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 幻灯片 2 通过新材料、新观点考查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措施、影响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对自秦至清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综合考查,考查对古代君主专制演变趋势的认识;通过与同时期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差异和不同政治制度的优劣。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幻灯片 3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废丞相、设内阁、立军机处,是为代表性举措;此外,君主专制的强化,还对社会经济、思想、对外政策等方面产生极大影响;与西方相比,则显出落后、顽固的一面。总之,此考点有较多的命题角度。 ---- 幻灯片 4---- 幻灯片 5 自秦朝到清朝前期,我国中央机构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趋势? 【提示】(1)秦朝时期,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中央设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事务)和太尉(负责军事管理);以下设诸卿,分掌政务。 ---- 幻灯片 6(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隋朝确立三省六部制;唐太宗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形成完整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体系。 (3)北宋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 幻灯片 7(4)明朝:明太祖裁撤军机处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时,开始让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5)清前期:康熙帝时,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以上变化体现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 幻灯片 8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制度有哪些不同? 【提示】 (1)产生背景:明朝内阁是宰相制度废除后,皇帝不堪重负设立;西方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 (2)产生方式: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近代西方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领袖担任。 ---- 幻灯片 9(3)地位权力:明内阁不是法定机构,只备皇帝顾问;西方内阁是法定机构,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 (4)本质:明内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西方内阁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 幻灯片 10 (2012·天津)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 幻灯片 11【解析】材料中关于军机大臣的选任,只说明了主要来源(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而没有C项所述信息。 ---- 幻灯片 12 通过材料考查对古代商业政策、特别是朝贡贸易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考查对商业政策特别是对外政策对国家发展影响的认识。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 幻灯片 13 一方面官府控制的对外贸易,在汉、唐、宋、元时期十分活跃,中国曾因“丝绸之路”、“陶瓷之路”享誉世界;另一方面,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更使中外交流受到严重阻碍。两个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正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幻灯片 14 (1)了解古代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2)掌握朝贡贸易的背景、形式、影响;(3)归纳此时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不同,理解18、19世纪中西方冲突的经济根源。 ---- 幻灯片 15 古代对外贸易的形式有哪几种?明清时期最主要的是哪种形式? 【提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最基本有两种形式,一为官办贸易,一为民间贸易。但历代对外贸易体制不同,政策多变,贸易的具体形式也有差异。但不管是何种贸易形式,都是在国家严格控制之下进行的;有时也曾脱离国家控制,出现纷繁复杂的多种景象。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民间对外贸易基本断绝,官办贸易即朝贡贸易(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的交易)成为重要的形式。 ---- 幻灯片 16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诞生之后几百年仍然是萌芽,为什么? ---- 幻灯片 17【提示】西方资本主义萌芽诞生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奴隶贸易等,为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成长创造了条件。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幻灯片 18有位学者说:“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15至19世纪中期)名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因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易网。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这位学者所说的商品指的是( ) A.白银 B.棉布 C.丝绸 D.鸦片 ---- 幻灯片 19【解析】学生会错选B、D。错误的原因在于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和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材料实际上表达了两个意思:15-19世纪中期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纳贡贸易网;中国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商品。“纳贡贸易”表现为朝贡与赏赐,中国所得一般为特产和奢侈品;“这个贸易网以外”指同西方国家的正常贸易。 ---- 幻灯片 20【解析】教材中说到:从18世纪中期起,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卖给中国的主要商品是呢绒、棉布;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对教材知识的不熟悉也是导致错选的原因。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这句话,可以用排除法:中国是自给自足的社会,大量进口棉布与当时的国情不符,故可排除B;丝绸为中国特产,故可排除C;鸦片不属于中国通外国正常交易的商品,故排除D。 ---- 幻灯片 21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通过新材料考查对明清之际四大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理解、评价、比较,考查时代变化对思想家影响的认识。 明清之际是一个思想相对活跃的时期,四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各有特点,为古代宝贵的思想遗产。 ---- 幻灯片 22  (1)掌握并理解明清四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张;(2)结合时代特征评价他们的思想主张;(3)归纳从春秋战国到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演变的基本史实,认识儒家思想与时代政治的关系。 ---- 幻灯片 23儒家思想创立后,在古代有过怎样的发展演变? ---- 幻灯片 24---- 幻灯片 25 明清之际的政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 幻灯片 26 明清之际的政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 幻灯片 27 黄宗羲说:“天地之生万物,仁也。帝王之养万民,仁也。宇宙一团生气,聚于一人,故天下归之,此是常理。自三代以后,往往有以不仁得天下者,乃是气化运行,当其过不及处,如日食地震,而不仁者应之,久而天运复常,不仁者自遭陨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是( ) A.仁与不仁,是决定社会治乱的根本 B.“天人感应” 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天行有常” ---- 幻灯片 28【解析】关键点: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材料中虽有天人感应、天行有常思想,但不是主要观点,B、D项错;材料中没有C项信息;材料信息:帝王之养万民,仁也;不仁者自遭陨灭。A项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材料信息。答案A。 ---- 幻灯片 29【练一练】钱穆《国史大纲》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 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 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 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 ---- 幻灯片 30【解析】C 明朝时,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规模很大,加之实行“海禁”后走私活动很多,大量白银从国外流入;同时,国内纸币信用低,而贸易活跃,因此,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幻灯片 31【练一练】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幻灯片 32【解析】此题考查论从史出,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有涉及水路交通,但未能反映发达,其意图还是反映商品在流通而已,故排除A;要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心必须要有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故排除C;要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故排除D。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福建商品经济活跃。此题的启示是牢记论从史出原则,解题时堤防结论的偷换、夸大等陷阱。答案B。 ---- 幻灯片 33【练一练】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何种趋势( ) A.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家父长权力益趋巩固 ---- 幻灯片 34【解析】由题干中可以看出,财产权的继承范围由嫡子逐渐扩大至庶子及非婚生子,反映出嫡妻在家庭中地位(影响力)的下降,相对而言也就是家父长权力的成长,故答案为D。B只有嫡子、庶子及非婚生子的关系趋于平等,而非所有的家庭成员(包括父、妻、姊妹等)关系平等,故不选。 ---- 幻灯片 35【练一练】19世纪30年代,西方传教士尚认为中国文化典籍至少在量上不仅超过任何未开化民族,而且超过希腊和罗马。到19世纪50年代,他们只承认中国文化优于周边国家许多,却已远逊于任何基督教国家了。西方传教士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的了解加深 B.“欧洲中心论”在西方成为主流思潮 C.中国的发展已经落后于西方国家 D.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使西方人的自信心与日俱增 ---- 幻灯片 36【解析】D 由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9世纪30年代,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明末清初时期的状况;19世纪50年代,由于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西方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通过鸦片战争,传教士了解到了中国的落后。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