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三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课标解读】 宋明理学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历史影响。 ---- 幻灯片 2“理学”的概念: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主要流派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 幻灯片 3一、 理学出现的背景 ——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三教图 (清)丁云鹏 课堂探究 为什么汉末以后,儒学面临困境?为摆脱困境唐、宋士大夫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 (1)东汉汉代末年,儒学权威性削弱 (2)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 ⑶唐末五代,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努力: 唐代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结果: 产生了理学。 ---- 幻灯片 4 根据教材内容,概括理学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1)儒学的权威性严重削弱,佛学和道家的冲击。 (2)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儒学复兴提供条件。 (4)唐、五代不重伦理纲常的历史提供了教训。 (5)北宋尖锐的社会矛盾需要强化君权意识。 讨论:结合两宋政治经济形势探讨理学的兴起的深层次的原因? 政治上: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本朝民族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引起(不重纲常)的历史教训; 经济上:两宋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 为适应这一变化,统治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把自然观、认识论、伦理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哲学体系,以便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醉。 ---- 幻灯片 5课堂探究 石介的《中国论》说:“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 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老聃像 提示: 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 把佛教和道教说成夷狄之教,激发人民对佛道的排斥厌恶心理,从而提高儒学的独尊地位。 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家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文化的道家之学和道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以贬低道家文化,抬高儒学地位。 ---- 幻灯片 6二、理学的发展 1、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⑵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⑶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⑷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阅读教材指出“北宋五子”是谁?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对理学的创立作出的贡献? ---- 幻灯片 7程颢(1032一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称明道先生,北宋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颢与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合称“二程先生”,因二程长期居于洛阳讲学,故其学称“洛学”、“新儒学”。 程颐(1033-1107),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与其兄被合称为“二程”,他被习称为“小程”,河南洛阳人。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学”的创始人之一。 ---- 幻灯片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归纳二程理学的基本观点: 1 .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2.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3.“义、礼、智、信皆仁” ——《二程遗书》卷十二 理学的方法论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天理是理学的最高范畴,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 道德修养论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 幻灯片 9讨论交流: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 ---- 幻灯片 102、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归纳朱熹的基本观点、主要贡献、他的地位和影响 ⑴基本观点 理气论:(吸收二程和张载)宇宙观,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归一,理是本原 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正君心 ⑵注解四书: 理学的经典 ⑶地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 一代儒学宗师,影响久 ---- 幻灯片 11 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 朱熹的思想与当时官方所尊奉的传统儒家思想不一致,所以被诬为”伪学”,实际上他对儒学的发挥在本质上进一步适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他的理学思想逐渐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 幻灯片 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说说朱熹的观点和思想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文集卷七讲习大纪 朱熹认为“理”是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存天理。” - ----- 朱熹 ---- 幻灯片 13程朱理学 “理”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观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 幻灯片 14陆王心学: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指以陆九渊与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 幻灯片 153、 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提出基本观点: 宇宙观: (2)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 “心即理也” (本心即天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主观唯心论)。因而其学说被称 为“心学”。 方法论: 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内心反省),“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要扫除人心的“物欲”与“意见”; 影响: 思想言论在当时有很大的冲击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 幻灯片 16(2)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 基本观点: 1、心即理、心外无物(宇宙观); 材料2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孟子所谓的“是非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先验的道德意识,就是人固有的善性,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材料1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致良知;知行合一(修养论) ----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 幻灯片 17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继承了孔孟“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程朱理学属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属主观唯心主义 ---- 幻灯片 18讨论 评价宋明理学 材料1: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4: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根据以上材料讨论说明: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 幻灯片 19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 应该采取的态度: ---- 幻灯片 20宋明理学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学的发展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从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课堂小结 评价: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