 14答案:(1)戊戌政变。影响:新政几乎全部被取消,仅保留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2)谭嗣同甘愿为变法献出生命,用鲜血唤醒民众,激励后来人,这种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精神,可歌可泣,让人肃然起敬。启示:我们要学习先辈,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