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8课时 戊戌变法 ---- 幻灯片 21. 国际背景 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发展经历着两大变局。在经济 上,欧美列强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向电气时代过渡。在政治上,英美等国开始建立文官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变革旧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 酝酿中的变革 ---- 幻灯片 32.国内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 ---- 幻灯片 4(2)经济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许多有识之士把发展资本主义、抵制洋商洋厂看做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之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 幻灯片 5(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①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主 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②康梁的维新思想 主张内容: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 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 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4)直接原因: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激起举国愤慨。 ---- 幻灯片 6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 变法的具体办法,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3.主要内容 (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2)经济: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3)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 (4)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 百日维新 ---- 幻灯片 74.结果:失败,新政措施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余的皆被废除。 (1)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2)原因 ①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 ②维新派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 ---- 幻灯片 81. 戊戌变法旨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是爱国的和进步的。 2.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学习西方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清末统治者为挽救统治危机不得不实施“新政”,其措施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戊戌维新时的改革方案。 3.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 戊戌余音 ---- 幻灯片 9一、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1.社会背景: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 2.思想基础: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以王韬、郑观应等一批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思潮。他们要求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这些维新思潮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 ---- 幻灯片 103.阶级基础: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 ---- 幻灯片 11二、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目的及根源 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2.目的:减少改革变法的阻力。 3.根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 幻灯片 12史料一 《孔子改制考》称儒家尊奉的“六经”均为孔子假托古圣的言行所作,将孔子塑造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根据。 导读:康有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 ---- 幻灯片 13史料二 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导读:维新思想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维新思想。 ---- 幻灯片 14史料三 康有为说:“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康有为向皇帝提出改革方案:政治方面要求“假日本为向导,以日本为图样”。 导读:康有为认为日本因变革而强盛,并且是在君主的领导下进行的,中国也应该向日本学习,在君主的领导下进行变革。 ---- 幻灯片 15三、百日维新的特点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下至经济基础,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 幻灯片 164.从性质上看,既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又是思想解放运动,还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推行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 幻灯片 17史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导读: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 幻灯片 18史料二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导读: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 ---- 幻灯片 19【历史钩沉】 多角度认识戊戌变法的积极意义 (1)从时代背景看,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开始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 (2)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及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看,实行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 幻灯片 20(3)从影响看,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学习西方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同时,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民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 幻灯片 21【现实链接】 一场顺应世界和中国进步潮流的戊戌变法却最终失败了,其间虽有大环境的问题,但自身的薄弱之处却也是不可忽视的。 【热点材料】 2012年6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撰文指出:中国实现现代化障碍主要有三:第一是人口众多;第二是资源瓶颈;第三是体制瓶颈。从改革开放的角度来说,中国下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体制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或政治体制的改革应该是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 ---- 幻灯片 22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提示: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阶级和社会基础,符合多数人的利益,改革能够得到多数人的响应和支持;需要一个相对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注重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化、民主化、文明化。 ---- 幻灯片 2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 ---- 幻灯片 24---- 幻灯片 25拓展思考: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几乎面临同样的问题和境遇,其一成一败的结局是令人深思的。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