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1.反射的类型 2.反射弧的构成 3.突触和突触传递 4.突触传递的特点 5.反射中枢 ---- 幻灯片 2 1.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反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是指动物生下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只在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即可完成的反射 指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的后天性反射。 ---- 幻灯片 32.反射弧的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 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特点 ①完整性: ②单向性 五部分缺一不可 ---- 幻灯片 43.突触和突触传递 突触小体的信号变化: 突出后膜的电位变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整个突触的信号变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幻灯片 5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兴奋 释放 递质 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 兴奋 或 抑制 (突触小泡) (递质与受体结合) 扩 散 ---- 幻灯片 6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由于递质和受体的不同,最终在突触后膜上产生的效应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等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以使突触后膜上Na+和 K+通透性增加,其中Na+通透性增加较大,这样Na+的涌入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上升,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变化,当这种兴奋性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导致与突触后膜相连的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完成神经冲动的传递。这类突触称为兴奋性突触。 ---- 幻灯片 7而r-氨基丁酸、甘氨酸等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降低,引起突触后膜产生抑制性变化,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难度增加。这类突触称为抑制性突触。 ---- 幻灯片 84.突触传递的特点 单向传递 突触延搁 总和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易疲劳性 ---- 幻灯片 95.反射中枢 反射中枢的组成: 多元反射弧比二元反射弧的传导时间长的原因: 反射中枢的作用: ---- 幻灯片 10---- 幻灯片 11---- 幻灯片 12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