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评价历史人物 所谓评价历史人物,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结合其所处的时代,对历史人物 功过是非进行判断的过程。 ---- 幻灯片 2评价人物的标准? 1、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维护国民和民族利益等。 2、比前人提供了哪些新的进步的东西,对后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 幻灯片 3 成功的原因? (对社会进步客观上所起的推动作用) 1、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当时多数人的代表。 2、其行动反映了群众的愿望。 3、用各种方法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 幻灯片 4评价人物要注意其所处的时代和阶级背景,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分析。他们不可能超越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可能超越其所属阶级的限制,也不可能超越其个人能力和思想的局限。 具体方法? 1、 阶级分析法 2、 文明史观分析法 3 、一分为二分析法 ---- 幻灯片 5先师孔子 ---- 幻灯片 6孔子生平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春秋后期),3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他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青年时只做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官。 孔子30岁左右就成为有名气的学者。他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这使他赢得了社会声誉,他开始积极从事政治活动。由于在鲁国不能推行他的政治理想,他率领弟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在各国备受冷遇,甚至经常处于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境地。 为了使自己的学说传于后世,他返回鲁国,专心于文化教育事业。除了继续收徒讲学外,他还收集古代的文化典籍,整理成六种被后世称为“六经”的典籍。 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 你能用几个词概括孔子的生平吗? 勤奋好学,坚持理想,坚忍不拔,致力文教,贡献巨大 ---- 幻灯片 7一、思想体系 (一)仁 1、什么是“仁”?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基本出发点是“爱人”,涵盖一切美德,仁爱的对象超过家族和等级的界线,是一种有差等的爱,由亲及疏. 2、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应该如何做? 要遵守“忠恕”之道,“忠”即尽己之心,“己欲立者立人”;“恕”即推己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3、政治思想? 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要爱惜民力,正身律己,告戒统治者“苛政猛于虎”; 要求统治者“富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 幻灯片 8(二)礼 1、什么是“礼”? 即“周礼”,周朝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一套以宗法分封制为基础的礼制。 2、针对时代背景,孔子认为如何维护礼? 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用周礼把被破坏的等级名分关系匡正过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3、 仁和礼的关系? 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 结合时代背景,考虑孔子为什么要强调”仁“,维护”礼“? ---- 幻灯片 9运用“仁”和”礼”的表现: 对于统治阶级: “为政以德”即“德治” ——民本思想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 幻灯片 10(三)中庸 中庸之道:就是处理任何事物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是最高的品德。中庸还要求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地加以调和,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制约。 “和而不同”: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才能形成完美的事物。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么?为什么? ---- 幻灯片 11孔子理论和行动的目的:站在统治者立场上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着想、服务。同时也有利于人民。 理想社会: 1、 “天下为公”,大同社会 2 、恢复“周礼”,天下为仁,实现“小康”; 3、对人民:“富之”,然后“教之”,达到“无讼”,即和谐社会。 (四)大同社会 ---- 幻灯片 12二、教育贡献 1、教育目的及内容? 不是培养具有某种技能的专门人才,而是使学生们“成人”,教以“六艺”,主要教授《诗》、《书》、《礼》、《乐》。 后孔子又提高了教育目标:要将学生培养成“君子”,不但要“独善其身”,而且要“兼济天下”,因此教以“政事”,即治国的本领。 2、贡献? (1) “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2)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 幻灯片 13 1 、在当时他的学生把他的思想宣传到各国,影响了当时的社会。 2 、汉以后孔子的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影响了各个时代的封建统治者,成为实行清明仁政统治的标准。 3 、孔子有关伦理的论述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成为中国人伦理道德的准绳。 三、评价孔子思想的影响 ---- 幻灯片 14 汉代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两晋时孔子被称为“先师”; 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 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 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 清世祖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万世师表” 孔子的称号一再被统治者抬高说明了什么? 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 ---- 幻灯片 15孔子在韩国 孔子在越南 孔子在日本 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使其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 幻灯片 1618世纪,儒学传到了西欧,许多先进思想家从儒学思想中得到很大启发? 道德启示、贤明政治,批判西欧封建专制黑暗. 孔子在德国 孔子在英国 ---- 幻灯片 17 “礼乐之邦”----周礼尽在 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 幻灯片 18 孔子拜谒老子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见龙耶!” ---- 幻灯片 1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