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一、二节 细胞中的能源物质•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 幻灯片 2一、细胞中的ATP ---- 幻灯片 31.写出ATP的结构简式和简式中A、P所代表的含义 (1)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2)A:_____;P:________。 2.图中①是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易形成和断裂 3.图中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其作用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A-P~P~P 腺苷 磷酸基 高能磷酸键 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 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 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为各项 ---- 幻灯片 44.过程③中未标出的另一种反应物是___,ATP与ADP相互转化的 反应式是 5.ATP的来源 (1)动物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色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1 酶2 ADP+Pi+能量 ATP 糖类、脂肪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糖类、脂肪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光能的转化 水 ---- 幻灯片 5【点拨】(1)A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若它们都断裂,剩下的结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真核生物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 幻灯片 6二、糖类和脂质 1.糖类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脱氧 核糖 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 主要的能源物质 果糖 半乳糖 提供能量 不能水解 ---- 幻灯片 7二糖 麦芽糖 蔗糖 乳糖 提供能量 能水解生成两 分子单糖 多糖 淀粉 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元 储存能量和调节血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单糖(自然界含量最多的糖) 【点拨】淀粉、糖元分别是植物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之一。 ---- 幻灯片 82.脂质 将下列脂质与相应功能连线 ---- 幻灯片 9【点拨】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多于糖类,因此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质氧化分解耗氧量:脂质远多于糖类;释放能量:脂质远多于糖类。 ---- 幻灯片 10三、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产生部位:________ 1.酶的概念 作用:_____作用 成分:绝大多数是_______,少数是_____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活细胞 催化 蛋白质 RNA ---- 幻灯片 11(1)温度: ①a点的温度称为:__________。 ②分析b、c点反应速率较低的原因: b点:温度较低,____________。 c点:温度较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H: ①d点的pH称为:_______。 ②导致e、f反应速率较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适温度 酶活性较低 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 最适pH pH过高或过低,酶的分子 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 ---- 幻灯片 123.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___________的效率高得多。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___________底物的化学反应。 【点拨】酶与无机催化剂的相同之处 (1)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 (2)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但并不能改变平衡点; (3)都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无机催化剂 一种或一类 ---- 幻灯片 13【思维判断】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 【分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因此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2.能催化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 ) 【分析】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根据酶的专一性,蛋白质由蛋白酶来水解。 × √ ---- 幻灯片 143.ATP中的“A”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中的A所代表的含义不一样。 ( ) 【分析】ATP中的“A”表示的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中的“A”只表示腺嘌呤。 4.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有70%是由其供给的,所以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 【分析】糖类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被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因此ATP是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 × ---- 幻灯片 15 酶的概念拓展及其实验验证 1.六方面拓展酶的概念 合成原料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 主要是细胞核(真核生物) 来源 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作用场所 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均可 生理功能 生物催化作用 作用原理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幻灯片 162.两实验验证酶的化学本质 (1)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 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紫色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照,实验组若出现紫色,证明待测酶液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否则,不是蛋白质。 ---- 幻灯片 17(2)酶的化学本质是RNA的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组:待测酶液+派洛宁→是否出现红色 对照组:已知RNA+派洛宁→红色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照,实验组若出现红色,证明待测酶液的化学本质是RNA,否则,不是RNA。 3.酶的催化作用的实验验证 (1)原理:①2H2O2 2H2O+O2。 ②肝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酶 ---- 幻灯片 18(2)实验设计及现象: ---- 幻灯片 19(3)实验结论: ①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②酶具有高效性,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 幻灯片 20【高考警示钟】 不要认为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1)酶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细胞内的呼吸氧化酶; (2)酶可以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如各种消化酶; (3)酶在生物体外,适宜的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如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 ---- 幻灯片 21【典例训练1】(2011·海南高考)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 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 幻灯片 22【解题指南】 1.知识储备: (1)酶的活性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酶结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3)酶在催化反应前后不会改变。 2.解题关键:理解酶的作用原理和特点。 ---- 幻灯片 23【解析】选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提供反应的活化能;酶的活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pH等;结构决定功能,酶的结构改变,酶的活性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酶是一种催化剂,催化反应前后不会改变。 ---- 幻灯片 24【变式训练】下面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②酶在体内不能更新 ③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大 ④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 ⑤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⑥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 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A.①④⑤⑦ B.②④⑤⑦ C.②③④⑥ D.①②⑥⑦ ---- 幻灯片 25【解析】选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其反应场所不仅是细胞内,还可以是细胞外和生物体外;其具有专一性,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其作用受温度的影响,但有最适温度。 ---- 幻灯片 26【变式备选】酶是生物催化剂。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高温、低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D.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解析】选C。酶主要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和RNA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起催化作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低温并不会使酶永久失活。 ---- 幻灯片 27 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 未加酶 加入酶 加入无机催化剂酶 平衡点 时间 ---- 幻灯片 28(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 幻灯片 29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 无酶条件 加酶A 加酶B 10 1 2 3 4 5 反应速率 A反应物浓度 ---- 幻灯片 30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而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 幻灯片 313.两类因素影响酶促反应 (1)温度和pH: ①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②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③从丙图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 幻灯片 32(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①甲图: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②乙图: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 幻灯片 33【高考警示钟】 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有差异 (1)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 幻灯片 34【典例训练2】(2011·海南高考)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幻灯片 35【解题指南】 1.题眼:坐标曲线纵坐标为反应物浓度。 2.解题关键:酶促反应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反应平衡点的时间。 【解析】选D。当反应进行到t时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由于酶的高效性,将促进化学反应的快速进行,反应物浓度迅速降低,最后反应物浓度降为0。 ---- 幻灯片 36【互动探究】(1)丁曲线后来变化趋势变缓的原因是由于酶活性降低了吗? 提示:不是。 分析:因为随着反应物浓度的降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但酶的活性保持不变。 (2)能单独根据上题曲线丁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吗?为什么? 提示:不能,酶具有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对照而言的,只有曲线丁缺少对照。 ---- 幻灯片 37【变式备选】如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7 ℃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C.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不变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 幻灯片 38【解析】选C。据图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左右。低于35 ℃时,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升高。pH在0~8范围内,随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升高;超过8时,随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 ---- 幻灯片 39 ATP的结构和转化 1.ATP的结构式 由结构式可看出,ATP的结构特点可用“一、二、三”来总结,即一个腺苷、两个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基团。 (腺嘌呤) (磷酸基团) (核糖) ---- 幻灯片 402.ATP的形成途径 ---- 幻灯片 413.五方面比较ATP合成与水解 ATP合成酶 ATP水解酶 光能(光合作用) 化学能(细胞呼吸) 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 储存于形成的高能磷酸键中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 幻灯片 424.ATP产生量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 (1)生物细胞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少量ATP,因此在O2为0的时候,其产生量仍有一定数值,而非0。 (2)当O2供给量增多,有氧呼吸明显加强。ATP的产生随之增加,但当O2供给量达到一定值后,其产生量不再增加,是由于酶、有机物、ADP或磷酸的限制因素所致。 (3)当横坐标表示呼吸强度时,ATP的产生量曲线应该从原点开始。 ---- 幻灯片 43【高考警示钟】 1.细胞中ATP含量很少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但它在细胞内的含量并不高,因此细胞内ATP的形成与分解相当频繁。 2.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反应类型、反应所需酶以及能量的来源、去路和反应场所都不相同。但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 ---- 幻灯片 44【典例训练3】(2012·济宁模拟)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 幻灯片 45【解题指南】 1.考查实质:本题综合考查ATP的结构及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2.解题关键: (1)理解ATP的结构简式; (2)理解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 幻灯片 46【解析】选D。ATP中的“A”代表腺苷,而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内含有大量能量,A正确。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c断裂,释放出能量,生成ADP和磷酸,B正确。生成ATP时需要光能或化学能;ATP分解释放的能量可转化为光能、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形式,故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不可逆,但物质可逆,C正确。酶1是ATP水解酶,酶2是ATP合成酶,它们的活性均受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D错误。 ---- 幻灯片 47【互动探究】(1)上题图1中a能组成RNA吗? 提示:能。 分析:a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2)上题图2中反应从右向左进行时能量的来源是什么? 提示:光能或化学能。 分析:光合作用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光能;细胞呼吸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有机物分解释放的化学能。 ---- 幻灯片 48【变式备选】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每天需要水解200~300摩尔ATP,但人体细胞中ATP的总量只有约0.1摩尔。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B.ATP由3个磷酸基和1个腺嘌呤构成 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为人体细胞活动提供的ATP最多 D.人体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幻灯片 49【解析】选B。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也容易形成,即ATP与ADP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这可以保障生物体对能量的需求;ATP即三磷酸腺苷,由3个磷酸基和1个腺苷组成;在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在利用前两个阶段生成的大量[H]和O2结合形成水的同时释放大量ATP;人体细胞产生ATP的过程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完成,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 幻灯片 50 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 幻灯片 51---- 幻灯片 52【高考警示钟】 糖类和脂质的理解误区 (1)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纤维素不提供能量。 (2)并非所有的糖都可以用班氏试剂鉴定,如蔗糖、淀粉均为非还原性糖。 (3)并非所有的脂质都能构成膜结构,如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 ---- 幻灯片 53【典例训练4】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元,这是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变化,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元 B.淀粉和糖元,都属于多糖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麦芽糖为二糖,葡萄糖为单糖 ---- 幻灯片 54【解题指南】 1.知识储备 (1)动物特有的糖是糖元,而植物特有的糖是淀粉、麦芽糖。 (2)淀粉被消化、吸收的过程,淀粉首先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然后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 2.题眼:题干中“葡萄糖→糖元”过程,由此可推出该生物为动物。 ---- 幻灯片 55【解析】选C。生物体内的多糖有糖元、淀粉和纤维素,糖元为动物体内特有的多糖,淀粉和纤维素为植物体内特有的多糖,在动、植物体内都有葡萄糖的存在,所以不能根据是否利用葡萄糖,来辨别完成该过程的生物是动物还是植物。 ---- 幻灯片 56【变式训练】如图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组成以及它们各自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大分子物质M1、M2、M3、M4的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M3的种类不同取决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不同的M4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m4的连接方式不同 ---- 幻灯片 57【解析】选B。根据有机物的主要功能,可以推断出M1、M2、M3、M4依次表示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比糖类耗氧多;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中产生不同的mRNA,合成出不同的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m3是指氨基酸,组成核酸的m4是指核苷酸;不同的核酸在结构上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 ---- 幻灯片 58 探究实验的步骤及结果分析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案例】(2011·江苏高考)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 幻灯片 59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 幻灯片 60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 幻灯片 61(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62【命题人透析】 (1)鲈鱼的两个生理特性: ①鲈鱼鱼苗的生长特性。鲈鱼鱼苗生长较快,成体生长缓慢。因此在“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时,选择鱼苗作为实验材料,便于在实验过程中能明显地观察其效果。另外,环境的改变影响其生长。据题意,实验需要在网箱中进行较长的时间(8周),所以在实验前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否则有可能因为鲈鱼因不适应新环境而影响生长,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 幻灯片 63②鲈鱼的食性。鱼的食性有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据题干表格给予的信息:鲈鱼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说明其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可判定为肉食性。 (2)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①酶受温度的影响。实验组的饲料中已添加了植酸酶,因此在烘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因高温处理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 幻灯片 64②分析实验环境深挖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除注意温度的影响之外,还要将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无关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 随机分组”、“ 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 放养密度为60尾/箱”、“投喂等量饲料”等。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考虑生活环境的“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幻灯片 65(3)提炼题中信息归纳实验结论: 题干实验过程中的结果和表中数据给出了分析归纳结论的依据。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由此可得出“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表格显示“实验组蛋白酶活性明显较对照组高,而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则相近”,可归纳得出:“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 幻灯片 66【标准答案】 (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温度不能过高 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 幻灯片 67【阅卷人点评】 得分要点 (1)必须体现“成体生长缓慢”、 “适应环境”。 (2)必须体现“温度过高使植酸酶变性失活”。 (3)必须体现主要因素“水温”、“盐度”、“溶解氧”。 (4)必须体现“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对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必须是“肉食性、蛋白酶活性高”。 ---- 幻灯片 68失分案例 (1)错答成“成体消耗饲料多”、“让鲈鱼生长加快”等。 (2)错答成“防止烫伤”或“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死亡”。 (4)错答成“植酸酶能促进鲈鱼的生长”。 (5)错答成“杂食性”。 ---- 幻灯片 69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多样性、专一性、高效性 B.其活性不受温度的影响 C.酶只有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功能 D.只能由生物体腺细胞内产生 【解析】选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酶虽然是活细胞产生的,但酶不仅在细胞内具有催化作用,在细胞外的适宜环境中也同样具有催化作用,典型的如消化道内消化酶的催化作用。 ---- 幻灯片 702.在甲、乙、丙3支分别装有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1 mL淀粉酶制剂、麦芽糖酶制剂和新鲜唾液,摇匀后将试管放在适宜的温度下。过一段时间后,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一滴碘液,摇匀。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 A.甲试管 B.乙试管 C.丙试管 D.甲和丙试管 ---- 幻灯片 71【解析】选B。只有试管中有淀粉存在,加入碘液才会显蓝色。甲试管中有淀粉酶,会催化分解淀粉,所以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的可溶性淀粉会被分解掉,加入碘液不会显蓝色;唾液中也有淀粉酶的存在,所以丙试管一段时间后也没有了淀粉的存在;由于酶的高度专一性,乙试管中的麦芽糖酶只可以催化分解麦芽糖,不可以催化分解淀粉,一段时间后,乙试管中依然有淀粉的存在,所以加入碘液后,就会变为蓝色。 ---- 幻灯片 723.(2012·青岛模拟)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 B.如果温度上升5℃,b点向左下方移动 C.可用班氏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 D.因受酶活性的限制,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 ---- 幻灯片 73【解析】选B。a点时,麦芽糖量太低,只有部分麦芽糖酶参与催化反应,A错误。麦芽糖及其分解产物葡萄糖均是还原性糖,都能遇班氏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不是受到酶活性的限制,而是受到酶数量的限制,D错误。图示为麦芽糖酶在最适温度下的催化速率;若温度提高,酶活性降低,b点向左下方移动,B正确。 ---- 幻灯片 744.下列物质水解后所释放出的能量可直接用于肌肉收缩的是 ( ) A.肝糖元 B.肌糖元 C.葡萄糖 D.三磷酸腺苷 【解析】选D。三磷酸腺苷即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肝糖元、肌糖元和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 幻灯片 75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人体细胞内贮有大量ATP,以备生理活动需要 C.ATP只能在线粒体中生成 D.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 幻灯片 76【解析】选A。ATP中含有C、H、O、N、P元素;人体细胞内ATP含量很少,但可以通过ATP和ADP的快速转化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ATP能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生成,动物形成ATP的途径是呼吸作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 幻灯片 776.如图示意生命活动有关能源物质之间的联系,请分析回答: ---- 幻灯片 78(1)生物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2)当动物体内ATP不足时,会发生C的变化补充ATP(丙),请写出生成ATP需要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体内最终的能源物质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三项生理活动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D____________。 ---- 幻灯片 79【解析】本题的解答需要明确生物体内能量物质的转变过程与条件。由图分析,形成葡萄糖的途径为甲→丙→葡萄糖或乙→丙→葡萄糖,而题干已经提示C过程是补充形成ATP的途径,则乙应当是ADP和Pi,甲应为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它也是能量的最终来源。 答案:(1)多糖、脂肪 (2)ADP、Pi、酶、能量 (3)甲 太阳能 (4)光合作用光反应 光合作用暗反应 呼吸作用 ---- 幻灯片 80实验方法实 验变量的控制 【理论指导】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为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1.自变量 (1)含义:实验要研究的引起实验结果改变的因素,即人为改变的因素。 (2)控制方法:设置几组自变量不同的实验。如“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其控制自变量的方法为设置几种不同的温度进行实验。 ---- 幻灯片 812.因变量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如“验证淀粉酶能水解淀粉,而蔗糖酶不能水解淀粉”的实验中,淀粉水解与否就是因变量。 ---- 幻灯片 823.无关变量 (1)含义:可影响实验结果但不是实验要研究的因素。如“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pH、试管的大小、实验试剂的量等都是无关变量。 (2)控制方法:“等同法”,即几组实验中除自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要相同。如“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同组之间除pH不同外,其他条件如温度、实验器具、实验试剂的量等都要相同。 ---- 幻灯片 83【典例分析】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 ①取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 淀粉酶溶液。 ②将三支试管分别放在0 ℃、37 ℃、100 ℃条件下保温5 min。 ③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温度的等量的(2 mL)质量分数为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④一段时间后,向试管中各加入2滴碘液。 ⑤观察三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 幻灯片 84【分析】 实验设计的关键是实验变量的确定和控制,分析如下: (1)自变量:温度。 控制方法:设置几种不同温度(0 ℃、37 ℃、100 ℃),使淀粉酶在接触淀粉溶液前即处在这几种温度下。 (2)因变量:淀粉酶的活性。 检验方法: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3)无关变量的控制: 步骤③中各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的量保证相同。 步骤④中各组加入碘液的量保证相同。 ---- 幻灯片 85【拓展】 (1)步骤②③能否颠倒? 提示:不能,颠倒将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因为在达到相应温度之前酶已经对淀粉进行了水解。 (2)步骤③中可溶性淀粉溶液加入前在相应温度下保温有无必要? 提示:有,若直接加入会对设置的酶温度造成影响。 (3)在检验时能否用班氏试剂? 提示:不能,因为班氏试剂在检测淀粉的水解产物时需加热,加热会影响设置的酶温度。 ---- 幻灯片 86---- 幻灯片 87----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