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含必修三第一、二、三章·教师备选资源) ---- 幻灯片 2一、内环境的稳态 1.不清楚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易造成错误 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体液称为组织液,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来自毛细血管血浆。因毛细血管壁具有通透性,故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物质外,水和其他小分子物质,如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无机盐等,都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从毛细血管滤出的组织液中含有少量蛋白质,其中包括抗体、蛋白质激素和某些酶等,它们在细胞间隙中与细胞直接接触,发挥免疫和调节代谢等作用,细胞与组织液间的物质交换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 ---- 幻灯片 3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一般不能逆浓度差重吸收回毛细血管,而是进入淋巴管,由淋巴循环运回血浆,完成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血浆这一循环通路。 所以说,淋巴循环可以调节血浆与组织液的平衡,将少量的由毛细血管渗出的蛋白质和由小肠绒毛吸收的大部分脂肪运回血浆,并且是单向流动的。 ---- 幻灯片 42.尿糖、糖尿和糖尿病三者的差别 尿糖是指尿液中的葡萄糖。糖尿则是指含有葡萄糖的尿液。一次大量食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或胰岛B细胞受损等都可能引起糖尿。出现糖尿并不一定就表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一般是指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缺乏,血糖不能正常进入细胞,引起糖类代谢紊乱,使得血糖浓度长期偏高而出现糖尿。 3.其他问题 (1)发烧不一定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阶段,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下降阶段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若体温恒定,无论高低(如持续高烧或体温持续过低),机体单位时间内散热量均等于产热量。 ---- 幻灯片 5 (2)炎热环境与寒冷环境的体温调节方式不同。寒冷环境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是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神经—体液调节;炎热环境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只有神经调节。 (3)激素是信息分子不是能源物质。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 (4)不是所有激素的调节都存在反馈调节,存在反馈调节的有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 ---- 幻灯片 6 1.(2013年厦门质检)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解析:内环境pH维持在适宜范围内,内环境稳态维持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 答案:B ---- 幻灯片 7二、通过神经的调节 1.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神经系统的辨析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元结构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周围有很多较短的突起称为树突,能接受刺激;远离细胞体的较长突起称为轴突,能传出兴奋。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神经中枢,引起神经中枢兴奋的神经元,称为感觉神经元。反射弧的感受器一般都有感觉神经元参与,其纤维构成传入神经。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效应器的神经元,称为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构成传出神经,神经末梢及其末梢装置即为反射弧的效应器。 ---- 幻灯片 8 (2)神经纤维指神经细胞体发出的树突和轴突 很多神经纤维通过神经胶质细胞结合在一起,外包结缔组织膜,形成的神经纤维束称为神经,按功能分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混合神经三种。 (3)神经系统是由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髓以及由它们发出的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对全身各器官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 ---- 幻灯片 9 2.反射弧受损常见问题的分析方法 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结构的任何一部分受损,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此类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损:由于神经冲动不能传到脊髓和大脑皮层,无感觉,效应器不能做出反应。 (2)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神经冲动能传到脊髓并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有感觉;但效应器不能做出反应。 (3)神经递质被阻断不能释放:神经冲动不能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不能做出反应。 ---- 幻灯片 10 3.如何识别或确定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1)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与感受器相连的是传入神经,与效应器相连的是传出神经。 (3)与脊髓灰质前角(较大的一边)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 (4)剪断或麻醉神经后,刺激外周段效应器有反应,刺激向中段效应器无反应,是传出神经;刺激外周段效应器无反应,刺激向中段效应器有反应的是传入神经。 (5)兴奋从外周传向中枢的是传入神经,兴奋从中枢传向外周的是传出神经。 ---- 幻灯片 114.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区别技巧 (1)兴奋的产生:受刺激部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膜外电位由正→负,膜内电位由负→正。 (2)兴奋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传导具有双向性;但是刺激一端只能单向传导。 (3)兴奋的传递: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它决定了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 (4)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的判定技巧:分析电流计的两个探针之间是否有电位差,有则偏转。 ---- 幻灯片 12 2.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冲动在突触上传递方面的知识。“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通过该信息可以判断出:在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没有受到影响,该药物与神经递质不会完全相同。 答案:B ---- 幻灯片 13三、免疫调节 1.区分不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只考虑到胸腺产生T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忽视T细胞参与部分体液免疫,是解答相关题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 (2)注意区分抗原与抗体、B细胞与T细胞、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等概念。B细胞由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浆细胞能产生抗体,特异性地抑制或清除抗原物质,属于体液免疫;T细胞来自于胸腺,效应T细胞将有抗原侵入到内的人体细胞破坏,使之释放抗原,然后由抗体消灭之,属于细胞免疫。另外,T细胞也在体液免疫中向B淋巴细胞呈递抗原;抗原也可直接刺激B细胞引起体液免疫反应,所以即使胸腺丧失功能无法产生T细胞,机体仍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 幻灯片 142.区分不清正常免疫和异常免疫的不同易造成错误 正常免疫的机体产生的抗体能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异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过敏反应。 3.区分不清具有特殊性质的免疫物质或结构 如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不具有识别抗原功能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具有多重身份的细胞——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起作用,在第三道防线的初期处理抗原,在第三道防线的最后消化抗原—抗体复合物。 4.对HIV病毒的繁殖方式不清易造成错误 艾滋病病毒(HIV)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当它侵入人体后,通过逆转录合成DNA,然后将逆转录的DNA整合到人的DNA上,随着人的DNA的复制进行复制、表达,繁殖出大量的HIV。并且由于HIV的RNA是单链状的,极易发生基因突变,因此,人类难以用疫苗对付。 ---- 幻灯片 15 3.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 幻灯片 16 解析:物质a是抗体,由浆细胞(即效应B细胞)合成,浆细胞是体细胞,体细胞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②③过程是识别抗原的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细胞5是记忆细胞,在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可继续分裂、分化为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B ---- 幻灯片 17四、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是相对于“最适浓度”而言的。所谓最适浓度是指对植物某器官生长促进最明显时的浓度。当低于最适浓度时,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加强,而高于最适浓度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下降,直到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2.生长素只是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生长,发挥作用的部位是顶端分生组织后方伸长区,与细胞分裂无关。 3.植物向光性不仅与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有关,而且与向光侧抑制生长的激素多于背光侧有关,即植物的向光生长等生命活动是受多种激素的协调作用控制的。 ---- 幻灯片 184.生长素只是促进子房发育但不改变其细胞的遗传物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包括子房形成果实和长大两个方面。 5.在生产实践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补救因花粉发育不良或暴风雨袭击影响受粉而对瓜果类作物所带来的产量下降,但该措施不可用于挽救以收获种子为目标的各种粮食作物或油料作物的减产问题(因种子的形成须以双受精作前提)。 6.植物同一生理活动中各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 幻灯片 19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有的是相互拮抗,正是由于各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果实成熟过程中各种激素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有些激素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协同作用:生长素和赤霉素共同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够诱导植物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都能够促进果实成熟。拮抗作用:赤霉素和脱落酸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生长素和脱落酸在植物的生长方面,前者起促进作用,后者起抑制作用。 ---- 幻灯片 20 4.将要成熟的大豆豆荚加工成的菜肴,俗称“毛豆”。在栽培过程中因某种因素引起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 A.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B.喷洒N肥 C.喷洒P肥 D.以上措施都不行 解析:“毛豆”的产量是由种子决定,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只能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但不能形成种子。 答案:D ---- 幻灯片 21一、内环境的稳态 1.判定内环境的成分的方法 (1)先确认该成分是否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细胞外液)中,凡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水、气体分子、代谢产物、营养物质、胞外酶、激素、递质、抗体等)均可看作内环境成分。 (2)以下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①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血红蛋白、糖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及核酸(DNA、RNA)等。 ②血浆≠血液,血浆属内环境,但“血液”不能全看做内环境,因血液中含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等),即内环境不包括“细胞”及细胞内物质。 ---- 幻灯片 22 ③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如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均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 幻灯片 232.组织水肿的原因探究 血浆中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渗透压差主要取决于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蛋白质分子的浓度差,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总结其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1)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正常毛细血管壁仅允许水分、晶体物质(如葡萄糖等)和少量蛋白质通过。但在病理情况下,通透性增加,会使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中。结果,一方面血管内液体渗透压降低,另一方面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发生水肿。 (2)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除了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外,少部分还从淋巴管回流入血浆。 ---- 幻灯片 24当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时,就可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称为淋巴水肿。如患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等。 (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如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从而会导致组织水肿。 (4)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性水肿。过敏反应时,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中蛋白质的浓度而降低了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 (5)营养不良引起。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也就是说当摄入的蛋白质含量较低时,人体缺少必需氨基酸,体内的蛋白质减少,细胞中的水渗出、积累在组织液中,而血浆的吸水能力下降,组织液中的水不能及时被运走,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 幻灯片 25 1.(2013年岳阳模拟)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Na+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解析: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中含有的物质很多,比如氧、尿素、蛋白质、Ca2+、脂肪、葡萄糖、氨基酸、二氧化碳、Na+等,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胃蛋白酶和呼吸酶是细胞内的物质。 答案:A ---- 幻灯片 26二、稳态的调节 1.反射 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1)反射是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具备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不能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 (2)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反射弧不完整虽不能完成反射活动,但刺激一定部位仍有反应,但不称为反射。如传入神经损伤,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射。 ---- 幻灯片 27 2.激素与神经递质的共性 (1)都能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激素具有靶细胞,神经递质也具有靶细胞,即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其化学成分是糖蛋白。激素及神经递质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是由它们的受体具有识别作用决定的。 (2)作用完后都被分解。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代谢发生改变,之后激素会被分解;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之后神经递质被分解重新利用。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都是通过信息传递引起相应的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反应,激素与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 ---- 幻灯片 283.正确区分生命活动的调节类型 ---- 幻灯片 294.免疫过程分析 (1)看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一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为细胞免疫。 (2)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3)看抗原的种类。不同抗原物质的免疫类型不同。 ①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 ②胞内寄生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 ---- 幻灯片 30 ③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 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抗原。 ---- 幻灯片 31 2.(2013年北京西城模拟)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 幻灯片 32(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________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________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 (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X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________,但该病患自身的产热量________散热量。 (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都是________,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 幻灯片 33(4)由上述分析可知,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有________________等。 解析:(1)因抗体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失去了与受体结合的机会,而使兴奋传递中断,造成肌肉无法收缩。(2)因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Y激素受体结合,可起到Y激素的作用效果,故患者X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而Y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患者表现为甲亢症状。因该人的体温恒定,故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3)可以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抗原。(4)人体内环境在神经、体液及免疫调节共同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1)突触小泡 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并分解 未被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 减少 (2)减少 增加 高 等于 (3)抗原 (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 幻灯片 34[生命活动调节的难点速通] 一、盘点实验技法,追踪生长素实验 1.植物向性运动的人工实验方法疑难点拨 (1)实验材料的应用。云母片和玻璃片可以阻断生长素的运输;琼脂可以运输生长素,且生长素在琼脂中的运输方式为扩散;锡箔可以遮光,不会影响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 (2)向性运动原因的追踪。导致向性运动的主要原因是植物在单向刺激下(如单侧光、离心力、重力),生长素发生非极性运输,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产生的定向运动。暗盒开孔、切割移植和锡箔纸遮盖胚芽鞘下部都是由于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照下,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侧而导致向光生长。旋转类是由于离心力使离心侧的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心侧,胚芽鞘向心生长。横置类均是由于重力使近地侧的生长素分布多于远地侧,根向地、茎背地生长。 ---- 幻灯片 3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只有尖端受到单侧光照,才会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根比茎对生长素敏感得多,根具有背光、向地等生长的特点。若没有单向刺激,生长素均匀分布,胚芽鞘则直立生长。 (3)匀速旋转器上植物向性生长方向的分析。①旋转器水平旋转:旋转产生的向心力与地心引力同时影响植物生长素的分布,又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根将向着受到的离心力和地心引力的合力方向生长,而茎将向着向心力的方向生长。②旋转器垂直旋转(植物横置):可抵消地心引力引起的植物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效应,而是使生长素在向地侧与背地侧均匀分布,植物水平生长。 ---- 幻灯片 36 (4)解题三步法:第一步,结合题干信息确定有没有单向刺激存在;第二步,分析单向刺激作用的部分,如单侧光刺激的是否是感觉部位——尖端,重力作用的材料是否横放;第三步,综合前两步获取的信息,结合试题设问推断生长素的分布,针对不同的器官得出正确的结论。 ---- 幻灯片 372.与生长素促进生长及其生理特点相关的实验 (1)实验技法盘点 ①以某胚芽鞘进行实验,将数量不等的胚芽鞘尖端放在同样大小的琼脂块上,放置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分别放置在去掉尖端的相同的胚芽鞘上,一段时间后,测量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量(N)与胚芽鞘弯曲程度的关系,过程如下图所示:在一定数量范围内,随着放置的尖端数量的增多,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浓度逐渐增大,弯曲角度逐渐加大;超过最适浓度后,随着放置的尖端数量的增多,随浓度增大弯曲角度变小至不变。 ---- 幻灯片 38②若用人工配制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分别浸泡琼脂块,获得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在去掉尖端的相同的胚芽鞘上,一段时间后,测得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与胚芽鞘弯曲程度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在一定数量范围内,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浓度逐渐增大,弯曲角度逐渐加大;超过最适浓度后,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弯曲角度逐渐变小,至不弯曲。 ---- 幻灯片 39(2)实验技法疑难点拨 ①生长素的两重作用曲线分析 a.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即大于C处的生长素浓度,将会使生长受到抑制。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不会抑制植物生长,称为“高浓度”,i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b.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的增高,促进作用增强;而HC段随生长素浓度的增高,促进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作用)。 ---- 幻灯片 40c.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2m。 d.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浓度范围应为小于m。 ②解题三步法:第一步,解此类试题要明确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来源,是来源于胚芽鞘尖端,还是人工配制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还要知道最高浓度会不会超过促进生长的“阈值”,若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来源于胚芽鞘尖端,则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就不会超过促进生长的“阈值”;第二步,审清题干中测定的角度是胚芽鞘弯曲的角度,还是弯曲角度的余角;第三步,若试题以曲线呈现实验结果,要读懂曲线中的因果关系,再结合题干信息作出正确推断。 ---- 幻灯片 41 二、巧用下丘脑,网控内分泌 下丘脑位于脑的腹面,大脑之后。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其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它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把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着体温、营养摄取、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因其牵扯着人体稳态的调节,功能复杂,在高考命题中频频涉及且试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复习时,以下丘脑为轴心,与相关的生命活动,尤其是相关腺体的活动联系为射线建构网络,详细解读,扫除盲区,内化知识,灵活运用,轻松破解这一难点。 ---- 幻灯片 421.建构网络,明确下丘脑的部分调节作用 ---- 幻灯片 432.解读网络,内化知识 (1)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枢纽。下丘脑与其他分泌腺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丘脑直接控制的内分泌腺有胰岛和肾上腺髓质等;通过垂体间接控制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等。盲区:哺乳动物体内还有一些腺体和下丘脑的活动无关,如胸腺。 (2)下丘脑具有分泌功能,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由垂体后叶细胞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 幻灯片 4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都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相应的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进而调节相应激素的分泌。盲区:正确区分促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激素的分泌部位,促激素不会直接反馈调节下丘脑。 (3)下丘脑内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骨骼肌、立毛肌、皮肤血管、汗腺和肾上腺等器官,调节产热量和散热量。盲区:控制血糖含量升高的是下丘脑的某一区域,而控制血糖含量降低的是另一区域。 (4)下丘脑有感受兴奋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调节水平衡。盲区: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 幻灯片 45三、以图诠释兴奋的电传导过程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的疑难点拨 (1)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主要是由Na+内流形成的。 (2)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如图所示: ---- 幻灯片 46 (3)传导具有双向性。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4)在反射弧中,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即只能由感受器向效应器方向传导。 ---- 幻灯片 472.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的疑难点拨 (1)静息电位时K+的外流和动作电位时Na+的内流,都是顺着物质的浓度梯度完成的,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2)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都具有电位差,膜两侧的零电位出现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如图)。 (3)细胞外Na+的浓度和细胞内K+的浓度,会对电位差的峰值产生影响,若浓度过低,会导致峰值变小。 ---- 幻灯片 483.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的疑难点拨 (1)解题时要注意电流计的电极在神经纤维上连接的位置,是膜内还是膜外。若将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在静息状态下,会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若将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在静息状态下,会观察到指针并不发生偏转;若如图给一刺激,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幻灯片 49(2)借用指针偏转,探究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 ---- 幻灯片 50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