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中国与瑞典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 幻灯片 2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子的故乡 ---- 幻灯片 3---- 幻灯片 4---- 幻灯片 5《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 幻灯片 6孔子的介绍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岁丧父,16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⑴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时在鲁国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⑵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⑶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幻灯片 7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 幻灯片 8周游列国,直道而行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 幻灯片 9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由于齐人离间,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 。 ▲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 幻灯片 10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 幻灯片 11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 幻灯片 12孔子办私学 ---- 幻灯片 13---- 幻灯片 14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诗经》书影 《周礼》书影 ---- 幻灯片 15时代背景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 幻灯片 16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思想核心 仁 礼 仁者“爱人” “忠恕”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尊尊,核心:尊君 亲亲 “正名”的思想 孔子的教育事迹及思想 施行仁政,内圣外王 ---- 幻灯片 17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问题一:什么是“仁”?什么是“礼”? 问题二: “仁”与 “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幻灯片 18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的政治格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幻灯片 19 如果说“隆礼”是儒学的表层结构的话,那么“贵仁”就是它的思想核心。 “人而不仁,如礼何?” “克己复礼,为仁” 儒家学说正是以“仁”释“礼”, “仁”、 “礼”合一,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体的内在自觉,再由个体自觉推广至整个社会,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文化精神的根基。 ---- 幻灯片 20总结: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幻灯片 21孔子的教育事迹及思想 1,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2,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倡导“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从而使文化教育下移。 3,教学实践中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教学方法上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 5,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 “学而优则仕” 6,孔子还善于“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幻灯片 22孔子的得意门生 ---- 幻灯片 23杏坛授业,万世师表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 幻灯片 24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为。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孔子整理和修订“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还是古代大教育家,他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 幻灯片 25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1)“仁” (2)“礼” (3)“为政以德” (4)“有教无类” A、(1)(2)(3)(4) B、(2)(3)(4) C、(1)(3)(4) D、 (1)(2)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 幻灯片 263.德庆孔庙是广东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 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德庆孔庙,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首先必须要参阅 A.《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 4.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 A.孔子是“至圣先师” 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 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 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 幻灯片 275.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 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6.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是因为 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盛极一时 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 C.其思想经过发扬改造,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D.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 幻灯片 287.山东某地有一楹联 “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 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 该联褒扬的是: 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 司马迁 8.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 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 ---- 幻灯片 29 9.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10.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 幻灯片 3012.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 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1.孔子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为此要求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D.性相近也 ---- 幻灯片 3113.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14.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 .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 幻灯片 3215.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A.礼貌 B 礼器 C 法律 D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16.孔子“正名”主张的主要内容是 A.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 达到名正言顺 B.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求得人民的拥护,使其统治名正言顺 C.要求东周统治者承认强大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 使它们号令诸侯名正言顺 D.给世间万物确定稳定的名号 ---- 幻灯片 3317.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其反映的现象是 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独立思考 D.学思结合 ---- 幻灯片 3419.《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 孔子有三种答案。 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 说明孔子 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20.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提倡( )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C. 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   D.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 ---- 幻灯片 3521.孔子的学生冉求胆小怕事,遇事退缩 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 而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 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之后再去做。 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学理念?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择优而教 ---- 幻灯片 36[即时训练] 22.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23.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24.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 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 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 幻灯片 37[问题设计]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其含义是什么? 和墨子的兼爱思想有什么区别? 孔子认为实现仁的途径有哪些? 1、含义:仁者爱人,不仅爱自己的亲人,而且爱一切人。 2、区别:孔子的爱人是有等差的爱; 墨子的兼爱是博爱,无区别的爱。 3、途径:“忠恕之道”;”克己复礼为仁”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