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一、生命的物质基础 1.与蛋白质等物质相结合的水是结合水,容易误认为是自由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其中绝大部分(约占95.5%)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和易于蒸发的叫做自由水,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有水参加或以水作为反应介质。 2.应明确物质在供能方面的差别以及是以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顺序供能。正常情况下,能源的提供者为葡萄糖。在暂时缺氧情况下,葡萄糖还可通过无氧呼吸供能,注意这个过程并非是乳酸供能,乳酸只是产物。 ---- 幻灯片 33.蛋白质和淀粉的水解终产物和代谢终产物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如理解不清做题易出现错误。 蛋白质水解的终产物是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是CO2、H2O和尿素。 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代谢的终产物是CO2和H2O。 4.有些题考查点是水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及代谢强度的关系,做这类题时以下几方面应引起注意 (1)休眠细胞仍是活细胞;(2)种子在晒干过程中自由水大量蒸发,故胚乳细胞中有自由水但较少,代谢不活跃;(3)干种子萌发需吸足水分;(4)应考虑细胞质中化合物的多样性,细胞质中除了水、离子外,还有有机物蛋白质、糖类等,故细胞质不可能呈溶液状态;(5)种子入库前必须对其进行干燥处理,主要是降低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种子的细胞呼吸,减少营养物质的损耗,同时防止种子由于含水量高而发芽、变质。 ---- 幻灯片 45.对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分类和组成不明确或记忆不牢容易造成失误 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属于单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淀粉、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蛋白质:蛋白质的多样性除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有关外,还与氨基酸形成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也就是核酸,细胞生物中既有DNA,又有RNA,遗传物质就是DNA,而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遗传物质与核酸的关系并不完全统一,应注意结合案例分析。 脂质:有的同学经常把脂肪和脂质混淆,以为二者是相同的,或者以为脂肪包括脂质,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脂肪只是脂质中的一类物质,脂质除包括脂肪以外,还包括类脂和固醇。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类脂的一种。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 幻灯片 56.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认识不到位易造成失误 掌握不同化合物的元素种类和含量,有助于运用“元素”的观点分析问题:如脂肪中C、H含量高于糖类,故氧化分解需氧气较多,产生的能量也较多;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利用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分子等。 ---- 幻灯片 61.(2013年石家庄模拟)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化合物都以碳链为骨架 B.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C.蛋白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核糖是构成ATP和RNA的基本成分 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内的有机化合物都是以碳链为骨架;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的水解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糖类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ATP和RNA中的五碳糖均是核糖。 答案:D ---- 幻灯片 72.下表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主要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分析数据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类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 B.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类被彻底分解时,脂肪产生的能量多 C.脂肪、糖类、蛋白质在体内代谢的共同代谢终产物是CO2和H2O D.脂肪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 幻灯片 8解析:脂肪含H量最高,故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消耗氧气多,产生能量多。脂肪、糖类和蛋白质都含有C、H、O元素,在氧化分解时都能产生CO2和H2O。由表中信息不能确定脂肪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答案:D ---- 幻灯片 9二、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控制者——蛋白质和核酸 1.蛋白质 (1)要准确认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每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那是因为有的氨基酸含有两个—COOH,如谷氨酸;有的含有两个—NH2,如赖氨酸。所以“至少”两个字是不可省的;②不同氨基酸具有不同的“R”基团,如把“R”基团具体化便是具体的氨基酸了,所以说,有大约20种R基团,就有约20种氨基酸;③一个—NH2和一个—COOH共同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属于α-氨基酸,是合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 ---- 幻灯片 10蛋白质由许多氨基酸分子互相连接而成,氨基酸分子相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即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的一种化学反应,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肽键(—NH—CO—)。如图: 由图知,2分子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由3分子以上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就叫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 ---- 幻灯片 11(2)对蛋白质的相关计算,其方法是从特殊元素(N、O、S等)入手,氨基酸脱水缩合前后某些特定原子数目的恒定是解决此类计算题的突破口;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R基中氧原子数;由于脱水缩合过程中氮原子数目不发生改变,因此,多肽中氮原子数=氨基酸数+R基中氮原子数。 ---- 幻灯片 122.核酸 (1)运用核酸分类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含氮碱基和五碳糖的种类区别: ①同种核苷酸(指同属于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间只有含氮碱基不相同。 ②不同种核苷酸(指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间的五碳糖一定不相同,含氮碱基可能相同。 ③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核糖和尿嘧啶是RNA特有的。 (2)核酸和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分析不同物种的核酸和蛋白质来区分或判断不同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也可用于刑事案件的侦破或亲子鉴定。 ---- 幻灯片 13(3)碱基种类及核苷酸种类关系 ①在只有DNA或RNA的生物中(如病毒)。 4种碱基+磷酸+1种五碳糖 ②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中(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5种碱基+磷酸+2种五碳糖 ---- 幻灯片 14(4)核酸种类及生物遗传物质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含氮碱基判断:含胸腺嘧啶的一定是DNA,含尿嘧啶的一定是RNA。 ②依据五碳糖判断:含脱氧核糖的一定是DNA,含核糖的一定是RNA。 ③依据是否具细胞结构判断:具细胞结构的生物既含DNA又含RNA;不具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只含一种核酸,是DNA或RNA。 ---- 幻灯片 153.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肽链,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要M-Z-N个水分子 B.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 C.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的高分子化合物 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 幻灯片 16解析:A错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直链肽链中的肽键数=脱水缩合产成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环状肽链中的肽键数=脱水缩合产生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因此该蛋白质分子实际形成的水分子数为M-(N-Z)=M-N+Z;B错误,小麦细胞中既含DNA又含RNA,A、G、T、C四种碱基组成的核苷酸共7种;C错误,核糖是五碳糖,为小分子有机物,脂肪也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可能存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或多肽的空间结构不同,所以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答案:D ---- 幻灯片 17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区分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运动的。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时才能体现出来。 2.正确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区别 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的相同点:都是能量转换器,都能产生ATP;都具有双层膜结构,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不同点: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它存在于所有的动、植物细胞中(但厌氧型生物如蛔虫等除外);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它主要利用色素吸收光能转换为ATP,然后用于暗反应,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嫩茎的皮层细胞中。 ---- 幻灯片 183.熟练掌握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中的作用 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一般认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它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 幻灯片 194.如何利用细胞图像区分不同类型细胞 (1)显微图像与亚显微图像的判断 ①表示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则为电子显微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图。 ②未表示出细胞器的结构,则为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图。 (2)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图像的判断 ①有核膜(或有核膜围成的真正细胞核),则为真核细胞。 ②无核膜(或无核膜围成的真正细胞核),则为原核细胞。 (3)动、植物细胞图像的判断 ①有中心体,但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动物细胞图。 ②有中心体,还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低等植物细胞图。 ③无中心体,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高等植物细胞图。 ---- 幻灯片 205.注意几种特殊细胞 (1)植物中 ①根尖分生区细胞(或形成层、愈伤组织)无叶绿体和大液泡,是观察有丝分裂的好材料;根尖成熟区细胞和其他不见光的部位都无叶绿体。 ②叶片中叶肉细胞、保卫细胞含叶绿体,但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③植物雄蕊(昆虫精巢)是观察减数分裂的良好材料,植物雌蕊(高等动物卵巢)一般不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因为这些结构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目较少。 (2)动物中 ①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是提取纯净细胞膜和血红蛋白的好材料,而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及多种细胞器。 ---- 幻灯片 21②蛔虫的体细胞和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原料是葡萄糖,产物是乳酸。 ③人体内的活细胞一般都能合成蛋白质。而成熟的红细胞是个例外,它没有细胞核,也没有核糖体,已经丧失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其中含有的血红蛋白和其他蛋白质是在它成熟前合成的。 (3)酵母菌 酵母菌细胞属真核细胞,其呼吸类型属兼性厌氧型,即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CO2,所以酵母菌为酒精发酵的菌种。 ---- 幻灯片 224.(2013年温州模拟)如图的四个部分(Ⅰ~Ⅳ)是四种类型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 幻灯片 23(1)图中,属于低等植物细胞的是    (填编号),这是因为其含有[ ]    和[ ]    ;四种类型的细胞都含有的细胞器是    。 (2)Ⅳ中,结构⑥的主要功能是       。 (3)若图中Ⅱ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图像中应该去掉的结构有    (填符号),且该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的形状一般为    。 (4)若图中Ⅰ细胞为效应B细胞,与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结构有    。(填符号) (5)若图中Ⅰ细胞比Ⅱ细胞代谢速率快,其结构方面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24解析:(1)图Ⅳ中有细胞壁、[③]中心体和[④]叶绿体,为低等植物细胞;四类细胞中都含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2)Ⅳ中,[⑥]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根尖分生区细胞无[④]叶绿体和[⑤]大液泡,且该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的形状一般为正方形。 (4)效应B细胞中与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结构有[①]核糖体、[②]线粒体、[⑥]高尔基体和[⑦]内质网。 (5)由于Ⅰ细胞比Ⅱ细胞的线粒体(或核孔、核糖体)数量多,或Ⅰ细胞比Ⅱ细胞的内质网面积大等原因,Ⅰ细胞比Ⅱ细胞代谢速率快。 答案:(1)Ⅳ ③ 中心体 ④ 叶绿体 核糖体 (2)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④和⑤ 正方形 (4)①②⑥和⑦ (5)Ⅰ细胞比Ⅱ细胞的线粒体(或核孔、核糖体)数量多,或内质网面积大 ---- 幻灯片 25四、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1.正确区分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肠衣等)。能否通过半透膜往往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而选择透过性膜是指细胞膜等生物膜,由于膜上具有载体等结构,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当细胞死亡时,细胞便失去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 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都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它们的不同点是:只要分子比半透膜的孔径小,就能通过半透膜;而对选择透过性膜来说,即便是小分子,只要不是细胞所要选择吸收的,也不能通过。 因此可以这样说,选择透过性膜是功能完善的一类半透膜。 ---- 幻灯片 262.归纳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规律 植物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恢复。原因是K+和NO都是植物细胞选择吸收的离子,发生质壁分离后的植物细胞,随着K+和NO的吸收,细胞液的浓度会变大,细胞又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从而会自动复原。若用尿素溶液代替KNO3溶液,也会发生同样现象,尿素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总之,在溶液对细胞无毒害的情况下,凡是溶质能进入细胞的溶液,皆能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易错之处是把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这一客观事实,当作是显微镜底下能看得见的现象,或误以为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膜、液泡膜的结构。 另外,应分清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细胞膜是半透性的,细胞膜这种功能是活细胞才具备的功能。 ---- 幻灯片 273.如何确定溶剂的渗透方向 溶剂的渗透方向应根据单位体积溶剂分子数多少判断,即溶剂分子从单位体积溶剂分子数多(溶质分子数少)的一侧向单位体积溶剂分子数少(溶质分子数多)的一侧扩散。(对于溶质而言,只考虑溶质分子数目而不考虑溶质分子的体积)。若半透膜两侧是同种溶液,根据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判定都可以;若半透膜两侧是不同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才能体现溶质或溶剂的分子数多少,如半透膜两侧为质量分数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葡萄糖溶液一侧单位体积葡萄糖分子数多(水分子数少),水分子由蔗糖溶液一侧透过半透膜向葡萄糖溶液一侧渗透。 ---- 幻灯片 284.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特点的判断方法 (1)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①根据分子大小与是否需要载体蛋白、能量 ②根据运输方向: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不同因素对主动运输的影响不同 由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和消耗呼吸释放的能量,因此抑制某载体蛋白活性,则只会导致以该载体蛋白转运的物质运输停止,对其他物质运输不影响;但抑制细胞呼吸,所有以主动运输跨膜的物质运输都受影响。 ---- 幻灯片 295.实验室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编号为A、B、C、D)。为确定四瓶蔗糖溶液浓度的高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半透膜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半透膜袋①和③变得胀硬,半透膜袋②萎缩。请你根据这一结果,确定四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低的一瓶是(  ) A.蔗糖溶液A       B.蔗糖溶液B C.蔗糖溶液C D.蔗糖溶液D ---- 幻灯片 30(2)若要通过实验最终确定这四种溶液的浓度高低,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描述);可能得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通过对蔗糖溶液浓度的判断,考查渗透作用的原理。(1)半透膜袋①和③胀硬,说明A液和C液的浓度高于B液的;半透膜袋②萎缩,说明D液的浓度低于B液的,可确定:A液和C液>B液>D液,D液的浓度最低。(2)在上述实验结果中,无法确定A液和C液的浓度高低,若需进一步确定二者的浓度高低,利用上述装置增设一组实验,将溶液A作为溶液1、溶液C作为溶液2,一段时间后,观察半透膜袋的体积变化,若半透膜袋变得胀硬,则四瓶溶液的浓度高低为A液>C液>B液>D液;若半透膜袋变得萎缩,则四瓶溶液的浓度高低为C液>A液>B液>D液;由于已知四瓶溶液的浓度不同,因而,实验中不会出现体积不变的情况。 ---- 幻灯片 31答案:(1)D (2)利用上述装置增设一组实验,以溶液A作为溶液1、溶液C作为溶液2,一段时间后,观察半透膜袋的体积变化 若半透膜袋变得胀硬,则四瓶溶液的浓度高低为A液>C液>B液>D液;若半透膜袋变得萎缩,则四瓶溶液的浓度高低为C液>A液>B液>D液 ---- 幻灯片 32一、细胞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 1.细胞内有机分子的元素组成、单体构成与合成场所 ---- 幻灯片 332.彻底水解、初步水解与消化产物、水解产物、氧化分解产物 (1)彻底水解与初步水解 ---- 幻灯片 34(2)消化产物、水解产物、氧化分解产物(代谢终产物) ---- 幻灯片 351.(2013年聊城模拟)下图表示细胞中几种大分子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形成过程,①~⑤表示过程,其中单体1中的某种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体1、单体2、单体3分别是        ;组成大分子物质4的元素有    。 (2)过程②是    过程。在    (一种细胞器)上进行,它与过程    (填④或⑤)可表示同一个过程。过程④和⑤合称    。 ---- 幻灯片 36(3)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是    (填图中的某种大分子物质),细胞壁的形成与    (一种细胞器)有关。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大分子物质1、大分子物质2、大分子物质3分别是多糖、蛋白质和DNA。过程④、⑤分别是转录、翻译,这两个过程合称为基因表达;大分子物质4就是转录的产物——mRNA,它的组成元素与大分子物质3的组成元素相同。单体2形成大分子物质2的过程叫脱水缩合,②过程在核糖体上完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1)单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C、H、O、N、P (2)脱水缩合 核糖体 ⑤ 基因表达 (3)大分子物质1 高尔基体 ---- 幻灯片 37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1.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结构不同 (1)含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但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如根细胞。含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但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动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但含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低等植物细胞也具有中心体。因此判断一个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的关键应该是看是否具有细胞壁。 (2)含叶绿体的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并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有叶绿体,如蓝藻细胞。含有线粒体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但不是所有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有线粒体,如好氧性细菌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膜上。 (3)原核细胞只具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中无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故适合作为提取纯净细胞膜的材料。 ---- 幻灯片 382.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不同 ---- 幻灯片 393.细胞核的结构与代谢 (1)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其拟核中有控制性状的1个环状DNA分子。 (2)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而某些蛋白质分子通过核孔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3)核仁与细胞器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其大小与细胞的代谢强度有关,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仁较大。 ---- 幻灯片 404.注意理解细胞形态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统一 (1)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往往形成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积,提高分泌效率,且细胞内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含量较多。 (2)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呈现双面凹的圆饼状,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提高O2和CO2的交换速率。 (3)具有吸收功能的细胞,游离面多突起,细胞内线粒体等细胞器数目多。 (4)代谢旺盛的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含量多,核仁较大,核孔数量多。 ---- 幻灯片 412.下列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及分布。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双层膜结构,都含有磷脂;两者均为半自主性细胞器,都具有DNA和自己的酶系统;两者都能产生ATP,但线粒体中产生ATP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而叶绿体中产生ATP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光能。一些需氧的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等,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并非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如根细胞。 答案:B ---- 幻灯片 42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 1.质壁分离的细胞类型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均可发生渗透作用,但因为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结构,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对于在溶质不能跨膜的溶液中(如蔗糖溶液),只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对于在溶质可跨膜的溶液中(如KNO3溶液),则先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后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 幻灯片 432.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 (1)跨膜运输中:只要运输耗能则为主动运输,即使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一定是主动运输;不需要载体的运输一定是自由扩散。 (2)非跨膜运输: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胞吞和胞吐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 幻灯片 443.明确半透膜袋胀硬与萎缩的实质,准确判断袋内外溶液浓度的高低 ---- 幻灯片 454.植物细胞在不同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的变化 ---- 幻灯片 46[特别提醒]  有些溶质不能直接被吸收,但可以被细胞分泌的物质分解后吸收,如尿素。 ---- 幻灯片 475.“U”型管中水分子移动方向的分析 (1)膜两侧溶液中浓度高的一侧渗透压高,低的一侧渗透压低,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能通过半透膜,若不能,则只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若能,则先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持平。 ---- 幻灯片 48(3)如果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4)图中溶质可以是同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不同物质。要特别强调的是溶液浓度是指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而不是质量浓度。 ---- 幻灯片 493.(2013年沈阳测试)某同学设计渗透装置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 ---- 幻灯片 50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 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解析:加酶前,漏斗内溶液浓度高于漏斗外,水分子向漏斗内部扩散的较多,漏斗液面上升;加酶后,蔗糖水解为单糖,摩尔浓度增大,使液面继续上升,后随着单糖逐渐进入烧杯,使漏斗内溶液浓度下降,液面下降。 答案:B ---- 幻灯片 51四、关于跨膜层数的计算 1.物质在细胞内不同细胞器之间的跨膜分析 (1)线粒体与叶绿体之间的跨膜 a为O2,b为CO2,由产生场所到利用场所共跨4层膜。 ---- 幻灯片 52(2)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的跨膜问题 ①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肽链后直接进入内质网中加工,不跨膜; ②蛋白质在内质网中完成初步加工后,经“出芽”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不跨膜; ③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后,成熟蛋白也以囊泡形式分泌,并与细胞膜融合,以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整个过程均不跨膜。 ---- 幻灯片 532.血浆、组织液等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跨膜分析 (1)几种由单层细胞形成的结构 人体中有很多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如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肺泡、肾小球和肾小管等,这些非常薄的结构有利于物质交换,物质透过这些管壁或泡壁时,要经过两层细胞膜。 (2)物质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跨膜 葡萄糖、氧气等物质从血浆进入组织液,经过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至少要跨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胞,共2层细胞膜)。 ---- 幻灯片 54(3)物质由组织液进入细胞的跨膜 物质由组织液进入细胞的跨膜,要分析该物质具体在细胞中被利用的场所,然后计算出跨膜层数。如上图葡萄糖利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因此组织液中的葡萄糖只跨1层膜,进入细胞质基质即被利用。氧气利用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它要跨3层膜,进入线粒体中被利用。 ---- 幻灯片 553.体外环境与血浆之间的跨膜分析 物质由体外环境(肺泡、小肠等)进入血浆,至少要跨1层上皮细胞和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即要跨4层膜,才能进入到血浆中。 物质进入血浆后,由循环系统转运到全身各处,该过程是不跨膜的。 ---- 幻灯片 564.外界空气中O2进入人体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 A.5层 B.10层 C.11层 D.12层 解析:外界空气中O2要经过肺泡进入内环境,然后由红细胞运输,在细胞中被利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具体过程如下: ---- 幻灯片 57氧气经过肺泡壁细胞(2层膜)+肺部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红细胞进和出(2层膜)+组织处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线粒体(2层膜)=11层。 答案:C ---- 幻灯片 58[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教师备课资源] 学习生物学要注意养成学习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养成了正确的认识生物学的观点也就掌握了分析生物学现象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了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特别是到了一轮复习中如果能够注意学会运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总结归纳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将是非常有利的。生物学中的适应观点主要就是四个层次的。 1.生命的物质性观点 如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等。 ---- 幻灯片 592.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是有不同层次上的适应,因为生物体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层次,生物学的研究也是具有不同层次的。 (1)分子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在生物体内,每种物质的生理功能是与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密切相关的。如脂肪之所以能够成为储能物质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够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蛋白质之所以能够成为生命活动承担者的原因?ATP之所以能够成为能量货币的原因?血红蛋白之所以能够运输氧气的原因?具体说来,DNA分子的结构是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且有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的能力。 ---- 幻灯片 60这与其贮存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是相适应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里面就贮存着遗传信息,DNA分子通过复制来传递遗传信息,DNA分子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遗传信息。再比如,ATP的分子结构也是与其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功能相适应的。最后一个高能磷酸键容易形成,也容易断裂。形成的时候,暂时贮存能量,断裂的时候又能随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种特殊结构才能使得ATP成为生物体的直接能源。再如,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之间, 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间的互补配对能力也是与它们的分子结构相适应的。血红蛋白之所以能够携带氧气也是由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决定的。 ---- 幻灯片 61(2)亚显微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细胞的各种亚显微结构均是与功能相适应的。如内质网膜在细胞中的广泛分布是与其功能适应的;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是与其有氧呼吸的功能相适应的;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是与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相适应的,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各种酶,可以吸收光能保证光反应在这儿进行,基质中存在着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可以使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 幻灯片 62(3)显微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的结构与功能也是相适应的。例如各种分泌细胞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肌肉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再如神经元的结构与它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是相适应的。感觉神经元的树突末端(即感觉神经末稍)可以感受刺激,并可以向轴突构成的运动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还与髓鞘细胞的功能有关,它可以起到绝缘的功能,避免了神经纤维之间的相互干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是与其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的。首先从数量来看,血细胞中它的数量最多,能输送大量的氧气。 ---- 幻灯片 63从形态上来看,两面凹的圆饼状使它的表面积增大了,有利于与氧气结合。它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容易和氧结合,也容易和氧分离,这种特性保证了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另外,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可以贮存更多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没有线粒体,红细胞本身就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氧气输送给组织细胞。红细胞内大多数细胞器都已经消失,这可以使其细胞内容纳更多的血红蛋白来运输氧气。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结构也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里面有比较多的线粒体,因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某些物质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的,要消耗较多的能量。 ---- 幻灯片 64(4)组织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5)器官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6)系统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7)种群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结构特点是与其繁殖和基因自由交流的功能相适应的;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形式,也是物种繁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单位,它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是与其繁殖功能密切相关。 (8)群落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9)生态系统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组成,还包括它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这些结构是与其四方面的功能相适应的。这四方面的基本功能是指:生物生产、信息交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幻灯片 653.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适应的观点 例如,根吸收的水分可以用于光合作用和有关的代谢活动,就可以保证植物体整体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果没有根吸收水分,也就没有了植物体的整体的代谢活动的顺利进行,反过来,植物根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要靠叶的光合作用合成,还要通过茎的运输才能到达根部被根利用,才能保证根的正常生命活动,这就体现了植物的根与植物体的整体之间是相适应的。再如,如果将植物的树皮进行环剥,破坏了茎的运输功能,植物体就要面临死亡;人的牙齿功能损坏就会造成胃肠的负担加重,从而影响胃肠的功能。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随着运动系统功能的加强,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功能也随着加强,但是,泌尿、消化等系统的功能却随之减弱。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就保证了人体整体能够适应剧烈运动的状态。 ---- 幻灯片 664.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共同进化)的观点 生命在发生、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与环境长期地相互作用,生物的生存必须依靠环境提供物质的能量,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可见生物与环境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就是生态学的基本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的适应保证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反之,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了,又会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又促进了生物的进化。正是因为生物与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生命才能进化发展。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各个方面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 幻灯片 67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

【点此下载】